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成人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湖南颐尔康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内容简介
《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用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级别进行编写。《教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涵盖《标准》的“基本要求”;技能部分的章对应于《标准》的“职业功能”,节对应于《标准》的“工作内容”,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第二节 按摩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三节 保健按摩师的职业守则
第二章 按摩须知
第一节 礼仪礼节
第二节 保健按摩师的岗位责任
第三节 保健按摩服务程序和规范要求
第四节 个人及环境卫生
第五节 紧急救护常识
第三章 正常人体解剖基础知识
第一节 人体概述
第二节 人体的组织
第三节 运动系统
第四节 人体其他系统基本知识
第四章 中医基础知识
第五章 经络和腧穴基础知识
第一节 经络和腧穴概述
第二节 经脉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功能
第六章 按摩的作用原理及种类
第一节 按摩概述
第二节 按摩的作用原理
第三节 按摩的种类
第七章 按摩手法
第一节 保健按摩基本手法
第二节 按摩手法的补泻
第三节 按摩注意事项
第八章 常用按摩介质和按摩器具
第九章 法律、法规常识
第一节 法律与行政法规
第二节 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
第三节 治安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第四节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五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章 心理学基本知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服务的对象、任务与原则
第三节 建立良好主宾关系的基本要素
第四节 加深保健按摩主宾关系的实用技巧
精彩书摘
第一节 职业道德基本知识
一、职业道德的含义
1.道德
“道德”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道德这一社会现象,几乎时时刻刻都伴随在人们的身边。那么,什么是道德呢?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属于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即所谓的道德现象。我们今天所讲的道德,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调整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发生关系。有关系,就需要调整,凶此,简单地说,道德就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在调整人们行为时,作用的因素是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评价的标准是善恶。
2.职业道德
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活动现象、道德意识现象和道德规范现象,它是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化。它既是对本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
各行各业有各自不同的职业道德,它们之间却具有共同的特点,具体说来,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内容方面,具有很强的职业性。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职业遭德着重反映职业的特殊利益要求,这种要求不是在一般_的社会实践意义上形成的,而是在特定的职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很强的职业性。
第二,在形式方面,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一定的强制性。各种职业对从业人员的道德要求,总是从本职业的活动和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出发,并适应于本职业活动的客观环境和具体条件。因此,它往往不仅是原则性的规定,而且其内容常常比较具体。在表达上,往往采用诸如制度、章程、守则、公约、誓言、保证、条例等简洁、明了的形式。这样容易使从业人员接受和实行,比较容易使从业人员形成本职业所要求的道德习惯。
第三,在效果方面,具有很强的从属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在阶级社会里职业道德始终是在阶级道德或社会道德的制约和影响下存在和发展的,具有很强的从属性。职业道德由于与各种职业要求和职业生括相结合,所以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前言/序言
为推动保健按摩师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在保健按摩从业人员中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完成《国家职业标准——保健按摩师(2006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制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参加(标准)编写和审定的专家及其他有关专家,编写了《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保健按摩师(笫2版)》(以下简称《教程》)。
《教程》紧贴《标准》,内容上,力求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结构上,针对职业活动的领域,按照模块化的方式,分级别进行编写。《教程》的基础知识部分内容涵盖《标准》的“基本要求”;技能部分的章对应于《标准》的“职业功能”,节对应于《标准》的“工作内容”,节中阐述的内容对应于《标准》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保健按摩师(第2版)(基础知识)》适用于对各级别保健按摩师基础知识的培训,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推荐辅导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成人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湖南颐尔康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华养生智慧:从内到外焕发活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渴望寻找到一种能够平衡身心、提升生活品质的健康之道。本书——《中华养生智慧:从内到外焕发活力》——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套系统、科学且充满文化底蕴的养生方法,帮助您从身体到精神,实现由内而外的全面焕发。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保健指南,而是一次深入探索中华民族数千年健康智慧的旅程。我们将带领您穿越时空的隧道,追溯中国传统医学的源头,领略那些历久弥新的养生理念。从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的理论基石,到食疗、药膳、导引、吐纳等具体实践,本书将以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您解读这些博大精深的养生智慧,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一篇:解码身体的奥秘——认识你的内在宇宙 在踏上养生之旅之前,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篇将以现代科学的视角,结合中医的理论,为您呈现一个鲜活的身体图景。 认识你的身体语言: 身体发出的信号往往是我们健康状况最直接的反映。我们将教您如何识别常见的身体不适,理解它们可能预示的健康问题。例如,疲劳、失眠、消化不良、情绪波动等,它们都可能是在提醒您身体正在失衡。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信号背后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让您成为自己身体的“倾听者”。 阴阳平衡与五行调和: 中医的精髓之一在于对身体阴阳平衡和五行相生的理解。我们将用通俗易懂的比喻,为您解释阴阳如何在身体内外运作,以及五行(木、火、土、金、水)如何对应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和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理解这些基本原理,您将能更深刻地认识到,身体的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基本要素的和谐统一。 经络与气血:生命的能量通道: 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道,是连接脏腑、肢体、五官等各部分的桥梁。本书将为您介绍主要经络的走向、循行部位以及它们与特定脏腑和功能的关联。了解经络,您将明白为何某些穴位按摩、艾灸等疗法能够有效缓解疼痛、调理身体。同时,我们也会探讨气血的生成、运行及其重要性,并介绍一些能够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方法。 第二篇:食养天地——让食物成为你的良药 “药食同源”是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理念。食物不仅能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更蕴含着调理身体、防治疾病的强大力量。本篇将引导您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搭配食物,让餐桌变成您的健康守护站。 辨识食物的性味归经: 每种食物都具有其独特的“性味”(寒、热、温、凉;甘、酸、苦、辛、咸)以及“归经”(能够作用于身体的特定脏腑)。我们将为您详细介绍常见食材的性味归经,让您明白为何在寒冷季节适合食用温热的食物,而在湿热天气应选择清凉的食材。 四季养生食谱: 自然界的节律与人体的生理活动息息相关。本书将根据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点,为您推荐相应的养生食谱。例如,春季适合养肝,推荐食用具有疏肝理气功效的食物;夏季宜清热解暑,推荐食用富含水分、清淡的蔬果;秋季润燥,应注重滋养肺部;冬季温补,则适合食用能够温阳散寒的食材。 病症调理食疗方: 对于一些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和慢性病,本书将提供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食疗方。无论是针对失眠多梦、肠胃不适,还是针对咳喘、头痛等,您都能在这里找到基于食物天然属性的调理方案。我们将强调食疗的温和性与持久性,鼓励您通过日常饮食的调整,逐步改善健康状况。 聪明喝水,养生添彩: 水是生命之源,但如何科学饮水,却常常被忽视。本书将探讨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饮水需求,以及一些有助于养生的特色饮品,如蜂蜜水、姜枣茶、枸杞菊花茶等,并说明它们的功效与适宜人群。 第三篇:动静之间——调和身心的艺术 除了饮食,适度的运动和有效的休息同样是维持身心健康的关键。本篇将为您介绍多种能够调和身心的传统养生方法,让您在动静结合中找到内在的平衡。 导引吐纳入门: 导引术和吐纳法是中国传统养生中的瑰宝,它们通过肢体运动、呼吸调整和意念引导,达到强身健体、宁心安神的功效。本书将为您介绍一些简单易学的导引动作,如八段锦、五禽戏中的基础招式,以及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等吐纳技巧。您将学会如何通过这些练习,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升身体的柔韧性和力量。 太极拳与养生: 太极拳以其“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的特点,被誉为“活到老,学到老”的养生佳品。我们将为您阐述太极拳的养生原理,介绍其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的积极影响,并指导您如何从基础的动作开始,体会太极拳的舒缓与力量。 正念与冥想:给心灵放个假: 在喧嚣的现代社会,心灵的宁静尤为可贵。本书将介绍正念和冥想的基本方法,帮助您学会如何通过专注当下,觉察自己的思绪和情绪,从而减轻压力,提升专注力,培养平和的心态。您将了解到,心灵的健康,与身体的健康同样重要。 睡眠质量的秘密: 良好的睡眠是身体修复和精力恢复的基础。我们将探讨影响睡眠的常见因素,并提供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如睡前放松技巧、调整睡眠环境,以及一些具有安神助眠功效的食疗或草本饮品。 第四篇:情志养生——修炼内心的平和力量 中医认为,“情志致病”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书的第四篇将着重探讨情志养生,教您如何管理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从源头上预防疾病。 七情与五脏的微妙关系: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基本情绪与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将为您分析不同的情绪过度波动对相应脏腑可能造成的损害,以及如何通过调控情绪来保护身体。 压力管理与情绪疏导: 现代生活压力巨大,学会有效的压力管理至关重要。本书将提供多种心理调适技巧,如认知重构、积极心理暗示、情绪日记等,帮助您疏导负面情绪,培养应对压力的能力。 培养感恩与积极心态: 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长寿因子”。我们将引导您如何通过培养感恩之心、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提升幸福感,营造内在的平和力量。 第五篇:环境与生活方式的智慧 除了内在的调养,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习惯,同样对我们的健康产生深远影响。本篇将从更广阔的视角,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养生建议。 顺应四时,天人合一: 进一步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我们将探讨如何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穿着,以及户外活动,以达到“顺时养生”的目的。 日常起居的养生之道: 从早晨的“闻鸡起舞”到晚间的“早睡早起”,本书将为您梳理一日三餐、起居作息的养生要点,并提供一些简便易行的健康习惯建议。 穴位保健与简单推拿: 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可以自我进行的穴位按摩和简单推拿手法,如头部按摩、颈部舒展、腹部按摩等,帮助您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不适。 节制与适度: 强调养生并非刻板的约束,而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我们将讨论如何在饮食、起居、情绪等方面做到节制与适度,避免极端,实现可持续的健康。 《中华养生智慧:从内到外焕发活力》是一本凝聚了中华民族千年养生智慧的实用宝典。它将引领您踏上一条通往健康、幸福与长寿的全新旅程。无论您是希望改善日常健康状况,还是希望深入了解中华养生文化的爱好者,本书都将是您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让我们一起,发掘身体的无限潜能,活出精彩而有活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