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在我国社会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载体,是加快技能型人才规模化培养的有效催化剂。鉴于此,本教材在参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电子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以及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材固有的模式,采用“模块一项目一活动”的新颖编排结构。本教材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
1.在内容选择上,除涵盖传统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以外,还充分追踪新的生产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之具有时代特征。
2.在编写方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理论知识以分类、特点、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够用为度;基本技能则突出检测、使用以及操作技能的讲述,力求详尽,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3.教材本着“能力为本位,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一次技‘uaiJil练活动,让学生及时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夯实基础。
4.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图表并举,形象直观;符号单位符合国家标准,教学内容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用要求,教材定位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内页插图
目录
模块一 预备知识
项目一 安全用电和文明操作
项目二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基本知识
项目三 常用手工工具
项目四 指针式万用表及其电阻挡的使用方法
模块二 基本元器件
项目一 电阻器
项目二 电位器
项目三 电容器
项目四 电感线圈
项目五 变压器
项目六 晶体二极管
项目七 晶体三极管
项目八 场效应管
项目九 晶闸管
项目十 集成电路
项目十一 开关和熔断器
项目十二 表面安装元器件
模块三 焊接技术
项目一 焊接基础知识
项目二 手工焊接技术
项目三 拆焊技术
模块四 电子仪器仪表
项目一 直流稳压稳流电源
项目二 指针式万用表
项目三 数字式万用表
项目四 函数信号发生器
项目五 交流毫伏表
项目六 频率计数器
项目七 单踪示波器
项目八 双通道示波器
项目九 多功能电话机检测仪
项目十 数字存储示波器
项目十一 频谱分析仪
模块五 电子装配工艺
项目一 电子装配工艺基本知识
项目二 电子技术文件及电气识图
项目三 收音机的工作原理
项目四 收音机的组装与调试
精彩书摘
4.拆焊的方法
(1)剪断拆焊法。先用斜口钳或剪刀贴着焊点根部剪断导线或元器件的引线,再用电烙铁加热焊点,接着用镊子将引线头取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在引线较长或安装允许的情况下是一种很便利的方法。对引线很多的器件且明确其已损坏时,也可采用此法先切断所有引线再拆焊。
(2)分点拆焊法。分点拆焊法是先拆除一个焊接点上的引线,再拆除另一个焊接点上的引线,最后把元器件拔出。这种方法适合拆焊只有两个或三个引线的元器件。
(3)集中拆焊法。集中拆焊法是用电烙铁同时交替加热几个焊接点,待焊锡熔化后一次拔出元器件。此法要求操作时加热迅速,注意力集中,动作快,引线不能过多。
对于引线排列整齐的元器件(如集成电路)。可自制与元器件引线焊接点尺寸相当的加热块或板套,在电烙铁上对所有焊点一起加热,待焊锡熔化后一次拔出元器件。
对表面贴装元器件,用热风焊枪给元器件加热,待焊锡熔化后将元器件取下。
(4)采用吸锡器或吸锡烙铁拆焊法。这种方法是利用吸锡器的内置空腔的负压作用,将加热后熔融的焊锡吸进空腔,使引线与焊盘分离。此法操作简便,只是吸锡烙铁较贵。
(5)采用空针头拆焊法。该法是利用尺寸相当(孔径稍大于引线直径)的空针头(可用注射器针头),套在需要拆焊的引线上,当电烙铁加热焊锡熔化的同时,迅速旋转针头直到电烙铁撤离焊锡凝固后方可停止,这时拔出针头,引线显然已被分离。
(6)采用吸锡材料拆焊法。吸锡材料拆焊法是利用吸锡材料(如屏蔽线纺织层、细铜网、多股导线等)吸走熔融的焊锡而使引线与焊盘分离的方法。
(7)间断加热拆焊法。在拆焊耐热性差的元器件时,为了避免因过热而损坏元器件,不能长时间连续加热该元器件,应该采用间断加热法进行拆焊。
①间断加热拆焊某一焊点。先除去焊点上的焊锡,露出轮廓,接着挑开引线,最后再用电烙铁加热残余焊料并取下元器件。 ②间断加热拆焊元器件各焊点。拆焊这类元器件时,应逐点间断加热。
前言/序言
在我国社会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第一线实用技能型人才的光荣使命,任重而道远。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它是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基石,是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载体,是加快技能型人才规模化培养的有效催化剂。鉴于此,本教材在参照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颁发的《电子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以及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教材固有的模式,采用“模块-项目-活动”的新颖编排结构。本教材的编写具有如下特点:
1.在内容选择上,除涵盖传统的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以外,还充分追踪新的生产实际,反映新知识、新方法、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使之具有时代特征。
2.在编写方式上,采用了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理论知识以分类、特点、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够用为度;基本技能则突出检测、使用以及操作技能的讲述,力求详尽,使教材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
3.教材本着“能力为本位,训练为主线”的原则,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一次技能训练活动,让学生及时掌握电子技术基本技能,为培养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夯实基础。
4.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图表并举,形象直观;符号单位符合国家标准,教学内容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实用要求,教材定位体现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电子基本技能简明教程》 前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技术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驱动力。从智能手机到工业自动化,从医疗设备到航空航天,电子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掌握扎实的电子基本技能,不仅是从事电子相关行业的基础,更是理解和参与未来科技发展的关键。 本书旨在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实用、易懂的电子基本技能入门教程。我们深知,中职教育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精、准、深、实”的原则,力求内容精炼,重点突出;概念准确,原理清晰;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案例丰富,实践性强。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在电子技术领域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我们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深入研究了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力求将复杂的电子知识以最直观、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本书内容涵盖了电子技术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点,包括电路基础、元器件识别与使用、电路测量与分析、电子制作基础等方面。我们不仅仅满足于介绍理论知识,更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我们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能够帮助中职学生: 建立扎实的电路基础理论: 掌握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的基本定律、定理,理解电、压、阻、容、感等基本概念。 熟练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特性及应用: 了解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常见元器件的符号、封装、工作原理和主要参数,并能根据电路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掌握基本的电路测量与分析方法: 熟悉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能够测量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电阻等参数,并能运用基本分析方法(如节点电压法、网孔电流法)分析简单电路的工作状态。 培养基本的电子制作能力: 了解焊接技术、电路板制作、元器件焊接调试等基本工艺,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简单的电子小制作。 激发对电子技术学习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电子技术的魅力,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书的结构安排合理,循序渐进。第一章从最基础的电学概念和单位入手,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这是掌握电子技术的核心。第三章聚焦于电路的测量与分析,这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关键环节。第四章则侧重于电子制作的实践技能,让学生真正“动手做起来”。 在每一章节的学习中,我们都力求做到: 概念清晰,语言简洁: 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电子概念,避免使用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 图文并茂,直观形象: 大量使用电路图、元器件实物图、原理图、实验示意图等,增强内容的直观性和易理解性。 实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 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和应用场景作为案例,展示电子技术的实际应用价值。 实验设计,强调动手实践: 提供设计合理、操作简便的实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习题巩固,知识点强化: 每章末都配有精心设计的习题,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效果,巩固知识点。 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类专业(如电子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等)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爱好者自学入门的参考读物。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同行和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欢迎广大读者在使用本书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们在未来的修订中不断完善。 电子技术的世界广阔而精彩,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探索这个世界的一块敲门砖,帮助您开启一段充实而有意义的学习旅程。 目录 第一章 电路基础知识 1.1 电荷与电场 1.1.1 电荷的性质 1.1.2 库仑定律 1.1.3 电场强度与电势 1.2 电流 1.2.1 电流的形成 1.2.2 电流的单位与方向 1.2.3 电流的测量 1.3 电压 1.3.1 电压的形成 1.3.2 电压的单位与方向 1.3.3 电压的测量 1.4 电阻 1.4.1 电阻的概念与分类 1.4.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4.3 电阻的单位与表示方法 1.5 欧姆定律 1.5.1 直流电路欧姆定律 1.5.2 欧姆定律的应用 1.6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1.6.1 电阻串联 1.6.2 电阻并联 1.6.3 混联电路的分析 1.7 功率与焦耳定律 1.7.1 电功率的概念 1.7.2 功率的单位 1.7.3 焦耳定律 1.8 简单电路分析 1.8.1 基尔霍夫定律简介 1.8.2 节点电压法与网孔电流法入门 1.9 直流电源 1.9.1 直流电源的种类 1.9.2 内阻与电动势 1.10 交流电基础 1.10.1 交流电的产生 1.10.2 交流电的有效值、最大值与频率 1.10.3 交流电的相位 1.11 电容器与电感器基础 1.11.1 电容器的构造与特性 1.11.2 电容的单位与分类 1.11.3 电感器的构造与特性 1.11.4 电感器的单位与分类 1.12 简单RLC电路交流分析简介 第二章 常用电子元器件 2.1 电阻器 2.1.1 识别方法(色环、标称值) 2.1.2 固定电阻器(碳膜、金属膜、氧化膜) 2.1.3 可变电阻器(电位器、微调电阻) 2.1.4 特殊电阻器(压敏电阻、热敏电阻、光敏电阻) 2.1.5 电阻器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2.2 电容器 2.2.1 识别方法(容量、耐压) 2.2.2 固定电容器(陶瓷电容器、电解电容器、钽电容器、薄膜电容器) 2.2.3 可变电容器 2.2.4 电容器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2.3 电感器 2.3.1 识别方法(电感量) 2.3.2 电感器的分类(空心、铁芯、磁芯) 2.3.3 电感器的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2.4 二极管 2.4.1 二极管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4.2 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 2.4.3 发光二极管(LED) 2.4.4 稳压二极管 2.4.5 肖特基二极管 2.4.6 二极管的检测与选择 2.5 三极管(晶体管) 2.5.1 三极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NPN、PNP) 2.5.2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 2.5.3 三极管的开关作用 2.5.4 三极管的检测与选择 2.5.5 场效应管简介 2.6 场效应管(FET) 2.6.1 N沟道、P沟道 2.6.2 JFET和MOSFET简介 2.6.3 场效应管的应用 2.7 晶闸管(可控硅) 2.7.1 晶闸管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2.7.2 晶闸管的触发与控制 2.7.3 晶闸管的应用 2.8 集成电路(IC) 2.8.1 集成电路的概念与分类 2.8.2 常用集成电路芯片(如运算放大器、逻辑门、定时器)简介 2.8.3 集成电路的封装与引脚识别 2.8.4 集成电路的使用注意事项 2.9 传感器简介 2.9.1 温度传感器 2.9.2 光传感器 2.9.3 压力传感器等 2.10 晶振与变压器 第三章 电路测量与分析 3.1 测量仪器的使用 3.1.1 万用表(电阻挡、电压挡、电流挡) 3.1.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3.1.3 使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 3.1.4 使用万用表测量直流电流 3.1.5 使用万用表测量交流电压 3.1.6 万用表的注意事项 3.1.7 示波器(基本原理与使用简介) 3.1.8 函数信号发生器(基本原理与使用简介) 3.2 电子电路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3.2.1 常见故障现象分析 3.2.2 隔离法与替换法 3.2.3 利用测量仪器进行故障定位 3.3 直流电路的测量与分析实例 3.3.1 测量简单串联电路各点电压与电流 3.3.2 测量简单并联电路各支路电流 3.3.3 分析电阻分压电路 3.4 交流电路的测量与分析简介 3.4.1 测量交流电压与电流 3.4.2 简单RC、RL电路的阻抗特性(概念介绍) 3.5 晶体管放大电路分析简介 3.5.1 静态工作点的确定 3.5.2 动态参数的理解 3.6 集成电路应用电路分析简介 3.6.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加法、减法、积分、微分) 3.6.2 定时器(如NE555)的应用 第四章 电子制作基础 4.1 电子制作工艺流程 4.1.1 方案设计与元器件选型 4.1.2 电路图绘制与PCB设计入门 4.1.3 元器件准备与识别 4.1.4 焊接与组装 4.1.5 测试与调试 4.2 焊接技术 4.2.1 烙铁的选择与使用 4.2.2 焊锡丝与助焊剂 4.2.3 焊接方法(通孔元器件、贴片元器件简介) 4.2.4 焊接质量的检查 4.2.5 拆焊技巧 4.3 电路板的制作与处理 4.3.1 感光电路板的制作流程(喷墨打印、曝光、显影、蚀刻) 4.3.2 万能板/洞洞板的焊接技巧 4.3.3 电路板的钻孔与修边 4.4 元器件的安装与固定 4.4.1 通孔元器件的安装 4.4.2 贴片元器件的安装(使用镊子、胶水辅助) 4.4.3 大功率元器件的散热处理 4.5 简易电子小制作实例 4.5.1 LED闪烁电路制作 4.5.2 简易报警器制作 4.5.3 简易电源适配器制作(安全提示) 4.5.4 声音控制器制作 4.6 电子制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4.6.1 用电安全 4.6.2 焊接安全 4.6.3 防静电措施 附录 常用电子元器件符号表 电阻色环对照表 焊接规范与技巧图解 常见电子术语解释 --- 产品特点: 内容精炼,重点突出: 聚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精选电子技术中最核心、最实用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必备技能。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大量的实例分析和动手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巩固知识。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大量使用各类图表、实物照片、原理示意图,将抽象的电子概念形象化,使学习过程更加直观有趣。 循序渐进,易于掌握: 内容编排按照从基础到进阶的逻辑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贴近生活,应用广泛: 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电子设备和应用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激发学习兴趣。 注重职业技能培养: 强调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如元器件识别、电路测量、焊接工艺等,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适用人群: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类专业学生(如电子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计算机应用、工业自动化等)。 对电子技术感兴趣,希望系统学习基础知识的初学者。 需要提升电子实践技能的在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