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历史地理必读本) 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 12 平装 北京联合

资治通鉴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历史地理必读本) 文白对照原文注释译文 12 平装 北京联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国学
  • 资治通鉴
  • 文白对照
  • 中华国学经典
  • 历史地理
  • 平装
  • 北京联合
  • 译注
  • 精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昭明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43798
商品编码:10076461992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资治通鉴 (中华国学经典精粹 历史地理必读本)

定价:12.00元

作者:(北宋)司马光,闫林林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43798

字数:130000

页码:1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通鉴》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

★《通鉴》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大,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叙事详明,繁简得宜。

★宋末元初胡三省:“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 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

★清代学者王鸣盛:“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司马温公《通鉴》,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结构之宏伟,其取材之丰赡,使后世有欲著通史者,势不能不据以为蓝本,而 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温公亦伟人哉!”

★毛泽东:“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都是有才气的人,在政治上不得志的境遇中编写的……《通鉴》里写战争,真 是写得神采飞扬,传神得很,充满了辩证法。”

内容提要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的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上起周威烈士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6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从开始编撰到停笔花费了整整十九年的时间。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历史的发展脉络,看到秦、汉、晋、隋、唐等统一的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政权的兴衰,看到帝王将相们的处世之道、为政之法,以及他们在历史漩涡中的生死沉浮、悲欢离合。

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从原著所记的三千多个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中,精心遴选其中精彩、典型的故事,以供读者朋友们窥一斑而见全豹。

目录


周纪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围魏救赵
毛遂自荐
秦纪
荆轲刺秦
大泽起义
破釜沉舟
汉纪
楚汉相争
韩信之死
飞将李广
魏纪
司马诛曹
晋纪
淝水之战
齐纪
魏迁洛阳
梁纪
侯景之乱
陈纪
杨坚篡周
隋纪
杨广夺嫡
唐纪
玄武之变
贞观治道
中宗复辟
马嵬事变
甘露之变

作者介绍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汉族,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刘勰虽然身为官职,但是却以文章显著,尤其是文学理论批评,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文摘



序言



《史记》:中华文明的开篇史诗 作者: 司马迁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或其他权威版本,例如中华书局版) 装帧: 精装/平装(视具体版本而定) 篇幅: 多卷本(通常为十余册) --- 一、 史学巨著的奠基之作 《史记》,这部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耗费毕生心血撰就的鸿篇巨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不仅是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无可替代的一手文献,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血脉的源头活水。如果说《资治通鉴》是纵览千载的治世方略,那么《史记》则是溯源探秘的文明开端。它以磅礴的气势,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直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风云。 二、 体例开创:纪传体的典范 《史记》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其首创的纪传体结构,这一体例被后世的史书如《汉书》、《后汉书》乃至明清的“二十四史”所沿用,影响深远。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五大部分: 1. 本纪(十二篇): 记载帝王、诸侯的世系和主要事迹,相当于帝王传记,是王朝兴衰的脉络。 2. 表(十篇): 以表格形式,系统地展现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理解历史时间轴的重要工具。 3. 书(八篇): 专述礼仪、乐律、律历、天文、经济制度等典章制度的演变,是研究古代社会科学的宝库。 4. 世家(三十篇): 记载了周朝分封的诸侯、以及对历史进程有重大影响的贵族家族的事迹,是研究先秦史的侧重点。 5. 列传(七十篇): 这是全书篇幅最宏大、人物最丰富的部分,记述了各类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刺客、游侠、谋士、忠臣、奸臣、外戚等,展现了社会百态。 这种结构打破了以往编年体仅按时间顺序叙述的局限,使得人物塑造与制度演变得以立体呈现,为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深度。 三、 人物画廊:千古不朽的群像 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将历史人物置于广阔的时空背景下进行审视和评判。 在《史记》中,读者将遇到: 开创时代的巨人: 从奠基华夏的黄帝,到开创霸业的周文王、武王,再到“百家争鸣”的孔子,他们都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铁血的征服者: 气吞山河的秦始皇,他的一统六合,奠定了中国的基本版图和中央集权制度。 智慧与权谋的角斗场: 描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英豪的智斗,如伍子胥的复仇,孙膑、庞涓的较量,以及项羽与刘邦的楚汉争霸,其戏剧性和思想张力令人叹为观止。 游侠精神的极致展现: 著名的《游侠列传》中,对荆轲、聂政、豫让等人的刻画,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士为知己者死”的道德情操与侠义精神,是后世武侠文化的精神源头。 司马迁的笔触,不仅记录了他们的功绩,更深入挖掘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决策的内在动因,使得这些历史人物“跃然纸上”,具有超越时代的生命力。 四、 文学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不仅是史学经典,更是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其语言简洁凝练,叙事生动流畅,富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感染力。 叙事的高超技巧: 叙事时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在描写重大事件时,气势恢宏;在描绘人物对话或内心挣扎时,则细腻入微。 传神的人物刻画: 司马迁擅长运用白描和对比手法,几笔勾勒就能塑造出鲜明的个性。例如对项羽的描写,突出其勇武盖世却又妇人之仁的悲剧色彩,与刘邦的隐忍狡黠形成鲜明对照。 情感的注入: 作为“史迁”,他将个人的悲愤、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融入字里行间。尤其在“太史公曰”的评论部分,其哲理性与文学性达到了高度统一,被称为“无韵之离骚”。 阅读《史记》,如同欣赏一幅流动的历史长卷,其中蕴含的文学审美价值,足以媲美任何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五、 传承与影响 《史记》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史学从纯粹的编年记录转向了对历史规律的探索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怀。它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史学观、文学观乃至思想观: 1. 对史学的影响: 它确立了纪传体为正统,为后来的史家提供了范本,使得后世对历史的记载更加注重人物的能动作用和制度的演变规律。 2. 对文学的影响: 其叙事风格和人物塑造技巧,直接启发了唐宋的传奇小说和明清的小说创作,是中国小说史的滥觞。 3. 对思想的影响: 司马迁在书中流露出的批判精神、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以及对暴政的谴责,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发愤著书”的社会责任感。 结语 《史记》是一座取之不尽的文化宝库。它不仅记录了我们从何处来,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应对挑战、塑造自我。对于任何一位渴望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洞悉历史兴衰规律的读者而言,这部鸿篇巨制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它所承载的厚重、磅礴与人文关怀,是任何其他历史著作难以企及的。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体验上,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文白对照和注释上的精细程度。面对《资治通鉴》这样浩瀚的史书,没有详尽的注释和白话译文辅助,简直寸步难行。这套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不是简单地将原文和译文并列,而是通过恰到好处的留白和标注,让读者可以在对照阅读时,目光能够自然地在古文的精炼与今译的流畅之间切换。尤其是一些关键的历史术语和人名官职的解释,注释得极为到位,往往能一语中的地揭示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避免了望文生义的尴尬。这种细致入微的处理,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古籍的门槛,让原本高高在上的历史经典变得触手可及,对于初次接触这部巨著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引路人。

评分

对于历史爱好者而言,能有一本清晰的“历史地理必读本”附注,简直是如虎添翼。在阅读宏大叙事时,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往往会打断思维的连贯性。这本书在涉及重大战役、地理变迁或区域划分时,配套的地理信息解读非常及时和精准,它不只是简单地标注地点名称,而是结合了当时的疆域划分和战略意义进行阐述。这使得我们能构建起一个更加立体和空间化的历史认知图谱,避免了将历史事件孤立地放在一个二维平面上去想象的弊端。这种将历史叙事与地理空间紧密结合的编排思路,无疑体现了编者对史学研究的深刻理解,使得这部通史读起来不再是单纯的事件罗列,而是一部活生生的、有地域脉络支撑的文明演进图景。

评分

作为一部“中华国学经典精粹”的收录,这套书的选本和编排体现了对核心价值的精准把握。它没有追求篇幅的无限制扩张,而是聚焦于那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关键节点和思想精华进行呈现。这种精炼而不失全面的编辑策略,对于时间有限但求知欲旺盛的现代读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它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权威的入口,让我们能够快速进入到中国古代史学的核心殿堂,窥见治国安邦、权谋韬略的精髓所在。通过阅读这本精选的、带有现代解读的版本,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是在与千年前的智者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提供的思考框架和历史视角,对于理解当下的社会动态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启发意义。

评分

这本书的翻译质量,说实话,超出了我原本的预期。很多经典译本在力求忠实原文的同时,难免显得过于僵硬晦涩,而这套译文在保持历史的庄重感的同时,又融入了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读起来流畅自然,极富画面感。它没有为了追求“文采”而歪曲原意,也没有为了“直白”而牺牲掉古文的神韵。读到一些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描写时,译文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读起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司马光笔下那种冷静而深刻的叙事力量。这种高质量的翻译,使得我们可以更专注于理解历史事件本身,而不是被语言障碍所困扰,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沉浸感和效率。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的非常考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敬畏感。封面那种素雅的色调,配上烫金的书名,透着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本用心做的书。纸张的选择也很到位,摸上去细腻而不失韧性,即便是要经常翻阅查阅,也不会轻易磨损。对于这样一部鸿篇巨著,阅读体验的舒适度至关重要,而这套书在物理层面上的用心,无疑为接下来的深度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细节之处见真章,比如字体的大小和排版,经过精心设计,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我们这些想要啃完大部头古籍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载体,那种实体书籍带来的踏实感和仪式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

评分

《四书五经》当代国家领导人通融世界的国礼

评分

《四书五经》、《圣经》、《古兰经》同构世界文明的金字塔

评分

好好好好好

评分

不错

评分

《礼记》是指礼仪、制度之类。

评分

可以

评分

货已收到,质量不错⊙▽⊙,值得信赖

评分

不错!

评分

《四书五经》、《圣经》、《古兰经》同构世界文明的金字塔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