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大萧条时期的中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城山智子 孟凡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2021-10-1 精装 9787214255372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城山智子(SHIROYAMA, Tomoko)日本东京大学学士、硕士,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历任日本北海道大学文学部助教授,一桥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助教授、准教授、教授,现为东京大学大学院经济学研究科教授。专攻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特别是近代中国的货币、金融和企业,兼及18世纪以来的亚洲经济史。其博士论文为《萧条下的中国:1931—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的地区经济》(哈佛大学, 1999); 最新研究成果为“负债中的公司:1895-1937年间长江三角洲下游纺织业财务安排之研究”。正在共同主持日本多所大学合作大型研究课题“帝国与网络:亚洲地区经济秩序”。

译者之一简介:

孟凡礼,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学硕士。主要译著有:《论自由》([英]约翰·穆勒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上海三联书店2019年版)、《教授们怎么想:在神秘的学术评判体系内》([美]米歇尔·拉蒙特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合译)等。

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现象:每一个与国际金融与商品市场相联系的经济体都受到了冲击。本书不仅意在表明中国无法逃避资金流动和贸易急剧下降的后果,而且还提供了一个理解现代中国历史的新视角。大萧条是现代中国的分水岭。在以金本位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中国是唯一使用银本位的国家。国际银价的波动侵蚀了中国的货币体系,并破坏着中国的经济稳定。为了应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国家对市场从自由放任转向调控干预。用不同的外汇标准构建新的货币体系,要求审慎的政府管理;最终经济复苏与币制改革的进程导致了整个中国经济政治化。通过对大萧条冲击与其后经济复苏过程的分析,本书考察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关联下国家—市场关系的转变。

用户评价

评分

##拓宽历史的界限一直是历史学家赋予历史著作公共性的重要主旨,特别是当整个世界依旧处于危机动荡与变革之际时,历史著作“鉴往知今”的意义也更显得有价值。当国人依旧在热衷讨论近三十年以来所谓“中国模式”优与劣的纷争困扰时,历史学家则已然分析二十世纪之与中国历...  

评分

评分

评分

偶尔听一本经济史的书,也挺有意思的。本书从明清时期的中国货币政策说起,那个时候,中国没有所谓的货币体系,各个省份自由从国际市场上换回白银,这些各个国家的银币在国内自由流通。在中国的市场上,各国银币、银票,在混乱地流通着。 在大萧条之前,西方采取的是金本位制度...  

评分

##大萧条时期,金融危机中世界银价的波动对当时处于银本位中国的影响,本来中国因为银本位和低廉的价格处于贸易输出,但由于银价波动并且帝国主义当时的入侵,出现了波动,很多人选择将银元抛售换取美元或者金子,也造成当时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本书探讨了大萧条时期,对中国国内的丝绸业和农民的影响,很多丝绸厂为了发展选择贷款但由于还不起,被银行接管,即使银行接管但很多时候也以比贷款低的价格出售。同时大萧条时期也催生出了信贷业务,虽然后期江苏出现了江苏农民银行,但也扛不出大萧条时期对于本来自给自足的农民的影响。

评分

##听书: 币制改革。

评分

评分

评分

##回看19世纪30年代,我们想到的是战争,是民国,是国破家亡、人才却辈出。 那一段历史,太过厚重,在教科书上字字泣血,在记忆里时时警醒。 但似乎很少有专门讲解中国货币从银子到纸币的替代完成,讲解中国丝织产业畅销国外到农村破产,工业化进程被打断这一方面的内容。 《大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