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書畫館:第6編

故宮書畫館:第6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故宮博物院,曾君,傅紅展 等 編
圖書標籤:
  • 故宮博物院
  • 書畫
  • 中國美術
  • 藝術史
  • 文化遺産
  • 繪畫
  • 書法
  • 收藏
  • 宮廷藝術
  • 曆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紫禁城齣版社
ISBN:9787800478536
版次:1
商品編碼:10043351
包裝:盒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09-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5
字數:7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與繪畫藝術源遠流長。它們同起源於原始符號,同在華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長,使用相同的筆墨紙硯,均以綫條為基礎的造型手段,追求共同的筆墨技巧和抒情寫意的審美意趣。雖然爾後它們發展為兩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前者更側重抒寫性情,後者更強調傳神寫照,但二者數韆年來始終相互藉鑒,共同發展。書中有畫,畫中有書,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書畫藝術在諸多中國傳統藝術門類中,至今仍曆久不衰,欣欣嚮榮。中國書法與繪畫藝術以其悠久的曆史、獨特的錶現方法和審美意趣,在世界美術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晉唐宋元時期是中國書畫藝術構建體係、創造經典的重要時期。晉代王羲之天纔的創作實踐大大提高瞭漢字新興書體的藝術品位,成為後世書法審美的基準坐標。以顧愷之為代錶的人物畫創作也已達到很高的水平。隋唐畫壇在人物畫繼續發展的同時,山水樓閣、鞍馬走獸等畫科也相繼繁榮,閻立本、展子虔、韓滉等人的名作無不呈現一派恢弘富麗的盛世氣象。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顔真卿、柳公權等楷書大傢所確立的漢字結體用筆規範,影響深遠,沿用至今。
五代兩宋繪畫更趨成熟完備,山水、人物、花鳥名傢輩齣,風格崇尚寫實,精能高雅。這與當時皇傢設置畫院、奬掖人纔的措施以及文人士大夫階層對藝術創作的廣泛參與有很大關係。宋元的文人書傢,強調在“守法”的前提下張揚個性,錶現“書捲之氣”,書法在實用的基礎上被賦予更深厚的文化內涵,“宋四傢”和元代鮮於樞、趙孟煩皆為代錶人物。同樣,“元四傢”高張“文人畫”旗幟,提倡抒寫性情,不求形似,為明清繪畫的發展開闢瞭廣闊天地。
明代是中國書畫史上承前啓後、流派紛呈的重要階段。其書法繪畫繼承瞭宋元傳統,在創作理論和錶現技法上都取得瞭較大發展,並在不同階段齣現瞭以地域為中心的藝術群體,展現齣豐富多彩的藝術麵貌。明早期書法以“三宋”草書和“二瀋”的“颱閣體”楷書為代錶;繪畫則以戴進、林良等人粗獷縱肆的“浙派”、“院體”風格主導畫壇。明中期以後,吳門(蘇州)地區成為書畫創作的中心,吳寬、王寵等人在書法上擺脫“颱閣體”束縛,“吳門四傢”以清雅淡麗為主的文人畫風代替瞭宮廷中富麗堂皇“院畫”;而陳淳和徐渭在寫意花鳥畫方麵的創新豐富瞭繪畫的錶現形式與筆墨內涵。明晚期董其昌完善瞭書畫創作理論,成為文人書畫的集大成者,對當時及清代影響頗廣;同時,“鬆江派”的趙左、瀋士充,杭州的藍瑛、陳洪綬,均能領袖一時,白具風貌,為明末社會動蕩中的藝壇增添瞭一抹亮色。
清代書畫在傳承與創新中形成繁榮局麵。清初王鐸、傅山等書傢承襲明末書風,以雄奇跌宕的揮寫錶露孤傲憤世的遺民心態,“康熙四傢”清勁秀潤的書風則承續著董其昌的遺韻;繪畫上“四王吳惲”以摹古集大成而居畫壇主流,“四僧”、“金陵八傢”及“黃山畫派”等則以自然為師而開闢山水新境界。清中期盛行崇古立新之風,劉墉、翁方綱等力追晉唐而帶來帖學的繁榮,鄧石如、伊秉綬等則以金石文字入書而漸開碑學之風;宮廷繪畫以西畫技法豐富中國畫的錶現形式,“揚州畫派”又以張揚的個性為畫壇注入活力。晚清書壇碑學愈盛,以何紹基、趙之謙、吳昌碩最負盛名;“海上畫派”和“嶺南畫派”則以雅俗共賞的畫風拉開近代繪畫之帷幕。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係統的中國古代書畫遺存。其中既有年代久遠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時代名傢的代錶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曆史脈絡。為瞭感受經典,分享中國書畫藝術的高邁與神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我們將分批展齣曆代書畫傢的精品佳作,以供廣大觀眾研究、欣賞。

內頁插圖

目錄

至寶逸翰/006
01.王獻之 中鞦帖捲/018
02.李白 草書上陽颱帖捲/020
03.蘇軾 行書治平帖捲/024
04.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捲/028
05.趙佶 雪江歸棹圖捲/032
06.揚無咎 四梅花圖捲/038
07.王希孟 韆裏江山圖捲/042
08.張即之 佛遺教經捲/046
09.錢選 山居圖捲/052
10.趙孟頫 行書三段捲/056
11.王履 華山圖冊/058
12.瀋度 謙益齋銘頁/062
13.鬍儼 題洪崖山房圖頁/064
14.戴進 歸田祝壽圖捲/066
15.林良 孔雀圖軸/070
16.計盛 貨郎圖軸/072
17.周臣 春山遊騎圖軸/074
18.祝允明 三體雜書詩捲/078
19.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圖軸/082
20.蔣嵩 漁舟讀書圖軸/084
21.陳道復 梅花水仙圖軸/086
22.王寵 五律詩軸/088
23.陸治 竹林長夏圖軸/090
24.王轂祥 花卉軸/092
25.宋旭 萬山鞦色圖軸/094
26.董其昌 七絕詩軸/096
27.董其昌 墨捲傳衣圖軸/098
28.趙宦光 篆書軸/1[)()
29.卞文瑜 一梧軒圖軸/102
30.吳彬 韆岩萬壑圖軸/104
31.曾鯨 葛震甫像捲/106
32.藍瑛 桃花漁隱圖軸/108
33.王鐸 五律詩軸/110
34.王時敏 鬆壑高士圖軸/112
35.王鑒 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圖軸/114
36.王翬 鞦山萬重圖軸/116
37.吳曆 鬆壑鳴琴圖軸/118
38.惲壽平 高岩喬木圖軸/120
39.王原祁 昌黎詩意圖軸/122
40.弘仁 仿倪山水圖軸/124
41.查士標 五律詩軸/126
42.龔賢 清涼環翠圖捲/128
43.硃耷 枯木寒鴉圖軸/132
44.石濤 梅竹圖捲/134
45.硃彝尊 臨曹全碑捲/138
46.何焯 行書詩軸/142
47.冷枚 梧桐雙兔圖軸/144
48.華喦 八百遐齡圖軸/146
49.高鳳翰 雪景山水軸/148
50.郎世寜等 弘曆觀畫圖軸/150
51.鄭燮 竹石圖軸/152
52.李方膺 竹石圖軸/154
53.劉墉 臨米帖軸/156
54.袁耀 山莊鞦稔圖軸/158
55.閔貞 巴慰祖像軸/160
56.華冠、張賜寜 西溪漁隱圖軸/162
57.雙石如 楷書詩軸/164
58.錢灃 七言聯/166
59.包世臣 錄書譜軸/168
60.楊沂孫 七言聯/170
61.任熊 自畫像軸/172
62.趙之謙 急就篇軸/174
63.任頤 芭蕉狸貓圖軸/176
64.吳昌碩 荷花圖軸/178

精彩書摘

瀋度(1357~1434),字民則,號自樂,華亭(今上海鬆江)人。明洪武中舉文學不就。永樂間以能書入翰林,為帝所賞,目侍便殿。凡金版玉冊,用之朝廷,藏秘府,頒屬國,必命之書,每稱日:“我朝王羲之”。書擅各體,尤精楷書,書風端秀道麗,平正光潔,為一時楷模,並引領時風,被視為明初“颱閣體”代錶書傢,與弟瀋粲並稱“二瀋”。本幅書《謙益齋銘》。筆墨妍潤,風姿俊雅,為“颱閣體”書法典範。
款署“雲間瀋度”,鈐“雲間瀋度”、“侍講學士之章”白文印二方。
釋文:謙益齋銘。惟天之道,好謙惡盈。人其體之,弗滿弗矜。所以君子,卑以自牧。溫恭自虛,以受忠告。大哉易道,潔靜精微。哀多益寡,物稱其宜。至高者山,至卑者地。地中有山,為謙之義。如處崇高,有而弗居。謙尊而光,卑不可踰。翼翼斯齋,企彼先覺。惟謙是持,俯仰無怍。自視<舀欠>然,德業日新。惟剋處己,以守其身。朝斯夕斯,持茲勿失。永言謙謙,以保終吉。雲間瀋度。

前言/序言


故宮書畫館:第6編 序言 故宮書畫館,作為中華文明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承載著數韆年繪畫與書法藝術的薪火相傳。自建立以來,它始終緻力於保護、研究與展示那些凝結著古人智慧與匠心獨運的藝術瑰寶。如今,我們榮幸地推齣《故宮書畫館:第6編》,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梳理與呈現,更是對中華民族深厚文化底蘊的一次緻敬與發掘。本編精選瞭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近現代書畫精品,力圖勾勒齣近現代中國書畫藝術的發展脈絡,展現其在時代變遷中的創新與嬗變。 目錄概覽 《故宮書畫館:第6編》共包含十六章,按主題和創作時間綫索,係統地展示瞭從晚清到民國時期,乃至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書畫藝術的傑齣成就。全書內容詳實,圖文並茂,力求為讀者提供一次深度而全麵的藝術鑒賞體驗。 第一章:晚清遺韻——變革中的水墨 本章聚焦於晚清時期,這一時期是中國社會劇烈動蕩的轉摺點,也直接影響瞭書畫藝術的走嚮。麵對西方文化的衝擊,部分藝術傢開始反思傳統,嘗試將西方繪畫的寫實技法與中國水墨相結閤,尋求新的錶現可能。同時,部分藝術傢仍堅守傳統,但在筆墨意境的追求上,也注入瞭新的時代氣息。我們將展示這一時期在山水、花鳥、人物等領域內的代錶性作品,探討其在傳承與創新中的獨特之處。 第二章:民國初年——新風初起 進入民國,社會思潮的解放為藝術創作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批留洋歸來的藝術傢,將西方現代藝術的理念與中國傳統繪畫相結閤,開啓瞭中國畫的“新國畫”運動。本章將重點介紹這一時期在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領域內,具有開創性意義的作品。我們將關注藝術傢們在題材選擇、造型觀念、色彩運用、筆墨技法等方麵的革新,展現新風初起時的藝術活力。 第三章:海上畫派的餘暉與新生 “海上畫派”作為晚清民國時期一個極為重要的藝術流派,在這一時期依然保持著強大的影響力。但同時,新一代的海派藝術傢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注入瞭更強的時代感和市民氣息。本章將展示這一時期海上畫派的代錶人物及其作品,分析他們在繼承和發展中的獨特風格,以及對當時中國畫壇的貢獻。 第四章:嶺南畫派的崛起——“摺衷中外,兼融東西” 嶺南畫派以其“摺衷中外,兼融東西”的藝術主張,在中國近現代美術史上占據瞭重要的地位。本章將深入探討嶺南畫派的形成、發展及其代錶人物的創作理念。我們將重點展示嶺南畫派在水墨技法、色彩運用、題材選擇等方麵所進行的創新,以及他們如何將西方繪畫的寫實精神融入中國傳統水墨之中,形成瞭獨特的藝術風格。 第五章:京津畫派——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創新 京津畫派的藝術傢們,大多以繼承和發揚傳統為主,但他們在筆墨的精進、意境的深化上,也做齣瞭不懈的努力。本章將重點介紹京津畫派的代錶人物,分析他們在山水、花鳥、人物畫等方麵的藝術成就,探討他們在堅守傳統的同時,如何通過精湛的筆墨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第六章:金陵畫派的地域特色與藝術革新 以金陵(今南京)為中心的藝術傢群體,在近現代中國畫壇也形成瞭一定的影響力。他們繼承瞭明清以來金陵畫派的傳統,並結閤時代特點,進行瞭藝術上的革新。本章將展示金陵畫派的代錶人物及其作品,分析其作品中所體現的地域特色,以及他們在繼承與創新中展現齣的藝術活力。 第七章:仕女畫的時代變遷——從柔媚到獨立 仕女畫作為中國繪畫的重要題材,在近現代發生瞭顯著的變化。從晚清的柔媚婉約,到民國時期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仕女畫的創作也反映瞭女性形象和社會觀念的變遷。本章將通過精選的仕女畫作品,展示這一題材在近現代的演變,探討藝術傢們如何捕捉時代女性的精神麵貌。 第八章:山水畫的現代轉型——精神寄托與寫實探索 近現代山水畫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也麵臨著現代化的挑戰。一部分藝術傢在強調山水畫的精神寄托功能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對自然景物的寫實描繪,探索新的山水畫錶現手法。本章將通過不同風格的山水畫作品,展現這一時期的藝術探索與變遷。 第九章:花鳥畫的生命贊歌——象徵意義與寫意情懷 花鳥畫作為錶現自然之美與人文情懷的重要畫種,在近現代依然煥發齣勃勃生機。藝術傢們在錶現花鳥的形態之美、色彩之艷的同時,也賦予瞭作品豐富的象徵意義和人文情懷。本章將精選各類花鳥畫作品,展現藝術傢們對生命的熱愛與贊美。 第十章:寫實主義的東漸——色彩與造型的革新 西方寫實主義繪畫的傳入,對中國近現代繪畫産生瞭深遠影響。尤其是在色彩運用和造型觀念上,給中國畫傢帶來瞭新的啓發。本章將介紹一些受到寫實主義影響的作品,分析其在色彩、光影、透視等方麵的嘗試,以及這些嘗試如何與中國傳統繪畫相結閤。 第十一章:印象派的迴響——光影與色彩的捕捉 印象派對光影和色彩的獨特錶現方式,也引起瞭一些中國畫傢的關注。本章將展示一些作品中體現齣的印象派風格,例如對光綫變化的捕捉、對色彩的敏感運用等,探討印象派在中國近現代繪畫中的影響。 第十二章:立體主義的探索——幾何形體與多維視角 雖然立體主義在中國近現代繪畫中的影響相對較小,但仍有一些前衛藝術傢對此進行瞭嘗試。本章將介紹一些作品中可能體現齣的立體主義元素,例如對物體的幾何化處理、對多維視角的探索等,展現藝術傢們對現代藝術的求索。 第十三章:抽象藝術的萌芽——形式與情感的釋放 抽象藝術在中國近現代的萌芽階段,更多地體現在形式感和情感的自由錶達上。本章將介紹一些具有抽象傾嚮的作品,探討藝術傢們如何通過色彩、綫條、筆觸等基本藝術語言,來錶達內心的情感和對藝術形式的探索。 第十四章:書法藝術的時代強音——碑學與帖學的對話 近現代書法在繼承碑學與帖學傳統的基礎上,也發生瞭新的發展。篆隸的雄渾、楷行的端莊、草書的奔放,都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齣新的生命力。本章將展示這一時期書法藝術的代錶作品,分析其在繼承與創新中展現齣的時代精神。 第十五章:篆刻藝術的時代印記——方寸之間的乾坤 篆刻作為一種古老的藝術形式,在近現代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藝術傢們在繼承傳統篆刻技法的同時,也融入瞭新的時代審美和藝術觀念。本章將展示這一時期篆刻藝術的代錶作品,分析其在方寸之間的藝術魅力。 第十六章: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書畫創作——民族復興的藝術錶達 新中國成立後,書畫創作進入瞭一個新的時期。藝術傢們在國傢發展和社會變革的背景下,創作瞭大量反映時代風貌、歌頌祖國建設、錶達民族復興的作品。本章將集中展示這一時期的優秀書畫作品,展現新中國書畫藝術的時代風采。 結語 《故宮書畫館:第6編》的編纂,是一次對近現代中國書畫藝術的深度迴溯與緻敬。我們希望通過這些精美的藝術品,讓讀者感受到中華民族在藝術領域的獨特創造力,以及他們在時代變遷中,對藝術不懈追求的精神。這不僅是一次視覺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期待與您一同走進這段輝煌的藝術篇章。

用戶評價

評分

《故宮書畫館:第6編》這本書,給瞭我一次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我一直對故宮的藏品充滿瞭好奇,但總覺得它們與我太過遙遠。這本書則像一位知無不言的嚮導,帶領我走進藝術的殿堂。書中對幾幅明代宮廷畫的描繪,讓我大開眼界。作者的文字極其考究,他不僅對畫作的細節進行瞭細緻入微的描寫,更深入地解讀瞭畫作所反映的宮廷生活、政治格局,以及社會風貌。我看到瞭帝王將相的威嚴,也看到瞭後宮佳麗的哀愁。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他能夠將枯燥的曆史事件和藝術分析巧妙地融閤在一起,讓讀者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能增長曆史知識。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時,對細節的捕捉能力,他能夠從畫作的一筆一畫中,挖掘齣隱藏在背後的信息,從而揭示齣更深層次的含義。這讓我覺得,每一件藝術品都是一個故事,都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這本書讓我對“故宮”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視那些流傳下來的珍貴藝術品。

評分

拿到《故宮書畫館:第6編》時,我帶著一份對古代藝術的好奇心,卻沒想到它會如此地吸引我。書中對幾幅清代書法作品的闡述,讓我耳目一新。作者的文字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他不僅對書法的筆畫、結構進行分析,更深入地挖掘瞭書法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和精神。我仿佛看到瞭書法傢在創作時的心境,感受到瞭他們運筆時的力量和情感。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他將書法作品與當時的社會文化、哲學思想緊密聯係起來,從而揭示齣作品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解讀時,常常會引用一些古人的詩句,將詩歌與書法完美地結閤,讓讀者在欣賞文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歌的意境和情感。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我對中國傳統書法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不再覺得它們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生命,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載體。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它能夠跨越時空,與我們産生共鳴。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一次精神的升華。

評分

《故宮書畫館:第6編》這本書,說實話,我拿到的時候,心裏是帶著一點點忐忑的。畢竟“故宮書畫館”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莊重和深邃,而“第6編”更是讓我聯想到一層層剝開曆史麵紗的艱辛。然而,當我翻開第一頁,就被一種難以言喻的魅力所吸引。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也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圖冊,而是像一位飽學的老者,娓娓道來,將那些曆經歲月洗禮的書畫作品,重新賦予瞭鮮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歡書中對幾幅宋代山水畫的解讀。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筆墨技法的分析,而是深入挖掘瞭畫傢所處的時代背景、當時的審美情趣,甚至畫傢個人的心境。看到那些被描繪得雲霧繚繞的山巒,我仿佛能聽到風聲在耳畔呼嘯,感受到雨滴打在石壁上的清冷。作者的文字仿佛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古代文人心靈世界的想象。我一直覺得,藝術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共鳴,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讓我看到瞭那些畫作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哲學思考,怎樣的對自然的熱愛,怎樣的對人生的感悟。每一次翻閱,都會有新的發現,新的驚喜。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個穿越時空的窗口,讓我得以窺見那個輝煌的時代,那個充滿智慧和創造力的時代。我甚至能想象齣,那些曾經的文人雅士,在這樣的畫作前,是如何揮毫潑墨,又是如何寄情於山水的。這本書的價值,遠不止於它所呈現的書畫作品本身,更在於它所喚醒的,我們內心深處的藝術感知和文化情懷。

評分

《故宮書畫館:第6編》這本書,在我手中仿佛變成瞭一扇通往古代藝術殿堂的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窺究竟。書中對幾幅清代花鳥畫的闡述,令我尤為著迷。作者的筆觸極其細膩,仿佛能描繪齣花朵的脈絡,鳥兒羽毛的紋理。我看到瞭那些栩栩如生的生靈,它們在紙上翩翩起舞,仿佛隨時會躍然紙上。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解讀這些畫作時,並沒有僅僅停留在錶麵的描繪,而是深入探討瞭畫作背後所蘊含的象徵意義,以及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熱愛。我瞭解瞭不同花鳥在古代文化中的寓意,也感受到瞭畫傢們對生命的熱情和對美的追求。作者的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毫不費力,反而像是在聆聽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在為你講解他創作的靈感和心得。我從中也學到瞭很多關於鑒賞書畫的技巧,比如如何從筆墨的走嚮判斷畫傢的情感,如何從色彩的搭配感受畫麵的氛圍。這本書不僅讓我欣賞到瞭美麗的畫作,更讓我學會瞭如何去欣賞,如何去感受藝術的魅力。它讓我覺得,故宮不僅僅是一個宏偉的建築群,更是無數珍貴藝術品的寶庫,而這本書,就是打開這個寶庫的一把鑰匙。

評分

這部《故宮書畫館:第6編》,可以說是我近期讀過最令人沉醉的書籍之一瞭。當我翻開它的扉頁,一股濃厚的文化氣息便撲麵而來。書中對於一些宋代文人畫的解析,尤其讓我駐足。作者的文字仿佛擁有魔力,將那些淡雅的筆墨,那些寫意的山水,那些蘊含著隱逸情懷的人物,都一一鮮活起來。我從中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看到瞭那些文人雅士在亂世中尋求心靈慰藉的方式。作者並沒有簡單地將這些作品歸類為“藝術品”,而是深入探討瞭它們所承載的時代背景、哲學思想,以及畫傢個人的情感世界。我被書中對幾幅畫作背後故事的挖掘深深打動,它們不僅僅是畫布上的色彩,更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個片段,承載著無數的悲歡離閤。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宋代,與那些纔華橫溢的文人擦肩而過,傾聽他們的吟哦,感受他們的寂寞。這種深度的解讀,讓我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有瞭更為全麵和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陽春白雪,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文化遺産。

評分

這本《故宮書畫館:第6編》,著實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藝術朝聖之旅。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以為會看到很多艱澀的理論和密密麻麻的注釋,但齣乎意料的是,它的敘述方式非常親切,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導覽者,帶著我在故宮的藝術寶庫中穿梭。其中,對幾幅明代仕女畫的解讀,讓我印象最為深刻。作者沒有簡單地羅列畫傢的生平,而是著重分析瞭畫作中人物的服飾、妝容、姿態,以及她們所處的環境,從而揭示瞭當時社會風貌和女性的生活狀態。我一直對曆史上的女性形象抱有強烈的好奇,而這本書則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角。我看到瞭她們的端莊,她們的閑適,甚至偶爾流露齣的那一絲淡淡的憂愁。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讓我仿佛能感受到她們的存在,聽到她們的低語。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時,不僅僅局限於書畫本身,還會引經據典,引用相關的詩詞歌賦,使得整個解讀更加立體和豐富。這種跨領域的融閤,讓我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對當時的文學、曆史有瞭更深的理解。讀這本書,就像是打開瞭一個時間膠囊,讓我得以觸摸到那些遙遠的靈魂,感受到她們的喜怒哀樂。這不僅僅是一次知識的獲取,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禮,一次對曆史的深切緬懷。這本書讓我更加珍視那些流傳下來的珍貴藝術品,也更加理解瞭它們背後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

評分

《故宮書畫館:第6編》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我一直認為,真正的藝術,是能夠跨越時空的,能夠觸動人心最柔軟的部分。這本書無疑做到瞭這一點。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對幾幅清代宮廷畫的描繪深深吸引。作者並沒有將它們簡單地視為炫耀皇室權力的工具,而是深入挖掘瞭畫作中人物的情感錶達,以及所處的曆史瞬間。我看到瞭康乾盛世的繁華景象,也看到瞭帝王將相內心深處的孤寂與思索。作者的文字功底十分瞭得,他能夠用極其生動形象的語言,將那些靜止的畫麵賦予生命。我仿佛能聽到馬蹄聲在禦道上迴響,能聞到香爐裏飄齣的淡淡檀香。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細節時,能夠旁徵博引,將畫作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緊密聯係起來,從而揭示齣更深層次的含義。這讓我意識到,藝術作品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們是曆史的見證,是時代的縮影。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像是在與曆史對話,在與那些曾經存在過的人們進行心靈的交流。這本書讓我對“故宮”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敬畏,也更加理解瞭那些分散在故宮各個角落的藝術瑰寶,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和文化意義。

評分

初次接觸《故宮書畫館:第6編》,我並沒有抱有太高的期望,畢竟“書畫”二字,對我來說,總是帶有一絲遙遠和專業的距離感。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就像一個充滿魔力的盒子,打開後,便讓我沉醉其中,無法自拔。書中對幾幅元代山水畫的解讀,讓我倍感驚喜。作者並沒有用生硬的術語去堆砌,而是用一種充滿詩意的語言,將那些筆墨之間的意境娓娓道來。我仿佛看到瞭那個時代文人士大夫的閑適生活,他們對自然的熱愛,對自由的嚮往。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他不僅關注畫麵的構圖和筆觸,更注重挖掘畫麵背後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態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時,常常會引用一些古人的詩句,將詩歌與繪畫完美地結閤,讓讀者在欣賞視覺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韻律和情感。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我對古代書畫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不再覺得它們是冰冷的文物,而是鮮活的生命,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載體。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它能夠跨越時空,與我們産生共鳴。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一次精神的升華。

評分

拿到《故宮書畫館:第6編》,我懷揣著一份期待,想要深入瞭解那些塵封的藝術珍品。書中對幾幅明代人物畫的分析,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作者並沒有將這些畫作僅僅視為曆史的記錄,而是嘗試去解讀畫中人物的內心世界,去探尋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我看到瞭畫中人物的錶情,他們的眼神,仿佛能讀懂他們的喜怒哀樂。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新穎,他將畫作與當時的社會風俗、倫理道德緊密結閤,從而揭示齣畫作背後所蘊含的深刻含義。我尤其喜歡作者在解讀時,常常會穿插一些曆史故事和傳說,使得原本有些枯燥的分析變得生動有趣。我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與畫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藝術品不僅僅是物質的存在,更是精神的傳承。它能夠跨越時空,將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傳遞給我們。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像是在與曆史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一次心靈的交流。這本書讓我對“故宮”這兩個字有瞭更深的敬畏,也更加理解瞭那些流傳下來的珍貴藝術品,所承載的厚重曆史和文化意義。

評分

《故宮書畫館:第6編》這本書,對我來說,是一場意料之外的驚喜。我一直對古代的藝術品心懷敬畏,但總覺得它們與我的生活有些距離。然而,這本書的齣現,讓我感受到瞭藝術的溫度和人情味。書中對幾幅清代山水畫的解讀,讓我倍感親切。作者並沒有用生硬的理論去講解,而是用一種充滿詩意的語言,將那些山川草木的靈動展現齣來。我仿佛聽到瞭山間的流水潺潺,感受到瞭林間的微風拂麵。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獨特,他不僅僅關注畫麵的構圖和筆觸,更注重挖掘畫麵背後的情感寄托和人生哲理。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時,常常會引用一些古人的詩句,將詩歌與繪畫完美地結閤,讓讀者在欣賞視覺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韻律和情感。這種多維度的解讀方式,讓我對古代書畫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不再覺得它們是冰冷的文物,而是鮮活的生命,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載體。這本書讓我覺得,藝術的魅力就在於此,它能夠跨越時空,與我們産生共鳴。每一次翻閱,都是一次心靈的洗滌,一次精神的升華。

評分

活動時候買的,超值!

評分

good~~~~~~~~~~~~~~good~~~~~~~~~~~~~~

評分

五代兩宋繪畫更趨成熟完備,山水、人物、花鳥名傢輩齣,風格崇尚寫實,精能高雅。這與當時皇傢設置畫院、奬掖人纔的措施以及文人士大夫階層對藝術創作的廣泛參與有很大關係。宋元的文人書傢,強調在&ldquo;守法&rdquo;的前提下張揚個性,錶現&ldquo;書捲之氣&rdquo;,書法在實用的基礎上被賦予更深厚的文化內涵,&ldquo;宋四傢&rdquo;和元代鮮於樞、趙孟頫皆為代錶人物。同樣,&ldquo;元四傢&rdquo;高張&ldquo;文人畫&rdquo;旗幟,提倡抒寫性情,不求形似,為明清繪畫的發展開闢瞭廣闊天地。

評分

從異地倉庫調貨過來,封麵略有碰的痕跡

評分

一套故宮藏畫,挺喜歡的,印刷不錯,收藏瞭。

評分

在收集此套書的全係列,每一個古代我們先人的書畫作品,都在看他們時感受到我們祖先的偉大和細膩。

評分

包裝得很好,很快收到貨

評分

正在收集全套,印製質量沒得說。內容讓人看瞭非常舒服,中國古代人的智慧和哲理也在很多作品中體現。真的不錯的一套書。

評分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豐富、係統的中國古代書畫遺存。其中既有年代久遠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時代名傢的代錶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曆史脈絡。為瞭感受經典,分享中國書畫藝術的高邁與神秘,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與精深,我們將分批展齣曆代書畫傢的精品佳作,以供廣大觀眾研究、欣賞。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