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四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水质监测;3制水生产工艺;4供水设施运行;5供水设备运行;6供水设施维护;7供水设备维护;8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9安全。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在线监测、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地下水处理、防雷保护装置及自动化系统等相关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院内;邮政编码:100835)。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水质监测
2.1 一般规定
2.2 原水
2.3 净化工序水
2.4 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
2.5 检验方法
2.6 在线监测
2.7 净水药剂及材料
2.8 质量控制
3 制水生产工艺
3.1 一般规定
3.2 质量控制
4 供水设施运行
4.1 取水口
4.2 原水输水管线
4.3 预处理
4.4 加药和消毒
4.5 混合、絮凝
4.6 沉淀
4.7 澄清池
4.8 普通滤池
4.9 臭氧接触池
4.10 活性炭滤池
4.11 臭氧系统
4.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4.13 清水池
4.14 污泥处理系统
4.15 地下水处理系统
4.16 厂级调度
5 供水设备运行
5.1 水泵
5.2 电动机
5.3 变压器
5.4 配电装置
5.5 低压配电装置
5.6 防雷保护装置
5.7 电力电缆
5.8 10kV及其以下架空电力线路
5.9 室内配电线路、电气及照明设备
5.10 配电线路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
5.11 直流电源
5.12 变频器
5.13 继电综合保护装置
6 供水设施维护
6.1 一般规定
6.2 取水口设施
6.3 原水输水管线
6.4 预处理设施
6.5 投药设施
6.6 混合絮凝设施
6.7 沉淀、澄清设施
6.8 普通滤池
6.9 臭氧接触池
6.10 活性炭滤池
6.11 臭氧发生器
6.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6.13 清水池
6.14 消毒设施
6.15 污泥处理系统
6.16 地下水处理设施
6.17 排水设施
7 供水设备维护
7.1 一般规定
7.2 水泵
7.3 电动机
7.4 变压器
7.5 高压配电装置
7.6 高压断路器
7.7 高压隔离开关、负荷开关
7.8 高压熔断器
7.9 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
7.10 电力电容器
7.11 低压配电装置
7.12 二次回路系统
7.13 防雷与过电压保护装置
7.14 接地装置
7.15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
7.16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
7.17 变频器
8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8.1 一般规定
8.2 控制室
8.3 现场监控站
8.4 不间断电源及蓄电池
8.5 在线仪器仪表
8.6 执行器和驱动器
8.7 防雷与防电磁涌流
8.8 视频系统
9 安全
9.1 水质安全保障
9.2 制水生产工艺安全
9.3 氯气、氨气、氧气及臭氧使用安全
9.4 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使用安全
9.5 电气安全
本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精彩书摘
3.1.1 供水厂应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制定符合本厂制水生产工艺特点的工艺过程水质控制标准、企业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3.1.2 制水生产工艺应保证连续地向城市供水管网供水,水压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并应保证管网末梢压力。
3.1.3 对制水生产工艺中的主要工序必须进行工序参数检测和动态控制,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净水各工序的水质检测应符合本规程第2章的规定,并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2 对制水生产工艺中各工序的水质、水位、压力等主要运行参数,应配置在线连续测定仪,并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工序质量控制。对检测仪表应定期进行校准。
3 进厂原水和出厂水必须计量,且流量仪表计量率应达95%以上。制水工艺过程应根据需要配置流量计。流量计应按其等级要求定期进行校准。
4 制水工艺中的投药系统应优先选择计量泵,以便于进行自动控制,根据计量泵或计量装置的特性,定期进行校准。
5 制水生产过程的电量消耗应按工序分别进行计量。输配水泵组应按单机组分别配置电量表,并依据当地计量部门量值传递的要求,定期对其进行检测。
6 对制水生产中的主要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其运行中的动态技术参数,必须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点检验制度,并应对其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控制。
前言/序言
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〇〇四年工程建设城建、建工行业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6号文)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了本规程。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水质监测;3制水生产工艺;4供水设施运行;5供水设备运行;6供水设施维护;7供水设备维护;8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9安全。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增加了在线监测、预处理和深度处理工艺、污泥处理、地下水处理、防雷保护装置及自动化系统等相关内容。
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一本集实用经验与规范标准于一体的行业指南 一、引言:保障城市生命线的基石 在现代城市发展中,稳定、安全、优质的供水系统是城市正常运转和居民生活品质的生命线。城镇供水厂作为这一生命线的核心枢纽,其运行的平稳性、设备的维护状况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饮水安全和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然而,供水系统的复杂性、设备的更新迭代、以及潜在的运行风险,对供水厂的管理和操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正是应运而生,它不仅仅是一部技术手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诺,一份汇集行业智慧和一线经验的宝贵财富。 本书的编写旨在为所有从事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工人、以及相关决策者提供一套系统、全面、权威的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它深入剖析了供水厂各个环节的运行原理、故障排查、设备保养以及安全防护措施,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将行业标准与现场需求相匹配。通过遵循本书的规程,供水厂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运行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最终实现供水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为城市居民提供持续可靠的饮用水源。 二、内容概述:全方位覆盖供水厂工作场景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内容详实,结构清晰,覆盖了供水厂工作的方方面面。本书力求做到“言必有据,事必有规”,确保每一项技术指导和操作规范都经过严谨的论证和实践检验。 (一)运行篇:精益求精,保障供水质量与水量 运行篇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详细阐述了供水厂各项单元的正常运行操作规程、水质水量监测要求以及异常情况处理方法。 1. 原水取水与预处理: 深入探讨了不同水源(地表水、地下水)的取水方式、取水量的控制策略,以及沉砂池、拦污栅等预处理设备的运行要点,确保进入后续处理环节的原水水质得到初步净化。详细介绍了水质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如浊度计、pH计、余氯分析仪等,以及各监测指标的正常范围和超标时的应对措施。 2. 净水处理工艺: 本篇详细讲解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关键净水单元的运行原理、操作参数控制、设备维护要点以及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例如,在混凝过程中,会详细指导如何根据原水水质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和pH值,以达到最佳的絮凝效果。在过滤环节,会阐述滤料的冲洗周期、反冲洗压力和流量的控制标准。对于消毒环节,会重点介绍氯气、二氧化氯、臭氧等消毒剂的投加方式、投加量控制以及余氯的监测要求,确保出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 3. 清水储存与加压供水: 详细阐述了清水池的运行管理,包括水位控制、定期排泥、内壁清洗等,确保储存的原水水质不受二次污染。对于加压供水系统,本书深入讲解了水泵的启动与停止程序、变频调速系统的运行模式、压力控制的策略以及管网水力工况的监测与分析。特别强调了在高负荷运行、突发事件(如爆管)等情况下的应急供水预案和操作流程。 4. 水质水量监测与分析: 本篇不仅罗列了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各项水质检测项目,更提供了详细的现场取样方法、仪器操作规程、数据记录与分析方法。详细介绍了实验室常用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光谱仪、离子色谱仪)的使用与维护,以及数据报表的要求。强调了水质水量监测在保障供水安全、评估处理效果、优化运行方案中的重要性。 (二)维护篇:防微杜渐,延长设备寿命与运行效率 维护篇是保障供水系统长期稳定运行的关键,它提供了从日常巡检到计划性维修的全方位指导。 1. 设备基础知识与维护原则: 详细介绍了供水厂常用设备(如水泵、阀门、电机、仪表、管道等)的结构、工作原理、润滑要求、密封方式等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设备维护原则,强调定期检查、保养、润滑、紧固、清洁的重要性。 2. 日常巡检与状态监测: 详细规定了供水厂各岗位、各设备、各构筑物的日常巡检内容、频率、记录要求和异常情况上报流程。例如,巡检水泵时,会关注其运行声音、温升、振动、是否有渗漏等。巡检电气设备时,会检查控制柜的指示灯、电流电压表读数、接地情况等。强调利用状态监测技术(如振动监测、温度监测)来提前发现设备潜在故障。 3. 定期计划性维护: 详细列出了各类设备的强制性定期维护项目和周期,如水泵的轴承润滑与更换、电机碳刷的检查与更换、阀门的密封件检查与更换、管道的除锈与防腐等。提供了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确保维护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4. 故障诊断与抢修: 针对供水系统中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水泵不启动、流量不足、噪音过大、阀门泄漏、仪表失灵等,本书提供了系统性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排除步骤。同时,针对突发性故障,也制定了详细的抢修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理流程,确保故障能被迅速、有效地解决,将对供水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5. 备品备件管理: 强调了备品备件的分类、储存、领用、登记制度,以及关键备件的储备要求,确保在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减少停机时间。 (三)安全技术篇:警钟长鸣,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安全是供水厂运行的重中之重,《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将安全技术规范置于极其重要的位置。 1. 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详细梳理了与供水行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城镇供水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熟知并严格遵守。 2. 人员安全防护: 详细规定了不同作业岗位(如设备操作、设备检修、化学品投加、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等)所需的个人防护用品(PPE)类型及使用要求。例如,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在接触化学品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化服等。 3. 电气安全: 详细阐述了供水厂电气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设备接地、绝缘保护、漏电保护、高压设备的操作规定、紧急停电程序等。强调了“非触即死”的原则,以及“谁维修,谁负责安全”的安全责任制。 4. 化学品安全管理: 详细规定了消毒剂(如氯气、次氯酸钠)、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化学品的采购、储存、运输、使用、废弃处理等全过程的安全管理要求。重点强调了氯气泄漏的应急处置方法,包括人员疏散、泄漏点堵漏、气体稀释等。 5. 消防安全: 规定了供水厂的消防设施配置要求(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水泵等)、消防通道畅通要求、以及员工的消防知识培训和应急疏散演练。 6. 特种设备安全: 针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详细列出了其安全操作规程、定期检验要求以及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 7. 作业安全管理: 详细规定了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动火作业、临时用电等危险作业的审批制度、安全监护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等,确保各类非常规作业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8. 应急预案与演练: 详细指导了供水厂各类突发事件(如设备重大故障、管网爆裂、水质污染、自然灾害等)的应急预案的制定、演练和更新机制。强调了预案的实操性、有效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 三、本书特色:实用性、规范性与前瞻性的融合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之所以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参考,得益于其突出的特色: 1. 高度的实用性: 本书内容紧密结合供水厂的实际运行和管理需求,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操作步骤清晰明确,便于一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理解和执行。书中包含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能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权威的规范性: 本书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了其内容的权威性和指导性。通过标准化、系统化的技术规程,能够有效提升供水厂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因操作不当或管理疏漏而引发的风险。 3. 前瞻性的视野: 本书在介绍传统供水技术的同时,也关注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动态。例如,在水质监测部分,会涉及在线监测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在设备维护方面,会提及预测性维护的理念。这有助于读者及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为供水厂的升级改造和技术创新提供思路。 4. 系统性的整合: 本书将运行、维护、安全三个核心板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体系。读者能够在一个平台内获取到所需的全部信息,避免了信息碎片化和不同规程之间的矛盾。 四、结语:共铸城市安全饮水的坚固屏障 《城镇供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的出版,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成果的展示,更是对饮水安全事业的庄重承诺。我们深信,通过本书的推广和应用,能够切实提升城镇供水厂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有效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确保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希望本书能够成为广大供水行业从业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坚实的后盾。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的素养,为保障城市人民的饮水安全,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贡献我们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