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字豫山、豫亭,後改名為豫纔。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也被人民稱為“民族魂”。
《朝花夕拾》內容簡介:魯迅(1881-1936),現代著名文學傢、思想傢和革命傢。原名周樟壽,字豫纔,後改名周樹人,“魯迅”是他於一九一八年在《新青年》上發錶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開始使用的筆名。
一八八一年九月二十五日魯迅齣生於浙江紹興一個破落的士大夫傢庭。父親的多病和傢境的敗落使童年時的魯迅常往來於當鋪和藥鋪之間,使他較早地體驗瞭世態的炎涼。六歲讀私塾,一八九八年入南京水師學堂學習,次年到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鐵路礦務學堂學習。一九0二年赴日本,魯迅在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在這期間創作瞭名詩《自題小像》。一九0四年,到仙颱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後來因痛感醫治愚弱的國民的“第一要著,是改變他們的精神”,於是棄醫從文,從事文藝活動。一九0八年,魯迅參加革命者組織的“光復會”。同年八月迴國,在杭州、紹興任中學教員,一九一二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任部員,後到北京任社會教育司第一科長,後又升為僉事。一九一七年因袁世凱稱帝、張勛復闢憤而辭職。一九一八年一月參加改組後的《新青年》編輯工作,並發錶《狂人日記》。一九二三年齣版《呐喊》,其中收集瞭《阿Q正傳》等十四篇小說。一九二0年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任教並研究古典文學,編寫瞭《中國小說史略》、《嵇康集》、《小說舊文鈔》、《唐宋傳奇》等。一九二五年支持、領導瞭《語絲》的齣版,主編《莽原》。一九二六年,因受當局壓迫赴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創作瞭《漢文學史綱要》,以及《朝花夕拾》散文集中的五篇。一九二七年一月,到廣州的中山大學任教務主任兼文學係主任。同年辭職,抗議蔣介石叛變革命,這時創作瞭一些抨擊性的雜文,後收在《而已集》中。
##每年都陪著學生一起重讀。覺得耐讀的真的是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呢。
評分##可能由於小學被灌輸的魯迅正麵形象太多太猛烈以至於産生小小不滿情緒,在看過一遍《朝花夕拾》在內的魯迅少量散文集、雜文集、小說集之後就沒有再重讀或是研究過周先生到底想錶達些什麼。這一次拋開所有對先生的既定印象再來讀這本以散文體現的迴憶錄,還是能窺見他深厚的文...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這樣的一本小冊子其實是我對魯迅不多的印象之一,我之前讀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覺得寫的極好,後來關注點又轉移到故事新編上去瞭,昨天重讀,仍覺得極好。隻是其他篇章,諸如瑣記、二十四孝圖之類,則有點無趣瞭。說迴來,我還是受這些小文章的影響居多。
評分 評分 評分##記得小時候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可以全文背的齣的,但那時並不懂其中真意。這幾天睡眠少,就藉機重讀一遍。藤野先生,範愛農,長媽的形象又清晰起來。我也為不喜歡貓找到瞭更好的理由,先生的兩點仇貓的理由非常同意,一是性情,二是媚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