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裁剪基礎編:文化服飾大全服裝生産講座

立體裁剪基礎編:文化服飾大全服裝生産講座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本文化服裝學院 編
圖書標籤:
  • 立體裁剪
  • 文化服飾
  • 服裝生産
  • 服裝設計
  • 裁剪技巧
  • 服裝工藝
  • 基礎教程
  • 服飾設計
  • 文化服裝
  • 講座筆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東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810388191
版次:1
商品編碼:1011377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5-01
頁數:29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從1980年開始,為瞭培養服裝産業的專職人員,有必要對各領域的教學課程進行專業細分,文化服裝學院意識到瞭這一重要性,所以編寫瞭《文化服飾大全》。
  進一步說,如果想要更深層地進入服裝産業,需要有相當高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能力。

內容簡介

  文化服裝學院至今為止已推齣瞭《文化服裝講座》以及新的《文化服飾講座》教科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關於立體裁剪
1.1立體裁剪
1.從平麵理解立體
2.立體觀察
1.2衣服和造型美
1.衣服的構成形狀
2.從造型開始的設計構思
1.3衣服和人體
1.形態的認識
2.人體截麵

第2章立體裁剪的準備
2.1所用工具、材料
1.人颱
2.用具
3.材料
2.2人颱的準備
1.標誌綫(導引綫)的貼法
2.人颱的補正
3.製作布手臂
2.3大頭針的用法

第3章立體裁剪的基礎
3.1衣服的基本形
1.緊身衣
2.人體軀乾廓型
3.衣身原型(腰部閤身型)
3.2衣服的結構和設計錶現
1.肩省
2.側縫省
3.低側縫省
4.腰省
5.袖窿省
6.中心省
7.領省
8.領部抽褶
9.肩部塔剋

第4章基本款式的立體裁剪
4.1女襯衫
1.底擺塞在裙子中的女襯衫
2.駁領女襯衫
3.男襯衫領式女襯衫
4.2裙子
1.緊身裙
2.半波浪裙
3.波浪裙
4.拼片裙
5.約剋分割的箱式褶襇裙
6.褶襇裙
4.3連衣裙
1.腰部分割連衣裙
2.高腰分割連衣裙
3.低腰分割連衣裙
4.公主綫分割連衣裙
4.4女外套上衣
1.西裝領女外套上衣
2.槍駁領女外套上衣
3.公主綫分割女外套上衣
4.箱形女外套上衣
4.5女外套大衣
1.女式騎裝外套大衣
2.直綫形外套大衣
3.鬥篷式外套大衣
4.軍用防水外套大衣
4.6背心
1.V形領背心
2.露背背心

第5章部件設計
5.1領、領圍綫
1.立領
2.敞領
3.平翻領
4.水兵領
5.領圍綫領
5.2袖
1.肘部收省的袖
2.袖口收省的袖
3.袖山收省的袖
4.羊腿袖
5.燈籠袖

前言/序言

  文化服裝學院至今為止已推齣瞭《文化服裝講座》以及新的《文化服飾講座》教科書。
  從1980年開始,為瞭培養服裝産業的專職人員,有必要對各領域的教學課程進行專業細分,文化服裝學院意識到瞭這一重要性,所以編寫瞭(《文化服飾大全》。
  它可分為以下四個教程(講座):
  《服飾造型講座》:教授廣義的服飾類的專業知識及技術,培養最廣泛領域的服裝專業人纔的講座。
  《服裝(産業)生産講座》:對應於培養服裝生産産業的專業人員,包括紡織品設計員、銷售員、服裝設計師及生産管理專業人員的講座。
  《服飾流通講座》是服飾流通領域中的專業教材,主要針對造型師、采購員、服飾嚮導、服飾展示設計師等,也稱為培養服飾營銷類專業人材的講座。
  以上三個教程是相互關聯的基礎。這些基礎同色彩、設計繪畫(稿)、服裝史、材料等《服裝相關專業講座》組成瞭四本主要的教材。
  《服飾造型講座》是學習與服裝相關的綜閤知識及製作工藝技術,以及啓發創造力和對美的感受性的培養。
  首先,要先學習服裝造型的基礎知識,以及理解各種基本服飾的造型,再學習全部服飾的知識及其應用。
  進一步說,如果想要更深層地進入服裝産業,需要有相當高的專業知識及技術能力。
  “製作就是創造商品的意識”。如果想要學習技術,就請仔細研究與閱讀此講座。

《服飾的演變:從古代紋飾到現代潮流》 本書旨在為讀者呈現一部跨越數韆年曆史長河的服飾文化史詩,深入剖析人類在不同時代、地域背景下,如何通過衣著來錶達身份、信仰、社會結構乃至審美情趣。我們不聚焦於某一具體的服裝製作技法,而是將目光投嚮服裝背後的社會意義與藝術價值。 第一章:史前與古代的衣著初探 本章追溯人類服飾的源頭,從原始社會的獸皮、樹葉覆蓋,到新石器時代植物縴維的初步應用。重點闡述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和古希臘羅馬文明中,服飾如何成為權力與階級的象徵。 古埃及的亞麻布,以其輕薄透氣和復雜的褶皺藝術,展現瞭尼羅河流域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宗教觀念。拉美西斯王朝的頭巾樣式與官員的長袍,無一不體現著森嚴的等級製度。 古希臘的“基同”(Chiton)與“希馬蒂翁”(Himation),其精髓在於對人體自然形態的贊美與對垂感的極緻追求。我們分析褶皺的形成原理(非裁剪結構的角度),以及這些服飾如何影響瞭後世的雕塑藝術。 羅馬帝國的“托加”(Toga),作為公民身份的象徵,其復雜而莊重的穿戴方式,反映瞭共和國晚期和帝國時期復雜的政治禮儀。我們描繪其麵料的選擇、顔色的禁忌以及不同場閤下的形製差異。 第二章:中世紀的宗教與地域風格 中世紀的服飾深受基督教教義的影響,強調謙遜與遮蔽。本章將詳細考察拜占庭帝國的奢華與禁欲主義,以及西歐封建社會中,貴族與平民服飾的巨大鴻溝。 拜占庭的絲綢貿易與金綫刺綉,展示瞭東西方文化交融的成果。法袍和禮服上的寶石鑲嵌,是財富與神權的直接體現。 西歐中世紀盛期的“束腰外衣”(Cotehardie)和後期的“緊身衣”(Kirtle),標誌著對人體輪廓的初步強調,盡管仍被嚴格的宗教道德所約束。各地修道院的服飾形製,也因其戒律的嚴苛程度而呈現齣顯著的地域差異。 第三章:文藝復興的復蘇與華麗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的興起解放瞭人們的審美,服飾開始追求形式上的對稱、結構上的復雜和裝飾上的空前華麗。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服飾強調寬大與和諧,重現古典的比例感。而西班牙的“緊縮”風格,以其剛硬的框架、高聳的衣領和緊身的廓形,預示著巴洛剋時代的到來。我們探討這些風格的地域性差異,以及貿易帶來的異國元素影響。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英國,齣現瞭“緊身胸衣”(Farthingale)的極端發展,形成誇張的幾何形狀。本章分析這種結構如何脫離人體自然麯綫,成為權力和意誌的延伸。 第四章:巴洛剋與洛可可的極緻裝飾 17世紀的巴洛剋風格與18世紀的洛可可風格,將服飾裝飾推嚮瞭頂峰。 巴洛剋強調動感、戲劇性和強烈的明暗對比。法國路易十四宮廷成為歐洲服飾的中心,寬大的袖口、誇張的蕾絲和大量的緞麵運用,象徵著絕對君主的威嚴。我們詳細解析男士的“justaucorps”(長外套)和女士的“manteau”(外罩裙)的結構變化。 洛可可是對巴洛剋繁復的精緻化和輕盈化。洛可可風格的特點在於對自然形態的模仿(如貝殼紋、花卉圖案),色彩趨嚮柔和的粉彩。貴族女性的“panniers”(裙撐)將裙擺撐至前所未有的寬度,這不僅是時尚,也是對社交距離和空間占有的宣告。 第五章:革命與工業化時代的服飾變革 法國大革命對服飾産生瞭顛覆性的影響。本章聚焦於從帝政風格(Empire Style)到維多利亞時代的演變。 帝政風格受到古希臘雕塑的啓發,強調高腰綫和垂墜感,是對前朝奢靡的直接反抗。然而,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紡織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服飾風格在短時間內經曆瞭多次劇變。 維多利亞時代對“體麵”的追求達到瞭極緻。男性的黑白灰三色套裝(Black, Grey, White)的定型,標誌著現代職業裝的誕生。女性服飾則在緊身胸衣和層層疊疊的裙撐(剋裏諾林、巴瑟爾)之間搖擺,展現瞭社會對女性角色的束縛與期待。 第六章:20世紀的解放與多元化 20世紀是服飾史上最劇烈變革的時期。兩次世界大戰極大地改變瞭女性的社會角色,也直接影響瞭服裝的剪裁與功能性。 保羅·波烈(Paul Poiret)對緊身胸衣的解放,以及可可·香奈兒(Coco Chanel)對麵料舒適性和簡潔綫條的推崇,是女性服飾史上的重要轉摺點。我們分析這些設計如何順應瞭女性走齣傢庭、參與勞動的曆史趨勢。 戰後的“New Look”短暫迴歸瞭強調腰綫的女性氣質,但很快又被青年文化的興起所取代。迷你裙的齣現、嬉皮士風格、朋剋的反叛,都體現瞭服飾作為個體宣言和文化符號的強大力量。本章不涉及具體的立體裁剪技術,而是著重分析這些風格背後的社會心理動因與麵料革命(如閤成縴維的普及)。 結語:服飾的未來語境 最後,本書探討當代服飾在可持續性、身份流動性和技術介入下的發展趨勢。從高級定製(Haute Couture)的藝術堅持到快時尚(Fast Fashion)的全球化挑戰,服飾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演變。我們總結服飾作為無聲語言的永恒魅力,及其在記錄人類文明進程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書為文化研究者、曆史愛好者以及所有對人類視覺文化感興趣的讀者,提供瞭一幅全麵而深入的服飾文明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更像是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進行為期數年的學徒訓練,而非一次快速的綫上課程。它沒有提供任何“快速見效”的捷徑或“懶人操作指南”。相反,它要求讀者具備耐心和對細節的偏執。我特彆欣賞它在處理“工具選擇”和“材料預處理”上的謹慎態度。比如,它會詳細分析不同品牌剪刀的鋼材特性如何影響麵料邊緣的切割效果,還會花大篇幅講解麵料在裁剪前進行“預縮水”處理的科學依據,而不是簡單地說一句“先熨燙”。對於追求專業深度的學習者來說,這種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科學論證的寫作方式,是建立穩固知識體係的基石。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不是學會瞭裁剪某件特定的衣服,而是形成瞭一套看待和解決服裝結構問題的思維框架,這比任何現成的版型都要寶貴得多。

評分

這部書的封麵設計得相當有年代感,那種老式教材的質感撲麵而來,封麵上字體排列規整,帶著一股子樸實無華的專業氣息。我本來對手工製作服裝這件事抱持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現在成衣太方便瞭,但翻開第一頁,那種嚴謹的排版和清晰的圖例立刻讓我感覺找到瞭寶藏。它不是那種花哨的時尚雜誌,更像是傾囊相授的老師傅的筆記,每一個步驟都寫得巨細靡遺,生怕你漏掉關鍵細節。尤其是關於版型調整的部分,我以前總是在裁剪時犯迷糊,不知道為什麼做齣來的衣服總是哪裏彆扭,這本書從人體結構齣發,把平麵製版和立體造型之間的轉換講得透徹,雖然看著有點費腦子,但那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非常美妙。我特彆喜歡它對傳統麵料特性的分析,比如羊毛和棉麻在裁剪時的垂墜感差異,這對於新手來說是極其寶貴的經驗,市麵上很多速成書是不會花篇幅講這些底層邏輯的。光是研究它對褶皺和省道處理的圖解,我就能坐上好幾個小時,感覺自己正在打通服裝製作的任督二脈。

評分

如果用現代的審美眼光來看,這本書的插圖印刷質量絕對算不上精緻,色彩的選擇偏嚮於單色或低飽和度的雙色印刷,甚至有些圖示的綫條看起來有些模糊,像是早年間使用老舊製版設備的結果。但這反而形成瞭一種奇特的韻味。所有的圖示都非常注重透視關係和結構分解,那種手繪綫條的筆觸感,反而比高精度的電腦渲染圖更能體現齣製版師的思考過程——你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條虛綫、每一處標記是如何一步步從三維空間投影到二維平麵上的。對我這個習慣瞭高清數碼圖樣的讀者來說,這種略顯粗糲的視覺效果,迫使我必須更加集中注意力去解讀圖形的含義,而不是被華麗的色彩分散注意力。這是一種反嚮的“沉浸式學習”,它要求讀者主動去構建腦海中的三維模型,而不是被動接受現成的視覺信息。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風格簡直就像一位知識淵博但又略顯古闆的大學教授在授課,語速慢條斯理,邏輯鏈條極其完整。它沒有過多地去強調什麼“潮流”或者“爆款”,而是專注於“為什麼”和“如何實現”。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對立體裁剪中“基準綫”和“平衡點”的論述,一開始讀起來非常枯燥,充滿瞭專業術語,像是啃硬骨頭,但我強迫自己去理解每一個定義背後的物理原理。隨著閱讀深入,我發現作者的用心之處在於,他似乎預料到瞭讀者在實踐中可能遇到的所有坑,提前用文字把這些“陷阱”都標示齣來瞭。比如,在處理駁頭和領口弧度時,它提供瞭一套近乎數學公式般精準的測量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大緻剪裁”。這種對精確度的執著,讓我這個追求完美手工藝的人感到極度舒適。它不是教你做衣服,它是在教你理解衣服的結構本質,那種學術研究的深度,讓我對自己的手工作品産生瞭一種前所未有的敬畏感。

評分

我很少見到有這種專業書籍能把“文化”和“生産”結閤得如此恰到好處。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技術要點,而是把每一種技術點放在特定的曆史服飾背景下去解釋。比如,當我們學習如何處理中式立領的收省時,作者會穿插介紹唐宋時期特定官服對領口挺括度的要求,這種背景知識的引入,一下子讓冰冷的技術活變得有血有肉起來。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不是在看一本技術手冊,而是在參加一場關於服裝發展史的深度研討會。它讓我意識到,服裝的結構設計,從來都不是憑空齣現的,而是人類在特定社會環境、氣候條件和審美取嚮下的産物。這種宏觀視角,極大地拓寬瞭我對“服裝設計”的理解邊界,讓我不再僅僅關注錶麵的美觀,而是深入到功能性和文化傳承的層麵去思考問題。

評分

活動買的,優惠纔是硬道理

評分

東西不錯,味美價廉還不錯

評分

書很好,快遞給力,正規發票

評分

挺嚴謹詳細的立體裁剪教程。

評分

應該是一本不錯的書,等有空瞭慢慢研究

評分

還沒開始看,京東買書靠譜

評分

很不錯地說,推薦購買

評分

隨便翻瞭下覺得不錯,有時間細看

評分

書不錯,圖解很給力!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