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明] 李時珍 著
圖書標籤:
  • 中醫藥
  • 本草學
  • 藥物學
  • 古代醫學
  • 博物學
  • 李時珍
  • 明代
  • 醫學史
  • 傳統文化
  • 藥物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ISBN:9787550266452
版次:1
商品編碼:11845982
品牌:日知圖書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美麗國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92
字數:18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本書從當代用藥的實際齣發,以臨床常用中草藥為基礎,以地區優勢特色藥物為延伸,精選齣常用常見的二百餘味藥物。
  2.全書按筆畫分類進行編排,主要內容由文字說明和中藥手繪彩圖組成,圖文呼應,一目瞭然。
  3.本書既有科學性,又有實用性,既是從事醫療、教學、科學人員的案頭必備之書,也是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尋求治病保健人群的自學參考書籍。
  4.本套書全新講解,全新編排,全新包裝,力求以豐富的內容、新穎的裝幀,為讀者帶去一套高品質的國學讀物。

內容簡介

  《本草綱目》為明代醫藥學傢李時珍在繼承和總結明代之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進行多方考證,曆時數十年編寫而成,素來享有“東方藥學巨典”的美譽。其名為藥學著作,內容其實涉及醫學、藥學、化學、生物、地質、地理、曆史學等多個領域,可以說是一部有著全球影響的博物學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國醫學與文化的一個取之不盡的源泉。

作者簡介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傢,著有《本草綱目》。高學敏,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臨床中藥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學術帶頭人,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重大疾病研究專傢組成員,國傢科委國傢秘密技術級專傢評審組專傢,國傢藥典委員會中醫臨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國傢藥監局新藥、麻醉藥、中藥保護品種審評專傢委員會委員,衛生部保健食品審評委員,中華中醫學會理事、全國中成藥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中藥學》主編,國傢藥監局刊行的《國傢基本藥物(中成藥)》常務副主編,《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誌》編委,《中國藥物依賴性雜誌》編委,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五榖為養,五菜為充——榖、菜部本草
綠豆8
粟 10
小麥 11
稻 12
蕎麥 13
大豆 14
赤小豆 16
豆腐 18
玉米 19
罌粟 20
刀豆 21
山藥 22
生薑 23
蔥 24
香菜 26
蒲公英 28
韭 30
芥 32
蘿蔔 34
白菜 36
南瓜 37
馬齒莧 38
百閤 40
鼕瓜 41
絲瓜 42
大蒜 44
薺 46
葫蘆 48
萵苣 49
竹筍 50
茄 51
苦瓜 52
木耳 53
魚腥草 54
靈芝 55
芋 56
第二章
五果當為助——果、木部本草
西瓜 58
葡萄 60
龍眼 62
核桃 63
山楂 64
枇杷 65
桃 66
杏 68
棗 70
荔枝 72
橘 74
蓮藕 76
梨 78
木瓜 80
獼猴桃 82
杜仲 83
檀香 84
樟 86
桑 87
五加 88
巴豆 89
茯苓 90
酸棗 92
第三章
百草皆備藥性——草部本草
人參 94
黃精 96
決明 98
連翹 100
何首烏 102
覆盆子 104
防風 106
薄荷 108
葛 109
柴鬍 110
蒼耳 112
菊 114
黃連 116
地黃 118
白頭翁 120
牡丹 122
浮萍 124
芍藥 125
甘草 126
當歸 128
沙參 130
半夏 132
桔梗 133
獨活 134
天麻、赤箭 136
骨碎補 138
大薊、小薊 140
牽牛子 142
大黃 143
艾 144
萱草 146
五味子 148
車前子 150
月季花 152
益母草 154
馬兜鈴 156
黃芪 158
肉蓯蓉 159
紅花 160
金銀花 162
第四章
五畜適為益——蟲、鱗、介、禽、獸部本草
蠍 164
蟬 166
鯉魚 167
鯽魚 168
蝦 169
海馬 170
蛤蚧 171
鱉 172
牡蠣 174
蚌 176
鵝 177
雞 178
鴨 180
豬 181
牛 182
驢 183
羊 184
鹿 186
兔 187
狗 188
阿膠 190

精彩書摘

  山藥《本草綱目》記載
  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
  釋名
  薯蕷在齊魯地區叫山芋,在鄭越地區叫土,在秦楚地區叫玉延。其實都是一種東西,但名字都不一樣,或許是因為發音有輕有重,或許是因為訛傳的原因纔會這樣吧。不過也有人說,薯蕷因唐代宗名字叫豫,所以避諱改名字叫薯藥,後因為宋英宗避諱曙,便改名叫山藥,這已經和當初的本名完全不同瞭。
  山藥入藥,野生的效果最好,如果食用則傢種的較好。山藥四月生苗延蔓,紫莖綠葉,葉子有三個尖,像牽牛葉但更厚更光潤,五六月開穗狀淡紅色的花,結莢成簇,豆莢有三個棱,堅硬但無仁。子長在豆莢的旁邊,有些像雷丸,大小不一,外皮黃色但內瓤是白色的,煮後食用味道甘甜爽滑。
  根
  氣味:甘,溫、平,無毒。
  主治:可以滋補身體,益氣力,長肌肉。經常食用可以耳聰目明,補五勞七傷,去冷風,益腎氣,健脾胃,還能止瀉粒
  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澱粉酶、膳食縴維、磷、鉀、鎂等。
  山藥的有效成分有降血糖、調節血脂、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最適宜老年人及身體虛弱者食用。
  生薑《本草綱目》記載
  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浸汁點赤眼。搗汁和黃明膠熬,貼風濕痛甚妙。
  釋名
  許慎認為薑是抵禦濕寒的菜。王安石認為薑能疆禦一切邪穢的東西,因此叫作薑。剛長齣來的嫩薑因為尖部有微微的紫色,所以叫作紫薑,有的也叫作子薑,相對應的它的根,就叫作母薑。
  薑適宜生長在低濕的沙土地,四月份取母薑種下,五月就會長齣像嫩蘆葦的苗來,但葉子有辛辣味,是成對長的,很像竹葉,但比竹葉稍寬。鞦分前後就會長齣像排列的手指那樣的新芽來,這就是最宜食用的子薑。
  生薑
  氣味:辛,微溫,無毒。
  主治:長時間食用有去除體味的功效,可以治療由風寒引起的頭痛、鼻塞;有止嘔吐、理氣的功效;還可以滋補脾胃,調和人體五髒等功效。
  蛋白質、多種維生素、鬍蘿蔔素、鈣、鐵、磷等。
  薑有殺菌的作用,並且其有效成分可以抗衰老,長期食用有美容的效果。薑還能抑製癌細胞活性,可起到防癌的功效。
  蔥《本草綱目》記載
  除風濕,身痛麻痹,蟲積心痛,止大人陽脫,陰毒腹痛,小兒盤腸內釣,婦人妊娠溺血,通乳汁,散乳癰,利耳鳴,塗製犬傷,製蚯蚓毒。
  釋名
  蔥的名字來自“”這個字。因為“”有中空的意思,而蔥這種植物,正好是外麵直而中間空的,所以人們就把這種植物叫作蔥。人們習慣把剛長齣來的作叫作蔥針,把蔥葉叫作蔥青,把蔥的外皮叫作蔥袍,把蔥的莖叫作蔥白,把蔥葉中的黏液叫作蔥苒。因為蔥不僅可以和任何菜一起吃,而且還能起到增香的作用,因此就叫作菜伯、和事草。
  我們食用的蔥有兩種:一種是凍蔥(即鼕蔥),有的人也叫它太官蔥。因為這種鼕天適宜儲藏的蔥莖既柔軟又細嫩,而且有一種香味,特彆適閤太官上供,因此叫作太官蔥。另一種是漢蔥,漢蔥的莖特彆堅硬,像木頭一樣,所以又叫作木蔥。
  蔥白
  氣味:辛,平,無毒。
  主治:用蔥做湯,可以治療感冒引起的鼻塞、頭痛,有去除風濕引起的關節和肌肉疼痛以及安胎的功效。還可以使眼睛變得明亮,祛除肝髒中的邪氣。
  葉
  主治:一般可用於治療下肢水腫,對五髒有滋養之效,可明目。如果將其研碎,敷於化膿部位、毒蟲咬傷處,有祛毒的作用。
  蔥實
  氣味:辛,大溫,無毒。
  主治:有溫中益精的作用,對肺部以及頭發有一定的護養之用。還有補益中氣的功效,食之可使眼睛明亮。
  蔥汁
  氣味:辛,溫、滑,無毒。
  主治:散瘀血,止鼻衄;治頭痛、耳聾、痔瘡;解藥毒。
  蛋白質、多種維生素、膳食縴維、葉酸、鬍蘿蔔素、磷、鐵、鎂、硒等。
  蔥的特殊氣味,可以去除魚肉類食品的膻氣,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還可以促進消化,增進食欲。蔥含有維生素及豐富的礦物質,有降血脂、降血壓、降血糖和預防癌癥的作用。
  香菜《本草綱目》記載
  消榖,治五髒,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腹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療痧疹、豌豆瘡不齣,作酒噴之,立齣,通心竅。
  釋名
  有人稱它為,薑屬,可以使口氣清新。因為它的莖柔弱,葉片很細,根須特彆多。是西漢時期張騫齣使西域,從西域帶迴來的,因此稱為鬍荽。後趙開國皇帝石勒是羯族人,忌諱“鬍”這個字,因此他把鬍荽改為香荽。現在也有人稱它為荽。“”是形容其莖葉散布之形狀。
  香菜到處都有種植。一般選在八月的陰天下種,剛長齣來時莖很柔弱,葉片是圓形的,有花歧,根又軟又白。一般在鼕季或春季采摘,食用時口感香美,十分好吃,也可做醃菜。也許是它的香味太誘人的緣故,道傢把香菜列為五葷之一,道士做法事之前絕對不能食用。立夏後香菜會長齣一團一團細小的淡紫色的花,有些像芹菜花。等到瞭五月份,就能收獲像大麻子一樣的有特殊香味的香菜子瞭。香菜的葉、子都可食用,生吃也可,熟食也可,對人的身體都有好處。
  根、葉
  氣味:辛,溫,微毒。
  主治:可治消化不良,促進消化和吸收。還可以滋補五髒,治療頭痛及一些皮膚病。
  子
  氣味:辛、酸,平,無毒。
  主治:有消食開胃的作用。
  蛋白質、鈣、磷、鐵、鉀、鬍蘿蔔素、維生素C、粗縴維等。
  香菜的特殊香氣能去除肉類的腥膻味,因此在一些菜肴中加些香菜,能起到去腥膻、增味道的獨特功效。經常食用還能促進胃腸蠕動,具有促進消化吸收的作用。
  蒲公英《本草綱目》記載
  婦人乳癰水腫,煮汁飲及封之,立消。解食毒,散滯氣,化熱毒,消惡腫、結核、丁腫。摻牙,烏須發,壯筋骨。
  釋名
  名字和意義的來曆都不詳。孫思邈在《韆金方》裏叫它鳬公英,蘇頌在《本草圖經》裏叫它僕公罌,老百姓叫它蒲公丁,也叫黃花地丁。淮河流域的人叫它白鼓釘,四川人叫它耳瘢草,關中人叫它狗乳草。也有人叫它金簪草,是因為它的花形像金簪的頭部形狀。
  蒲公英在長江南北比較多,除瞭嶺南地區,其他地方也有分布。蒲公英四季都有花,花謝後長齣飛絮,絮中有子,落地即生根。因此,即使在人們的庭院間也經常可以見到。它的花似大鏇,葉似小萵苣,莖長三四寸,摺斷處有白色的汁液。嫩苗可以食用,味道很好。二月采其花,三月采其根。可製汞,伏三黃。也有一種隻長在太行山、王屋山的蒲公英開的花是紫色的,叫作大丁草,陳州地區的人們叫它燒金草,據說這種蒲公英能幫助人們煉硃砂。還有一種與它相似但無花的,叫地膽草,也可伏三黃和砒霜。
  苗
  氣味:甘,平,無毒。
  主治:可以解食物中毒和散滯氣,治療乳,強壯筋骨。還可以祛除身體中的熱毒和消除毒瘡。
  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菊糖、葡萄糖、維生素、鬍蘿蔔素、鐵、硒等。
  蒲公英俗稱尿床草,對於利尿有非常好的效果。它具有豐富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及礦物質,對消化不良、便秘都有較好的改善作用。另外還有消炎和改善濕疹,舒緩皮膚炎、關節不適的淨血功效,花朵煎成藥汁可以去除雀斑,有美容的作用。
  ……

前言/序言

  中藥作為中國以及世界醫藥寶庫中的一塊瑰寶,具有悠久的曆史。
  《本草綱目》由明朝偉大的醫藥學傢李時珍為修改古代醫書中的錯誤而編,他以畢生精力,親曆實踐,踏遍名山大川,廣收博采,對本草學進行瞭全麵的整理總結,曆時29年編成,是其30餘年心血的結晶。《本草綱目》共有52捲,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藥方11096個。
  《本草綱目》集中國古代醫學所取得的最高成就為一體,同時廣泛涉及相關的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采礦等領域,被英國生物學傢達爾文譽為“中國的百科全書”。正因為如此,《本草綱目》不僅為中國藥物學的發展作齣瞭重大貢獻,而且對世界醫藥學、植物學、動物學、礦物學、化學的發展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該書齣版後,很快就傳到日本,以後又流傳到歐美各國,先後被譯成日、法、德、英、拉盯俄、朝鮮等十餘種文字在國外齣版,傳遍五大洲。
  中藥是運用中醫學理論防病治病、康復保健的物質基礎。為瞭繼承發揚中醫藥的精華,開發利用藥物資源,方便廣大百姓使用,我們以《本草綱目》為基礎,編寫瞭全彩四色的《本草綱目》一書。
  本書從當代用藥的實際齣發,以臨床常用中草藥為基礎,以地區優勢特色藥物為延伸,精選齣常用常見的二百餘味藥物。全書按筆畫分類進行編排,主要內容由文字說明和中藥手繪彩圖組成,圖文呼應,一目瞭然。
  本書既有科學性,又有實用性,既是從事醫療、教學、科學人員的案頭必備之書,也是廣大中醫藥愛好者和尋求治病保健人群的自學參考書籍。

《長生不老方》 本書匯集瞭古往今來,東西方對於延緩衰老、追求長壽的各種方術、理論與實踐。它並非僅僅羅列神丹妙藥,而是從更深層次剖析生命現象,探究人體與宇宙間的微妙聯係,以期達到一種“順應天時,調和陰陽,固本培元”的境界。 第一捲:體質辨識與生命周期 本捲首先帶領讀者認識自身。作者認為,每個人自齣生起便擁有獨特的生命密碼,即“先天之本”。理解並辨識自身體質,是邁嚮長壽的第一步。這裏詳細闡述瞭古人對於體質的劃分,如陰陽平和、陰虛、陽虛、痰濕、氣虛、血瘀、特稟等,並提供瞭簡便易行的自測方法。 接著,本書深入探討瞭人體的生命周期。從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到青壯年的盛年,再到中老年身體的自然衰退,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特的生理特徵與養生要點。例如,在青少年時期,強調的是“蓄勢待發”,通過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充足睡眠,為生命的蓬勃打下堅實基礎;而到瞭中年,則需要“蓄水養陰”,注意勞逸結閤,避免過度消耗,開始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中老年階段,則是“固本培元”,側重於調養精氣神,保持身心平衡。 第二捲:飲食養生與草本精髓 飲食是生命活動的基礎,更是延年益壽的關鍵。本捲將目光聚焦於食物的性味、歸經以及它們對人體髒腑的益處。作者並非一味推崇某種單一的食材,而是倡導“食療”的智慧,即根據個體體質和季節變化,靈活搭配,達到“辨證施食”的效果。 書中列舉瞭大量具有養生功效的日常食材,如五榖雜糧的補益作用,蔬菜水果的清熱解毒與抗氧化能力,以及肉類、蛋奶的精微滋養。特彆值得一提的是,本捲花費大量篇幅詳細介紹瞭各種“草本精髓”。這些草本並非直接用作藥物,而是作為日常調理的輔助,通過泡茶、燉湯、入菜等方式,溫和地滋養身體。例如,對於常感疲乏者,會推薦枸杞、黃精等,解釋其如何補益肝腎、增強體質;對於容易上火者,則會介紹菊花、薄荷等,說明其清熱降火的功效。本書強調的是草本的“食養”而非“藥用”,其溫和與持久是其最大特點。 第三捲:動靜結閤與氣韻流轉 “生命在於運動”,但運動並非越劇烈越好。本捲探討瞭“動”與“靜”在養生中的辯證關係,以及如何通過閤理的運動和呼吸,促進體內“氣韻”的流轉。 “動”的部分,本書介紹瞭幾種古老而有效的養生功法,如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這些功法不僅能強健筋骨,更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作者細緻地講解瞭每種功法的動作要領、呼吸配閤以及不同體質的人群如何選擇和練習。此外,還提倡適度的戶外活動,如散步、登山,強調親近自然,感受天地之靈氣。 “靜”的部分,則側重於身心閤一的修煉。本書詳細介紹瞭打坐、冥想等靜心養氣的方法。通過調息、觀照,使心神寜靜,減少外界乾擾,從而達到“內觀自省”的目的。作者認為,長期的靜心修煉,能夠有效緩解壓力,穩定情緒,減少因情誌不暢而引發的疾病,對延緩衰老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四捲:環境適應與時令養生 天地萬物皆有其運行規律,人體作為其中一部分,也需要順應自然的節律。本捲強調瞭環境適應與時令養生對於長壽的重要性。 書中詳細分析瞭四季變換對人體的影響,並根據不同季節的特點,提供瞭相應的養生建議。春季,提倡“生發”,注重疏肝理氣,多食辛甘之品;夏季,主張“養心”,需清熱解暑,多食苦味、酸味食物;鞦季,講究“潤肺”,宜滋陰潤燥,少食辛辣;鼕季,則強調“藏精”,應溫補陽氣,多食溫熱之品。 此外,本書還探討瞭其他環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如氣候、地理位置、生活習慣等,並提齣瞭相應的適應與調適方法。例如,如何在高濕地區保持身體的清爽,如何在寒冷地區做好禦寒保暖,如何在空氣質量不佳的環境下保護呼吸係統等。 第五捲:情誌調養與精神永駐 “百病生於氣”,情誌的調養被視為養生的“上工”。本捲深入剖析瞭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對人體的影響,並提供瞭疏導情誌、保持精神愉悅的方法。 作者強調,過度的情誌波動,會擾亂人體的氣機,損傷髒腑。因此,保持平和的心態至關重要。書中介紹瞭多種方法來培養積極的情緒,如培養興趣愛好、學會感恩、保持樂觀心態、積極社交等。對於一些難以排解的負麵情緒,則提供瞭如傾訴、書寫、藝術療法等疏導途徑。 精神層麵的追求,也是本書關注的重點。作者認為,一個有目標、有追求、內心充實的人生,更能帶來長久的活力。本書鼓勵讀者去探索生命的意義,培養高尚的情操,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從而達到一種“精神永駐”的境界。 《長生不老方》並非一本教人點石成金、返老還童的奇書,而是一部關於如何智慧地生活,順應自然,關照身心,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生活哲學。它倡導的是一種積極、主動、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養生之道,讓生命在每一個階段都能綻放齣獨特的光彩。

用戶評價

評分

《本草綱目》在我心中,不僅僅是一部醫學典籍,更是一部關於“觀察”和“理解”的教科書。它教會我如何以一種更加敏銳的目光去審視自然界,去發現那些隱藏在平凡事物中的不平凡。我曾在一片野地裏,對照著書中的描述,找到瞭書中記載的一種我從未留意過的植物,並瞭解到它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那一刻,我仿佛打開瞭新世界的大門,感受到瞭自然界的神奇和饋贈。書中對於不同藥物的“氣味”、“性味”、“歸經”的詳細闡述,讓我開始理解,每一種物質都有其獨特的“性格”和“能量”,它們與人體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相互作用。這種“整體觀”的思維方式,讓我不再將疾病視為孤立的現象,而是將其看作是人體整體失衡的錶現。因此,《本草綱目》不僅僅為我提供瞭藥物知識,更重要的是,它塑造瞭我一種看待世界、看待生命的方式——一種更加細緻、更加深刻、更加敬畏的視角。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瞭值得我們去探索和學習的奧秘。

評分

《本草綱目》的魅力,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藥”的書,更是一部關於“道”的書。它所蘊含的,是對生命、對自然、對宇宙規律的深刻洞察。我之所以反復閱讀,並不是為瞭成為一名醫生,而是被其中蘊含的哲學智慧所吸引。書中關於“陰陽五行”的理論,雖然抽象,但卻能夠幫助我理解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和轉化。比如,書中對“溫”“熱”“涼”“寒”四氣的論述,以及它們與人體髒腑的對應關係,讓我對寒熱失調的身體狀況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開始嘗試將這種“辨證”的思維方式運用到生活的其他方麵,比如分析問題的原因,判斷事物的發展趨勢,都變得更加得心應手。而且,《本草綱目》所提倡的“順應自然,不妄為”的理念,對我影響深遠。它教會我,在與自然互動的過程中,要保持一種敬畏之心,不應過度索取,而應學會感恩和適度。這種“天人閤一”的智慧,在現代社會顯得尤為珍貴,它提醒我們,在追求物質文明的同時,不要忘記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評分

初識《本草綱目》,源於一次偶然的圖書館翻閱,當時我被它厚重樸實的封麵和其中密密麻麻、古樸典雅的文字所吸引。捧在手裏,一股曆史的沉澱感撲麵而來,仿佛穿越瞭時空,迴到瞭那個充滿智慧與探索的時代。我並非專業的醫藥人士,起初隻是懷著一種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好奇心,想一窺這部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的究竟。翻開扉頁,精美的插圖躍然紙上,一株株形態各異的植物、栩栩如生的動物、礦物,都經過瞭細緻入微的描繪,讓人感嘆古人觀察之細緻,繪畫技藝之精湛。隨後的內容更是讓我大開眼界,不僅僅是簡單的藥材羅列,而是係統地闡述瞭每種藥材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甚至包括瞭炮製方法和使用劑量。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附方”的部分所吸引,那些來自民間、曆經實踐檢驗的驗方,充滿瞭樸素的智慧和人文關懷,許多方子都針對著當時人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病痛,讀來倍感親切。我嘗試著去理解那些古老的術語,雖然有些晦澀,但通過上下文和插圖的輔助,逐漸能夠領會其意。這部書不僅僅是關於草藥的百科全書,更像是一部關於生活、關於自然的哲學著作,它教會我如何去觀察、去感受、去理解身邊的事物,以及如何運用自然的力量來滋養身心。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新的感悟,它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我求知的道路上,點亮瞭一盞明燈。

評分

我曾幾何時,總覺得古籍晦澀難懂,遙不可及,仿佛是屬於過去時代的遺物,與我們現代生活格格不入。然而,《本草綱目》徹底顛覆瞭我的這一看法。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驚奇地發現,書中描述的許多植物和動物,依然存在於我們周圍,隻是我們過去常常忽視瞭它們隱藏的價值。當我看到關於“桑葉”的記載,得知它不僅能作為食物,還能入藥,治療風熱感冒,甚至還有明目潤膚的功效,我忍不住跑到傢門口的桑樹下,仔細觀察它的葉片,突然間,那熟悉的綠意在我眼中變得格外珍貴。又比如,“薄荷”的清涼提神,在中醫裏有著重要的地位,這與我們日常生活中飲用薄荷茶的體驗不謀而閤,隻是《本草綱目》更深入地挖掘瞭它的藥理作用。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不僅關注那些名貴稀有的藥材,對許多尋常可見的草根樹皮、甚至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物質,如“瓦楞子”(牡蠣殼)、“醋”(泛指醋的應用)等,都有詳盡的論述,這充分體現瞭作者的科學精神和實事求是的態度,他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能對人類健康有益的細節。這種“不恥下問”、包容萬象的態度,讓我對這部巨著肅然起敬。它讓我意識到,偉大往往蘊藏在平凡之中,隻要我們用心去發現,去探索,生活中處處都有寶藏。

評分

我常常會在某個下午,泡上一杯熱茶,然後靜靜地坐在窗邊,翻開《本草綱目》。書中的文字,帶著一種古老而又溫潤的質感,仿佛能撫平我內心深處的浮躁。我並不是為瞭學習具體的藥方,更多的是被其中蘊含的生活智慧所吸引。例如,書中關於“飲食宜忌”的章節,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依然具有極高的指導意義。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告訴你吃什麼對身體好,什麼對身體不好,而是從更宏觀的角度,闡述瞭食物的性味與人體的相互作用,以及季節變化對飲食的影響。我讀到關於“反者道之動”的論述,對食物相剋的原理有瞭更深的理解,也開始更加審慎地對待自己的飲食習慣。書中還提到瞭許多用於日常保健的方法,比如一些簡單的藥浴方、食療方,這些都充滿瞭生活氣息,讓人覺得中醫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我甚至會嘗試書中介紹的一些簡單食療方,比如用“大棗”來調養氣血,用“生薑”來驅寒暖胃,這些實踐讓我親身感受到中國傳統醫學的魅力,它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處、尊重身體節律的智慧。

評分

《本草綱目》在我心中的地位,不僅僅是一部工具書,更像是一位無聲的智者,一位耐心的嚮導。每次當我感到睏惑或者迷茫時,翻開它,總能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我記得有一次,我為傢人的健康問題感到焦慮,無從下手。偶然間,我翻到瞭書中關於“辨證論治”的章節,雖然我無法完全理解其中的復雜邏輯,但它所傳達的“因人而異、因病而異”的原則,讓我明白,解決問題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深入瞭解具體情況。書中對於許多疾病的描述,雖然用詞古老,但其對病因、病理的分析,以及針對性的治療思路,至今仍有藉鑒意義。比如,書中對於“咳嗽”的各種分類和不同的治療方法,讓我認識到,即使是同一種癥狀,其背後可能隱藏著多種不同的病機。我開始嘗試用一種更細緻、更整體的眼光去看待健康問題,而不是簡單地追求一蹴而就的“特效藥”。《本草綱目》教會我,治療之道,貴在“辨”,貴在“因”,貴在“循”。它也讓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體,學會傾聽身體發齣的信號,並用更科學、更自然的方式去應對。

評分

我對《本草綱目》的敬意,很大程度上源於其對植物形態、生長環境,甚至民間俗稱的細緻描述。書中對於每一種植物,都力求描繪得栩栩如生,從根、莖、葉、花、果,到整體的生長姿態,都進行瞭生動形象的刻畫。這不僅方便瞭藥材的辨識,更讓我感受到作者對大自然的深情。他並非僅僅將植物視為藥材,而是將其看作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饋贈,是生命力的載體。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精美的插圖,雖然是古老的木刻版畫,但其綫條流暢,比例準確,充滿瞭藝術感。當我對照著書中的插圖去觀察現實中的植物時,常常會有一種驚喜的發現感,原來那些我們在田間地頭司空見慣的草本植物,竟然都隱藏著如此神奇的功效。比如,我曾在外齣遊玩時,看到一種不起眼的野草,根據書中的描述,我竟然辨認齣它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藥材。這種通過閱讀而獲得的實際體驗,讓我與自然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也讓我對“天人閤一”的傳統哲學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

要說《本草綱目》給我的最深刻印象,恐怕就是它嚴謹的治學態度和百科全書式的廣博內容瞭。李時珍先生耗盡畢生心血,跋山涉水,走遍韆山萬水,親自采集、鑒彆、記錄,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欽佩。書中對每一種藥物的描述,都力求準確,從來源、形態、氣味,到功效、主治、禁忌,無一不詳。例如,對於“人參”,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其補氣益血的功效,還會區分不同産地、不同年份的人參在藥效上的細微差彆,並引用大量前人的論述,加以辨析和總結。這種詳盡而又係統性的梳理,使得《本草綱目》在當時乃至後世都成為瞭無可爭議的權威著作。我特彆喜歡它在闡述某些藥物時,會提及一些有趣的典故或者民間傳說,這使得枯燥的藥理知識變得生動有趣,也讓我對這些藥物的認識更加立體化。而且,它不僅僅局限於藥物本身,還延伸到瞭許多相關的領域,比如動植物的習性、地理分布、甚至一些古代的醫療實踐和衛生常識。讀《本草綱目》,就像是在進行一場穿越時空的知識旅行,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與李時珍先生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感受他嚴謹的治學精神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評分

在我看來,《本草綱目》的價值,並不僅僅體現在其作為藥物學著作的嚴謹性上,更在於它所展現齣的,一種深入民間、貼近生活的實踐精神。李時珍先生並非閉門造車,而是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與藥農、與民間醫者交流,收集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書中大量的“附方”,便是這種精神的最好體現。這些方子,有些樸實無華,用料常見,卻能解決許多睏擾人們的病痛,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真正的智慧往往蘊藏在最平凡的生活之中。我甚至會和傢人朋友分享一些書中介紹的簡單易行的保健方法,比如用“紅棗”和“枸杞”煮水,或者用“艾葉”泡腳。這些看似微小的嘗試,卻能帶來切實的健康改善,也讓我對傳統醫學的“未病先防”、“治未病”的理念有瞭更直觀的認識。《本草綱目》就像一座寶藏,隻要你願意去挖掘,總能發現適閤自己的那份珍貴。它讓我們看到,古人並非離我們遙不可及,他們的智慧,仍然能夠滋養我們的生活,溫暖我們的心靈。

評分

每一次翻開《本草綱目》,我都會有一種“溫故而知新”的感受。即使是反復閱讀過的內容,在不同的心境下,總能讀齣新的味道,獲得新的領悟。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某些動物藥的描述,比如“蝸牛”、“蟬蛻”等,它們在日常生活中的齣現頻率並不低,但我們往往忽略瞭它們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它將這些被忽視的生命,重新賦予瞭價值和意義。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有用之物”的記錄,更是一部關於“發現之美”的贊歌。書中對每一種物質的描述,都充滿瞭細緻的觀察和嚴謹的考證,這種對細節的極緻追求,讓我感受到瞭科學精神的嚴謹和魅力。我甚至會將書中的一些描述與現實中的動植物進行對比,這種學習過程本身就充滿瞭樂趣。而且,《本草綱目》的語言風格,雖然古樸,卻極具錶現力,它能夠將復雜的概念,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錶達齣來,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在其中找到樂趣。

評分

好東東,正版,優惠力度大。。。

評分

書收,很好。

評分

圖多,內容是剪過的

評分

雖然是比較簡單的版本,但是也算對得起這個價格瞭

評分

很好,質量杠杠的

評分

不錯,買瞭給孩子看看,紙張也不錯。比較滿意,推薦購買

評分

物流速度快,快遞小哥服務好,支持京東

評分

書上有圖有字,挺好的

評分

京東配送很快 哪怕在雙十一時間 也幾乎都是準時送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