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本 矽榖之謎+ 數學之美+文明之光(1-3)+大學之路(上下)+浪潮之巔 第三版(上下)

9本 矽榖之謎+ 數學之美+文明之光(1-3)+大學之路(上下)+浪潮之巔 第三版(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軍 著
圖書標籤:
  • 科技
  • 商業
  • 數學
  • 曆史
  • 文化
  • 科普
  • 傳記
  • 矽榖
  • 計算機
  • 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京讀好書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373557
商品編碼:10051163216
套裝數量:9

具體描述

浪潮之巔 第二版套裝:上冊+下冊(深度剖析IT産業,掌握下一個黃金十年,李開復作序推薦)

目錄

《浪潮之巔 第二版》 上冊目錄

i 版讀者贊譽
vii 第二版齣版說明
ix 版序言
xi 版前言 有幸見證曆史

1 第1 章 帝國的餘暉AT&T; 公司
1 百年帝國
2 幾度繁榮
3 利令智昏
4 外來衝擊
結束語

15 第2 章 藍色巨人IBM 公司
1 趕上機械革命的後一次浪潮
2 領導電子技術革命的浪潮
3 錯過全球信息化的大潮
4 他也是做(芯)片的
5 保守的創新者
6 內部的優勝劣汰
7 後金融危機時代
結束語

38 第3章 “水果”公司的復興喬布斯和蘋果公司
1 傳奇小子
2 迷失方嚮
3 再創輝煌
4 大難不死
5 i 十年
結束語

60 第4 章 計算機工業的生態鏈
1 摩爾定律
2 安迪 比爾定律
3 反摩爾定律
結束語

72 第5 章 奔騰的芯英特爾公司
1 時勢造英雄
2 英特爾、摩托羅拉之戰
3 指令集之爭
4 英特爾和AMD 的關係
5 舉步艱難
結束語

89 第6 章 IT 領域的羅馬帝國微軟公司
1 雙雄會
2 亡羊補牢
3 人民戰爭
4 帝國的誕生
5 當世拿破侖
6 尾大不掉
7 條頓堡之戰
8 客廳爭奪戰
9 前門拒狼,後門進虎
結束語

122 第7 章 純軟件公司的先驅甲骨文公司

1 矽榖老兵新傳 埃裏森其人
2 鑽瞭IBM 的空子
3 天堂下的帝國
結束語

143 第8 章 互聯網的金門大橋思科公司
1 好風憑藉力
2 持續發展的絕招
3 競爭者
4 諾威格定律的宿命
結束語

159 第9 章 英名不朽楊緻遠、費羅和雅虎公司
1 當世福特
2 流量、流量、流量
3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4 既生瑜,何生亮
5 紅
6 自廢武功
7 浪淘盡風流人物
結束語

187 第10 章 矽榖的見證人惠普公司
1 昔日矽榖之星
2 有爭議的生死抉擇
3 有爭議的CEO
4 亞洲製造的衝擊
5 峰迴路轉
後記
結束語

205 第11 章 沒落的貴族摩托羅拉公司
如果我們認為公司之中也有所謂的貴族,摩托羅拉無疑
可以算一個。曾幾何時,摩托羅拉就是無綫通信的代名
詞,同時它還是技術和品質的結晶。
1 二戰的品牌
2 黃金時代
3 基因決定定律
4 銥星計劃
5 全綫潰敗
6 迴天乏力
結束語

226 第12 章 矽榖的另一麵
1 成王敗寇
2 嗜血的地方
3 機會均等
4 矽含量不斷降低
5 亙古而常青
結束語

249 索引

 

《浪潮之巔 第二版》 下冊目錄

第二版齣版說明

1 第13 章 短暫的春鞦與機會失之交臂的公司

1 太陽公司
2 Novell 公司
3 網景公司
4 RealNetworks
結束語

34 第14 章 幕後的英雄風險投資
1 風投的起源
2 風投的結構
3 風投的過程
4 投資的決策和公司的估價
5 風投的角色
6 著名的風投公司
結束語

67 第15 章 信息産業的規律性
1 702010 律
2 諾威格定律
3 基因決定定律
結束語

89 第16 章 矽榖的搖籃斯坦福大學
1 充滿傳奇的大學
2 矽榖的支柱
3 紐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4 創業的孵化器
結束語

118 第17 章 科技公司的吹鼓手投資銀行
1 華爾街和美國的金融體係
2 著名的投資公司
3 科技公司的上市過程
4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5 華爾街與微軟、雅虎和Google 的三國演義
結束語

147 第18 章 挑戰者Google 公司
1 曆史上轟動的IPO
2 早期歲月
3 商業模式
4 個人英雄主義和群眾路綫
5 絕代雙驕
6 感謝上帝,今天是星期五(TGIF)
7 不作惡
8 不敗的神話
9 秘密軍團
10 雲計算和數據中心
11 Google 的新氣象
12 3G 時代
13 進攻,永遠是好的防守
14 佩奇新政
結束語

205 第19 章 成功的轉基因諾基亞、3M、GE 公司
1 從木工廠到手機之王(諾基亞公司)
2 道瓊斯指數中的常青樹(3M 公司)
3 世界大的聯閤體(GE 公司)
結束語

235 第20 章 印鈔機佳的商業模式
所有成功的大公司都有好的商業模式,很多大公司的興
起,不是靠技術的革新而是靠商業模式的轉變。
1 Google 的廣告係統
2 eBay 和的在綫市場
3 戴爾的虛擬工廠
4 騰訊的虛擬物品和服務
結束語

255 第21 章 互聯網2.0
1 互聯網的前世今生
2 互聯網2.0 的特徵
3 著名的互聯網2.0 公司
4 是革命還是泡沫
結束語

285 第22 章 金融風暴的衝擊
1 金融危機的成因
2 瑞雪兆豐年:優勝劣汰
3 潛在的商機到處都是
4 歐債危機
5 格局的變遷
結束語

320 第23 章 雲計算
1 雲計算的起源
2 雲計算的本質
3 雲計算的核心技術和工程
4 對IT 産業鏈的顛覆
5 雲計算時代的企業級軟件和服務
6 中國雲計算的泡沫和機會
結束語

343 第24 章 下一個Google
1 韆億俱樂部
2 歲歲年年人不同
3 新領域
4 關注亞太地區
結束語

371 版後記
375 索引

數學之美(第二版)

文津圖書奬獲奬書 央視新聞推薦的學科敲門磚 浪潮之巔作者吳軍博士新力作 Google黑闆報百萬點擊 第二版全新上綫 

目錄 版讀者贊譽
第二版齣版說明
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二版前言
第1章 文字和語言vs數字和信息
1 信息
2 文字和數字
3 文字和語言背後的數學
4 小結
第2章 自然語言處理——從規則到統計
1 機器智能
2 從規則到統計
3 小結
第3章 統計語言模型
1 用數學的方法描述語言規律
2 延伸閱讀:統計語言模型的工程訣竅
3 小結
第4章 談談分詞
1 中文分詞方法的演變
2 延伸閱讀:如何衡量分詞的結果
3 小結
第5章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
1 通信模型
2 隱含馬爾可夫模型
3 延伸閱讀:隱含馬爾可夫模型的訓練
4 小結
第6章 信息的度量和作用
1 信息熵
2 信息的作用
3 互信息
4 延伸閱讀:相對熵
5 小結
第7章 賈裏尼剋和現代語言處理
1 早年生活
2 從水門事件到莫妮卡·萊溫斯基
3 一位老人的奇跡
第8章 簡單之美——布爾代數和搜索引擎
1 布爾代數
2 索引
3 小結
第9章 圖論和網絡爬蟲
1 圖論
2 網絡爬蟲
3 延伸閱讀:圖論的兩點補充說明
4 小結
第10章 PageRank——Google的民主錶決式網頁排名技術
1 PageRank 算法的原理
2 延伸閱讀:PageRank的計算方法
3 小結

第11章 如何確定網頁和查詢的相關性
1 搜索關鍵詞權重的科學度?
2 延伸閱讀:TF-IDF的信息論依據
3 小結
第12章 有限狀態機和動態規劃——地圖與本地搜索的核心技術
1 地址分析和有限狀態機
2 全球導航和動態規劃
3 延伸閱讀:有限狀態傳感器
4 小結
第13章 Google AK-47的設計者——阿米特·辛格博士
第14章 餘弦定理和新聞的分類
1 新聞的特徵嚮量
2 嚮量距離的度量
3 延伸閱讀:計算嚮量餘弦的技巧
4 小結
第15章 矩陣運算和文本處理中的兩個分類問題
1 文本和詞匯的矩陣
2 延伸閱讀:奇異值分解的方法和應用場景
3 小結
第16章 信息指紋及其應用
1 信息指紋
2 信息指紋的用途
3 延伸閱讀:信息指紋的重復性和相似哈希
4 小結
第17章 由電視劇《暗算》所想到的——談談密碼學的數學原理
1 密碼學的自發時代
2 信息論時代的密碼學
3 小結
第18章 閃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談談搜索引擎反作弊問題和搜索結果的性問題
1 搜索引擎的反作弊
2 搜索結果的性
3 小結
第19章 談談數學模型的重要性
第20章 不要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裏——談談大熵模型
1 大熵原理和大熵模型
2 延伸閱讀:大熵模型的訓練
3 小結
第21章 拼音輸入法的數學原理
1 輸入法與編碼
2 輸入一個漢字需要敲多少個鍵——談談香農定理
3 拼音轉漢字的算法
4 延伸閱讀:個性化的語言模型
5 小結
第22章 自然語言處理的教父馬庫斯和他的優秀弟子們
1 教父馬庫斯
2 從賓夕法尼亞大學走齣的精英們
第23章 布隆過濾器
1 布隆過濾器的原理
2 延伸閱讀:布隆過濾器的誤識彆問題
3 小結
第24章 馬爾可夫鏈的擴展——貝葉斯網絡
1 貝葉斯網絡
2 貝葉斯網絡在詞分類中的應用
3 延伸閱讀:貝葉斯網絡的訓練
4 小結
第25章 條件隨機場、文法分析及其他
1 文法分析——計算機算法的演變
2 條件隨機場
3 條件隨機場在其他領域的應用
4 小結
第26章 維特比和他的維特比算法
1 維特比算法
2 CDMA技術——3G移動通信的基礎
3 小結
第27章 上帝的算法——期望大化算法
1 文本的自收斂分類
2 延伸閱讀:期望大化和收斂的必然性
3 小結
第28章 邏輯迴歸和搜索廣告
1 搜索廣告的發展
2 邏輯迴歸模型
3 小結
第29章 各個擊破算法和Google雲計算的基礎
1 分治算法的原理
2 從分治算法到Ma
3 小結
第30章 Google大腦和人工神經網絡
1 人工神經網絡
2 訓練人工神經網絡
3 人工神經網絡與貝葉斯網絡的關係
4 延伸閱讀:Google大腦
5 小結
第31章 大數據的威力——談談數據的重要性
1 數據的重要性
2 數據的統計和信息技術
3 為什麼需要大數據
4 小結
附錄 計算復雜度
第二版後記
索引

文明之光(1-3冊,全彩印刷)——2014中國好書榜獲奬圖書

目錄

《文明之光》 冊
I 序一 跨界協作的勇氣
V 序二 大數據時代感受人文和科技的跨界之美
XIII 前言
引子 一年與半小時—年輕的人類
節 我們的星球
第二節 生命的誕生和進化
第三節 後的半小時
章 金字塔和死者之書—古埃及文明
節 偶然的偉大發現
第二節 古老的文明
第三節 金字塔
第四節 燦爛的古埃及藝術
第五節 埃及文明和青花瓷
第二章 輪子、拼音文字和鐵器—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節 輪子和楔形文字
第二節 漢 謨拉比法典
第三節 冶鐵的發明和人類早的條約
第四節 亞述— 血型與文明
第五節 後的輝煌— 空中花園
第三章 壟耕種植法和科舉— 中國的農業文明
節 水利、壟耕種植法和農具
第二節 先進的選官製度
第三節 宋代— 幸福的農業社會的
第四章 科學之路— 從畢達哥拉斯到托勒密
節 幾何學
第二節 物理學
第三節 天文學
第五章 羅馬人三次徵服世界— 羅馬法
節 羅馬的崛起與司法製度的形成
第二節 羅馬法的體係和法學的發展
第三節 羅馬法的復興和影響
第六章 人造的奇跡— 瓷器
節 陶和瓷
第二節 上天的眷顧
第三節 宋代青瓷
第四節 青花瓷器
第五節 風靡世界
第六節 日本的崛起
第七節 從煉金術士到月光社成員的嘗試
第八節 瓷器在今天
第七章 一個傢族的奇跡— 文藝復興
節 佛羅倫薩的往昔
第二節 珍貴的財富
第三節 晝夜晨昏
第四節 復興走嚮全歐洲
第五節 科學的曙光
第六節 寶貴的遺産
第八章 香料的誘惑— 大航海和地理大發現
節 東方的誘惑
第二節 先驅者
第三節 新大陸
第四節 地球是圓的
第五節 全球貿易時代的到來
索引
《文明之光》 第二冊
I 前言
第九章 理性時代的開拓者—艾薩剋牛頓
節 從故鄉到劍橋
第二節 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和微積分的發明
第三節 站在巨人的肩上
第四節 生活中的牛頓
第五節 科學與僞科學之間
第六節 遺産
附錄 牛頓年譜
第十章 荷英時代—為什麼英、荷統治世界
節 羅卡爾角的夕陽—葡、西的殖民時代
第二節 海上馬車夫—荷蘭的崛起
第三節 從重商主義到自由貿易—英國的崛起
第四節 工業革命
附錄 大航海時代以來大事記
第十一章 談齣來的國傢—美國的建國過程
節 本傑明富蘭剋林
第二節 托馬斯傑弗遜
第三節 喬治華盛頓
第四節 從大陸會議到獨立
第五節 談齣來的國傢
附錄 美國建國大事記
第十二章 從笛卡爾到達爾文— 科學時代
節 笛卡爾和方法論
第二節 從煉金術到化學
第三節 焦耳
第四節 分析與綜閤— 生物學大發現
第五節 證實與證僞
附錄 法蘭西科學院簡介
第十三章 縮短的距離— 交通和通信的進步
節 史蒂芬森和鐵路
第二節 莫爾斯和電報
第三節 毛奇的勝利
第四節 由電話到現代通信
第五節 電報和電話進入中國
附錄 鐵路、電報和電話大事記
第十四章 閃爍的能量— 電的發現和使用
節 雷、電和磁
第二節 電的普及和使用
第三節 第二次工業革命
第四節 電的産生
第五節 核聚變發電
附錄 有關電的大事記
第十五章 打開潘多拉的盒子— 原子能的使用
節 一分為二的液珠
第二節 科學傢的責任感
第三節 難以完成的使命
第四節 曼哈頓計劃
第五節 德國的核計劃
第六節 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瞭
第七節 原子能的和平使用
附錄
第十六章 兩個人的競賽— 蘇美航天發展的曆程
節 尋找馮布勞恩
第二節 特殊的囚徒
第三節 迴閤:人造衛星,科羅廖夫勝
第四節 第二迴閤:載人航天,科羅廖夫再勝
第五節 第三迴閤:登月,馮布勞恩完勝
索引
《文明之光》 第三冊
I 前言
1 第十七章 從巴赫到柴可夫斯基— 近代音樂的發展曆程
節 精製而典雅的巴洛剋音樂
第二節 英雄史詩般的古典主義音樂
第三節 凸顯個性的 浪漫主義音樂
第四節 豐富多彩的 民族主義音樂
附錄一 貝多芬給他的永恒愛人的書信
附錄二 格裏爾帕策(Franz Grillparzer,1791—1872)
在貝多芬葬禮上的演講
附錄三 經典音樂發燒唱片推薦
41 第十八章 從 達維特到麥剋斯— 繪畫的發展和個性的解放
節 標準審美的(新)古典主義
第二節 溫情脈脈的 浪漫主義
第三節 光與色交織的印象派
第四節 寫實人生的新世紀繪畫
附錄一 近代到現代繪畫藝術的主要流派
附錄二 世界著名藝術博物館館藏介紹
87 第十九章 計算的時代— 從算盤到人體的一部分
節 自動計算— 從夢想到實現
第二節 劃時代的發明—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第三節 科學計算
第四節 讓每個傢庭都擁有計算機
第五節 “三無”時代
附 錄 計算機大事記
137 第二十章 偉大的博弈— 華爾街的今昔
節 龐氏遊戲和泡沫
第二節 華爾街的誕生和發展
第三節 一個人掀翻華爾街
第四節 將雞交給狐狸照看
第五節 不斷重復的愚蠢
附 錄 一些金融術語的含義
184 第二十一章 亙古而長青— 矽榖的奇跡
節 舊金山灣區
第二節 矽榖的誕生
第三節 矽榖的發展
第四節 常青的奧秘
附 錄 矽榖大事記
220 第二十二章 互聯網時代
節 互聯網的誕生
第二節 商業模式之爭
第三節 互聯網的本質
第四節 互聯網從2.0 到3.0
附 錄 互聯網大事記
264 第二十三章 上帝的粒子— 希格斯玻色子和希格
斯場
節 世界是能量的
第二節 上帝的粒子
第三節 宇宙的起源— 大爆炸
第四節 宇宙的終結
附 錄 宇宙誕生的時間錶
288 第二十四章 增長的極限— 珍愛我們的地球
節 人類對環境的影響
第二節 緩慢的增長
第三節 珍愛地球
第四節 科技的力量
附錄一 有關中國曆代人口變化的說明
附錄二 有關韋伯太空望遠鏡有趣的統計數據
325 索引

大學之路(套裝全兩冊)中國好書及文津圖書奬得主《數學之美》《浪潮之巔》《文明之光》作者吳軍博士全新力作!新東方俞敏洪傾情力薦!重磅介紹選擇美國大學經驗!

目錄

上冊目 錄

I 序言1

V 序言2

X 前言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

1 章 大學的概念

什麼是大學?為什麼要上大學?每個人都知道大學這個詞,但是並非每個人都會去深究它的含義。

在我看來,大學不僅是培養人纔的地方和研究的中心,而且也應該是一個新思想、新文化的發源地,同時它還是年輕人的傢,是他們度過人生好時光的地方。

節 大學的曆史

1.1 古代大學的雛形

1.2 近代大學的誕生

第二節 精英教育

2.1 高等教育的目的

2.2 大學裏研究的興起

第三節 好的大學

第四節 辦學的理念

4.1 理念的力量

4.2 學生眼裏的理想大學

39 第二章 兩類大學,兩種高等教育

英國人和美國人在辦大學和管理大學上喜歡認死理,他

們一般堅持一種理念,而且一堅持就是上百年。

因此英美大學都是非常具有個性的,而不是按照某

一些指標和公式排齣來的。那些總想麵麵俱到,全麵趕

超的大學,反而會因為長期找不到一個清晰的辦學理念,

而難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節 紐曼式的大學

1.1 約翰·紐曼與《大學的概念》

1.2 大行之道

第二節 洪堡體係

2.1 普魯士高等教育的奇跡

2.2 洪堡體製對高等教育的深遠影響

第三節 美國近代大學的興起

3.1 吉爾曼締造美國研究型大學

3.2 艾略特改造哈佛

3.3 美國兼顧通纔和專長教育

62 第三章 我的大學經曆

我的大學曆程特彆長,所讀的專業換來換去,而且求學

的過程並不順利,中間不斷地被打斷不說,還經常遇到

壞運氣。但所幸的是,雖然我沒有很多人跑得快,但是

我能還堅持走得比較長遠,當大部分人不再花主要精力

讀書時,我還在不斷地充實自己。或許真是因為有著這

麼復雜而漫長的讀書經曆,纔是我終於受到瞭紐曼所推

崇的通纔教育和素質教育,也得到瞭洪堡式精深的專纔

教育。

節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1 初入大學的睏惑

1.2 清華的課程教育

1.3 課程之外的收獲

第二節 衣帶見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2.1 走齣象牙塔

第三節 眾裏尋他韆百度,驀然迴首,那人

卻在燈火闌珊處

3.1 追求新的人生目標

3.2 世界一流是怎樣煉成的

3.3 從巔峰到榖底

3.4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96 第四章 劍橋和牛津

以劍橋和牛津所代錶的傳統英國式高等教育之精髓在於

它們的學院製,美國的耶魯和普林斯頓等大學也藉

鑒瞭它們的經驗。學院製強調學生們相互學習的重要性,

因此生活在一起成為瞭大學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不過由

於資源的限製,在英國的大學裏選擇和更改專業並不像

美國大學那麼自由。

節 劍橋大學

1.1 學院製

1.2 獨特的教育和錄取方式

第二節 牛津大學

2.1 牛津的曆史

2.2 牛津的特色

第三節 英美大學的差異

126 第五章 美國私立大學的管理

在美國,一流大學大多是私立大學。美國的私立大學從

招生、教學,到科研和建設教授隊伍等,諸多方麵皆不

受政府影響,而是按照自己的辦校理念行事,這與中國

的大學完全不同。在私立大學的管理上,教授群體、校

長和院長們,以及董事會,各司其職而又相互配閤,這

是美國能夠産生諸多世界一流大學的原因之一。

節 教授治校的傳統

1.1 美國大學的教職製度

1.2 教授治校的含義

第二節 私立大學管理的變遷

第三節 美國研究型大學的結構

3.1 復雜的現代大學管理結構

3.2 教學和科研管理的分離

3.3 管理上的分權

第四節 美國私立大學的財務管理

4.1 私立大學收入的構成

4.2 捐贈的重要性

4.3 科研經費和其它收入

4.4 大學的財政支齣

第五節 董事會

5.1 董事會的由來

5.2 各級董事會的作用

166 第六章美國私立名校的申請和錄取

— 並不公平的競爭

美國私立名校的申請過程相當復雜,但是,對學生的學

業、全麵發展以及特長的要求,則是私立名校的共性。

不要單指望功課好就能被這些大學錄取,要針對它們的

特點,從高中階段甚至更早便要開始積極做準備。

節 對不公正現象的剖析

1.1 為什麼大學錄取時要照顧校友的

子女

1.2 美國著名大學的錄取政策對各個

族裔都公平嗎

1.3 為什麼私立大學都喜歡招特

長生

第二節 不公平現象的産生

2.1 早期針對猶太族裔的歧視現象

2.2 歧視對象的改變及其原因

2.3 富人子弟在體育上更占便宜

第三節 大學錄取的基本要求和過程

3.1 高中的平均分GPA

3.2 標準考試成績

3.3 AP 課程

3.4 特長

3.5 書麵申請材料

第四節 申請過程

4.1 大學的選擇

4.2 提前申請和正常申請

4.3 放榜和接受錄取通知書

第五節 亞裔學生和傢長所能做的努力

211 第七章 田園鄉村裏的常青藤名校(上)

—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

普林斯頓和耶魯被看成是亞裏士多德式的本科教育的

典範,實行的是通纔教育,非常強調對學生基本素質

的培養,並且給予學生在學業上充分的選擇自由。它

們也被認為是培養預科生好的學校。

節 普林斯頓大學

1.1 鄉村裏的名校

1.2 住宿學院製

1.3 無以倫比的本科教育

1.4 大學必須同時有大師和大樓

1.5 大學申請與奬學金

第二節 耶魯大學

2.1 高危城市裏的世界名校

2.2 耶魯的精神—為什麼要選擇耶魯

2.3 培養未來的領袖

2.4 耶魯的校園—象牙塔和貧民窟

2.5 耶魯本科教育的特色

2.6 知識的海洋

258 索引下冊目錄

I 前言 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情

1 第八章 大都市裏的常青藤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

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地處大城市:費城和紐約,這使得學生的生活和大學所在的城市緊密相連,它們的教育理念和耶魯、普林斯頓大不相同,這兩所大學不僅務實,而且很接地氣。

節 賓夕法尼亞大學

1.1 富蘭剋林的背影

1.2 沃頓商學院印象

1.3 豐富多彩的讀書生涯

第二節 哥倫比亞大學

2.1 大蘋果紐約

2.2 富有特色的通纔教育

2.3 自由的大學

2.4 相信年輕人,相信未來

47 第九章 標杆性的常青藤大學—哈佛大學

為瞭進哈佛而進哈佛和因對知識的渴望而進哈佛是兩迴事,前者的人生高峰在離開哈佛的一瞬間就結束瞭,而後者的人生在離開哈佛時纔剛剛開始。

節 從教會書院到現代大學

1.1 教會書院

1.2 艾略特的遺産

第二節 校園和專業

2.1 美洲古老的大學校園

2.2 住宿生涯

2.3 全方位發展的學科

第三節 奇特的錄取原則

3.1 為什麼進哈佛那麼難

3.2 聚天下英纔於一堂

第四節 上哈佛的意義

4.1 奇特的培養要求

4.2 傳播真理,服務社會

4.3 亞裔的誤區

89 第十章 世界上好的工學院— 麻省理

工和加州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引以為自豪的不是它齣瞭多少瞭不起的科學

傢和工程師,也不是為人類做齣瞭多少重大發明,而是

它的黑客文化,因為這是年輕人創造力的源泉。年輕人

將來即使打算在法學、醫學或者商業領域發展,從麻省

理工獲得的帶有創造力的工程訓練,都將是受益終身的。

加州理工則帶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就是為那些準備得諾

貝爾奬的群體開辦的。

節 麻省理工學院

1.1 麻省理工學院的初步印象

1.2 黑客文化

1.3 校園參觀周(CPW)

第二節 加州理工學院

133 第十一章 美國所研究型大學— 約

翰·霍普金斯大學

約翰·霍普金斯不僅是西半球所研究型大學,而且

至今依然是全美科研經費多的大學,並且保留瞭濃厚

的科學研究風氣— 科研從本科生開始。雖然,人們對

它的畢業生的反應常常是“醫生”,但是,它的好

專業並不局限在醫學領域。

節 曆史與現狀

1.1 西半球所研究型大學

1.2 特色大學

第二節 住宿和校園生活

2.1 費用低廉的住宿

2.2 巴爾的摩的象牙塔

第三節 高質量的本科教育

3.1 高度自由的選課製度

3.2 高質量的教學水平

第四節 科研經費多的大學

4.1 世界一流大學是如何做科研的

4.2 科研從本科開始

第五節 錄取要求

177 第十二章 矽榖的搖籃— 斯坦福大學

斯坦福大學有兩點是世界上任何大學都比不瞭的,即它

是世界上那些偉大的科技公司的搖籃,以及具有均衡

的一流學科分布。而要想做到這兩點,遠不是簡單地開

辦幾個科技園,鼓勵一下師生創業,或者引進幾個大牌

教授那麼簡單。

節 充滿傳奇的大學

1.1 關於斯坦福大學的謊言

1.2 一波三摺的辦學過程

第二節 矽榖的支柱

2.1 從工業界獲益

2.2 接地氣的科研方式

2.3 技術直接變成利潤

第三節 紐曼加洪堡的教育模式

3.1 多元化的優勢

3.2 大膽的科研改革

第三節 創業的孵化器

3.1 提供創業的目標

3.2 為創業開綠燈

3.3 對學生扶一把

3.4 營造創業氛圍

213 第十三章 象牙塔般的文理學院— 衛斯

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

在中國知道女校衛斯理學院的人可能不比美國人少,因

為從衛斯理學院走齣瞭一位中國夫人— 宋美齡。

衛斯理代錶瞭美國一類優秀的大學,它們追求高質量的

本科教育,而不強調科研。

節 衛斯理印象

1.1 美麗的校園

1.2 優越的學習生活條件

第二節 為什麼選擇文理學院

第三節 充足的資源和良好的環境

226 第十四章 不在藤校裏的藤校— 杜剋大

學和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

杜剋和華盛頓大學都是特色鮮明的大學,它們後來

居上邁入世界一流大學的曆程值得很多大學藉鑒。對於

學生來講,重要的是找到適閤自己的大學,而不是

名氣大的大學。這兩所特色鮮明、一嚮對亞裔學生友

好的大學,應該是很多中國優秀學子不錯的選擇。

節 杜剋大學

1.1 超級校園

1.2 特色鮮明的本科教育

1.3 服務於社區

第二節 華盛頓大學

2.1 另一種康普頓效應

2.2 中西部的奇跡

247 後記

250 索引

矽榖之謎:《浪潮之巔》續集(文津圖書奬得主、《數學之美》《文明之光》《大學之路》作者吳軍全新力作!李開復傾情力薦!)

目錄 I 前言
章 矽榖的奇跡
節 矽榖的公司
第二節 矽榖的大學
第三節 矽榖的風險投資
第四節 矽榖的産業
第二章 宛若似真的分析
節 矽榖成功的氣候說
第二節 斯坦福之說
第三節 風險投資說
第四節 政府扶持說
第五節 知識産權保護說
第六節 波士頓地區並沒有齣現矽榖
第三章 矽榖的起源
節 前矽榖時代——冒險傢的樂園
第二節 天時與地利
第三節 一位怪纔和八個叛徒
第四節 仙童公司
第四章 矽榖的發展
節 矽榖1.0——信息革命的前夜
第二節 矽榖2.0——信息時代
第三節 矽榖風險投資自身的發展
第四節 矽榖3.0
第五章 矽榖的奧秘(上) — 矽榖獨特之處
節 叛逆和寬容
第二節 多元文化
第三節 拒絕平庸
第六章 矽榖的奧秘(下)— 矽榖的企業文化
和情懷
節 寬容失敗的文化
第二節 扁平式管理
第三節 工程師文化
第四節 不迷信
第五節 世界的情懷
第七章 工業時代的科學基礎
節 牛頓和機械思維
第二節 泰勒管理理論
第三節 現代工業企業管理製度剖析
第八章 矽榖的科學基礎
節 三論與管理
第二節 從預測到反應、從局部到整體、從控
製到通信
第三節 信息時代的企業製度剖析
第四節 大數據思維和互聯網思維的本質
附 錄 三論概述
索引

《矽榖之謎》、《數學之美》、《文明之光(1-3)》、《大學之路(上下)》、《浪潮之巔(第三版,上下)》 這是一套跨越技術、科學、曆史、教育與商業的精選讀物,旨在為讀者打開認識世界、理解文明演進、洞察科技前沿的多元視角。每一本書都如同一個獨立的窗口,共同構建起一幅宏大而精深的知識畫捲。 《矽榖之謎》 本書深入剖析瞭那個孕育瞭無數顛覆性創新的神奇之地——矽榖。它並非僅僅羅列一傢傢成功的科技公司,而是著力探究矽榖之所以成為矽榖的獨特基因。讀者將跟隨作者的腳步,穿越其曆史的迷霧,迴溯那些關鍵的時刻和人物,理解技術突破與商業模式的碰撞如何催生瞭互聯網革命、移動浪潮以及人工智能的勃興。 本書從多個維度揭示瞭矽榖的“謎團”:是什麼樣的土壤滋養瞭源源不斷的創業精神?開放、協作、容忍失敗的文化是如何形成的?風險投資在其中扮演瞭怎樣的角色?那些看似偶然的成功背後,隱藏著怎樣的必然邏輯?從車庫裏的夢想傢,到改變世界的科技巨頭,本書將帶你走進這些企業的誕生、成長與演變過程,理解其核心的技術驅動力、敏銳的市場嗅覺以及對未來趨勢的超前判斷。 它會詳細闡述諸如半導體産業的奠基、微處理器革命、個人電腦的普及、互聯網的商業化、搜索引擎的崛起、社交網絡的興盛,以及當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前沿領域的探索。通過對蘋果、微軟、榖歌、Facebook等標誌性企業的深度解讀,讀者不僅能瞭解到它們的産品與服務,更能體會到企業傢們的遠見卓識、工程師們的智慧結晶,以及整個生態係統協同發展的力量。 《矽榖之謎》不僅僅是對科技史的記錄,更是一次對創新本質的探索。它會引導我們思考,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保持清醒的頭腦,辨彆真正的價值,並從中汲取靈感,無論是對於投身創業的實踐者,還是希望理解當下世界運行規律的思考者,都能獲得深刻的啓迪。書中穿插著對創業者、投資人、工程師等不同角色的訪談與故事,使得理論的闡述更加生動鮮活,充滿瞭人文關懷與時代氣息。 《數學之美》 數學,這門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學科,在這本書中煥發齣瞭前所未有的迷人光彩。它並非枯燥的公式堆砌,而是試圖展現數學在理解世界、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強大力量與內在美感。作者以極其生動、富於啓發性的筆觸,將復雜的數學概念轉化為普通讀者也能理解的語言。 本書將帶領讀者漫遊在數學的廣闊天地,從最基本的數論,到微積分的奇妙世界,再到概率統計的邏輯推理,以及信息論、博弈論等現代數學分支。它會揭示隱藏在自然現象背後的數學規律,比如斐波那契數列在植物生長中的體現,黃金分割的和諧之美;也會展示數學如何成為計算機科學、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現代科技的基石,如同無形的骨架支撐著整個信息時代的運轉。 《數學之美》還會深入淺齣地介紹諸如編碼、解碼、壓縮、加密等與信息科學密切相關的數學原理,讓我們理解互聯網如何傳遞海量信息,又如何保護我們的隱私。它會探討統計學在預測、決策中的作用,幫助我們理解數據背後的邏輯,以及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做齣更明智的選擇。甚至,它還會觸及一些看似抽象但卻極富哲學意味的數學概念,引發讀者對邏輯、證明、抽象思維的思考。 本書的核心在於“化繁為簡”,通過豐富的例子、生動的類比,將數學的抽象性與現實世界的聯係緊密結閤。它並非要求讀者掌握深奧的數學推導,而是希望通過展現數學的邏輯之美、結構之美、預測之美,激發讀者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那些曾經對數學感到畏懼的讀者,本書將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讓你重新認識數學的魅力,發現它在日常生活和科學探索中的無處不在。 《文明之光(1-3)》 這是一套宏大的文明史詩,從人類的起源一直延伸到現代社會的崛起,勾勒齣人類文明波瀾壯闊的演進畫捲。作者以宏觀的視角,將人類曆史的碎片串聯成一條清晰而連貫的敘事綫,展現瞭不同文明的興衰更迭、思想文化的碰撞融閤,以及科技進步如何驅動社會形態的深刻變革。 第一捲: 聚焦人類文明的早期萌芽與發展,從石器時代的工具革新,到農業革命的誕生,再到早期國傢的形成。它會詳細描繪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等偉大文明的崛起,分析其政治製度、宗教信仰、哲學思想、藝術成就,以及它們對後世産生的深遠影響。讀者將瞭解到文字的發明如何成為文明傳承的關鍵,城市如何成為人類社會的中心,以及早期科學與哲學思想的萌發。 第二捲: 深入探討中世紀的歐洲、伊斯蘭世界的黃金時代、中國的唐宋繁榮,以及歐洲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等重要時期。它會分析不同文明如何相互交流、學習,以及東、西方文明的差異與聯係。本捲將重點關注科技、貿易、宗教、藝術等領域的發展,展現中世紀並非“黑暗時代”,而是孕育著新思想、新技術的時代。伊斯蘭文明在科學、醫學、數學等領域的卓越貢獻,以及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世界性影響,都將得到詳盡的闡述。 第三捲: 聚焦近代社會的轉型與全球化進程。從地理大發現開啓的全球貿易,到啓濛運動的思想解放,再到工業革命的引擎轟鳴。本捲將詳細分析科學革命如何顛覆瞭傳統的認知體係,資本主義的興起如何重塑瞭社會結構,民族國傢的形成如何改變瞭世界政治格局。它還會探討殖民主義、兩次世界大戰等深刻影響人類進程的事件,以及信息時代的到來如何進一步加速瞭全球化的步伐。 《文明之光》係列並非是一份冷冰冰的史實羅列,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和深刻洞察。它引導讀者思考文明的本質是什麼,是什麼驅動著文明的進步與衰落,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從曆史中汲取智慧,麵對當下的挑戰。通過對不同文明的比較與分析,讀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人類的多樣性,認識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智慧結晶,從而培養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包容的心態。 《大學之路(上下)》 這套書是對高等教育這一人類知識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的深刻反思與全麵梳理。作者以嚴謹的態度和富有洞察力的觀察,探究瞭大學作為一種獨特社會機構的起源、發展、功能以及麵臨的挑戰。 上冊: 追溯大學的起源,從歐洲中世紀的早期學府,到近代大學的模式演進。本書會詳細分析大學的教育理念、學術體係、學科設置,以及教學方法在曆史長河中的變遷。它會考察不同時代、不同國傢大學在培養人纔、推動學術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麵所扮演的角色。從亞裏士多德的學園,到牛津、劍橋、哈佛等名校的發展軌跡,本書將展現大學如何逐步確立其獨立的學術地位,如何成為知識的燈塔。 下冊: 關注現代大學的運作模式、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作者會深入剖析大學的科研機製、人纔選拔、産學研結閤,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帶來的機遇與問題。書中會討論大學的社會責任,例如如何應對技術變革帶來的衝擊,如何培養適應未來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纔,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其獨特性與競爭力。同時,本書也會探討一些爭議性的議題,例如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學術評價體係的改革、大學治理的現代化等。 《大學之路》係列並非局限於學術象牙塔內的討論,而是將大學置於更廣闊的社會背景下進行審視。它會分析大學與政府、企業、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以及高等教育在國傢發展、經濟增長、文化繁榮中的關鍵作用。對於教育工作者、學生、政策製定者,乃至所有關心高等教育發展的人來說,本書都提供瞭寶貴的視角和深刻的思考。它不僅是對大學曆史的梳理,更是對大學未來發展方嚮的探索,旨在激發讀者對教育本質的思考,以及對知識價值的再認識。 《浪潮之巔(第三版,上下)》 這本書堪稱一部波瀾壯闊的科技史詩,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描繪瞭信息産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輝煌曆程。作者以“浪潮”為喻,生動地展現瞭科技創新如何一次次顛覆舊的格局,催生新的巨頭,以及這些巨頭又如何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曆興衰起伏。 第三版的更新,意味著對過往的梳理更加全麵,對近期的發展洞察更加深入,使得這部作品更具時效性和前瞻性。本書以極其生動的敘事風格,帶領讀者穿越數十年信息産業的風雲變幻。從早期計算機的誕生,到微處理器革命,再到互聯網的興起、搜索引擎的崛起、移動互聯網的顛覆,以及當下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蓬勃發展,作者都進行瞭詳盡而精彩的描繪。 本書的核心在於解讀“潮起潮落”的邏輯。它不僅僅介紹公司和産品,更重要的是剖析成功的企業是如何抓住時代的機遇,又是如何因為未能適應新的浪潮而走嚮衰落。從IBM的輝煌,到微軟的帝國,再到蘋果的涅槃重生,以及榖歌、亞馬遜、Facebook等新巨頭的崛起,作者都一一進行瞭深入的剖析。這些分析不僅基於技術的發展,更觸及瞭商業模式的創新、戰略決策的智慧、企業文化的演變,以及資本市場的運作。 《浪潮之巔》以其獨特的“人”的視角,讓冰冷的科技史變得有血有肉。書中穿插著眾多科技巨頭的創始人、領導者、關鍵工程師的故事,他們的遠見、執著、冒險精神,以及偶爾的失誤,共同構成瞭這場科技革命的壯麗圖景。作者善於捕捉那些決定性的瞬間,解讀那些看似偶然的背後隱藏的必然。 第三版尤其關注瞭近年來科技領域的新動嚮,例如人工智能的加速發展如何重塑産業格局,雲計算如何成為新一代IT基礎設施,以及大數據分析如何驅動商業決策。同時,它也會迴顧一些曾經的“先驅”們,分析他們為何未能最終站在浪潮之巔,這同樣是理解科技發展規律的重要一環。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是一部科技史的記錄,更是一本關於商業戰略、創新管理和時代趨勢的教科書。它能夠幫助讀者理解信息技術如何深刻地改變瞭我們的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以及在快速變化的科技浪潮中,如何保持敏銳的洞察力,抓住機遇,規避風險。對於任何希望理解當代科技驅動的世界如何運作的讀者來說,這套《浪潮之巔》都將是不可多得的讀物。

用戶評價

評分

數學的嚴謹之美,在平凡之處綻放瞭智慧的光芒。 一直以來,我對數學的認知都停留在課本上的那些冰冷公式和證明題,認為它高高在上,與我的生活格格不入。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這種刻闆印象。它用一種極其生動、通俗易懂的方式,將深奧的數學概念編織成瞭引人入勝的故事。從斐波那契數列在自然界的奇妙應用,到概率論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再到信息論如何支撐起整個數字時代,書中無處不在地展現著數學的普適性與力量。我驚嘆於那些看似抽象的數學理論,竟然能夠如此深刻地解釋世界萬物的運行規律。作者並沒有迴避數學的嚴謹性,但卻巧妙地將其與生活中的例子巧妙結閤,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的價值。比如,在解釋“囚徒睏境”時,數學模型讓我第一次真正理解瞭閤作與背叛之間的微妙平衡,以及它如何影響博弈論的走嚮。又比如,在探討“隨機性”時,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讓我認識到,即使在看似混沌的世界裏,也存在著秩序與規律。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數學世界的門,讓我看到數學不再是枯燥的符號,而是充滿智慧與美的語言,是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評分

浪潮的湧動,預示著變革的來臨,我看到瞭科技史的宏大敘事。 當翻開這套書,我仿佛置身於一場波瀾壯闊的科技史詩之中。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傢傢科技公司的興衰,更是在描繪一個時代的變遷,一股股技術浪潮如何重塑瞭世界。我驚嘆於作者對曆史脈絡的梳理能力,他能夠將那些曾經轟轟烈烈,又或許被遺忘的科技革命,以一種清晰而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齣來。從蒸汽機的發明,到電力的普及,再到計算機的誕生和互聯網的興起,每一個裏程碑式的事件,都在本書得到瞭淋灕盡緻的展現。我尤其被書中關於“技術顛覆”和“路徑依賴”的分析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連鎖反應,而曾經的成功經驗,有時也會成為阻礙未來創新的枷鎖。書中對那些偉大創新者們的描繪,也讓我對他們的遠見卓識和不懈努力有瞭更深的敬意。我開始意識到,科技的進步並非偶然,而是無數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人類對未知世界不斷探索的結果。這套書不僅僅是關於科技,更是關於人類的創造力,關於我們如何利用智慧和勇氣,去駕馭時代的浪潮,並最終引領未來的方嚮。

評分

文明的脈絡,在曆史的長河中緩緩流淌,訴說著人類的過去與未來。 這套書,如同一個宏大的曆史畫捲,徐徐展開,將人類文明的壯麗圖景呈現在我的眼前。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而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文明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曆的共性與差異,以及它們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我驚嘆於作者對曆史進程的深刻洞察,他能夠從紛繁復雜的史料中提煉齣文明演進的核心驅動力,並將其清晰地呈現齣來。從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早期文明,到古希臘的哲學與民主,再到文藝復興的藝術與科學革新,乃至近代的工業革命與信息革命,每一個篇章都充滿瞭智慧的啓迪。我尤其被書中關於“知識的傳播”和“技術的迭代”對文明進程的影響的論述所打動。它讓我意識到,人類文明的進步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代人的智慧結晶,是不斷學習、模仿、創新和融閤的成果。書中對不同文明衝突與交融的描寫,也讓我對當今世界的格局有瞭更深的理解。它提醒我,曆史的經驗教訓是寶貴的財富,隻有理解過去,纔能更好地把握現在,並為未來做齣更明智的選擇。這套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更是關於人類自身的探索,關於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方。

評分

大學的殿堂,不僅傳授知識,更塑造靈魂。 這本書,為我勾勒齣瞭大學的真正圖景,它遠不止是堆砌的象牙塔,而是孕育思想、塑造個性的熔爐。我原本以為,大學就是學習專業知識,拿到文憑,然後走嚮社會。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大學教育更深層次的意義。它探討瞭大學在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獨立思考能力以及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方麵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尤其被書中關於“通識教育”的論述所打動,它強調瞭跨學科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廣闊的知識視野來構建更完整的世界觀。我開始反思,我們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是否也應該關注那些能夠連接不同領域的“軟技能”,以及如何培養一種持續學習的習慣。書中也描繪瞭大學生活的多樣性,從課堂上的思想碰撞,到課外的社團活動,再到與老師、同學之間真誠的交流,這些都構成瞭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讓我明白,大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熏陶,一種對真理的追求,一種對自我價值的探索。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未來接受高等教育的期望,有瞭一個更清晰、更豐富的理解。

評分

矽榖的神話與現實,在我的書架上找到瞭新的腳注。 當我翻開這套書,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那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喬布斯、蓋茨、紮剋伯格,他們如同現代的普羅米修斯,將科技的火種播撒人間,重塑瞭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本書並沒有止步於歌頌這些傳奇人物的輝煌,而是更深入地剖析瞭他們成功的土壤——矽榖。那種近乎瘋狂的創新氛圍,那種容忍失敗、鼓勵冒險的企業文化,以及那些隱藏在成功背後的脆弱與掙紮,都被作者以一種近乎解剖學的精準,呈現在我麵前。我曾以為,矽榖的成功是一種難以復製的神話,是一種基因層麵的天賦。然而,通過這本書,我開始理解,它更像是一係列精密計算與大膽嘗試的結果,是無數個“如果”與“為什麼”交織碰撞齣的火花。它探討瞭人纔的聚集機製,資本的流轉邏輯,甚至還有地緣政治和教育體係的深遠影響。我尤其被其中關於“贏者通吃”的論述所吸引,它解釋瞭為什麼在某些領域,少數幾傢公司能夠攫取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以及這種集中的力量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矽榖並非空中樓閣,而是紮根於特定土壤,依靠一係列可被分析和藉鑒的要素纔能生長齣的參天大樹。讀罷,我對科技行業的理解,不再是簡單的産品更新換代,而是更加宏觀,更加辯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