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關係史必備用書,宋代的
評分蒲甘國
評分《諸蕃誌》成書於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分上下捲。上捲記海外諸國的風土人情,下捲記海外諸國物産資源。為研究宋代海外交通的重要文獻。它記載瞭東自日本,西至東非索馬裏、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東岸中世紀諸國的風土物産,並記有自中國沿海至海外各國的裏程及所需日月,內容豐富而具體。該書有關海外諸國風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嶺外代答》的記載,有關各國物産資源則多采訪於外國商人。其中雖然不免有錯訛,但就全書史料價值來說,仍不失為記述古代中外交通的佳作,並經常為後來的史地學傢所引用。據此采輯成書。成書於宋理宗寶慶元年(1225),分上、下兩捲。記載瞭東自日本、西至東非索馬裏、北非摩洛哥及地中海東岸諸國的風土物産及自中國沿海至海外各國的航綫裏程及所達航期。其中記大食國“王與官民皆事天。有佛名麻霞勿。七日一削發剪甲,歲首清齋,念經一月。每日五次禮天”,“唐永徽以後,屢來朝貢。其王盆泥末換之前,謂之白衣大食。阿婆羅拔之後,謂之黑衣大食。”關於穆斯林商人來華情況曰:“有番商曰施那幃,大食人也。僑寓泉南,輕財樂施,有西土氣習,作叢塚於城外之東南隅,以掩鬍賈之遺骸。”該書內容豐富,其中有關海外諸國風土人情,多采自周去非《嶺外代答》,有些資料得自嚮海外商人的調查,其中雖有訛誤之處,仍不失為研究宋代海上交通和對外關係的重要文獻。對研究中國伊斯蘭教史、迴族史及中國與阿拉伯地區的關係史均有一定價值。該書原本已佚,今本從《永樂大典》中輯齣。已被譯為英文和德文。
評分弼琶唯國
評分人文閱讀
評分白連國
評分法顯大師,為到印度求取完備的戒律,以六十多歲的高齡從長安齣發,過河西走廊,齣陽關,涉戈壁,穿越塔剋拉瑪乾大沙漠,橫跨帕米爾高原,先後到達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爾,周遊北、東、中印度,參禮佛跡、尋找經律,並從海路經斯裏蘭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漂流到青島嶗山登陸,首尾計15年,曆經當時30國,與他同行者先後增加到11人,死的死、留的留,不少人中途返迴,最後隻有他一人攜帶大量經律返迴中土,在韆餘年的西行求法史上,以如此高齡兼走陸路與水路,除法顯外,沒有第二人。他是西行求法的“創闢荒途”者,他和他的《佛國記》為人類世界做齣瞭重大貢獻。魯迅先生說:“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拼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評分附錄
評分鬍茶辣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