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新一代治疗师及其病人的公开信)(精)》中,亚隆医生分享了自己近年来的新观点与新发现,不但有对原有主题的新思考与新感悟,也谈及了他对当前研究发展的深刻理解。新版*有对于亚隆个人的**采访,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的心理治疗大师。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新一代治疗师及其病 人的公开信)(精)》是世界**心理治疗大师欧文 ·亚隆写给年轻一代治疗师的珍贵备忘录,汇集了他 *真实的经验和*坦诚的交流。翻开这本书就像是拆 开了来自亚隆的生命的礼物,它将带你领略心理治疗 的独到魅力——“与他人真正相遇”。
欧文·亚隆(Irvin Yalom)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曾被授予1974年的Edward Strecker奖,和1979年的精神医学奖,他是《当尼采哭泣》(此书曾荣获1993年联邦俱乐部小说金奖)、《爱情刽子手》和《叔本华的治疗》的作者,他还撰写了经典教科书《住院病人的团体治疗》和《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亚隆目前住美国加洲。
导言
1.移除成长的障碍
2.避免直接下诊断
3.作为“旅途伙伴”的治疗师和病人
4.让病人真正进入与治疗师的关系中
5.提供支持
6.共情:从病人的视角看世界
7.教授共情
8.让病人对治疗师真的重要起来
9.承认你的错误
10.为每位病人创造不同的治疗
11.治疗性行为,而非治疗性话语
12.接受对治疗师的个体治疗
13.治疗师有许多病人,病人只有一个治疗师
14.利用“此时此地”
15.为什么要利用“此时此地”?
16.利用“此时此地”—增强敏感度
17.寻找“此时此地”的事件
18.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
19.“此时此地”能推动治疗
20.把你的感受作为信息
21.对“此时此地”的评论要谨慎措辞
22.“此时此地”给治疗提供丰富的材料
23.在每次治疗中检查“此时此地”
24.你告诉了我什么谎言?
25.“空白屏幕”?忘掉它吧!真实一些!
26.治疗师的三种自我暴露
27.治疗的机制—对病人要真诚
28.表达“此时此地”的感受—斟酌判断
29.暴露治疗师的私人生活—要谨慎
30.暴露你的私人生活—一些警告
31.治疗师的真诚与普遍性
32.病人会拒*你的自我暴露
33.避免虚假的治愈
34.病人比治疗师走得*远
35.被你的病人帮助
36.鼓励病人自我暴露
37.心理治疗中的反馈
38.给予有效的、温和的反馈
39.通过使用“部分”增加病人对反馈的接受度
40.反馈:趁“凉”打铁
41.谈论死亡
42.死亡及其对生的促进
43.如何谈论死亡
44.谈论生命的意义
45.自由
46.帮助病人承担责任
47.永远(几乎永远)不要为病人做决定
48.决定:通往存在问题的古老途径
49.关注对做决定的阻抗
50.通过提供建议促进自觉
51.促成决定—其他方法
52.让治疗成为一个连续体
53.为每次治疗做记录
54.鼓励自我监察
55.当你的病人哭泣时
56.在不同的病人之间给你自己留些时间
57.直接说出你的困境
58.家访
59.别把解释看得太重
60.促进治疗的方法
61.治疗作为生活的预演
62.利用*初的抱怨作为手段
63.不要害怕碰触你的病人
64.和病人的相处永远不要有性的意味
65.寻找周年性的或者生活阶段中的重要事件
66.永远不要忽略“治疗焦虑”
67.大夫,把我的焦虑带走吧
68.关于爱的刽子手
69.了解案例历史
70.了解病人的日程安排
71.病人生活的人际方面
72.与病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面谈
73.了解之前进行过的治疗
74.分享人性黑暗面
75.弗洛伊德并不总是错误的
76.认知行为治疗与众人所赞颂的并不一样
77.在治疗中使用梦
78.对梦进行完全解释?不要做此打算
79.对梦的实用主义使用
80.掌握一些梦的分析技巧
81.从梦中了解病人的生命
82.注意**个梦
83.关注与治疗师有关的梦
84.注意职业风险
85.珍惜治疗特权
注释
新版增补
关于作者
关于本书的新想法与新发展
对亚隆教授的采访
这是一本充满了智慧与温暖的书,它以一种不落俗套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人性的一扇窗。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独特,时而如潺潺流水,细腻动人,时而又如惊涛骇浪,震撼人心,总能精准地击中读者的内心最深处。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连接”的探讨,它不仅仅局限于亲密关系,而是延伸到人与人之间更广泛的互动,以及我们如何在这种互动中感受到被看见、被理解。书中的一些观点,挑战了我长久以来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开始重新思考“原生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摆脱过往的束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它不是简单的“破除迷信”,而是提供了一种更具建设性的视角,让我们看到,即使过去的经历留下了印记,我们依然有能力去重塑自己,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这本书的语言充满诗意,却又无比真诚,没有丝毫的浮夸,每一句话都像是经过了时间的沉淀,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位智者,在喧嚣的世界里,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得以停下脚步,审视内心。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无论是对复杂情感的描绘,还是对人生哲理的阐释,都显得游刃有余。我被书中对“意义”的追寻深深打动,它不是提供一个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那些关于“失去”与“获得”的篇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们让我们明白,有时,放手也是一种获得,告别也是一种开始。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看到了人类心灵的韧性与力量,即使在经历创伤后,也依然能够重新生长,甚至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场心灵的漫长旅程,它鼓励我们去拥抱过程,去相信时间的治愈力量,去与真实的自己和谐共处。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深刻与广阔,它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并以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引导我们去面对。
评分这是一本让我受益匪浅的书,它以一种非常规的视角,剖析了人类心灵的复杂性,并提供了深刻的洞察。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鲜明,不拘泥于传统的框架,而是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总能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被书中对于“责任”的重新定义所吸引,它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成为了一种赋权,一种让我们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书中的一些章节,让我看到了在自我成长过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转变,其实蕴含着巨大的能量,能够悄无声息地改变我们的命运。它鼓励我们去勇敢地面对内心的恐惧,去拥抱那些不被我们所接纳的部分,因为正是这些部分,构成了我们独一无二的生命。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次关于生命的哲学探讨,它邀请我们去思考,去感受,去体验,并最终在深刻的自我认知中,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力量。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久久不能平静。它以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方式,揭示了人类心灵的奥秘,以及在成长和治愈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力量,仿佛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塑家,一点一点地打磨着我们对自我和关系的认知。我被书中对“脆弱”的重新定义所深深吸引,它不再是软弱的代名词,而是通往真正力量的入口。这种颠覆性的视角,让我开始审视自己过往对“坚强”的执念,以及这种执念背后可能隐藏的恐惧。书中的一些案例,虽然简短,却饱含深意,让我看到了在复杂人际关系中,误解、期待、失望如何交织,又如何在理解和接纳中得到化解。它鼓励我们去拥抱不完美,去承认自己的局限,同时也要相信,即使在最深的沟壑里,也能找到重生的契机。这本书不是一本“如何做”的手册,而是一次“如何成为”的引导,它邀请我们去体验、去感受、去内化,从而在生命的长河中,找到更自在、更真实的航向。
评分这本书就像一个老朋友,在最需要的时候递过来一杯温热的茶,无需言语,却能感受到深深的理解和支持。它没有贩卖鸡汤,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种极其真诚、接地气的方式,触碰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一个温馨的会客厅,作者就像一位经验丰富、洞察人心的长者,娓娓道来,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对人类心灵的尊重与关怀。我特别欣赏其中一些对于“困境”的描绘,它们没有将问题简单化,而是深刻剖析了复杂的人性,让我们看到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依然存在着微弱的光芒,以及如何去寻找和放大它。这种不回避、不粉饰的态度,反而给予了我一种莫大的力量,让我相信,我们并非孤军奋战,在人生的旅途中,总有同路人,总有可以依靠的肩膀。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自身的困惑与挣扎,也点亮了我们内心深处未曾发掘的潜能。它不是提供万能的“答案”,而是鼓励我们去“提问”,去探索,去与真实的自己对话,并在对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