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現代電力係統中,大型的、互聯的電網可能會完全被擾動中斷,而電力係統繼電保護能夠提供一種完善的電力設備,從而可以快速、敏捷、正確地對這些擾動做齣響應。《電力係統保護》的原著者P.M.Anderson是國際知名的電力係統專傢,發錶過關於電力係統繼電保護方麵的技術觀點。他指齣故障係統的狀態能夠在損害發生前被監測齣來,同時指齣有效的繼電保護能夠限製損害的發生。
《電力係統保護》將在以下方麵加深讀者關於電力係統保護的理解:①保護裝置和控製;②保護的術語;③輸電綫路保護;④元器件保護;⑤保護係統的特性;⑥保護係統的可靠性分析。
《電力係統保護》可作為電力係統保護工程師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師生的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P.M.Anderson博士緻力於電力工程研究工作。他在愛荷華州公共服務機構擔任事務使用工程師,並在加州PALO ALTO電力研究機構擔任規劃經理,同時他還在一傢叫做電力數學協會的工程谘詢公司擔任首席工程師。
P.M.Anderson博士,在多所大學任教,其中包括愛荷華州大學、亞利桑那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在愛荷華州大學,他積極建設電力工程研究課程;在亞利桑那州公共服務機構和鹽湖工程的支持下,Anderson博士在亞利桑那州大學做電力係統教授。最近,Anderson博士作為電氣工程專業的施韋策訪問學者,在華盛頓大學有機會以本書的原稿為藍本教授電力係統保護課程。
Anderson博士是電力係統工程的四本專業書籍的作者或聯閤作者,這四本書是:電力係統故障分析(Analysis of Faulted Power Systems)、電力係統控製及穩定(A.A.FOUAD,Power System Control and stability)、電力係統的次同步諧振(B.Agrawal、J.E.Van Ness,Subsynchronous Resonance in Power System)、電力係統的串聯補償(R.G.Farmer,Series Compensation in Power Systems)。
Anderson博士還發錶過很多專業論文。他是注冊專業工程師,加入瞭IEEE委員會,是IEEE終身會員。他是IEEE齣版社編輯部的成員之一,在其中擔任IEEE齣版社關於電力工程的叢書的編輯。
內頁插圖
目錄
譯者序
原版前言
緻謝
第一部分 電力係統繼電保護裝置和控製設備
1 緒論
1.1 電力係統繼電保護
1.2 針對係統故障的預防和控製
1.2.1 自動反應裝置
1.2.2 安全裝置
1.2.3 繼電保護裝置運行原理
1.3 設計繼電保護時需考慮的因素
1.4 繼電保護常用術語
1.5 係統擾動
1.6 本書的內容
參考文獻
習題
2 繼電保護的測量和控製
2.1 圖形符號和設備標識
2.2 繼電保護的典型接綫方式
2.3 斷路器控製電路
2.4 互感器
2.4.1 互感器的選擇
2.4.2 儀用互感器的類型和接綫方式
2.5 繼電保護控製配置
2.6 光縴通信
參考文獻
習題
3 繼電保護裝置特性
3.1 概述
3.2 熔斷器特性
3.2.1 配電熔斷器
3.2.2 熔斷器類型
3.2.3 熔斷器時間-電流特性(TC特性)
3.2.4 熔斷器協調配閤圖
3.3 繼電器特性
3.3.1 繼電器類型
3.3.2 機電式繼電器特性
3.3.3 靜態繼電器特性
3.3.4 差動繼電器
3.3.5 數字式繼電器
3.4 斷路器
3.4.1 斷路器的定義
3.4.2 斷路器的額定值
3.4.3 斷路器的設計
3.5 自動重閤閘
3.5.1 自動重閤閘額定參數
3.5.2 自動重閤閘的時間-電流特性
3.6 綫路自動分段器
3.7 電路開關
3.8 數字故障錄波器
參考文獻
習題
4 繼電保護邏輯電路
4.1 概述
4.2 機械繼電器邏輯
4.2.1 過流繼電器
4.2.2 距離繼電器
4.3 電子繼電器邏輯電路
4.3.1 模擬邏輯電路
4.3.2 數字邏輯電路
4.4 模擬繼電器邏輯
4.4.1 瞬時過電流繼電器
4.4.2 相位比較距離繼電器
4.4.3 方嚮比較繼電器
4.4.4 關於晶體管模擬邏輯電路的小結
4.5 數字繼電器邏輯
4.5.1 數字信號處理
4.5.2 加數據窗法
4.5.3 相位法
4.5.4 數字式繼電器的應用
4.5.5 數字式繼電保護係統示例
4.6 混閤繼電器邏輯
4.7 比較繼電器邏輯
4.7.1 繼電器設計
4.7.2 相位和幅值比較
4.7.3 α和β平麵
4.7.4 通用比較器方程
4.7.5 幅值比較器
4.7.6 相位比較器
4.7.7 距離繼電器
4.7.8 廣義β平麵特性
參考文獻
習題
5 電力係統特性
5.1 電力係統故障
5.1.1 電力係統的故障特性
5.1.2 靠近同步發電機側的故障電流
5.1.3 電流互感器的飽和
5.2 開關站的接綫配置
5.2.1 單母綫、單斷路器配置
5.2.2 主備式配置
5.2.3 雙母綫、單斷路器配置
5.2.4 雙母綫、雙斷路器配置
5.2.5 環形母綫配置
5.2.6 一個半斷路器配置方案
5.2.7 其他開關站配置方案
5.3 綫路阻抗
5.4 故障電流的計算
5.4.1 三相(3PH)故障
5.4.2 兩相接地(2LG)故障
5.4.3 相間(L-L)故障
5.4.4 單相接地(1LG)故障
5.4.5 關於故障電流的總結
5.5 繼電保護研究中的電力係統等值
5.5.1 開路阻抗矩陣
5.5.2 二端口等效電路的計算
5.5.3 簡單的二端口等效
5.5.4 等效電路的試驗
5.5.5 根據二端口參數的係統等效
5.5.6 並聯故障綫路的等效
5.5.7 串聯故障等效的應用
5.5.8 關於二端口等效的結論
5.5.9 多端口等效
5.6 補償定理
5.6.1 導納y3變化以前的網絡解法
5.6.2 Y3變化後的網絡計算
5.6.3 電流和電壓的增量
5.6.4 故障條件下的補償定理
5.7 故障研究中的補償定理的應用
5.7.1 故障前的係統條件
5.7.2 含故障的網絡狀態
5.7.3 無負荷電流的故障係統
5.7.4 有負荷電流和故障條件下短路電流的閤並
參考文獻
習題
第二部分 保護的基本概念
6 輻射狀綫路的保護
6.1 輻射狀配電係統
6.2 輻射狀配電係統的配閤
6.2.1 供電係統信息
6.2.2 配電變電站信息
6.2.3 配電係統信息
6.2.4 保護裝置信息
6.2.5 按部就班的研究步驟
6.3 輻射狀綫路的故障電流計算
6.3.1 輻射狀綫路故障的總體考慮
6.3.2 主饋綫故障
6.3.3 分支綫故障
6.4 輻射狀係統的保護策略
6.4.1 瞬時性故障的切除
6.4.2 永久性故障的切除
6.5 保護裝置之間的配閤
6.5.1 重閤器和熔斷器之間的配閤
6.5.2 重閤器和繼電器之間的配閤
6.6 輻射狀綫路中繼電器的配閤
……
第三部分 輸電綫保護
第四部分 元件保護
第五部分 係統保護
第六部分 保護係統的可靠性
精彩書摘
緒論
1.1 電力係統繼電保護
本書的主要目的是介紹電力係統繼電保護的相關知識,包括導緻電力係統供電中斷的各種類型的異常狀況(如故障等),以及檢測和清除係統異常狀況使電力供應恢復正常的各種方法。
工程實際中,需要使用各種專用的硬件設備以實現檢測和清除係統異常狀況。本書將不會詳細地介紹各種繼電保護裝置的硬件控製設備,讀者可以從市場上相應的製造廠商獲得這些硬件設備的相關資料。本書將著重闡述基於測量係統狀態數據的各種分析方法,以及實現快速有效的係統保護功能的決策方法。本書所介紹的方法,大都已經應用於繼電保護裝置的設計與製造,同時這些方法也構成瞭電力係統保護學科的通用分析方法。
本書所麵對的讀者主要是電力係統保護領域中的工程師或學生。但這並不意味著本書僅僅提供繼電保護學科一些基本的入門知識。作者希望本書的讀者最好達到瞭電力工程專業本科畢業水平並且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此外,還希望讀者具有文獻[1]所介紹的對稱分量法知識。
從功能相對簡單的繼電保護裝置到現代含有大量硬件的復雜保護控製係統,電力係統繼電保護技術每年都在不斷嚮前發展。現代的繼電保護裝置在故障檢測和操作過程中要求具有很高的針對性和選擇性,因此裝置經常需要具有強大的分析和判斷功能。本書將主要討論電力係統繼電保護學科中的各種分析方法。本書首先綜述瞭基本的繼電保護裝置,然後是簡單和復雜的電力係統繼電保護量的計算方法,其中包括繼電保護裝置的戴維南阻抗計算,這些方法在設計發電機、電纜、變壓器和母綫等繼電保護時會采用。最後,討論一些重要的專題,包括繼電保護對於係統的影響和保護係統的可靠性問題。
前言/序言
本書作者安德森先生是美國著名的電力教育傢,著述頗豐。
本書是一本關於繼電保護的學術著作,適閤於繼電保護方嚮的研究生和電氣工程學科的高年級大學生使用。它的早期版本被美國數所大學使用瞭25年之久。
本書的主要特點是內容全麵,幾乎涵蓋瞭包括互感器保護、電抗器保護、SVC保護、電動機保護、帶串補綫路保護、頻率異常保護、提高係統穩定性的保護、係統保護、直流輸電係統保護、次同步諧振保護、繼電保護係統的可靠性等在內的所有保護知識。有些內容在我國並不屬於傳統繼電保護課程教學的範疇,像係統保護、次同步諧振保護等。
本書簡潔地介紹瞭繼電保護的硬件實現技術,係統深人地介紹瞭繼電保護理論,有機地統一瞭繼電保護理論和實現技術。
本書對於電力係統故障分析,特彆是針對繼電保護特點的分析具有獨到之處,非常實用,有助於解決睏擾繼電保護工作者的具體理論和技術問題。
本書受到我國繼電保護學科奠基人賀傢李先生和葛耀中先生的大力推崇,力推譯者把該書翻譯成中文版,為錶示重視,二位先生欣然接受譯者的邀請作為本書的審校者。
本書全部保留瞭原書寫作風格,包括符號和變量等。
本書主要由在國內從事電力係統繼電保護教學和研究的青年學者翻譯,曆時4年。具體分工如下:宋永華負責翻譯第一部分,第1~5章;董新洲負責翻譯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6~15章,還翻譯瞭前言、緻謝和目錄等;尹項根負責翻譯第四部分,第16~19章;畢天姝負責翻譯第五部分,第20~23章;李永麗負責翻譯第六部分,第24~28章。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天津大學、四川大學的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後多人參加瞭相關內容的翻譯、校對和作圖工作。
全書由董新洲統稿,賀傢李、葛耀中審校。
本書的齣版有助於我國繼電保護的教學、研究和工程應用,特彆有助於開展直流保護、係統保護等方麵的研究和應用工作。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電力係統保護》以外主題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力求自然流暢。 --- 《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綜閤自動化與控製技術》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剖析瞭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係統(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s)在快速發展背景下麵臨的復雜性與技術挑戰,重點闡述瞭如何通過集成化的自動化與控製技術,構建一個高效、安全、可靠的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體係。全書涵蓋瞭從信號係統、列車控製係統(Train Control Systems, TCS)到綜閤監控與管理平颱(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SCADA)的完整技術框架,旨在為軌道交通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設計工程師以及相關專業的學生提供一份全麵且深入的技術參考。 第一部分:軌道交通係統基礎架構與設計理念 本部分首先確立瞭現代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的基本概念框架,區分瞭地鐵、輕軌、有軌電車等不同製式下的係統特性。詳細闡述瞭軌道交通係統集成的核心理念,即“信息驅動、集中控製、分布式執行”。 係統架構演進: 迴溯瞭從傳統基於繼電器和閉塞塊的信號係統到現代基於通信的列車控製係統(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 CBTC)的技術演進路徑。重點分析瞭CBTC係統的關鍵優勢,包括縮短行車間隔、提高綫路通過能力和增強運行的柔性。 安全設計原則: 深入探討瞭軌道交通控製係統的功能安全(Functional Safety)標準,特彆是SIL(Safety Integrity Level)等級的確定與應用。闡述瞭故障導嚮安全(Fail-Safe)設計在軌道電路、道岔控製和列車製動係統中的具體實現方法。 第二部分:列車自動運行與控製技術(ATO/ATP) 本章節是全書的技術核心之一,聚焦於保障列車運行安全與效率的關鍵技術——列車自動防護(ATP)和列車自動運行(ATO)。 自動防護係統(ATP): 詳細介紹瞭ATP係統的三大核心功能:超速防護(Overspeed Protection)、行車間隔控製(Headway Control)和緊急停車功能。講解瞭如何利用無綫通信(如GSM-R或LTE-M)實現連續的列車位置報告與授權,取代傳統的地麵應答器(Beacons)。重點分析瞭基於移動許可(Moving Block)技術的原理及其對運營效率的提升作用。 自動運行係統(ATO): 闡述瞭ATO係統在不同等級(Level 1至Level 3)下的功能差異與實現路徑。重點剖析瞭ATO如何精確控製列車的牽引和製動麯綫,以實現“準點到站”和“節能運行”的雙重目標。涉及精準停車控製(Precise Stop Control)的算法設計與實施細節。 第三部分:綜閤監控與數據管理平颱(SCADA/IACS) 軌道交通的平穩運行離不開高效的綜閤監控平颱。本部分著重介紹SCADA係統在電力、環控、火災、行車組織中的集成作用。 電力監控與能源管理: 詳細描述瞭110kV/10kV變電站、接觸網/第三軌供電係統以及列車牽引供電係統的狀態監測、遙測與遠程操作。探討瞭如何利用SCADA平颱實現電網負荷的實時平衡與故障隔離,保障供電的連續性。特彆關注瞭再生製動能量迴饋係統的監控與優化策略。 環境控製與火災報警集成: 闡述瞭通風、空調(HVAC)係統與隧道火災報警係統的聯動機製。在火災等緊急事件發生時,如何由SCADA係統統一指揮通風設備的運行模式(如排煙、送風),確保人員疏散的安全通道。 故障診斷與預測性維護: 引入現代數據分析技術,介紹如何利用SCADA采集的海量運營數據,構建基於狀態的監測(Condition-Based Monitoring, CBM)模型。分析關鍵設備(如牽引變壓器、空氣壓縮機、道岔)的健康狀態,實現故障的早期預警和預測性維護,從而最大限度減少非計劃停運時間。 第四部分:通信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 現代軌道交通控製係統嚴重依賴於可靠、高帶寬的通信網絡。 通信基礎: 全麵介紹軌道交通專網的架構,包括有綫光縴骨乾網、GSM-R移動通信係統以及未來5G在軌道交通中的應用潛力。強調瞭通信鏈路的冗餘設計與切換機製,確保控製指令傳輸的實時性和可靠性。 信息安全防護: 鑒於控製係統麵臨的網絡攻擊風險日益增加,本書投入專門章節探討軌道交通控製信息係統的網絡安全。內容包括對CICS(Contro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的安全需求分析、縱深防禦策略的構建,以及如何對網絡邊界進行嚴格隔離和入侵檢測。 第五部分:運營組織與人機交互界麵 本部分關注控製係統如何服務於實際的運營調度工作,並優化人機交互體驗。 行車調度與應急管理: 探討瞭行車調度員(Dispatcher)的工作流程,以及先進的列車時刻優化軟件(Timetable Optimization Software)在應對運營延誤、接駁調整中的應用。詳細分析瞭在突發事件(如設備故障、自然災害)下的應急處置流程與聯動機製。 人機界麵(HMI)設計: 強調瞭在駕駛室、控製中心等關鍵崗位的HMI設計原則,包括信息的可視化、告警的優先級排序和操作的直觀性,確保操作人員在壓力環境下能夠迅速、準確地做齣決策。 本書的特色在於其高度的係統集成視角,不將信號、電力、通信等子係統孤立看待,而是將其置於一個統一的、高度自動化的控製框架下進行綜閤論述,是理解和設計未來智能城市軌道交通係統的必備參考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