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好書,值得關注與閱讀。
評分如今再翻自己大學內唯一一篇論文,甚是羞愧。古語言登堂入室,若以此為據,參看鄙人論文注釋即可知曉,我實是一粗俗的門外漢。直到畢業之後纔知,所謂一切學術皆有所本,溫故而知新的深意,竟在此處。閱讀有時尚需萬捲為本,更何況發言議論,並冠以學術之名呢?所謂論文,或隻可算作練習之作,慚愧之至;而大學四年之中,基本未接受過係統的論文寫作指導乃至一些基本的學術規範教育,更覺四年本科學習有名無實,不敢人前啓齒。
評分評分
正在細細閱讀,覺得還不錯
評分我初次發現,當文化的概念被放置在清末民初的時代大背景中,研究者居然可以將某些曆史事件解讀齣那麼深刻的內涵,而且文化方麵的影響時至今日仍未消弭,此又遠較當日政治之角力更耐人尋味。
評分日久,乃知,閱讀某些作品,是須閱讀者心中有萬捲為基,以此墊腳,方能窺見作者所述、所思的一鱗半爪的。而若要對所讀著作、作者發議論,更當慎之又慎。
評分我於2010年6月8日收到《南方周末》編輯蔡軍劍先生惠贈的羅誌田教授的著作《昨天的與世界的:從文化到人物》,由於畢業種種事項間雜其間,至今日方閱讀完畢。遂趁熱打鐵,記些心得。
評分羅教授在南方周末上發錶的作品,我初讀之時頗感隔膜。豆瓣自由談小組內亦曾有一帖專門討論羅教授的作品。當時我多有淺薄之語,諸如,羅教授所撰諸文頗有股子青銅氣味,恰符閤羅教授曆史係教授的身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