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英國現代主義作傢,“二戰”時成為倫敦文學界的重要人物。她解構傳統小說,采用意識流寫作手法,注重描寫人物的心靈世界和內在精神,加西亞·馬爾剋斯、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等作傢都受到她的影響。她深切關注女性議題,在作品中對女性及兩性關係等進行深入觀照和思考,啓發瞭後來的波伏瓦等其他女性主義作傢。直到今天,她的作品依然鼓舞女性追求獨立與自由。
女人為何需要《一間自己的房間》?伍爾夫日記裏袒露全部心跡
在精神疾病的睏擾和連綿戰火的威脅下審視每一個日子
不必匆忙,不必火花四濺,不必成為彆人,隻需做自己
♛“我意識到自己不需要任何刺激就能如此快樂,而我曾經以為是那些刺激構成瞭幸福。我和L一直爭論是不是工作的唯一意義就是讓勞動者感到幸福。如今我寫作的唯一理由就是我喜歡,而且我一點兒也不在乎彆人怎麼說。”
“寫日記,就像撓癢;如果寫得順暢,就像泡澡。”1915年至1941年,從33歲到59歲,從和靈魂伴侶倫納德成立霍加斯齣版社、建立“布魯姆斯伯裏”文學團體,到倫敦的傢因“二戰”空襲被摧毀,選擇投湖自盡。伍爾夫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抵抗這個世界,而思考就是她的抵抗。
————————————————————————————
【內容簡介】
收錄伍爾夫1915年至1941年間寫的日記,真實記錄她33歲到59歲人生中的高光和深淵,包括代錶作的齣版、與靈魂伴侶倫納德的情誼、和女友薇拉的故事、抑鬱癥的復發、去世前的最後時光……既有日常生活中的傢長裏短、文藝圈的奇聞逸事,也有創作時構思的變化和對他人作品的見解。以極其敏銳而細膩的筆觸捕捉所思所悟,文字時而活潑,時而刻薄,時而沮喪,讓讀者得以窺見這位傳奇女作傢內心深處的秘密花園。
————————————————————————————
【編輯推薦】
* 傳奇女性作傢日記的核心
原版序言中伍爾夫的丈夫倫納德說:“日記之於伍爾夫,除瞭記錄日常生活和對生命、宇宙的思考外,還是她作為一個作傢的獨特錶達方式,她在日記中潛心思考正在寫或準備寫的作品。”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意識流小說大師、女權運動先鋒更真實鮮活的另一麵。作傢寫的日記會更圍繞創作本身,一網打盡寫作時流動的心理和情緒,也記錄瞭漫長的構思和修改對心靈的“摺磨”。
* 描述大作傢及他們的作品時那些奇妙俏皮的比喻
伍爾夫作為“布魯姆斯伯裏”團體的一員,與福斯特、羅素、喬伊斯、亨利·詹姆斯和赫胥黎等都過從甚密,在日記裏經常開他們的玩笑,或不客氣地評價他們的作品,非常有趣。比如“最讓我開心的要數艾略特——他變得像鰻魚一樣柔順。他已經跟我們熟絡起來,非常友好,不過也保留瞭一絲權威感,但願如此。我可不能把我的神身上的彩漆全都舔掉。”並說《尤利西斯》是“一部無知而粗野的作品,齣自一位自學成纔的工人之手”,閱讀它時“如同目睹一個焦慮不安的大學生在抓撓他的粉刺”。
* 伍爾夫視角的“情感與八卦”問題
大傢都知道,除瞭丈夫倫納德外,薇塔在伍爾夫的人生裏也至關重要。如果丈夫是伍爾夫“生命的核心”,隻有在他身邊纔有“全然的舒適,在那裏享受滿足與平靜,直到恢復活力,煥然一新,感覺自己刀槍不入”。而薇拉的“成熟與豐腴就擺在那裏:她在最高的浪尖上揚起風帆”,與此同時,自己“卻在平靜的水域中緩緩劃行”。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伍爾夫對他們彼此關係最真實和直擊靈魂的感言。
日記讀起來越發親近瞭,流動的親切的敏銳的批評“愛國情感”的伍爾夫。從和平到戰爭的轉嚮對眼下心態準備頗有參考價值。
評分 評分伍爾夫是女性追求自由與尋找自我的精神領袖;她的著重捕捉心靈與精神活動的意識流寫法,足足影響瞭包括馬爾剋斯、阿特伍德等諸多作傢。 這位從未接受過學校教育、憑藉對閱讀的熱愛,獨立成長為一位具有敏銳文學纔能的作傢、文學評論傢、女權主義者......她的一生是自我發掘、自...
評分##“我們在寒風中沿河散步,頭頂是鉛灰色的天空。我們一緻同意少瞭幻覺的生活實在可怕。但幻覺卻遲遲不肯迴來。不過到瞭晚上八點半左右,它們還是迴來瞭,迴到火爐前。我們直到睡前都心情愉悅,用幾個笑話結束瞭這一天。”
評分 評分##本書收錄瞭20世紀英國現代主義作傢弗吉尼亞·伍爾夫1915年(33歲)至1941年(59歲)年間寫的日記,成為我們如今窺探她人生中那些隱秘而不為人知的高光和低榖時光。閱讀弗吉尼亞的這本日記,抵達她的靈魂深眠之所,感受這世界的甜蜜、冷漠與索然無味,體會衰老的可悲與無奈。弗吉尼亞認為閱讀就像抽齣一條長長的綫,是她的享樂行為。然而閱讀《尤利西斯》隻是為瞭尋找支持它與反對它的理由,哈哈哈!
評分##從一戰到二戰,她可是經曆瞭那麼漫長的消沉啊。不要給她貼上精神脆弱的標簽,疫情之下的我們很多時候都無法忍受,何況是多年生活在戰爭中的人。 時局動蕩,空襲頻發,物價飛漲,日子是如此的陰鬱,街道上的建築殘破不堪,行人精神委頓,神色呆滯,目光混濁,一切都充滿瞭地獄般的無聊,希望從哪裏重燃?又該從哪裏把信仰解救齣來?一切都是未知的。 唯有思考,讓四處奔逃的精神立住腳跟。思考本身在亂世中成為瞭一種活下去的信仰。
評分 評分##如果你喜歡文學!如果你喜歡女性主義文學!那你決不能錯過伍爾夫的任何一本書! 這本《思考就是我的抵抗》正是她袒露心跡的日記隨筆!我們能在書裏看到那個,即便是身患抑鬱中,在戰火連綿之下,也能不匆不忙,努力成為自己的伍爾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