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自殺契約:國傢緊急狀態時期的憲法 [Not A Suicide Pact:The Constitution In A Time of National Emergency]

並非自殺契約:國傢緊急狀態時期的憲法 [Not A Suicide Pact:The Constitution In A Time of National Emergency]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波斯納 著,蘇力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64419
版次:1
商品編碼:10078077
包裝:平裝
外文名稱:Not A Suicide Pact:The Constitution In A Time of National Emergency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83
字數: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9·11”之後,美國采取瞭一係列國傢安全措施:監聽公民的電話、聯邦調查局查閱圖書館的藉閱記錄、建立軍事法庭審理包括美國公民在內的嫌疑恐怖分子,等等;所有這些都大大擠壓瞭長期和平時期美國憲法保證的、民眾己習慣的公民自由。由此提齣瞭一個關鍵性兩難,在一個恐怖主義對公民自由和安全的威脅增大的時代,能否以及如何平衡憲法保護的個人自由利益和公共安全利益的衝突?法院、國會和行政部門的角色又應當是什麼?美國著名法官、法學傢波斯納在《並非自殺契約:國傢緊急狀態時期的憲法》論辯說,在嚴重恐怖威脅和大規模殺傷性手段急劇擴散的時期,適度壓縮公民的憲法性自由因其必要而是正確的。恐怖主義活動的特殊性決定瞭國傢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不給恐怖疑犯與普通疑犯同等的憲法性權利;憲法必須保持其流動性和可變性,迴應當前重大事件所産生的壓力;在安全緊急時期法院和法律的迴應有重大局限性,必須允許政府以某些未獲法律授權的行為來保護國傢安全和個人自由。
  公民憲法權利必須在燃眉的情境中作實用主義調整,美國憲法從來不曾,也不應是一份為法條緊擱的自殺契約。

作者簡介

  理查德·波斯納,先後以最優生和年級第一名畢業於耶魯大學英文係(1959)和哈佛大學法學院(1962)。曾任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助理、聯邦政府律師、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1968)、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1969)和講座教授。1981年齣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區上訴法院法官至今(1993——2000年任首席法官),同時擔任芝加哥大學法學院高級講師。
  波斯納是法律經濟學的主要創建者之一;同時也是“法律與文學”和實用主義法學的領軍人物。他的著作眾多,輻射廣泛,有所謂“一個人的智庫”之稱;他的法律學術和實踐重塑瞭美國的法學和法律。
  “他是著述最豐的聯邦法官,前無占人。任職上訴法院,仍屬最高産的法學傢之列,同樣前無古人。如果以引證率測度影響力,那麼當仁不讓,波斯納是在世的最有影響的法學傢。”(勞倫斯.萊西格語)
  譯者簡介:
  蘇力,少年從軍,當過工人、政府雇員。畢業於北京大學法律係(學士,1982);1985年讀研究生期間赴美留學,先後獲LL.M(McGeorge)、M.A.和Ph.D(ArizonaState)學位。1992年起任教於北京大學法學院;現任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院長,長江學者。

精彩書評

  除瞭恐怖分子,我們還有其他敵人。但正因為恐怖威脅的特點是特彆狠毒,纔要求有迴應措施來檢驗我們對公民自由的執著,也使自由與安全的憲法平衡成為一個急迫問題。時光流走,“9·11”襲擊的影響正在隱退,遺忘和自滿正成為生活的常態。我們更安全瞭嗎,或我們隻是感覺更安全瞭?
  ……思考憲法權利的恰當方式是天平這個隱喻。……由於各自利益的砝碼改變,這個天平需要並接受不時的調整。我們越感到安全,我們就會給個人自由加上更多砝碼;我們越感到危險,我們就會給安全加上更多的砝碼……但這都是些細節。最精華的要點在於,法律必須以某種方式調整適應因緊急狀態而發生的這種睏窘。
  ——理查德·波斯納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憲法權利是如何創造的?
第二章 國傢安全如何塑造憲法權利?
第三章 針對關押的權利
第四章 針對殘酷審訊以及搜查與扣押的權利
第五章 言論自由權,以及關於特徵研究的評論
第六章 私隱權利
結語
深度閱讀
索引

精彩書摘

  第六章 考察私隱權,特彆關注私密個體是否應擁有憲法權利嚮政府隱藏自己曾自願嚮銀行、保險商、在綫書店以及其他商品或服務售貨者等陌生人透露過的個人信息。我認為,一個個體嚮與其交易的售貨者或其他實體提交瞭他的某些私隱,不應視同完全放棄瞭他對透露的私隱信息可能希望主張的權利。法院還沒承認這一區彆,因為它們不認為信息私隱是一種憲法性權利,獨立於諸如憲法第四修正案這樣一些憲法規定賦予的權利,後者禁止侵入私隱的某些具體方法。在這一章我還會進一步論辯,迴到曾首先在第四章 提齣的一個主題,開掘儲存於公共和私人計算機數據庫中的大量個人信息,是可以用來抗擊現代恐怖主義的一種關鍵武器,並且對人們最為珍視的各類私隱損害最低。
  第五、六章是相互聯係的,因為人們都想擁有某種程度的私隱,以便能夠開發和錶達政治上不受歡迎但也許有重要社會價值的信仰,這與倡導對美國發動聖戰的人的信仰是根本不同的。後一些人的信仰,即使有相對主義的論點,也沒有價值,至少對於我們如此。
  結論部分會進一步探討授權意義的權力和貫徹政策選擇的原始能力意義上的權力。在國傢緊急狀態時期,政府可以因某個憲法修正案的授權而限製一些具體的公民權利。但另一種做法是,當為避免國傢遭受災難性傷害所必需之際,可以繼續拒絕政府有這種法律授權卻承認它擁有這種違反法律包括違反憲法權利的權力,甚至道德義務。

前言/序言







用戶評價

評分

按照級彆,給事中不過“從七品”,還不如七品知縣的官大。按照實際的地位和權力,六科給事中在皇帝身邊負責監察中央六部和天下諸司,各部各地的大員們也不敢不敬畏三分。即使碰到皇帝本人的錯誤指示,隻要不閤聖人之教、祖宗之法,給事中在名義上也有權“封駁”,頂迴去不準下發。科道之官是官場上的鷹,是最高層級的食肉動物,,是以各級官員的身傢性命為食的動物。在科道任職,成為六科給事中或十三道禦史的一員,乃是明朝讀書人的仕宦美夢,一個美夢成真的人何必自殺?

評分

……

評分

好書!物美價廉!

評分

包裝完好,快遞迅捷,一次滿意的購書過程

評分

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便宜

評分

  

評分

他提齣瞭一個烏蘇邦:使藝術從文明的美容院變成文明本身。他滿懷信心地相信藝術會繁盛,認為“藝術的繁盛是文化性質的是後尺度”,藝術將與道德結閤,而傢與想像力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書是作者美學理論的代錶著作之一,被現代諸多學者視為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書中主要闡述瞭作為藝術的經驗與普通經驗的來源——“日常生活”之間的連續性。此美學思想較前人有新的創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響。 熱門推薦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2捲)(1887)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1捲)(1882-1888) 藝術即經驗 世界教育名著譯叢:我的教育信條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5捲1923-1924)(精)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2捲1887)(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4捲1922)(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5捲1908)(精) 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以太物” 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 第四章 錶現的動作 第五章 錶現性對象 第六章 實質與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組織 第九章 各門藝術的共同實質 第十章 各門藝術的不同實質 第十一章 人的貢獻 第十二章 對哲學的挑戰 第十三章 批評與知覺 第十四章 藝術與文明 本書作者是美國著名哲學傢、教育傢,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提齣瞭一個烏蘇邦:使藝術從文明的美容院變成文明本身。他滿懷信心地相信藝術會繁盛,認為“藝術的繁盛是文化性質的是後尺度”,藝術將與道德結閤,而傢與想像力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本書是作者美學理論的代錶著作之一,被現代諸多學者視為20世紀的美學經典著作。書中主要闡述瞭作為藝術的經驗與普通經驗的來源——“日常生活”之間的連續性。此美學思想較前人有新的創建,在今日也有深刻的影響。 熱門推薦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2捲)(1887)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第1捲)(1882-1888) 藝術即經驗 世界教育名著譯叢:我的教育信條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5捲1923-1924)(精) 杜威全集(早期著作1882-1898第2捲1887)(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14捲1922)(精) 杜威全集(中期著作1899-1924第5捲1908)(精) 目錄 序 言 第一章 活的生物 第二章 活的生物和“以太物” 第三章 擁有一個經驗 第四章 錶現的動作 第五章 錶現性對象 第六章 實質與形式 第七章 形式的自然史 第八章 能量的組織 第九章 各門藝術的共同實質 第十章 各門藝術的不同實質 第十一章 人的貢獻 第十二章 對哲學的挑戰 第十三章 批評與知覺 第十四章 藝術與文明

評分

對內容很感興趣,可是翻譯質量一般,還可以吧。。。

評分

好書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