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我拿到這書的時候,內心是抱有一絲懷疑的,畢竟“第2版”通常意味著修修補補,很難有本質上的突破。但《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給瞭我一個驚喜。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務實,幾乎沒有一句廢話,所有的論述都建立在大量的案例支撐之上。我是一個在製造業一綫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兵,過去總覺得學術理論離實際太遠,但這本書的作者似乎深諳一綫操作的復雜性。舉個例子,在討論應急預案的有效性時,它並沒有停留在傳統的“沙盤推演”,而是引入瞭“情景模擬中的認知負荷測試”,這個概念對我觸動很大。我意識到我們過去的演練往往隻關注瞭動作的規範性,卻忽略瞭在極端壓力下,員工大腦信息處理能力的真實邊界。此外,書中對“全球供應鏈安全”的整閤分析也極為齣色,它不再把安全看作孤立的內部職能,而是將其嵌入到整個價值鏈的協同管理中。這對於我們這些需要處理復雜國際閤作項目的公司來說,提供瞭極具前瞻性的指導框架。我個人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成功地將“閤規性”的底綫思維,提升到瞭“卓越運營”的戰略高度。
評分我是一名負責大學安全教育的教師,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連接理論深度和教學實用性的教材。《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在這方麵錶現得近乎完美。我過去使用的教材要麼過於偏重法律法規的羅列,學生讀起來興趣索然;要麼就是過於側重工程技術,缺乏對管理哲學的探討。這本書的第三部分,關於“安全文化與組織變革”的論述,簡直是為我們課堂討論量身定做的素材。作者對組織惰性、抵抗變革的心理機製分析得鞭闢入裏,並且通過對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業安全績效差異,為我們提供瞭豐富的跨文化比較案例。學生們在閱讀完關於“心理安全感”如何影響員工主動報告隱患的章節後,對“管理者的傾聽藝術”有瞭全新的理解。它不是教我們如何發號施令,而是教我們如何構建一個讓員工願意坦誠相告的環境。書中還附帶瞭一些自我評估量錶和課堂討論引導問題,這極大地減輕瞭我的備課負擔,同時也保證瞭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這本書的邏輯推演清晰流暢,即使是初次接觸安全管理的學生,也能循著作者的思路,構建起一個係統、全麵的知識體係。
評分我對《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的評價可以概括為“嚴謹而不失生動,前沿而不脫離實際”。我發現,本書在處理前沿議題時,如“人因工程的最新進展”和“AI在風險預測中的倫理邊界”,展現齣極高的學術水準和審慎態度。它既介紹瞭這些技術的潛力,也毫不避諱地指齣瞭目前應用中存在的偏差和潛在的風險,而不是盲目地鼓吹技術萬能論。這種平衡的視角,對於我們這些需要嚮董事會匯報引入高科技安全係統的專業人士來說,至關重要,因為它提供瞭支撐決策的深度論據。此外,這本書的排版和圖錶設計也值得稱贊。復雜的概念往往通過簡潔的流程圖或對比錶格得到瞭完美的可視化呈現,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難度。我有一個習慣,讀管理類書籍時會隨手做大量的筆記和批注,這本書的頁邊距設計得也很友好,方便我記錄下自己的思考和與其他文獻的關聯。總而言之,它不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是一本能夠激發深度思考的夥伴。
評分這本《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簡直是為我們行業量身定做的教科書!我是在一個朋友的強烈推薦下買的,本來還擔心內容會過於理論化,畢竟很多管理類的書籍讀起來都讓人昏昏欲睡。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從宏觀的安全文化建設,到微觀的風險評估工具,幾乎涵蓋瞭現代企業運營中所有可能遇到的安全痛點。特彆是關於“人機交互安全”的那幾章,作者深入淺齣地分析瞭人為失誤的深層心理學原因,並提供瞭一套可操作的、基於行為科學的乾預措施。這比我過去參加的那些培訓有效得多,因為它們不是空泛地要求“提高警惕”,而是告訴你“如何設計一個讓人不容易犯錯的流程”。我尤其欣賞它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安全挑戰”這一章節中,對新興技術的敏感度和前瞻性分析。很多老舊的管理體係在麵對物聯網和大數據帶來的新風險時顯得力不從心,這本書卻提供瞭將傳統安全思維嫁接到新技術框架下的具體路徑。我讀完後,立刻在我的團隊中推行瞭其中一套“事件復盤的結構化分析模型”,效果立竿見影,團隊對事故的理解深度提升瞭好幾個層次。對於任何希望將安全管理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價值驅動力的管理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案頭必備的參考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解渴”,特彆適閤那些被日常瑣碎的安全檢查和報告工作睏住,渴望跳齣來思考戰略層麵的專業人士。我個人對它處理“安全績效指標的有效性”那段內容印象最為深刻。長期以來,我們都在使用工傷率(LTIFR)這類滯後性指標來衡量安全錶現,但這本書旗幟鮮明地指齣,這種指標的局限性在於它隻反映瞭“失敗的結果”,而不能衡量“成功的努力”。作者詳細介紹瞭如何構建和實施前瞻性指標(Leading Indicators),例如近因分析的質量、安全觀察的深度、以及員工對新政策理解的反饋頻率等。這些指標的設計思路極具創新性,它們迫使管理者將注意力從“懲罰事故”轉嚮“預防事件”。我嘗試著將書中提到的“安全承諾鏈”模型應用到我的部門中,通過明確每個層級的安全責任和可見的承諾行為,成功地激活瞭中層管理者的主動性。這本書沒有給我們提供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萬能鑰匙”,而是提供瞭一套強大的“分析工具箱”和“思考框架”,引導我們自己去解決特定的問題,這種賦能感是其他很多書籍無法給予的。
評分很喜歡:..羅雲1.羅雲等,他的每一本書幾本上都有,這本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很不錯,係統的安全管理理論實用的安全管理方法成功的安全管理經驗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閤治理是我國安全生産工作的基本方針。搞好安全管理,是各級政府和生産經營單位做好安全生産工作的基礎。為瞭有助於係統學習和掌握安全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采用理論方法模式(實例)的形式邏輯,探討瞭係統的安全管理理論、論述瞭實用的安全管理方法、介紹瞭成功的安全管理經驗。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內容豐富,涵蓋安全管理的理論、原理、原則、模式、方法、手段、技術等內容。現代安全管理(第2版)具有知識性、科學性、通俗性的特點,可供政府安全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企業安全管理人員閱讀,也是生産經營單位負責人安全培訓和高校、科研單位安全科技人員以及安全工程專業大學生的重要參考書。安全生産作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促進社會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社會文明與進步的重要標誌,安全保障是人民生活質量的體現,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內容。然而今天我們的社會卻麵臨著嚴重的安全事故問題。(1)全球每年生産和生活過程中,發生各類事故2��5億起,這意味著每天68��5萬起,每小時2��8萬起,每分鍾近500起,每秒鍾就有8個傢庭嘗到事故帶來的苦果。所發生的事故造成近400萬人喪生同時有1500萬人受到失能傷害35%的從業人員接觸職業危害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2��5%。(2)全世界每年死於工傷事故和職業病危害的人數約為200萬(據報告)。這比交通事故死亡近百萬人、暴力死亡56��3萬人、局部戰爭死亡30萬人和艾滋病死亡31��2萬人、吸毒死亡10餘萬人都要多。職業領域每天有5400多人死於工作每分鍾有4人因工傷導緻死亡。因此職業工傷和職業病成為人類的最嚴重的死因之一。(3)我國2002年各類安全事故(工傷事故、交通事故、火災等)死亡總人數約14萬人,如果包括學校、傢庭、農業等領域的事故,每年有數十萬人喪生。2002年我國道路交通事故導緻的死亡人數達10��9萬人,工礦企業死亡人數近1��5萬人。圖1是我國各類事故死亡人數趨勢統計,可看齣各類事故總死亡人數的平均增長率為4��90%。我國每天發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8起每周發生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2~3起每月發生死亡30人以上事故1~2起。圖11990~2008我國各類事故死亡總人數趨勢圖麵對如此嚴重的事故形勢,人類的對策是什麼社會各界應擔負什麼職責我們的國傢如何作為這是必須迴答的問題。從安全科學原理我們尋求到瞭一個答案,這就是預防事故的3對策理論。即預防
評分我們要三思而後讀,書有好壞之分,讀一本好書能夠洗去心靈的汙垢,讀壞書能使人變得更加邪惡。讀壞書還不如不讀。所以,我們讀書要有所選擇。可見書也是一柄雙刃劍,讀得好越讀越聰明,讀得不好越讀越愚蠢。
評分內容範圍輻射比較廣,從技術到管理很全麵,但是很多知識和標準需要更新瞭
評分書是我們的知心好友。當淋浴在燦爛的陽光中,膝上攤開一本書,聞著紙上散發著的油墨清香,旁邊放上一杯水,聽頑皮的風娃娃吹開書頁的美妙聲音,我的心裏充滿瞭快樂。在我孤獨的時候,書陪伴著我,使我感到溫暖;在我傷心時,書使我感到快樂,讓我感覺世界是多麼有趣。
評分很快就收到瞭,質量還不錯,都打五摺,不錯。
評分送貨挺快的送貨挺快的
評分二、讀書我們不能隻讀它的錶麵意思,而要發掘其內涵,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這就要求我們反復讀,“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嘛。
評分這是我復製過來的,我自己懶得寫瞭,但這也是我想錶達的意思。我為什麼喜歡在京東買東西,因為今天買明天就可以送到。我為什麼每個商品的評價都一樣,因為在京東買的東西太多太多瞭,導緻積纍瞭很多未評價的訂單,所以我統一用段話作為評價內容。京東購物這麼久,有買到很好的産品,也有買到比較坑的産品,如果我用這段話來評價,說明這款産品沒問題,至少85分以上,而比較垃圾的産品,我絕對不會偷懶到復製粘貼評價,我絕對會用心的差評
評分有人說,讀書沒有什麼好處。讀書是一種負擔,讀書好比把自己關在籠子裏,讀書仿佛魔鬼訓練,使你生不如死,讀書多麼痛苦。但是,我要告訴你,你錯瞭。讀書是一種美的享受。而且從書中你會發現世界原來這麼奇妙!“猿人是人類的祖先;恐龍高大可怕;遠古時代,人們鑽木取火,動物和植物種類繁多、韆姿百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