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见俊哉
1957年出生于东京都。著名社会学家,东京大学教授、副校长。研究领域为都市论、文化社会学。代表性著作有:《博览会的政治学》(中公新书)、《媒体时代的文化社会学》(新曜社)、《媒体文化论》(有斐阁)、《世博会幻想一一战后政治的束缚》(筑摩新书)、《亲美与反美——战后日本在政治上的无意识》(岩波新书)、《何谓大学》(岩波新书)等。
译者
王京
历史民俗资料学博士,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俗学、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食物与心脏》、《都市与农村》、《乡土生活研究法与民间传承论》(合译)、福田亚细男《日本民俗学方法序说》等。
史歌
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日语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思想史、日本文化等。译作有柳田国男《海上之路》《关于婚姻》等。
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理科能创造经济价值因而“有用”,而文科只是“教养”的点缀,真是如此吗?
人为什么要学习?大学只是用来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吗?
18岁的高中毕业生、35岁的职场人、60岁的退休者分别能在大学中获得什么?
在日新月异的未来社会中,什么样的人才不会落伍?
……
本书将围绕上述问题逐一回答,彻底颠覆“文科无用”的社会“常识”。
##“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评分 评分##这本我喜欢,作为译文的“坐标”系列尤其有价值。 我理解的坐标,是以这本书,这个时代,这个国家,这个政治制度,这个领域作为起点,去寻找我们自己的方位。 以“医疗再生”为起点,与日美医疗相比,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医疗制度,处于靠患者及家属作为必要照护者补充,以大量普...
评分 评分在读完书后会发现,其实书名的重点既不在“文科学部”也不在“废除”,作者吉见俊哉真正在意的其实是“冲击”,而且不只是冲击文学学部,他关注的是日本整个大学教育体系所面临的冲击。 作为社会学家、东大教授和副校长,吉见俊哉对2015年媒体和部分学界人士在“废除文科学部”...
评分##为文科平反的一本书 长远来看文科要比理科更“有用” 作者提出了很多改善大学教育结构的建议 但我总觉得像在纸上谈兵 想法是好的 但实践完全没办法嘛…
评分##“2015年,日本国内传出文部科学省要“废除大学文科学部”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从学界到产业界的震荡。尽管最终证明只是虚惊一场,但这一波巨大恐慌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重新审视了日本社会长期以来重理轻文的问题,其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前东京大学副校长、著名社会学家吉见俊哉的这部著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