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

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夏炎 著,李治安 编
图书标签:
  • 唐代史
  • 地方史
  • 官府
  • 社会史
  • 政治史
  • 地域文化
  • 唐代政治
  • 唐代社会
  • 历史学
  • 中世纪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古籍出版社
ISBN:9787806967607
版次:1
商品编码:101082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研究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0-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5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州级行政在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担负十分复杂的任务,地位举足轻重。《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从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以州级官员的职掌,州级官府的运作实态为中心,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与地域社会的相互关系。

内页插图

目录

引言
一 研究旨趣
二 前贤研究概况
三 概念界定和研究范畴
四 研究思路、内容和资料
第一章 刺史的军事职掌与州级军事职能
第一节 州级官员与军事职掌
第二节 刺史与州郡兵
第三节 刺史与府兵、镇兵、团结兵及募兵
第四节 结语

第二章 上佐的职掌及其闲职性
第一节 关于上佐的具体职掌
第二节 再论上佐的闲职性
第三节 结语

第三章 录事司的勾检与监察职掌
第一节 录事司的勾检职掌
第二节 录事司的监察职掌
第三节 结语

第四章 关于州级判司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司仓参军的财政职掌
第二节 司户参军的财政与户籍徭役职掌
第三节 司法、司户参军的司法职掌
第四节 从过所、公验的职掌看州级判司职掌的互兼性

第五章 关于州级下级僚属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参军事的职掌及其“无具体职事”特征
第二节 博士系统与教育卫生管理
第三节 市令系统与市场管理
第四节 执刀、典狱、问事、白直的设置及职掌问题

第六章 从州级官员的地位看唐代内外官的轻重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客观视角下的州级官员地位——品阶地位与行政地位
第三节 主观视角下的州级官员地位——皇帝与士人眼中的内外官轻重
第四节 结语

第七章 从州级官员的变动看唐代中央与地方关系
第一节 州级官员品阶的变动——以刺史为例
第二节 州级官员职位的变动——以别驾为例
第三节 州级官员员额的变动——地方增员与中央减员的矛盾
第四节 结语

第八章 都督府与州的关系
第一节 都督府与治所州官府的关系
第二节 都督府与属州的关系
第三节 结语

第九章 藩镇与州的关系
第一节 作为中央与州中介的藩镇
第二节 藩镇参与对州级官员的选任
第三节 藩镇参与对州级官员的监察
第四节 从属州的角度看藩镇
第五节 结语

第十章 州与县的关系
第一节 州县间的上下级行政关系
第二节 州参与对县级官员的选任
第三节 州参与对县级官员的考课
第四节 州对县级官员的监察
第五节 结语

第十一章 州级员外官的设置
第一节 州级员外官设置的时间
第二节 州级员外官的职务分布和来源
第三节 州级员外官的员额
第四节 州级员外官的职掌
第五节 州级员外官的俸禄
第六节 州级员外官的迁转
第七节 结语

第十二章 版授高年中的州级官员
第一节 唐以前版授的含义
第二节 唐代版授高年中的州级官员
第三节 结语

第十三章 地方官府与江淮地域社会研究个案——以江贼为中心
第一节 唐前期州与中央的联合应对机制
第二节 唐中期藩镇与中央的合作应对机制
第三节 唐后期藩镇与中央权力的博弈
第四节 结语

第十四章 地方官府与江南地域社会研究个案——以海贼为中心
第一节 浙东吴令光海贼动乱与招讨团
第二节 以王郢为首的浙、闽海贼动乱与招讨团
第三节 结语
附录 唐代州级官员及吏职设置简表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自先秦到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基本构成要素有三:宗族、乡里、士大夫。宗族是血缘组织,是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乡里是地缘组织,它以乡官或乡役充任职事人员,管理基层社会的人户和有关各类事务。士大夫,泛指有官职或有地位、声望的知识层。宗族、乡里、士大夫三者的有机协调组合,形成了古代不同时期的基层社会秩序。官府权力对基层社会的控驭,也往往在这三者前后略有差异的配置组合及互动中不断演进变化。
  一、夏商西周:基层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的兼容
  夏商西周,大抵属于早期国家和领主制阶段。氏族、宗族等血缘组织是这段时期社会的主体或框架,有人甚至称其为“血缘社会”。由于国家行政权力的形成与发展,与之相应的社会地缘组织也较多出现。血缘组织与地缘组织的兼容,应该是夏商西周基层社会结构的共同特征。
  早期国家的夏王朝,其中心腹地,一般认为是豫西和晋南。这里大致也是夏王禹、太康、相、少康、宁、厘、桀等居邑分布的范围。据郑杰祥考证,夏的同姓族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戈氏的分布地域,“包括西起华山以东,东达豫东平原,北至黄河北岸,南到南阳盆地方圆千余里。
《史海拾遗:唐代地方治理的脉络与回响》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无疑是一个承前启后、气象万千的时代。它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顶点,更是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复杂互动的生动样本。本书《史海拾遗:唐代地方治理的脉络与回响》并非简单描摹唐代朝野的全景图,而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更为具体而微的层面——唐代州级官府的运作及其与所辖地域社会之间的深刻联系。我们试图穿透史书的层层迷雾,探寻在宏大的帝国框架下,那些构成帝国肌体的“细胞”——州一级行政单位,是如何被构建、如何被管理、又如何与鲜活的地域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共同塑造出唐代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一、 州级官府的权力架构与职能解析 本书的第一部分,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唐代州级官府的权力架构。唐朝在地方行政上,实行“道—州—县”的三级制。州作为连接中央与基层的重要枢纽,其设置、品秩、官员配置等都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与战略考量。我们将深入分析刺史、别驾、司马、长史、录事等州官的职权范围,探讨他们如何分担行政、司法、财政、军事等各项职能。 刺史作为最高行政长官,其权力看似巨大,但却受到诸多掣肘。中央的监察机制、派遣的监察御史、以及其他地方官的互相制约,都使得刺史的决策并非一手遮天。我们尤其会关注刺史在处理地方事务时的实际操作,例如税收征收、徭役分配、案件审理、水利兴修、边疆防御等,这些具体的职能履行,无不反映着唐代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与地方的响应程度。 别驾、司马等作为副职,在协助刺史工作的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监督角色。长史、录事等属官,则负责具体的文书处理、事务记载,是州府日常运转的基石。本书将通过对史料中零散记载的梳理与整合,力求还原这些职官的实际工作内容,理解他们在地方治理体系中的具体定位。 二、 官府与地域社会的互动:权力、资源与利益的交织 本书的核心章节,将重点探讨州级官府如何深入到地域社会之中,以及地域社会又是如何反作用于官府。这种互动并非单向的权力施予,而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交织。 1. 财政税收与经济调控: 州级官府是国家财政的重要征收和管理机构。本书将分析唐代州府在征收田租、口赋、庸调等各项税收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这些税收如何影响当地的经济结构和民众生活。同时,我们也会考察州府在平抑物价、赈济灾民、兴办官营工商业等方面的经济调控职能,分析这些政策对地域经济发展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在水灾或旱灾频发的地区,州官如何组织民众抗灾救灾,如何协调粮食调拨,这些都是我们探究的重点。 2. 司法审判与社会秩序的维护: 州级官府承担着重要的司法职能,刺史在许多案件中拥有最终的审判权。本书将考察州府在处理民事纠纷、刑事案件方面的程序与规则,分析司法实践中的地方性因素。我们也会关注州府如何通过司法手段维护社会秩序,打击犯罪,以及这些司法活动与当地社会习俗、伦理观念之间的互动。例如,在处理宗族内部矛盾时,州官的判决是否会受到当地宗族势力的影响? 3. 军事动员与边疆稳定: 对于地处边疆的州府而言,军事职能尤为突出。本书将分析州官在募兵、训练、边境巡逻、防御工事构筑等方面的职责,以及他们如何应对边患。我们还会探讨州府在组织地方武装、参与对外战争中的作用。例如,朔方节度使治下州的军事动员能力,对稳定边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宗教、文化与民俗的渗透与影响: 州级官府的触角也延伸到社会的精神文化层面。本书将考察州官在支持地方宗教活动、保护寺庙、推广儒家教化、维护地方祭祀传统等方面的作用。我们也会分析地方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如何反过来影响州官的治理方式,以及官府如何利用宗教和文化来巩固统治。例如,一些地方官会积极参与当地的社祭、祖祭,这不仅是履行职责,也是一种融入地方社会的方式。 5. 地方精英与官府的合作与博弈: 地域社会并非铁板一块,其中存在着各种地方精英,如地方豪强、士族、商贾、僧侣等。本书将深入分析州级官府如何与这些地方精英打交道,是依赖、合作,还是压制?我们也将探讨地方精英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州官的决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操控地方事务。例如,一些地方豪强可能会通过贿赂、姻亲关系等方式,与州官建立联系,以维护自身利益。 三、 个案研究:精选典型州府的深度剖析 为了将上述理论性探讨落到实处,本书将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唐代州府作为个案进行深度剖析。例如,我们将考察: 长安、洛阳等京畿地区州府的特殊性: 作为首都周边的州府,它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地位非同一般,其官府的运作模式与内地腹地的州府又有哪些差异? 边疆地区的州府: 如河西走廊、岭南等地的州府,它们在面对边患、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挑战时,其治理策略有何独特之处? 经济发达地区州府: 如江南地区的州府,它们在管理繁荣的商业、发达的手工业、密集的人口时,又面临哪些新的课题? 通过对这些典型案例的深入研究,我们将能够更具体地理解唐代州级官府在不同地域环境下的具体运作,以及它们与当地社会之间形成的丰富多彩的互动模式。 四、 史料的运用与研究的启示 本书在研究方法上,将力求严谨。我们将广泛借鉴《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以及敦煌文书、墓志铭、碑刻、地方志等一手史料。通过对这些史料进行细致的考证与辨析,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 本书的研究旨在为理解唐代地方治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我们希望通过对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互动的深入分析,能够揭示唐朝作为一个庞大帝国,其统治的韧性与活力究竟根植于何处,又是在怎样的基层运作中得以维系。它不仅是对历史细节的挖掘,更是对帝国构建与地方治理之间普遍性规律的探索。 《史海拾遗:唐代地方治理的脉络与回响》并非一部宏大叙事的断代史,而是一次深入到唐代肌体内部的细致观察。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领略到唐代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丰富性,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并对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智慧有更深刻的理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对唐代的理解被大大拓展了。以往读唐史,大多聚焦于长安的繁华、帝王的功过,或是边塞的战事。而这本书则将我带入了一个个具体的地方,让我看到了唐朝统治的触角是如何延伸到广袤的土地,并如何在日常运作中与当地的社会结构、经济活动、甚至居民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作者对州级官府内部运作的细致描绘,包括官员的选拔、考核,税收的征缴,以及司法纠纷的处理,都展现了那个时代地方治理的复杂性和精细化程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对“地域社会”这一概念的深入挖掘,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区域,更是由人、制度、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的有机体。书中通过对不同区域州级官府与当地社会的互动模式的比较,揭示了唐代地方治理的多元性和适应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呈现了“是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和“怎么样”。它让我明白,一个庞大帝国的稳固,离不开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基层运转。

评分

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史学”著作,它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堆砌,更是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机制的探索。作者以唐代州级官府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研究框架,将官僚体系的运作与地域社会的演变紧密联系起来。我尤其被书中对州级官府在处理地方性事务时的策略和方法所吸引。例如,在面对一些地方性的冲突和矛盾时,州级官员是如何平衡中央的旨意与地方的实际情况,如何运用制度和非制度的手段来化解危机,以及他们的决策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了当地社会的走向。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大量引用了出土文献和笔记小说等一手资料,使得论证既有理论深度,又不失生动性和可读性。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细致解读,作者成功地还原了唐代州级官府在实践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机遇,以及官员们在其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的进程并非是单向度的,而是充满了互动和博弈,而州级官府正是这种互动和博弈的关键节点。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目光聚焦在唐代地方行政的“中间层”——州级官府,并将其置于广阔的地域社会背景下进行考察。我一直觉得,历史研究往往容易偏向于朝堂庙议或者市井生活的描摹,而夹在中间的这部分官僚体系,其具体运作和对地方的影响,往往被忽略。这本书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通过细致梳理史料,展现了州级官府在人事任免、财政收支、司法审判、以及与周边郡县、乡里之间的协调关系。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官员在地方社会中扮演的多重角色的分析,他们既是国家的代理人,又是地方利益的维护者,甚至是地方文化和经济的推动者。这种身份的叠加和角色的模糊,使得唐代州级官府的研究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作者也并未回避研究中的难点,例如史料的零散和解释的争议,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展现了严谨的学术态度。书中的一些观点,例如官府与地方豪族之间的权力博弈,以及这种博弈如何影响政策的执行和社会的稳定,都发人深省,让我对唐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唐代的地方治理很感兴趣,尤其关注那些处于帝国权力网络边缘却又至关重要的区域。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作者在研究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的关系时,展现了极为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仅仅探讨了官府的行政职能,更着重分析了这些官府在塑造和维系地域社会结构、文化认同以及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书中对不同区域的州级官府在应对突发事件,例如自然灾害、边疆冲突或社会动荡时的反应和治理策略的分析,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这些官府视为中央的传声筒,而是强调了它们在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自主性和地方适应性。通过对不同州府案例的对比研究,作者揭示了地域差异对官府运作模式和成效的影响,以及官府反过来如何影响地域社会的面貌。这种多维度、互动式的研究进路,让我对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在论述中融入了一些文化和社会史的视角,探讨了官府在地方祭祀、教育、宗族事务等方面的参与,这些内容为理解古代中国的基层治理增添了丰富多彩的维度。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意想不到的“冷门”佳作。我一开始是被书名吸引,想着唐代州级官府,听起来就很学术,大概会充斥着枯燥的史料和晦涩的论证。然而,当我翻开第一页,便被作者扎实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笔触所折服。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罗列官职名称和行政区划,而是深入到州级官府的运作肌理之中,细致地描绘了当时官员的日常工作、权力分配、以及他们与地方士绅、百姓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的案例分析尤为精彩,比如对某个特定州刺史的升迁路径、其在地方建设中的作用、甚至是其家庭生活的蛛丝马迹,都通过史料的爬梳展现得淋漓尽致。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活的唐代地域社会图景,那些抽象的官名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他们的决策和行动,深刻地影响着一方水土的命运。这种从微观视角切入宏大历史的研究方法,让我耳目一新,也让我对唐代社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的图表和地图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为理解复杂的行政层级和地理范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读物,它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沉浸于唐代的历史氛围之中,体会到那个时代独特的魅力。

评分

商品很滿足,京東服務也很好!

评分

州级行政在唐代地方行政体系中担负十分复杂的任务,地位举足轻重。《唐代州级官府与地域社会》从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以州级官员的职掌,州级官府的运作实态为中心,探讨中国古代国家与地域社会的相互关系。

评分

2013-09-12 13:12 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

评分

书不错,喜欢文史的朋友可以看看!!

评分

不错的书,快递师傅辛苦了。

评分

期待已久的书,终于到手了,开心万分无比!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

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

买过其清河崔氏研究,很佩服。原来已有这么多著作,一个字,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