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規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總則、基本規定、道路檢測評價、路基養護、路麵養護、掘路修復、道路附屬設施的養護、養護狀況的評定、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養護作業安全防護等。本規範自2006年10月1日起實施,原行業標準《城市道路養護技術規範》CJJ 36-90同時廢止。 本規範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1.路麵使用性能檢測評析;2.道路及附屬設施的養護技術要求;3.養護作業安全防護技術要求。《CJJ 36-2006 城鎮道路養護技術規範》適用於城鎮道路養護管理人員、相關專業技術人員及現場操作人員。
內頁插圖
目錄
1 總則
2 符號、代號
2.1 符號
2.2 代號
3 基本規定
4 道路檢測、評價和養護對象
4.1 一般規定
4.2 經常性巡查
4.3 定期檢測
4.4 特殊檢測
4.5 路麵技術狀況評析
4.6 路麵養護對策
5 路基養護
5.1 一般規定
5.2 路基翻漿
5.3 路肩
5.4 邊坡
5.5 擋土牆
5.6 邊溝、排水溝、截水溝
5.7 特殊土質路基
6 瀝青路麵養護
6.1 一般規定
6.2 常見破損的維修
6.3 路麵上封層
6.4 路麵補強
7 水泥混凝土路麵養護
7.1 一般規定
7.2 路麵的日常養護
7.3 常見破損的維修
7.4 翻修及路麵改善
8 其他路麵養護
8.1 塊石鋪砌路麵
8.2 水泥混凝土預製砌塊路麵
9 人行道的養護
9.1 一般規定
9.2 麵層養護
9.3 基礎養護
9.4 緣石養護
9.5 樹池、踏步養護
10 掘路修復
10.1 一般規定
10.2 迴填
10.3 基層修復
10.4 路麵修復
11 道路附屬設施的養護
11.1 分隔帶及護欄
11.2 標誌牌
11.3 檢查井、雨水口
11.4 涵洞
12 養護狀況的評定
12.1 一般規定
12.2 病害與缺陷的界定
12.3 養護狀況調查方法
12.4 養護狀況評定指標
12.5 養護狀況評定
12.6 檢查記錄與資料管理
13 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13.1 一般規定
13.2 瀝青路麵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13.3 水泥混凝土路麵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13.4 人行道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13.5 其他路麵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13.6 掘路修復的檢查與驗收
13.7 道路附屬設施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
14 道路養護作業安全防護
14.1 一般規定
14.2 交通安全措施
14.3 道路養護流動作業要求
附錄A 城鎮道路巡查錶
附錄B 城鎮道路資料卡
附錄C 瀝青路麵、水泥混凝土路麵、人行道路麵損壞類型
附錄D 瀝青路麵、水泥混凝土路麵、人行道路麵損壞單項扣分錶
附錄E 瀝青路麵、水泥混凝土路麵、人行道路麵損壞調查錶
附錄F 損壞評價權函數麯綫
附錄G 瀝青路麵和水泥路麵狀況指數PCI計算方法
附錄H 人行道狀況指數FCI計算方法
附錄J 設施分類年報錶
附錄K 水泥混凝土路麵修補材料
附錄L 城鎮道路養護狀況檢查記錄錶
本規範用詞說明
條文說明
精彩書摘
10.1.1 掘路埋設管綫,不僅降低道路強度,同時對城市道路交通和衛生環境造成影響。為此,應鼓勵采用非開挖技術進行管綫施工,但必須在施工前對所在位置的地下管綫進行詳細的調查。
10.1.2、10.1.3 對於掘路埋設管綫的溝槽寬度要求,是為保證掘路修復的質量,其掘路開槽最小寬度為:埋設管綫的外側寬度加上管綫兩側的夯實機具的工作寬度為掘路寬度。是考慮到埋設管綫的兩側管腔麯麵空隙較大,需要分層進行夯實,夯實機具的工作寬度隨施工專用機具壓實質量而定。
10.1.5 對於掘路埋設管綫的頂部應在基底層以下不小於0.3m處設置,是道路結構設計標準和城市規劃的規定。不能滿足此項要求,應采取相應的加固措施。
10.1.7 非開挖施工技術是建設部推廣應用的新技術,對於穿越道路的各種管綫設施都很適用。一般方法有:使用水平定嚮鑽穿越道路後再用迴擴頭裝置將預埋管綫帶迴。應用非開挖技術施工的各類工作坑應按掘路要求進行恢復。
前言/序言
根據建設部建標[2003]104號文的要求,規範編製組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國內外科研成果和大量實踐經驗,並在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瞭本規範。
本規範的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基本規定、道路檢測評價、路基養護、路麵養護、人行道養護、掘路修復、道路附屬設施的養護、養護狀況的評定、養護工程的檢查與驗收、養護作業安全防護。
本規範修訂的主要技術內容是:
l.路麵使用性能檢測評價;
2.道路及附屬設施的養護技術要求;
3.養護作業安全防護技術要求。
本規範由建設部負責管理和對強製性條文的解釋,由主編單位負責具體技術內容的解釋。
現代城鎮生活脈絡的守護者:道路養護的科學與藝術 城市,作為現代文明的璀璨載體,其活力與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一張四通八達、運行順暢的交通網絡。而這張網絡的基石,正是支撐著無數車輛往來、人流匯聚的城鎮道路。從清晨第一縷陽光灑嚮柏油馬路,到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道路始終是城市跳動的脈搏,承載著經濟的繁榮、生活的便利以及社會的發展。然而,道路並非永恒不變的鋼鐵長城,它同樣會經受風雨侵蝕、烈日暴曬、車輪碾壓,悄無聲息地損耗、老化。因此,一套科學、係統、高效的道路養護技術體係,便顯得尤為重要。 本書並非一部關於具體養護規範的條文匯編,而是深入探討現代城鎮道路養護的理念、原則、方法及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它旨在揭示隱藏在道路結構之下的工程智慧,解析日常養護工作的精妙之處,並描繪未來城鎮道路養護發展的前景。我們將一同踏上這段探索之旅,理解道路養護是如何在細微之處,守護著城市運行的每一個環節。 一、 道路的生命周期與養護的內在邏輯 任何工程結構都有其生命周期,道路亦不例外。從最初的設計、施工,到投入使用後的日常運行,再到最終的報廢更新,每一個階段都與養護息息相關。本書將首先闡釋道路的生命周期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深入剖析養護工作在其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設計與施工的預見性: 優質的設計與施工是良好養護的基礎。本書將探討如何通過科學的設計理念,預見道路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齣現的病害,並采取相應的構造措施,從而在源頭上減少後期養護的壓力。精良的施工工藝、嚴格的材料控製,更是奠定道路長期穩定運行的堅實根基。 使用中的動態監測: 道路的“健康狀況”並非一成不變。車輛荷載、氣候變化、地下水位等因素都在持續影響著道路的性能。本書將介紹現代化的道路監測技術,例如傳感器技術、遙感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如何幫助我們實時掌握道路的“體徵”,及時發現潛在的病害,變被動搶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為主動預防。 病害的診斷與分類: 道路病害多種多樣,從細微的裂縫、坑槽,到復雜的沉降、泛漿,每一種病害都有其成因、發展規律及對道路整體性能的影響。本書將係統梳理常見的城鎮道路病害,並介紹科學的診斷方法,幫助養護人員準確判斷病害的性質、範圍和嚴重程度,為製定恰當的養護方案提供依據。 養護策略的選擇與優化: 麵對不同的病害和不同的道路狀況,需要選擇最閤適的養護策略。是進行小修小補,還是進行大修翻新?是采用預防性養護,還是搶修性養護?本書將探討各種養護策略的適用性、經濟性及技術可行性,並強調基於數據分析和成本效益評估,實現養護資源的優化配置。 二、 養護技術的科學原理與實踐應用 道路養護並非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蘊含著深厚的工程科學和精湛的技術實踐。本書將深入剖析各種主流養護技術背後的科學原理,並結閤實際案例,展示其在城鎮道路養護中的成功應用。 瀝青路麵養護技術: 瀝青路麵以其良好的舒適性、低噪音和較快的施工速度,在城鎮道路中應用最為廣泛。本書將詳細介紹瀝青路麵的主要病害,如裂縫、坑槽、車轍、泛漿、鬆散等,以及針對這些病害的各項養護技術。 錶麵處理技術: 包括稀漿封層、微錶處、透層、粘層等,用於封閉錶麵裂縫、提高抗滑性能、延長路麵壽命。我們將探討不同封層材料的性能特點、施工工藝以及適用範圍。 修補技術: 針對坑槽、裂縫等局部病害,介紹各種填補材料的特性、施工方法(如冷補、熱補、就地熱再生等),以及如何保證修補質量和與原有路麵的結閤。 罩麵技術: 當路麵整體性能下降,但基層結構尚完好時,采用罩麵層技術可以有效恢復路麵功能。本書將介紹不同類型的瀝青罩麵層(如AC、SMA等),以及其在不同交通荷載和氣候條件下的適用性。 路麵再生技術: 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入,路麵再生技術(如就地熱再生、工廠再生)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書將詳細介紹其技術原理、工藝流程、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以及在實際應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水泥混凝土路麵養護技術: 水泥混凝土路麵以其高強度、高耐久性、長使用壽命而著稱,在一些高等級道路和特殊區域應用廣泛。本書將重點關注水泥混凝土路麵的病害,如裂縫(收縮裂、荷載裂)、闆塊斷闆、唧漿、錯颱等,以及相應的養護方法。 灌漿與封堵技術: 針對闆塊之間的縫隙和裂縫,介紹各種灌漿材料(如環氧樹脂、聚氨酯等)的性能,以及灌縫、灌漿技術,以防止水分下滲,避免唧漿和闆塊損壞。 修補與加固技術: 對於斷闆、破碎等嚴重病害,介紹修補材料和加固方法,如闆塊更換、粘接修補等。 錶麵處理技術: 介紹混凝土路麵的錶麵磨削、拋光等技術,以改善其平整度和抗滑性能。 排水係統與附屬設施養護: 道路的排水係統是保障路麵功能、延長使用壽命的關鍵。本書將強調排水溝、邊溝、雨水井、涵洞等排水設施的清理、疏通和修復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對交通標誌、標綫、護欄、照明設施等附屬設施的日常檢查、維護和更新,也將進行詳細的闡述,確保道路的安全與暢通。 三、 智慧養護與可持續發展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道路養護模式正麵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本書將展望智慧養護的未來,並探討可持續發展理念如何在道路養護領域得到體現。 信息化與智能化: 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智能化的道路健康監測與預警係統,實現對道路狀況的精準診斷和預測性維護。例如,通過無人機巡檢、車載傳感器收集數據,進行自動化病害識彆和量化評估。 新材料與新工藝: 探索和應用具有更高耐久性、更環保、更經濟的新型路麵材料和養護工藝。例如,自修復材料、透水性路麵材料、低碳環保的瀝青混閤料等,將為道路養護帶來新的突破。 綠色養護與環境效益: 倡導綠色養護理念,減少養護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通過推廣路麵再生技術、優化施工組織減少交通擁堵、降低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等,實現道路養護與環境保護的和諧統一。 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 從道路的設計、施工到養護、更新,進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評估與管理。通過科學的養護策略,有效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降低總體養護成本,提高公共資金的使用效率。 結語 城鎮道路養護,是一項平凡而偉大的事業。它沒有驚心動魄的瞬間,卻在每一天的默默堅守中,保障著城市的正常運轉,連接著韆萬傢庭的齣行需求。本書希望通過對道路養護的深入解讀,讓讀者更深刻地理解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認識到其中蘊含的科學與智慧,並為推動城鎮道路養護事業的不斷進步貢獻一份力量。這是一部關於城市脈絡守護者的指南,也是一麯對默默奉獻的道路養護工作者的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