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解厄鑒(趨利避害書)》趨利避害書:先有血泊與淚水而後可馭人生
——解厄鑒
晏殊位極人臣,官拜宰相,享極盛名;如此驕人之成就,非上天庇佑,乃深通解厄脫睏之道也。
——清?曾國藩
睏厄,是人格磨練之zui高字符。
——清?梁啓超
內容簡介
遭逢厄運,自陷睏境是人生的常態,抱怨和逃避是毫無齣路的。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重要的是解厄脫睏,化不利為有利,化災厄為吉祥。北宋宰相晏殊的《解厄鑒(趨利避害書)》不僅立足於“解厄”,它更關注人們緻厄的根源。晏殊在《解厄鑒(趨利避害書)》中深刻而具體地剖析瞭人性的種種弱點,提齣瞭解厄當治本的主張。《解厄鑒(趨利避害書)》是晏殊的高明之處,亦是《解厄鑒(趨利避害書)》的特殊之處,可以說,《解厄鑒(趨利避害書)》是一部古代曆史上wei一的係統論述和解析“人性的弱點”的專著,可謂洞察深邃,入木三分。
作者簡介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的“太平宰相”,十四歲即因纔華洋溢而獲賜同進士齣身。在朝為官五十多年。這部《解厄鑒》雖沒有其詩詞之華美,卻句句真言,句句智慧。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先駕馭情感,再駕馭人生。妙啊,解厄鑒!
--人民網網友
一字可以緻命,一字可以保身,世事險峻,確實須睜大雙眼。
--新浪網友
在生活閑適的時候讀這樣的文字,也算得上未雨綢繆,居安思危。
--網易網友
目錄
藏鋒捲一
不避苦難的王尊?藏鋒避禍的李豐?任尚的狂言?不識世情的王昕?王世充的本來麵目?急於建功的韓通?竇皇後的不驕不媚?不肯退讓的伍子胥?內斂的王龔?排斥群臣的張居正
●不以睏為睏,不以厄為厄,方不為厄所睏。
●善隱藏鋒芒者,趨利避害,解厄脫睏。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虎行似睏,鷹立似睡,乃處世至境。
●誌嚮遠大的人謙遜是常態。
●人可無名,不可無仁無德。
●放棄比索取更需智慧。
●內斂藏鋒者,永處於上風。
隱智捲二
孝文帝的治國術?拒不改過的李密?不為己謀的田豫?身敗名裂的史弘肇?韓信的弄巧成拙?不得善終的蘇秦?陳後主的愚頑?深謀遠慮的王徽?阮籍的遠見?一生坎坷的陳壽
●智謀可以消減睏厄,卻不能根除睏厄。
●上智不為人知,方可齣奇製勝。
●自私者常處睏厄之境。
●實在的好處是對一個人價值的肯定。
●不洞察世情與人情,勢必阻礙叢生,睏厄不斷。
●禍患不因無智而生,常常因智而起。
戒欲捲三
貪欲無度的索額圖?但行好事的朵兒赤?鬍質的“小題大做”?聚斂無度的錢度?賀拔嶽的觀望?剛正不阿的耶律楚材?紂王的淫惡?決不妥協的周新?王傑的高尚品行?輕啓戰禍的韓侂胄
●貪欲之根,禍患之源。
●君子能審時度勢,不讓欲望左右,所以能夠消災解厄。
●不遵從自然法則,任私欲膨脹,毀滅便不遠瞭。
●智者從不小看一念:一念之失,生死之彆。
●貪欲無窮的特性,使睏厄永伴。
●衝動是失敗的人共同擁有的一種特質。
●對待欲望的不同,使君子坦蕩,小人戚戚。
精彩書摘
藏鋒捲第一
·不以睏為睏,不以厄為厄,方不為厄所睏。
原文
厄者。人之本也。
譯文
睏厄。是人生固有的現象。
輕評
月有圓缺,人有順逆,這是自然和人生的常態。睏厄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不可逃避的,是必須要麵對的。對人生有著本質認識的人,並不怨怪睏厄,而是總能寵辱不驚,樂觀嚮上。事實上,要戰勝睏厄,首先要做到的便是認識厄,隻有不以睏為睏、不以厄為厄的人,纔能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走齣睏厄的深榖。
[事典]不避苦難的王尊
西漢時,涿郡高陽人王尊從小就失去父母,跟著叔父生活。
王尊曆盡艱辛,年紀稍長便在草澤中牧羊。一次,他暗自哭泣,他的叔父發現之後。痛聲對他說:
“你是不幸的,可要活下去,就必須學會堅強啊!我們是窮苦人傢,如果你再自暴自棄,就更無齣頭之日瞭。”
叔父耐心地開導教育他,王尊漸漸有瞭笑容。他從此暗自用心學習,後來竟學會瞭詩書,有瞭不少的學問。
王尊13歲的時候,憑藉其纔學做瞭傢鄉管理監獄的小吏。當地人引為奇事,有人便問王尊道:
“你自幼不幸。天天牧羊,你的學識難道是天生的嗎?”
……
前言/序言
也許,真的像有人所說的,中國文化是一種謀略型的文化。但是,當下謀略類書籍的流行,卻似乎與所謂的“謀略型中國文化”並無太大的關係,起碼沒有本質的聯係。因為文化的深處未必是謀略,而“謀略”的深處一定是文化。
在中國曆史上,存在著儒、道、兵、法、墨、縱橫、陰陽等許多學派。這些主要的學派不僅都非常關心政治,還都不約而同地指嚮瞭“治人”;而治人就必須講究方法,講究方法就是智謀,就是謀略,就是權術。然而,當時的實際情形是智謀被提升為一種牢不可破的社會製度性的規範和原則,各種學派和文化都在智謀中找到瞭自己的定位,納入瞭謀略的範疇,成為智謀的不同組成部分。這樣以來,中國的智謀型文化就形成瞭。
在曆史上,對中國的智慧、謀略、政治有影響的學派雖有十幾傢,但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儒、道、法三傢。中國的智慧和政治雖然常常呈現齣紛紜復雜的狀態,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隻要掌握瞭這三傢的思想精核,也就把握住瞭中國的謀略和智慧。
儒傢的智慧是極為深刻的。它是一種非智謀的大智謀,其運謀的方法不是謀智,不是像法傢或兵傢那樣直接以智慧迫使對方服從;而是謀聖,即從徵服人心著手,讓人們自覺自願地為王道理想獻身。用今天的話講,就是非常注重做“政治思想工作”,首先為人們描繪一幅美好的藍圖,並百摺不撓地到處宣傳這種理想,直到人們心悅誠服。其實,這已經不是儒傢謀略的高明,更不是儒傢謀略比彆的學派的謀略狡詐,在這裏,它已經上升到瞭人性、人道的範疇。這就是儒傢智謀的閤理性之所在,也是其成為真正的大智謀的根本原因。
法傢的智慧很特殊。法傢之法作為君主統治天下的手段,是建立在非道德的基礎上的。法傢之法的根源在於封建集權製,因此,它就特彆強調“勢”。“勢”就是絕對的權威,是不必經過任何詢問和論證就必須承認和服從的絕對的權威。有“法”無“勢”,“法”不得行;有“勢”無“法”,君主不安。但如何纔能保證“勢”的絕對性呢?這就需要“術”。“術”就是統治、防備、監督和刺探臣下以及百姓的隱秘的具體權術和方法。中國的“法製”最發達的地方就在於“法”與“術”聯手創造的禦臣、牧民的法術係統。“法”的實質是強力控製,“勢”的實質是強權威懾,“術”的實質則是權術陰謀。這些都是直接為維護封建王權服務的。
道傢的智慧是極為聰明的。黃老的有關著作處處流露齣智慧的優越感,處處顯示齣對彆的學派的鄙夷和不屑。黃老道術自以為是最聰明的學說,它認為天地萬物都受道的支配。道是絕對的,永恒的,是永遠不可改變和褻瀆的;世間的人是有限的,對於道隻可以體味、尊重和順應。那麼,如何體味和遵循道呢?黃老哲學認為,那就是要順應自然,要無為,然後纔能無不為。所謂“聖人無心,以天地之心為心”,說的就是聖人沒有自己的主張,萬物的自然運行就是聖人的主張。人如果不能體察道,就不能“知常”,不能順應自然,在現實中就容易招緻禍害。
當然,在具體的曆史進程中,這三傢的智慧從來沒有單獨存在過,總是相互融閤,甚至進而吸收其他學派的思想,隻是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不同的背景下各個學派的思想相互消長而已。
智謀型文化對於塑造中華民族的性格有著很大的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瞭我們民族的性格特徵。當然,這裏不僅有正麵的影響,也有負麵的影響。在一定意義上講,中國人的學問往往被理解成謀略,“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就是很有代錶性的話。有許多中國人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謀劃、算計彆人上,給社會帶來瞭極大的內耗。遺憾的是,謀劃和算計在長期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不僅有用,而且早已上升為一種根深蒂固的為人們所稱許的處世態度。它已經不是一種“術”,而是人生的“道”,已成為中國人難以改變的文化精神。一般所說的中國人善於“窩裏鬥”,就由此而來。
然而,中國的智慧首先是道而不是術,也就是說,術隻是道的錶現形式,道則是術的根本,是術的決定因素。隻要掌握瞭道,術就會無師自通,就會自然而然地顯現齣來。無論是儒傢、道傢,還是法傢、兵傢,他們都是正大光明的“陽謀”學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要求首先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加強自己的人格修養,然後纔是智慧謀略。如果顛倒瞭這一關係,那就無論如何也弄不懂中國的智慧。
所以魯迅先生說:搗鬼有術也有效,然而有限,成大事者,古今未有。
因為,權謀決不僅僅是一種技術,中國權智在本質上是一種至為深刻的文化,隻有人的身心內外都滲透瞭這種文化,纔能自然而然地達到內謀謀聖、外謀謀智的境界,纔能成為真正的聖、智兼備的謀略傢。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冷成金
天下無謀之謎捲八書7:解厄鑒(趨利避害書),智慧熊圖書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天下無謀之謎捲八書7:解厄鑒(趨利避害書),智慧熊圖書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