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医药方食技》主要介绍中药、方剂、中成药、食疗药膳以及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操作。全书既有辨证用药之正方,也有民间验方、针灸推拿与药膳食疗之法,还有预防保健之措施,学者可根据需要选择而参考之。中医药学是吾中华民族伟大宝库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疗效。它经历了漫长岁月的生息发展,始终与人们的生存斗争相结合,为吾中华民族之繁衍昌盛作出了宝贵而重要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一、中药的性能
二、中药的用法
第二章 常用中草药
一、解表药
二、清热药
三、泻下药
四、利水渗湿药
五、化湿药
六、祛风湿药
七、理气药
八、活血祛瘀药
九、止血药
十、消食药
十一、驱虫药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十三、祛寒药
十四、开窍药
十五、平肝熄风药
十六、安神药
十七、涌吐药
十八、补虚药
十九、收敛药
二十、外用药
第三章 方剂的一般知识
一、方剂的组成与配伍
二、方剂的分类、剂量和用法
第四章 常用方剂
一、解表剂
二、泻下剂
三、和解剂
四、清热剂
五、祛暑剂
六、温里剂
七、表里双解剂
八、补益剂
九、固涩剂
十、安神剂
十一、开窍剂
十二、理气剂
十三、理血剂
十四、消剂
十五、祛湿剂
十六、祛痰剂
十七、治风剂
十八、治燥剂
十九、驱虫剂
二十、涌吐剂
二十一、治疡剂
二十二、外用剂
附:常用中成药
一、解表类
二、泻下类
三、和解类
四、清热类
五、祛暑类
六、温里类
七、补益类
八、固涩类
九、安神类
十、开窍类
十一、理气类
十二、理血类
十三、消导类
十四、祛湿类
十五、祛痰类
十六、治风类
十七、润燥类
十八、驱虫类
十九、治疡类
二十、其他类
第五章 食疗药膳
一、药膳的特点
二、药膳的烹调
三、食疗常用食品
四、注意事项
第六章 针灸
一、经络腧穴概述
二、手三阴经
三、手三阳经
四、足三阳经
五、足三阴经
六、任督脉
七、刺灸法
八、治疗概述
第七章 推拿
一、推拿疗法概述
二、成人推拿手法
三、手法练习
四、小儿推拿手法
五、小儿推拿特定穴
六、推拿治疗学概述
七、推拿治疗的注意事项
精彩书摘
第一章 中药的一般知识
一、中药的性能
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特性和功能。药物的性能,是我国历代医药家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药物治病的丰富经验,进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以阴阳、脏腑经络等学说为其理论基础,创造并逐步发展的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它是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一)性味
性味,包括药物的药性和滋味两个方面的性能。性和味的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性有寒、热、温、凉四种,通称为四性或四气。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在阴阳属性上,寒凉属阴,温热属阳。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发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例如,感受风寒、怕冷发热、流清涕、小便清长、舌苔白,都是寒的症状,这时用紫苏、生姜煎汤饮服后,可以使病人发一些汗,就能消除以上症状,说明紫苏、生姜的药性是温热的。如果生了疔疮、热疖、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小便黄色、舌苔发黄,或有发热,这就是热的症状,这时用金银花、菊花来治疗,可以得到治愈,说明金银花、菊花药性是寒凉的。可见寒凉药,大多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育阴潜阳等作用,常用来治疗热证、阳证。温热药,大多具有温里散寒、助阳益火、活血行气、芳香开窍等作用,常用来治疗寒证、阴证。如果在应用中,不明药性,不分阴阳,治疗阳证、热证用热药,阴证、寒证用寒药、药证不符,势必促使病情恶化,产生不良后果。
此外,尚有一些平性药物,即是指药性的寒和热都不甚明显,作用较为平和的药物,但是实质上也有偏寒或偏温的不同,仍属于四性的范围,所以虽然有寒、热、温、凉、平五性,而一般仍称为四性。
前言/序言
中医学习丛书:中医药方食技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中医学习丛书:中医药方食技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