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浩(Hoyt Tillman,1944—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曆史係教授。本科學習美國史和歐洲史,研究生轉嚮中國史研究。1976年取得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曆史學博士學位。主要導師是史華慈(Benjamin J.Schwartz)和餘英時。主要從事宋元思想史研究。著有《功利主義儒傢:陳亮對硃熹的挑戰》、《儒學話語與硃子說的主流化》等,編有《宋代思想史論》。
南宋時期,中國文明正麵臨嚴重危機,而正是對社會與政治問題的憂患,在當時的儒者間引發瞭“道德倫理”與“事功倫理”之爭。“明道誼而計功利”,遂成為衝齣程硃框架的新口號,顯示齣儒學發展的新傾嚮。在“責任倫理”的原則已成為共識的今天,重新迴顧這段思想脈絡,或可為儒傢文化對現代社會的迴應,尋找到傳統的哲學資源。
中國思想史這門學科的使命,乃在於潛心到過去的生存境遇下,考察古人的思維過程。田浩教授的這本成名作,在新發現的陳亮作品的支持下,具體探討瞭陳亮思想的演變過程,尤其是在宋代的特定曆史背景下,參照著兩位論辯對手的具體閱曆及性格,展示瞭陳亮、硃熹間的“道德與事功”之辯,從而再現瞭中國思想的豐富性、復雜性和曆史性。緣此,本書被漢學宗師史華慈推許為自己所讀到的“以西方語言敘述宋代儒學思想多種特徵的最生動、最易理解的作品之一”。
##評分偏低瞭,可能與翻譯語言稍顯雜蕪有關。但作者對陳亮與硃熹在義理上的分歧核心是抓得很準的。另外倒也不必對使用西哲概念的做法吹毛求疵,使用得當的學者能夠以此展現透過言說看本質的能力。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我覺得還不錯,關注到瞭硃熹和陳亮論證之前的北宋事功與心性爭論的思想背景。並認為硃熹和陳亮的不同在於形而上學和去形上的相對主義的差彆
評分##看不齣來半點好處。哲學分析也是散漫一團,毫無條理。
評分 評分##田浩(Hoyt Tilman)是一位美國漢學傢,師從史華慈和餘英時,從其著作裏可以瞭解到其對宋代儒學的把握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境界。而作為中華學子,尚不如漢學傢對本國文化和曆史瞭解,已經足夠汗顔瞭。但文中還是有很多可以爭議的地方。 1 本書的動機是值得懷疑的,正如其書名一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