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與新說:我的父親馮友蘭

舊事與新說:我的父親馮友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宗璞 著
圖書標籤:
  • 馮友蘭
  • 迴憶錄
  • 哲學
  • 中國哲學
  • 父子關係
  • 文化
  • 曆史
  • 傳記
  • 個人經曆
  • 二十世紀中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802258211
版次:1
商品編碼:10050165
包裝:平裝
開本:大32開
齣版時間:2010-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9
字數:2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澄清事實,傾訴親情 俯仰無愧怍,海闊天空我自飛 八十老作傢講述心中永遠的父親: 父親很艱難,父親不孤單!

內容簡介

  一代哲學大師馮友蘭先生已漸行漸遠,他對中國哲學的非凡建樹、謹嚴的治學精神、執著的人生態度和豐富的人生經曆,卻是後代學人常說常新的話題。他的女兒宗璞年逾八十,不辭勞纍,蒐集舊作新章,編成此書,以告訴讀者一位真實的馮友蘭先生。

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哲學傢馮友蘭先生之女,一九二八年七月生於北京,一九五一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外文係。曾任《文藝報》、《世界文學》等報刊編輯。一九八一年調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英美文學研究室。一九八八年退休。一九四○年代開始文學創作,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說《紅豆》、《魯魯》、《我是誰》、《三生石》、《四季流光》等,長篇小說《南渡記》、《東藏記》、《西徵記》,散文《西湖漫筆》、《紫藤蘿瀑布》、《廢墟的召喚》、《花朝節的紀念》、《三鬆堂斷憶》,等及童話、短詩和譯作多種。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馮先生是用生命來寫作的,他留下的寶貴學術遺産,永遠是我們的財富。
  ——張岱年
  馮先生對中國文化最熱愛最熟悉,他反對割斷曆史的立場也最堅定。他以卞和獻璞的精神把學術獻給國傢,留給後人。
  ——任繼愈
  現在經常說西化和傳統文化,但能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對西方文化有透徹的理解,並把這二者融閤起來形成自己的思想體係的人,在當代實在很少,馮先生是其中的佼佼者。
  ——資中筠
  馮先生在那個時代能夠為瞭保護和繼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提齣“抽象繼承法”。現在看起來是非常勇敢的.而且是很正確的。
  ——餘敦康
  馮先生在晚年倡導“和諧哲學”這是他晚年一個最瞭不起的貢獻。
  ——牟鍾鑒

目錄

齣版前言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
夢迴濛自
漫記西南聯大和馮友蘭先生
耳讀《硃自清曰記》
三鬆堂斷憶
蠟炬成灰淚始乾
散失的墨跡
他的“跡”和“所以跡”
——為馮友蘭先生一百一十年冥壽作
《馮友蘭集》序
人和器
——第八屆馮友蘭學術思想研討會“舊邦新命:馮友蘭與西南聯大”書麵發言
一九八二年九月十日
安波依十日
道具
九十華誕會
心的囑托
三鬆堂歲暮二三事
今日三鬆堂
一九九三年歲未五日記
書當快意
人老燕園
憶當年
——《新理學》七十歲
對<梁漱溟問答錄>中一段記述的訂正
嚮曆史訴說
緻丁果先生信
給古人少許公平
花朝節的紀念
怎得長相依聚
——蔡仲德三年祭
哭小弟
悼張躍
憶硃伯岜
馮友蘭先生著述
祭母文
國立西南聯閤大學紀念碑碑文
在哥倫比亞大學授予名譽人文博士學位儀式上的答詞
附錄
文武閤一的橋梁
——記軍官與教授座談會
宗璞:我的父親馮友蘭
國學訪談:<新理學>七十年
馮友蘭在哲學上的地位鍾肇鵬
滿紙荒唐言李真
——評何兆武的口述臆想曆史
馮友蘭鄭朝宗
論教育傢馮友蘭蔡仲德
馮友蘭先生傳陳來
後記

精彩書摘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
  那青草覆蓋的地方,藏著一段曆史和—段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
  清華園內工字廳西南,有一片小樹林。幼時覺得樹高草密。一條小徑彎麯通過,很是深幽,是捉迷藏的好地方。樹林的西南有三座房屋,當時稱為甲、乙、丙三所。甲所是校長住宅。最靠近樹林的是乙所。乙所東、北兩麵都是樹林,南麵與甲所相鄰,西邊有一條小溪,溪水潺潺,流往工字廳後荷花池。我們曾把摺好的紙船塗上蠟,放進小溪,再跑到荷花池等候,但從沒有一隻船到達。
  先父馮友蘭先生作為哲學傢、哲學史傢已經載人史冊。他自撰的塋聯“三史釋今古,六書紀貞元”,概括瞭自己的學術成就。他一生都在學校工作,從未離開教師的崗位,他對中國教育事業的貢獻是和清華分不開的,是和清華的成長分不開的。這是曆史。
  一九二八年十月,他到清華工作,找到“安身立命之地”。先在南院十七號居住,一九三。年四月遷到乙所。

前言/序言

在綫試讀

《舊事與新說——我的父親馮友蘭》前言

宗璞坐在三鬆堂的老式舊宅裏,緩緩地說著傢事。空氣中有久遠的東西在流動,是受傷的嘆息和哀婉。能看齣來,她最看重的隻有兩樣:她的創作,和她父親的聲譽。她愛父親,為之辯護,甚或有“護之過甚”之嫌。但我是理解的。在那個時代,誰的靈魂沒被扭麯?尤其是知識分子,馮友蘭不過是一個代錶。隻追究個人責任是不公平的,所以她要為古人討公平。


用戶評價

評分

宗璞先生自己也是一等的散文大傢,其親自撰寫的迴憶錄,應該具有更高的史料價值。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包裝非常好,沒有拆開過,非常新,可以說無論自己閱讀傢人閱讀,收藏還是送人都特彆有麵子的說,特彆精美;各種十分美好雖然看著書本看著相對簡單,但也不遑多讓,塑封都很完整封麵和封底的設計、繪圖都十分好畫讓我覺得十分細膩具有收藏價值。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作業深入淺齣的寫作手法能讓本人猶如身臨其境一般,好似一杯美式咖啡,看似快餐,其實值得迴味 無論男女老少,第一印象最重要。&rdquo;從你留給彆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讓彆人看齣你是什麼樣的人。所以多讀書可以讓人感覺你知書答禮,頗有風度。 多讀書,可以讓你多增加一些課外知識。培根先生說過:&ldquo;知識就是力量。&rdquo;不錯,多讀書,增長瞭課外知識,可以讓你感到渾身充滿瞭一股力量。這種力量可以激勵著你不斷地前進,不斷地成長。從書中,你往往可以發現自己身上的不足之處,使你不斷地改正錯誤,擺正自己前進的方嚮。所以,書也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多讀書,可以讓你變聰明,變得有智慧去戰勝對手。書讓你變得更聰明,你就可以勇敢地麵對睏難。讓你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又嚮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邁齣瞭一步。 多讀書,也能使你的心情便得快樂。讀書也是一種休閑,一種娛樂的方式。讀書可以調節身體的血管流動,使你身心健康。所以在書的海洋裏遨遊也是一種無限快樂的事情。用讀書來為自己放鬆心情也是一種十分明智的。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

評分

  地位:成為一位繼往開來,具有國際聲譽的一代哲人。馮友蘭的早年教育與大多數中國讀書人並無兩樣。7歲上學,先讀《詩經》,次讀《論語》《孟子》,再讀《大學》《中庸》,從頭至尾,反復吟誦。因其父公務繁忙,教育子女的重擔就自然落在粗識文字的馮母吳清芝身上。好在當時兒童重記憶、輕理解,如此他又勉強讀完瞭《書經》、《易經》和《左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馮傢專門聘請瞭教師負責馮友蘭的教育,較正規地開設瞭古文、算術、寫字、作文等功課。因課程較為輕鬆,馮友蘭在閑暇時還常閱讀一些他父親所藏的新書籍、新刊物,開始初步接觸一些世界知識。約在12歲時,馮友蘭的父親馮颱異因病猝逝,他遂跟隨其母遷迴老傢唐河,並繼續延聘教師授學。在這期間,他開始閱讀諸如黃宗羲《明夷待訪錄》等帶有民主主義色彩的書籍。兩年後,遵其母囑考入縣立高等小學,後又以優異成績考入開封第五中學。1912年鼕,馮友蘭再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第二中學的高中預科班。當時的上海第二中學,所有課程都采用英文原著作教材,其中有位教師還將一本耶芳斯的《邏輯學綱要》當作英文讀本。正因如此,馮友蘭反而對形式邏輯發生瞭濃厚的興趣,並由此而引起瞭對哲學的興趣。

評分

他們因同樣的謀生勞作開始和美國的普通人建立友誼,開始瞭解這個不尋常的國傢。他們看到的美國完全在意料之外,法治所保障的,是個人不受到他人或政府的侵犯。在這個保障下,百姓五花八門地享受著最大可能的個人自由。個人自由,這纔是美國公民最關注和維護的東西。這一切讓人好奇。

評分

1923年,馮友蘭在杜威等的指導下,完成瞭博士論文《人生理想之比較研究》(又名《天人損益論》),在此文中,馮友蘭將世界上的哲學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損道;第二類是益道;第三類是中道。這三派哲學的分歧導源於對&ldquo;天然&rdquo;與&ldquo;人為&rdquo;的不同看法。他認為,人類所經驗之事物、無非兩類:一是&ldquo;天然&rdquo;,一是&ldquo;人為&rdquo;。&ldquo;自生自滅,無待於人,是天然的事物。人為的事物,其存在必倚於人,與天然的恰相反對&rdquo;,有的哲學傢有見於天然之美好,而力反人為境界,是為損道派,如中國古代主張&ldquo;絕聖棄智&rdquo;、&ldquo;絕仁棄義&rdquo;、&ldquo;絕巧棄利&rdquo;之老莊即是典型;有的哲學傢有見於人為境界之美好,而提倡改造天然境界,是為益道派,如主張改造、徵服自然的西方哲學和&ldquo;人力勝天行&rdquo;之中國墨傢學派即屬於此類;而有的哲學傢則持調和摺中的態度,主張兼收天然和人為的益處,是為中道派,此派當以主張&ldquo;天人閤一&rdquo;的儒傢哲傢為代錶。對此三派,馮主張采取寬容的態度,讓其各行其道,並行不悖,但對儒傢思想的偏愛,又使他明顯地偏嚮於中道派的儒傢哲學。馮友蘭這種中西哲學之比較觀,與梁漱溟的&ldquo;文化三路嚮&rdquo;說,雖說法有異,基本精神卻是一緻的,這不能不說是受瞭梁氏文化理論的影響。所不同的是,梁以印度文化作為人類的最後歸宿,馮則以儒傢文化為歸趨,並隨著研究的深入,馮友蘭最終還是超越瞭這一觀點。1923年,馮友蘭考察迴國。

評分

   不大為人所知的馮友蘭,&ldquo;他犧牲瞭自己的尊嚴來謀取生存的空間,委麯求全於一個苦難的時代&rdquo;。鮮為人知的馮友蘭的側麵,讓我們對曆史和人生,有瞭更深刻、更豐富的體悟和反省。

評分

很喜歡這類的書,啓發人的心智,謝謝作者

評分

  

評分

  

評分

1928年,馮友蘭講授中國哲學史,(1927&mdash;1937年),是馮友蘭集中精力研究中國哲學史的時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