高彦颐,(Dorothy Ko) 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关系学学士、东亚历史系博士,专攻明清社会史及比较妇女史。曾任教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及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历史及妇女研究系,现为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分校历史系教授。近作有《步步生莲:绣鞋与缠足文物》(Every Step a Lotus:Shoes for BoundFeet)及《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eheFS of the Inner Chambers:Women and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等书。
本书的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在面临“天足”概念和“放足”运动冲击的过渡时代(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里,高彦颐指出,“缠足”解组为三种层次的时间性:具有文化荣耀或正当性的缠足、作为一种社会实践的缠足,以及个体体现的缠足。这种解组使得反缠足论述的进步史观与所谓的“缠足的终结”之间,出现了某种“时间差”。人们不会在一夕之间从旧式生活翻转到新式生活。即使缠足已然丧失其文化光环,不少小脚母亲还是固着于传统思维,继续为女儿缠脚,固执地相信小脚才是值得追求的真理。换言之,过渡时代呈现出来的特色,是一种“在时间、感情和时尚之间徘徊、游移和摆荡的动态”(第7页)。缠足的终结并不是一个“从缠到解’’的直线进程;相反的,缠足既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多样的现象,其消逝必然历经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也必然纠缠在上述三种时间性的错乱步调之中。
##充满了隐喻和意象的课题,感觉整体结构有点零散,不是很明白作者的章节先后顺序安排的逻辑,但提到了很多以前我看明清小说时从来没注意到的细节,点醒之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还挺有意思的
评分##一到三章讨论近代史视角下的缠足,第四章讨论缠足在文献中起源(但感觉比较粗略),第五章阐述西北地域性与缠足中蕴含的性欲的关联,第六章从女性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及处理方式来审视缠足。缠足与放足的争论背后涉及的权力关系(男性地方精英、政府官员及被展示的女性)、x光机展示对旧有文化的颠覆性影响、旧文人以鉴赏为宗的所谓女性主义,均是亮点。后面略虚,好在第六章谈了不少实物,稍为弥补。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主要针对两种放足论调:现代主义者受优生学影响,将国贫民弱归结于缠足女性;传教士视缠足为中国落后的象征(女性遭摧残的身体反而成国耻)。否定两者后,作者将缠足推延为另一种国族寓言:缠足是女性用来攀登社会阶梯的,不是用来攀山的;而那些痴迷金莲而不得其法的女子,一如白首功名的男子,都是老大帝国的象征。看到一半以为叙述女性甘愿缠足是强调自由意志,实在小看作者了——后文明确表示,女性实际上没有选择的自由,尽管她们共同构建和维持了这项习俗。
评分##太艰涩了,无论是写得过程还是写出来的东西都太艰涩了。 女性主义将看似“自然的”化作“历史的”,历史学也是同样。 --------------------- 在贺萧和王政以“社会性别”这一分析范畴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应用为主题所做的文献综述中,高彦颐的《缠足》一书被描述为“颠覆了中...
评分##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化热”方兴未艾,有关缠足的论著大批量出现,但大多纠缠于以现代医学、功能观、及女性主义去盖棺论定,“五四妇女史观”的旧调依然清晰辨别,诸如“缠了足,便是废物中的废物”,易招“外人野蛮之讥”等。这一认知范式流布之广之深,就连汉学权威费正清...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