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社会心理学 |
| 作者 | (美)阿伦森,侯玉波 |
| 定价 | 80.00元 |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 ISBN | 9787510048630 |
| 出版日期 | 2013-12-01 |
| 字数 | 1050000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大16开 |
| 商品重量 | 1.121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是美国的社会心理学教材,三位编写者在专业研究领域都有卓绝的成就,并且都在教学线有超过20年的教学经验,被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等美国700多所大学采用作为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埃利奥特?阿伦森(ElliotAronson)世界上负盛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之一。2002年他当选20世纪百名杰出心理学家之一,现在是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名誉教授和斯坦福大学的特邀访问教授。阿伦森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即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Social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自1972年版以来至今全球数千万册,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有影响力的著作。 |
| 目录 | |
| 第7版译者序 |
| 编辑推荐 | |
| ★经典名著:本书主要作者阿伦森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APA)120年历史上**一个包揽其三个主要奖项的人,即杰出写作奖(1975)、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研究奖(1999),许多其他的专业团体也对他的研究和教学作出嘉奖。他独立撰写的《社会动物》(TheSocial Animal)被誉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本书作为教材版,同样是美国高校广泛使用的社会心理学教材。 ★贴近生活:书中各章节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以真实发生在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为出发点,引出各章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在结构设置上,本书从个体行为的心理学讲起,然后进展到团体行为的心理学,进而讲解人际间关系的心理学以及在环境、健康、法律等领域中社会心理学的具体应用,可以让读者全面掌握生活中的社会心理学。 ★人文关怀:由于阿伦森博士自己特殊的生活经历,他一直致力于使用心理学改善社会环境,这种人文关怀贯穿在全书之中,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如同一面透视人心的镜子,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日常行为背后的复杂机制。我一直对人类的互动方式感到好奇,为何我们会群体行动,为何会有偏见,又为何会在某些情境下做出出乎意料的选择。这本书的叙述并非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通过一个个引人入胜的真实案例和经典的心理学实验,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从众效应”的解读,那些关于群体压力如何影响个体判断的描述,让我回想起生活中不少类似的经历,有时候甚至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而随波逐流,这种反思让人警醒。书中对“说服”的研究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媒体的宣传、广告的诱惑,背后都有如此精妙的心理学原理在运作。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社会实验场,亲眼见证着人类的各种动机和行为模式。它不是简单地告知“是什么”,而是深入探究“为什么”,这种探究性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人”这个物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一丝敬畏。这本书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也让我对身边的人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毕竟,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在各种无形的力量中相互影响。
评分这是一次极具挑战性和启发的阅读之旅。我原本以为社会心理学只是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浅层描述,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它像一座知识的宝库,里面充斥着严谨的科学研究和令人信服的理论。我特别喜欢作者对“群体动力学”的细致分析,从领导者如何形成,到群体决策的优劣,再到群体中的冲突与合作,每一个环节都被剖析得淋漓尽致。阅读这些内容时,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曾经参与过的各种团队活动,那些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在书中找到了清晰的解释。书中对“内群体偏好”和“外群体歧视”的论述,更是让我对社会群体间的紧张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了偏见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根深蒂固。这本书并没有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读者去独立思考,去批判性地审视社会现象,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它让我明白,理解人类行为的复杂性,需要的是耐心、证据和开放的心态。
评分这本书是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之旅,它让我以一种全新的、更加客观的视角来审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我一直以来都对“动机”这个概念感到好奇,是什么驱使着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这本书通过对“归因理论”、“动机类型”等内容的深入解读,为我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分析框架。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他人行为的解释,其实是受到了自身视角和过往经历的影响,这种“基本归因错误”让我反思了自己过去对许多事情的判断。书中对“社会认同”和社会影响的描述,也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我们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的。阅读的过程,就像在剥洋葱,一层一层地揭开社会心理学的奥秘,也一层一层地认识自己。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帮助我们成为更自觉、更明智的社会个体的指南。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人”的认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比较理智的个体,但阅读过程中,我却屡屡发现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竟然是如此容易被外界的微小因素所左右。书中关于“启发式思维”和“自动化思维”的介绍,让我惊觉,我们的大脑为了节省能量,会大量依赖经验和直觉进行判断,而这些往往是导致偏差和错误的根源。我曾经因为一些片面的信息而对某些人或事产生刻板印象,这本书为我揭示了这种心理机制的运作方式,让我深刻认识到保持开放和警惕的重要性。对“利他行为”的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曾简单地认为助人是出于纯粹的善良,但书中却探讨了多种动机,包括互惠利他、社会规范、甚至是减轻内疚感等,这种 nuanced 的理解,让我对人性有了更全面的把握。它教会我,不要轻易给任何行为下定义,而是要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动机和情境。
评分这本《社会心理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和其中的个体。我一直认为人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主的意识和选择,但这本书却让我认识到,我们是多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和社会群体的影响。书中关于“认知失调”的章节,简直像是一记醍醐灌顶,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常常会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护,甚至改变自己的态度来与行为保持一致。这解释了许多我一直感到困惑的社会现象,比如一些人明知某种行为有害,却依然乐此不疲。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侵略性”的探讨,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个人品行问题,而是深入分析了环境、文化、生物因素等多种可能的影响,这种多维度、不简单化的分析方式,让我觉得非常具有启发性。读完这些章节,我开始反思自己是如何被社会塑造的,自己的很多想法和行为,究竟有多少是真正属于“我”的,又有多少是社会赋予的。这种自我审视的过程是有些不安的,但也正是这种不安,带来了成长的契机。这本书就像一本关于“人”的解码器,帮助我理解那些曾经朦胧不清的人类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