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书画馆:第6编

故宫书画馆:第6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故宫博物院,曾君,傅红展 等 编
图书标签:
  • 故宫博物院
  • 书画
  • 中国美术
  • 艺术史
  • 文化遗产
  • 绘画
  • 书法
  • 收藏
  • 宫廷艺术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ISBN:978780047853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43351
包装:盒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09-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5
字数: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同起源于原始符号,同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使用相同的笔墨纸砚,均以线条为基础的造型手段,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虽然尔后它们发展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抒写性情,后者更强调传神写照,但二者数千年来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也正因此,书画艺术在诸多中国传统艺术门类中,至今仍历久不衰,欣欣向荣。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表现方法和审美意趣,在世界美术之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晋唐宋元时期是中国书画艺术构建体系、创造经典的重要时期。晋代王羲之天才的创作实践大大提高了汉字新兴书体的艺术品位,成为后世书法审美的基准坐标。以顾恺之为代表的人物画创作也已达到很高的水平。隋唐画坛在人物画继续发展的同时,山水楼阁、鞍马走兽等画科也相继繁荣,阎立本、展子虔、韩滉等人的名作无不呈现一派恢弘富丽的盛世气象。唐代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颜真卿、柳公权等楷书大家所确立的汉字结体用笔规范,影响深远,沿用至今。
五代两宋绘画更趋成熟完备,山水、人物、花鸟名家辈出,风格崇尚写实,精能高雅。这与当时皇家设置画院、奖掖人才的措施以及文人士大夫阶层对艺术创作的广泛参与有很大关系。宋元的文人书家,强调在“守法”的前提下张扬个性,表现“书卷之气”,书法在实用的基础上被赋予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宋四家”和元代鲜于枢、赵孟烦皆为代表人物。同样,“元四家”高张“文人画”旗帜,提倡抒写性情,不求形似,为明清绘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明代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流派纷呈的重要阶段。其书法绘画继承了宋元传统,在创作理论和表现技法上都取得了较大发展,并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以地域为中心的艺术群体,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面貌。明早期书法以“三宋”草书和“二沈”的“台阁体”楷书为代表;绘画则以戴进、林良等人粗犷纵肆的“浙派”、“院体”风格主导画坛。明中期以后,吴门(苏州)地区成为书画创作的中心,吴宽、王宠等人在书法上摆脱“台阁体”束缚,“吴门四家”以清雅淡丽为主的文人画风代替了宫廷中富丽堂皇“院画”;而陈淳和徐渭在写意花鸟画方面的创新丰富了绘画的表现形式与笔墨内涵。明晚期董其昌完善了书画创作理论,成为文人书画的集大成者,对当时及清代影响颇广;同时,“松江派”的赵左、沈士充,杭州的蓝瑛、陈洪绶,均能领袖一时,白具风貌,为明末社会动荡中的艺坛增添了一抹亮色。
清代书画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繁荣局面。清初王铎、傅山等书家承袭明末书风,以雄奇跌宕的挥写表露孤傲愤世的遗民心态,“康熙四家”清劲秀润的书风则承续着董其昌的遗韵;绘画上“四王吴恽”以摹古集大成而居画坛主流,“四僧”、“金陵八家”及“黄山画派”等则以自然为师而开辟山水新境界。清中期盛行崇古立新之风,刘墉、翁方纲等力追晋唐而带来帖学的繁荣,邓石如、伊秉绶等则以金石文字入书而渐开碑学之风;宫廷绘画以西画技法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扬州画派”又以张扬的个性为画坛注入活力。晚清书坛碑学愈盛,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最负盛名;“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则以雅俗共赏的画风拉开近代绘画之帷幕。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丰富、系统的中国古代书画遗存。其中既有年代久远的稀世孤本,亦有各时代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地反映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发展的历史脉络。为了感受经典,分享中国书画艺术的高迈与神秘,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我们将分批展出历代书画家的精品佳作,以供广大观众研究、欣赏。

内页插图

目录

至宝逸翰/006
01.王献之 中秋帖卷/018
02.李白 草书上阳台帖卷/020
03.苏轼 行书治平帖卷/024
04.李公麟 临韦偃牧放图卷/028
05.赵佶 雪江归棹图卷/032
06.扬无咎 四梅花图卷/038
07.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卷/042
08.张即之 佛遗教经卷/046
09.钱选 山居图卷/052
10.赵孟頫 行书三段卷/056
11.王履 华山图册/058
12.沈度 谦益斋铭页/062
13.胡俨 题洪崖山房图页/064
14.戴进 归田祝寿图卷/066
15.林良 孔雀图轴/070
16.计盛 货郎图轴/072
17.周臣 春山游骑图轴/074
18.祝允明 三体杂书诗卷/078
19.文徵明 湘君湘夫人图轴/082
20.蒋嵩 渔舟读书图轴/084
21.陈道复 梅花水仙图轴/086
22.王宠 五律诗轴/088
23.陆治 竹林长夏图轴/090
24.王毂祥 花卉轴/092
25.宋旭 万山秋色图轴/094
26.董其昌 七绝诗轴/096
27.董其昌 墨卷传衣图轴/098
28.赵宦光 篆书轴/1[)()
29.卞文瑜 一梧轩图轴/102
30.吴彬 千岩万壑图轴/104
31.曾鲸 葛震甫像卷/106
32.蓝瑛 桃花渔隐图轴/108
33.王铎 五律诗轴/110
34.王时敏 松壑高士图轴/112
35.王鉴 仿梅道人溪亭山色图轴/114
36.王翚 秋山万重图轴/116
37.吴历 松壑鸣琴图轴/118
38.恽寿平 高岩乔木图轴/120
39.王原祁 昌黎诗意图轴/122
40.弘仁 仿倪山水图轴/124
41.查士标 五律诗轴/126
42.龚贤 清凉环翠图卷/128
43.朱耷 枯木寒鸦图轴/132
44.石涛 梅竹图卷/134
45.朱彝尊 临曹全碑卷/138
46.何焯 行书诗轴/142
47.冷枚 梧桐双兔图轴/144
48.华喦 八百遐龄图轴/146
49.高凤翰 雪景山水轴/148
50.郎世宁等 弘历观画图轴/150
51.郑燮 竹石图轴/152
52.李方膺 竹石图轴/154
53.刘墉 临米帖轴/156
54.袁耀 山庄秋稔图轴/158
55.闵贞 巴慰祖像轴/160
56.华冠、张赐宁 西溪渔隐图轴/162
57.双石如 楷书诗轴/164
58.钱沣 七言联/166
59.包世臣 录书谱轴/168
60.杨沂孙 七言联/170
61.任熊 自画像轴/172
62.赵之谦 急就篇轴/174
63.任颐 芭蕉狸猫图轴/176
64.吴昌硕 荷花图轴/178

精彩书摘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永乐间以能书入翰林,为帝所赏,目侍便殿。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每称日:“我朝王羲之”。书擅各体,尤精楷书,书风端秀道丽,平正光洁,为一时楷模,并引领时风,被视为明初“台阁体”代表书家,与弟沈粲并称“二沈”。本幅书《谦益斋铭》。笔墨妍润,风姿俊雅,为“台阁体”书法典范。
款署“云间沈度”,钤“云间沈度”、“侍讲学士之章”白文印二方。
释文:谦益斋铭。惟天之道,好谦恶盈。人其体之,弗满弗矜。所以君子,卑以自牧。温恭自虚,以受忠告。大哉易道,洁静精微。哀多益寡,物称其宜。至高者山,至卑者地。地中有山,为谦之义。如处崇高,有而弗居。谦尊而光,卑不可踰。翼翼斯斋,企彼先觉。惟谦是持,俯仰无怍。自视<舀欠>然,德业日新。惟克处己,以守其身。朝斯夕斯,持兹勿失。永言谦谦,以保终吉。云间沈度。

前言/序言


故宫书画馆:第6编 序言 故宫书画馆,作为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数千年绘画与书法艺术的薪火相传。自建立以来,它始终致力于保护、研究与展示那些凝结着古人智慧与匠心独运的艺术瑰宝。如今,我们荣幸地推出《故宫书画馆:第6编》,这不仅是一次艺术的梳理与呈现,更是对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次致敬与发掘。本编精选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近现代书画精品,力图勾勒出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展现其在时代变迁中的创新与嬗变。 目录概览 《故宫书画馆:第6编》共包含十六章,按主题和创作时间线索,系统地展示了从晚清到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书画艺术的杰出成就。全书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力求为读者提供一次深度而全面的艺术鉴赏体验。 第一章:晚清遗韵——变革中的水墨 本章聚焦于晚清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转折点,也直接影响了书画艺术的走向。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部分艺术家开始反思传统,尝试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与中国水墨相结合,寻求新的表现可能。同时,部分艺术家仍坚守传统,但在笔墨意境的追求上,也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我们将展示这一时期在山水、花鸟、人物等领域内的代表性作品,探讨其在传承与创新中的独特之处。 第二章:民国初年——新风初起 进入民国,社会思潮的解放为艺术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一批留洋归来的艺术家,将西方现代艺术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开启了中国画的“新国画”运动。本章将重点介绍这一时期在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领域内,具有开创性意义的作品。我们将关注艺术家们在题材选择、造型观念、色彩运用、笔墨技法等方面的革新,展现新风初起时的艺术活力。 第三章:海上画派的余晖与新生 “海上画派”作为晚清民国时期一个极为重要的艺术流派,在这一时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但同时,新一代的海派艺术家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更强的时代感和市民气息。本章将展示这一时期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他们在继承和发展中的独特风格,以及对当时中国画坛的贡献。 第四章:岭南画派的崛起——“折衷中外,兼融东西” 岭南画派以其“折衷中外,兼融东西”的艺术主张,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本章将深入探讨岭南画派的形成、发展及其代表人物的创作理念。我们将重点展示岭南画派在水墨技法、色彩运用、题材选择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以及他们如何将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融入中国传统水墨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五章:京津画派——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 京津画派的艺术家们,大多以继承和发扬传统为主,但他们在笔墨的精进、意境的深化上,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本章将重点介绍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分析他们在山水、花鸟、人物画等方面的艺术成就,探讨他们在坚守传统的同时,如何通过精湛的笔墨技法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力。 第六章:金陵画派的地域特色与艺术革新 以金陵(今南京)为中心的艺术家群体,在近现代中国画坛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继承了明清以来金陵画派的传统,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艺术上的革新。本章将展示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分析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地域特色,以及他们在继承与创新中展现出的艺术活力。 第七章:仕女画的时代变迁——从柔媚到独立 仕女画作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在近现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晚清的柔媚婉约,到民国时期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仕女画的创作也反映了女性形象和社会观念的变迁。本章将通过精选的仕女画作品,展示这一题材在近现代的演变,探讨艺术家们如何捕捉时代女性的精神面貌。 第八章:山水画的现代转型——精神寄托与写实探索 近现代山水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也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一部分艺术家在强调山水画的精神寄托功能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探索新的山水画表现手法。本章将通过不同风格的山水画作品,展现这一时期的艺术探索与变迁。 第九章:花鸟画的生命赞歌——象征意义与写意情怀 花鸟画作为表现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的重要画种,在近现代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艺术家们在表现花鸟的形态之美、色彩之艳的同时,也赋予了作品丰富的象征意义和人文情怀。本章将精选各类花鸟画作品,展现艺术家们对生命的热爱与赞美。 第十章:写实主义的东渐——色彩与造型的革新 西方写实主义绘画的传入,对中国近现代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色彩运用和造型观念上,给中国画家带来了新的启发。本章将介绍一些受到写实主义影响的作品,分析其在色彩、光影、透视等方面的尝试,以及这些尝试如何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 第十一章:印象派的回响——光影与色彩的捕捉 印象派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表现方式,也引起了一些中国画家的关注。本章将展示一些作品中体现出的印象派风格,例如对光线变化的捕捉、对色彩的敏感运用等,探讨印象派在中国近现代绘画中的影响。 第十二章:立体主义的探索——几何形体与多维视角 虽然立体主义在中国近现代绘画中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有一些前卫艺术家对此进行了尝试。本章将介绍一些作品中可能体现出的立体主义元素,例如对物体的几何化处理、对多维视角的探索等,展现艺术家们对现代艺术的求索。 第十三章:抽象艺术的萌芽——形式与情感的释放 抽象艺术在中国近现代的萌芽阶段,更多地体现在形式感和情感的自由表达上。本章将介绍一些具有抽象倾向的作品,探讨艺术家们如何通过色彩、线条、笔触等基本艺术语言,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对艺术形式的探索。 第十四章:书法艺术的时代强音——碑学与帖学的对话 近现代书法在继承碑学与帖学传统的基础上,也发生了新的发展。篆隶的雄浑、楷行的端庄、草书的奔放,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本章将展示这一时期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分析其在继承与创新中展现出的时代精神。 第十五章:篆刻艺术的时代印记——方寸之间的乾坤 篆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在近现代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篆刻技法的同时,也融入了新的时代审美和艺术观念。本章将展示这一时期篆刻艺术的代表作品,分析其在方寸之间的艺术魅力。 第十六章: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书画创作——民族复兴的艺术表达 新中国成立后,书画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艺术家们在国家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风貌、歌颂祖国建设、表达民族复兴的作品。本章将集中展示这一时期的优秀书画作品,展现新中国书画艺术的时代风采。 结语 《故宫书画馆:第6编》的编纂,是一次对近现代中国书画艺术的深度回溯与致敬。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精美的艺术品,让读者感受到中华民族在艺术领域的独特创造力,以及他们在时代变迁中,对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期待与您一同走进这段辉煌的艺术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故宫书画馆:第6编》,着实是一次令人心潮澎湃的艺术朝圣之旅。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以为会看到很多艰涩的理论和密密麻麻的注释,但出乎意料的是,它的叙述方式非常亲切,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览者,带着我在故宫的艺术宝库中穿梭。其中,对几幅明代仕女画的解读,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画家的生平,而是着重分析了画作中人物的服饰、妆容、姿态,以及她们所处的环境,从而揭示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的生活状态。我一直对历史上的女性形象抱有强烈的好奇,而这本书则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看到了她们的端庄,她们的闲适,甚至偶尔流露出的那一丝淡淡的忧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感染力,让我仿佛能感受到她们的存在,听到她们的低语。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时,不仅仅局限于书画本身,还会引经据典,引用相关的诗词歌赋,使得整个解读更加立体和丰富。这种跨领域的融合,让我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对当时的文学、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个时间胶囊,让我得以触摸到那些遥远的灵魂,感受到她们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一次对历史的深切缅怀。这本书让我更加珍视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艺术品,也更加理解了它们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评分

这部《故宫书画馆:第6编》,可以说是我近期读过最令人沉醉的书籍之一了。当我翻开它的扉页,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便扑面而来。书中对于一些宋代文人画的解析,尤其让我驻足。作者的文字仿佛拥有魔力,将那些淡雅的笔墨,那些写意的山水,那些蕴含着隐逸情怀的人物,都一一鲜活起来。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看到了那些文人雅士在乱世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方式。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作品归类为“艺术品”,而是深入探讨了它们所承载的时代背景、哲学思想,以及画家个人的情感世界。我被书中对几幅画作背后故事的挖掘深深打动,它们不仅仅是画布上的色彩,更是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片段,承载着无数的悲欢离合。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遥远的宋代,与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擦肩而过,倾听他们的吟哦,感受他们的寂寞。这种深度的解读,让我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阳春白雪,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文化遗产。

评分

拿到《故宫书画馆:第6编》时,我带着一份对古代艺术的好奇心,却没想到它会如此地吸引我。书中对几幅清代书法作品的阐述,让我耳目一新。作者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他不仅对书法的笔画、结构进行分析,更深入地挖掘了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我仿佛看到了书法家在创作时的心境,感受到了他们运笔时的力量和情感。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将书法作品与当时的社会文化、哲学思想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读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古人的诗句,将诗歌与书法完美地结合,让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让我对中国传统书法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够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精神的升华。

评分

初次接触《故宫书画馆:第6编》,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毕竟“书画”二字,对我来说,总是带有一丝遥远和专业的距离感。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就像一个充满魔力的盒子,打开后,便让我沉醉其中,无法自拔。书中对几幅元代山水画的解读,让我倍感惊喜。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术语去堆砌,而是用一种充满诗意的语言,将那些笔墨之间的意境娓娓道来。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生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由的向往。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关注画面的构图和笔触,更注重挖掘画面背后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古人的诗句,将诗歌与绘画完美地结合,让读者在欣赏视觉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韵律和情感。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让我对古代书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冰冷的文物,而是鲜活的生命,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够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精神的升华。

评分

《故宫书画馆:第6编》这本书,说实话,我拿到的时候,心里是带着一点点忐忑的。毕竟“故宫书画馆”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庄重和深邃,而“第6编”更是让我联想到一层层剥开历史面纱的艰辛。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魅力所吸引。它不是那种枯燥的学术论述,也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的图册,而是像一位饱学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历经岁月洗礼的书画作品,重新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几幅宋代山水画的解读。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笔墨技法的分析,而是深入挖掘了画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审美情趣,甚至画家个人的心境。看到那些被描绘得云雾缭绕的山峦,我仿佛能听到风声在耳畔呼啸,感受到雨滴打在石壁上的清冷。作者的文字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想象。我一直觉得,艺术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情感的共鸣,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看到了那些画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哲学思考,怎样的对自然的热爱,怎样的对人生的感悟。每一次翻阅,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惊喜。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穿越时空的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个辉煌的时代,那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时代。我甚至能想象出,那些曾经的文人雅士,在这样的画作前,是如何挥毫泼墨,又是如何寄情于山水的。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它所呈现的书画作品本身,更在于它所唤醒的,我们内心深处的艺术感知和文化情怀。

评分

《故宫书画馆:第6编》这本书,在我手中仿佛变成了一扇通往古代艺术殿堂的门。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窥究竟。书中对几幅清代花鸟画的阐述,令我尤为着迷。作者的笔触极其细腻,仿佛能描绘出花朵的脉络,鸟儿羽毛的纹理。我看到了那些栩栩如生的生灵,它们在纸上翩翩起舞,仿佛随时会跃然纸上。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解读这些画作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绘,而是深入探讨了画作背后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以及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我了解了不同花鸟在古代文化中的寓意,也感受到了画家们对生命的热情和对美的追求。作者的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毫不费力,反而像是在聆听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师,在为你讲解他创作的灵感和心得。我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关于鉴赏书画的技巧,比如如何从笔墨的走向判断画家的情感,如何从色彩的搭配感受画面的氛围。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丽的画作,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如何去感受艺术的魅力。它让我觉得,故宫不仅仅是一个宏伟的建筑群,更是无数珍贵艺术品的宝库,而这本书,就是打开这个宝库的一把钥匙。

评分

《故宫书画馆:第6编》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言喻的。我一直认为,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跨越时空的,能够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在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几幅清代宫廷画的描绘深深吸引。作者并没有将它们简单地视为炫耀皇室权力的工具,而是深入挖掘了画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以及所处的历史瞬间。我看到了康乾盛世的繁华景象,也看到了帝王将相内心深处的孤寂与思索。作者的文字功底十分了得,他能够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静止的画面赋予生命。我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在御道上回响,能闻到香炉里飘出的淡淡檀香。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在分析一些细节时,能够旁征博引,将画作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揭示出更深层次的含义。这让我意识到,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时代的缩影。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与历史对话,在与那些曾经存在过的人们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本书让我对“故宫”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加理解了那些分散在故宫各个角落的艺术瑰宝,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意义。

评分

拿到《故宫书画馆:第6编》,我怀揣着一份期待,想要深入了解那些尘封的艺术珍品。书中对几幅明代人物画的分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并没有将这些画作仅仅视为历史的记录,而是尝试去解读画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探寻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看到了画中人物的表情,他们的眼神,仿佛能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新颖,他将画作与当时的社会风俗、伦理道德紧密结合,从而揭示出画作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解读时,常常会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使得原本有些枯燥的分析变得生动有趣。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画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艺术品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精神的传承。它能够跨越时空,将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传递给我们。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与历史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一次心灵的交流。这本书让我对“故宫”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加理解了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艺术品,所承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意义。

评分

《故宫书画馆:第6编》这本书,给了我一次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我一直对故宫的藏品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它们与我太过遥远。这本书则像一位知无不言的向导,带领我走进艺术的殿堂。书中对几幅明代宫廷画的描绘,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的文字极其考究,他不仅对画作的细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更深入地解读了画作所反映的宫廷生活、政治格局,以及社会风貌。我看到了帝王将相的威严,也看到了后宫佳丽的哀愁。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引人入胜,他能够将枯燥的历史事件和艺术分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增长历史知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时,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他能够从画作的一笔一画中,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信息,从而揭示出更深层次的含义。这让我觉得,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这本书让我对“故宫”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珍视那些流传下来的珍贵艺术品。

评分

《故宫书画馆:第6编》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场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一直对古代的艺术品心怀敬畏,但总觉得它们与我的生活有些距离。然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温度和人情味。书中对几幅清代山水画的解读,让我倍感亲切。作者并没有用生硬的理论去讲解,而是用一种充满诗意的语言,将那些山川草木的灵动展现出来。我仿佛听到了山间的流水潺潺,感受到了林间的微风拂面。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不仅仅关注画面的构图和笔触,更注重挖掘画面背后的情感寄托和人生哲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时,常常会引用一些古人的诗句,将诗歌与绘画完美地结合,让读者在欣赏视觉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的韵律和情感。这种多维度的解读方式,让我对古代书画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不再觉得它们是冰冷的文物,而是鲜活的生命,是古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这本书让我觉得,艺术的魅力就在于此,它能够跨越时空,与我们产生共鸣。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一次精神的升华。

评分

这套书还是出得慢了些。

评分

孩子自己挑的,她很满意。印刷稍有缺憾。

评分

整个系列都不错,就是价格升了不少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为故宫博物院武英殿书画展览第九期的展览图录,共收录故宫收藏的由东晋至清的书画作品67幅,其中不乏名作。如顾恺之《女史箴图卷》、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徐渭《行书七律诗轴》等。

评分

好书!静静的静静的看看&hellip;&hellip;

评分

大促的时候买的!非常划算!还剩下两本当时没货,等下一波促销嘿嘿!

评分

好书!静静的静静的看看&hellip;&hellip;

评分

装帧制作内容都很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