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給新一代治療師及其病人的公開信)(精)

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給新一代治療師及其病人的公開信)(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怡玲 編
圖書標籤:
  • 心理治療
  • 心理學
  • 臨床心理學
  • 谘詢
  • 精神健康
  • 治療師
  • 心理谘詢師
  • 自我成長
  • 人際關係
  • 情緒管理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木垛圖書旗艦店
齣版社: 輕工
ISBN:9787518402243
版次:1
商品編碼:10177453246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5-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給新一代治療師及其病人的公開信)(精)
  • 作者:(美)亞隆|譯者:張怡玲
  • 定價:58
  • 齣版社:輕工
  • ISBN號:9787518402243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5-03-01
  • 印刷時間:2015-03-01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開
  • 包裝:精裝
  • 頁數:367
  • 字數:140韆字

編輯推薦語

在《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給新一代治療師及其病人的公開信)(精)》中,亞隆醫生分享瞭自己近年來的新觀點與新發現,不但有對原有主題的新思考與新感悟,也談及瞭他對當前研究發展的深刻理解。新版*有對於亞隆個人的**采訪,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的心理治療大師。

內容提要

《給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給新一代治療師及其病 人的公開信)(精)》是世界**心理治療大師歐文 ·亞隆寫給年輕一代治療師的珍貴備忘錄,匯集瞭他 *真實的經驗和*坦誠的交流。翻開這本書就像是拆 開瞭來自亞隆的生命的禮物,它將帶你領略心理治療 的獨到魅力——“與他人真正相遇”。
    

作者簡介

歐文·亞隆(Irvin Yalom)是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的榮譽退休教授。他曾被授予1974年的Edward Strecker奬,和1979年的精神醫學奬,他是《當尼采哭泣》(此書曾榮獲1993年聯邦俱樂部小說金奬)、《愛情劊子手》和《叔本華的治療》的作者,他還撰寫瞭經典教科書《住院病人的團體治療》和《存在主義取嚮的心理治療》。亞隆目前住美國加洲。

目錄

導言
1.移除成長的障礙
2.避免直接下診斷
3.作為“旅途夥伴”的治療師和病人
4.讓病人真正進入與治療師的關係中
5.提供支持
6.共情:從病人的視角看世界
7.教授共情
8.讓病人對治療師真的重要起來
9.承認你的錯誤
10.為每位病人創造不同的治療
11.治療性行為,而非治療性話語
12.接受對治療師的個體治療
13.治療師有許多病人,病人隻有一個治療師
14.利用“此時此地”
15.為什麼要利用“此時此地”?
16.利用“此時此地”—增強敏感度
17.尋找“此時此地”的事件
18.處理“此時此地”的問題
19.“此時此地”能推動治療
20.把你的感受作為信息
21.對“此時此地”的評論要謹慎措辭
22.“此時此地”給治療提供豐富的材料
23.在每次治療中檢查“此時此地”
24.你告訴瞭我什麼謊言?
25.“空白屏幕”?忘掉它吧!真實一些!
26.治療師的三種自我暴露
27.治療的機製—對病人要真誠
28.錶達“此時此地”的感受—斟酌判斷
29.暴露治療師的私人生活—要謹慎
30.暴露你的私人生活—一些警告
31.治療師的真誠與普遍性
32.病人會拒*你的自我暴露
33.避免虛假的治愈
34.病人比治療師走得*遠
35.被你的病人幫助
36.鼓勵病人自我暴露
37.心理治療中的反饋
38.給予有效的、溫和的反饋
39.通過使用“部分”增加病人對反饋的接受度
40.反饋:趁“涼”打鐵
41.談論死亡
42.死亡及其對生的促進
43.如何談論死亡
44.談論生命的意義
45.自由
46.幫助病人承擔責任
47.永遠(幾乎永遠)不要為病人做決定
48.決定:通往存在問題的古老途徑
49.關注對做決定的阻抗
50.通過提供建議促進自覺
51.促成決定—其他方法
52.讓治療成為一個連續體
53.為每次治療做記錄
54.鼓勵自我監察
55.當你的病人哭泣時
56.在不同的病人之間給你自己留些時間
57.直接說齣你的睏境
58.傢訪
59.彆把解釋看得太重
60.促進治療的方法
61.治療作為生活的預演
62.利用*初的抱怨作為手段
63.不要害怕碰觸你的病人
64.和病人的相處永遠不要有性的意味
65.尋找周年性的或者生活階段中的重要事件
66.永遠不要忽略“治療焦慮”
67.大夫,把我的焦慮帶走吧
68.關於愛的劊子手
69.瞭解案例曆史
70.瞭解病人的日程安排
71.病人生活的人際方麵
72.與病人生活中的重要人物麵談
73.瞭解之前進行過的治療
74.分享人性黑暗麵
75.弗洛伊德並不總是錯誤的
76.認知行為治療與眾人所贊頌的並不一樣
77.在治療中使用夢
78.對夢進行完全解釋?不要做此打算
79.對夢的實用主義使用
80.掌握一些夢的分析技巧
81.從夢中瞭解病人的生命
82.注意**個夢
83.關注與治療師有關的夢
84.注意職業風險
85.珍惜治療特權
注釋
新版增補
關於作者
關於本書的新想法與新發展
對亞隆教授的采訪


《緻心理治療師的禮物:給新一代治療師及其病人的公開信》(精裝版) 獻給所有在內心探索的旅途中,渴望理解、連接與成長的靈魂。 本書並非一本冰冷的學術著作,也不是一份刻闆的治療指南。它是一封飽含真摯情感的公開信,寄語的對象是那些懷揣著希望走進心理谘詢室的個體,以及那些肩負著引領他們穿越迷霧的心理治療師們。這本書將目光聚焦於當下,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坦誠與溫度,深入探討瞭心理治療這一古老而又常新的領域,為新一代治療師及其服務對象描繪瞭一幅充滿可能性與希望的圖景。 這是一場跨越界限的對話,一場關於心靈成長的深度共鳴。 我們生活的時代,信息爆炸,節奏飛快,人們在物質富足的同時,卻常常感到內心的空虛與疏離。焦慮、抑鬱、創傷、關係睏境,這些曾經被視為“邊緣”的議題,如今已成為我們這個時代集體心靈的寫照。在這樣的背景下,心理治療的重要性愈發凸顯,它不再是少數人的選擇,而是越來越多個體尋求自我理解、修復內在傷痛、重塑生命意義的途徑。 《緻心理治療師的禮物》正是誕生於這樣的時代語境。它認識到,新一代的治療師們所麵對的來訪者,他們的經曆、他們的睏惑、他們的期待,與過往的世代可能有所不同。同時,新一代的治療師們也帶著新的知識體係、新的視角、新的倫理考量,以及對“何以為人”更深刻的追問,踏上職業生涯。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巧妙地架起瞭連接這兩者的橋梁。 第一部分:緻新一代治療師——一份理解與賦能的邀約 對於有誌於投身心理治療事業的年輕學子,或是剛剛踏上職業道路的初生牛犢,本書提供瞭一份極具價值的“禮物”。它並非簡單地傳授技巧,而是著眼於更深層次的理解與準備。 時代的脈搏與來訪者的心聲: 本部分將深入剖析當代社會對心理健康的影響,解析新一代來訪者可能麵臨的獨特挑戰,例如數字時代帶來的信息過載、社交媒體的虛幻連接、以及不斷變化的傢庭結構和社會價值體係。理解這些宏觀背景,有助於治療師更好地把握來訪者的個體睏境,避免刻闆化診斷。 治療師自身的成長: 成為一名優秀的治療師,首先要成為一個更完整、更覺察的人。本書將強調治療師的自我關懷、自我反思以及持續學習的重要性。它鼓勵治療師正視自己的局限性,理解自身經曆對治療過程的影響,並通過督導、同儕支持等方式,不斷深化自我認知,避免“燃燒殆盡”。 倫理的邊界與智慧的運用: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治療關係中,倫理原則是航行的燈塔。本書將以鮮活的案例和深刻的討論,闡釋當代心理治療中的核心倫理議題,如界限的設置、知情同意的實踐、保密原則的 nuances,以及如何在高壓和復雜情況下做齣閤乎倫理的判斷。這不僅是規則的遵守,更是對來訪者福祉的承諾。 連接與信任的藝術: 心理治療的核心在於人與人的連接。本書將探討如何建立一種安全、信任、富有同理心的治療聯盟。它會分享一些超越理論框架的、關於如何傾聽、如何迴應、如何保持真誠的實踐智慧。理解並運用這些“軟技能”,是建立有效治療關係的關鍵。 療愈的動力與內在資源: 疾病和睏境往往掩蓋瞭來訪者內在的生命力。本書將引導治療師去發現和激活來訪者自身的療愈潛能。它強調將焦點從“問題”轉嚮“解決方案”,從“癥狀”轉嚮“優勢”,賦能來訪者重新找迴掌控感和生命的力量。 跨學科的視野與整閤的智慧: 當代心理治療不再是孤立的學科,而是需要與神經科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多個領域進行對話。本書將適時引入這些跨學科的視角,幫助新一代治療師構建更全麵、更整閤的理解框架,從而為來訪者提供更精細、更有效的支持。 第二部分:緻所有求助者——一份理解與賦權的指南 對於那些正在經曆內心痛苦、渴望改變的個體,本書提供瞭一份充滿理解與尊重的“禮物”。它旨在消除對心理治療的誤解與恐懼,賦能他們成為自己內在旅程的積極參與者。 當你走進谘詢室: 本部分將坦誠地解答求助者可能有的疑問:什麼是心理治療?它能幫我什麼?我應該如何選擇一個適閤我的治療師?它將提供關於初次谘詢的實用建議,幫助求助者瞭解谘詢過程的基本框架,消除不確定感。 治療關係中的“我們”: 心理治療並非單方麵的“被治療”,而是一個共同探索的過程。本書將強調求助者在治療中的能動性,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誠實錶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它會解釋治療師的角色並非“全知全能”,而是陪伴者、引導者,與求助者一同尋找答案。 理解你的內在世界: 無論睏境的根源在哪裏,最終都需要迴到個體自身的內心。本書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觸及一些核心的心理概念,如情緒的識彆與管理、思維模式的洞察、創傷的理解與修復、以及關係模式的覺察。它鼓勵求助者以一種慈悲的態度審視自己,而非苛責。 語言的力量與沉默的意義: 在谘詢室裏,語言是重要的工具,但沉默同樣蘊含著豐富的信息。本書將引導求助者理解如何有效地與治療師溝通,如何錶達那些難以啓齒的感受,以及如何理解治療師的迴應。它也會強調,有時,不需要說齣口,僅僅是與一個安全、接納的存在在一起,本身就具有療愈的力量。 期待與現實: 心理治療是一個過程,它需要時間和耐心。本書將幫助求助者建立閤理的期待,理解療愈並非一蹴而就,可能會有起伏,會有挑戰。它鼓勵求助者在過程中保持希望,並學會如何在谘詢之外,將治療中獲得的洞察和工具融入日常生活。 賦權與自我負責: 最終,真正的改變源於個體自身。本書將賦權求助者,讓他們明白自己擁有改變的力量。它鼓勵求助者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在治療的引導下,主動去創造更符閤自己價值觀的生活。 本書的精髓在於其“公開信”的姿態。 它以一種親切、非評判、充滿尊重的語調,跨越瞭治療師與來訪者之間的潛在隔閡。它所傳遞的,是一種對人性的深刻洞察,一種對內在成長的堅定信念,以及一種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 《緻心理治療師的禮物》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是一場邀請。 邀請新一代治療師,以更廣闊的視野、更深厚的情感、更紮實的功底,投身於這場關乎人類心靈的偉大事業;邀請所有正在經曆睏惑與挑戰的個體,以更積極的態度、更開放的心靈,踏上自我發現與療愈的旅程。 精裝版的呈現,更增添瞭其收藏價值與閱讀的儀式感,它將成為你書架上那份觸動心靈、值得反復品讀的“禮物”。無論你是心理治療領域的從業者,還是對自我成長充滿渴望的探索者,這本書都將以其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和深刻的智慧,為你帶來啓發與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以一種非常規的視角,剖析瞭人類心靈的復雜性,並提供瞭深刻的洞察。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鮮明,不拘泥於傳統的框架,而是敢於突破,敢於創新,總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被書中對於“責任”的重新定義所吸引,它不再是沉重的負擔,而是成為瞭一種賦權,一種讓我們能夠掌控自己人生的力量。書中的一些章節,讓我看到瞭在自我成長過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轉變,其實蘊含著巨大的能量,能夠悄無聲息地改變我們的命運。它鼓勵我們去勇敢地麵對內心的恐懼,去擁抱那些不被我們所接納的部分,因為正是這些部分,構成瞭我們獨一無二的生命。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它更像是一次關於生命的哲學探討,它邀請我們去思考,去感受,去體驗,並最終在深刻的自我認知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久久不能平靜。它以一種獨特而深刻的方式,揭示瞭人類心靈的奧秘,以及在成長和治愈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力量,仿佛一位技藝精湛的雕塑傢,一點一點地打磨著我們對自我和關係的認知。我被書中對“脆弱”的重新定義所深深吸引,它不再是軟弱的代名詞,而是通往真正力量的入口。這種顛覆性的視角,讓我開始審視自己過往對“堅強”的執念,以及這種執念背後可能隱藏的恐懼。書中的一些案例,雖然簡短,卻飽含深意,讓我看到瞭在復雜人際關係中,誤解、期待、失望如何交織,又如何在理解和接納中得到化解。它鼓勵我們去擁抱不完美,去承認自己的局限,同時也要相信,即使在最深的溝壑裏,也能找到重生的契機。這本書不是一本“如何做”的手冊,而是一次“如何成為”的引導,它邀請我們去體驗、去感受、去內化,從而在生命的長河中,找到更自在、更真實的航嚮。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個老朋友,在最需要的時候遞過來一杯溫熱的茶,無需言語,卻能感受到深深的理解和支持。它沒有販賣雞湯,也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以一種極其真誠、接地氣的方式,觸碰瞭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翻開書頁,仿佛置身於一個溫馨的會客廳,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洞察人心的長者,娓娓道來,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字裏行間流淌著的是對人類心靈的尊重與關懷。我特彆欣賞其中一些對於“睏境”的描繪,它們沒有將問題簡單化,而是深刻剖析瞭復雜的人性,讓我們看到瞭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依然存在著微弱的光芒,以及如何去尋找和放大它。這種不迴避、不粉飾的態度,反而給予瞭我一種莫大的力量,讓我相信,我們並非孤軍奮戰,在人生的旅途中,總有同路人,總有可以依靠的肩膀。這本書更像是一麵鏡子,照見瞭我們自身的睏惑與掙紮,也點亮瞭我們內心深處未曾發掘的潛能。它不是提供萬能的“答案”,而是鼓勵我們去“提問”,去探索,去與真實的自己對話,並在對話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齣口。

評分

這本書就像一位智者,在喧囂的世界裏,為我們提供瞭一片寜靜的港灣,讓我們得以停下腳步,審視內心。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無論是對復雜情感的描繪,還是對人生哲理的闡釋,都顯得遊刃有餘。我被書中對“意義”的追尋深深打動,它不是提供一個現成的答案,而是引導我們去探索,去發現,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生命意義。那些關於“失去”與“獲得”的篇章,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它們讓我們明白,有時,放手也是一種獲得,告彆也是一種開始。書中的一些觀點,讓我看到瞭人類心靈的韌性與力量,即使在經曆創傷後,也依然能夠重新生長,甚至綻放齣更耀眼的光芒。它不是一本“速成指南”,而是一場心靈的漫長旅程,它鼓勵我們去擁抱過程,去相信時間的治愈力量,去與真實的自己和諧共處。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深刻與廣闊,它觸及瞭人類存在的根本問題,並以一種溫柔而堅定的方式,引導我們去麵對。

評分

這是一本充滿瞭智慧與溫暖的書,它以一種不落俗套的方式,為我們打開瞭理解人性的一扇窗。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如潺潺流水,細膩動人,時而又如驚濤駭浪,震撼人心,總能精準地擊中讀者的內心最深處。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連接”的探討,它不僅僅局限於親密關係,而是延伸到人與人之間更廣泛的互動,以及我們如何在這種互動中感受到被看見、被理解。書中的一些觀點,挑戰瞭我長久以來的一些固有認知,讓我開始重新思考“原生傢庭”的影響,以及如何擺脫過往的束縛,活齣屬於自己的精彩。它不是簡單的“破除迷信”,而是提供瞭一種更具建設性的視角,讓我們看到,即使過去的經曆留下瞭印記,我們依然有能力去重塑自己,去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這本書的語言充滿詩意,卻又無比真誠,沒有絲毫的浮誇,每一句話都像是經過瞭時間的沉澱,散發著迷人的光澤。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