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力量+市场与政府+博弈与社会 【套装共3册】经济学家张维迎著

理念的力量+市场与政府+博弈与社会 【套装共3册】经济学家张维迎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维迎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张维迎
  • 市场经济
  • 政府作用
  • 博弈论
  • 社会经济
  • 经济思想
  • 改革开放
  • 中国经济
  • 经典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鸿图博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434933
版次:1
商品编码:10192644542

具体描述

商品目录



1、《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ISBN:9787560434957      定价:49.00      西北大学出版社

2、《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  ISBN:9787560434933      定价:65.00      西北大学出版社

3、《博弈与社会》  ISBN:9787301218211      定价:49.00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张维迎1959 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1982 年获西北大学经济系学士学位 ;1984 年获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国家体改委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经济改革政策的研究;1990  9 月入牛津大学读书 ;1992 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4 年获博士学位;1994  8 月回国到北京大学任教。

现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席经济学家。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1999-2006)和院长(2006-2010)。主要著作包括:《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1995),《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1996),《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产权、政府与信誉》(2001),《信息、信任与法律》(2003,《大学的逻辑》(2004),《论企业家》(2004 再版),《产权、激励与公司治理》(2005),《竞争力与企业成长》(2006),《价格、市场与企业家》(2006,《中国改革 30 年》(2008),《市场的逻辑》(2010,《什么改变中国》(2012),《通往市场之路》(2012),《博弈与社会》(2013),《改革新启蒙》(2014),等。另有数十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在国内外quan威期刊发表。2000 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获得 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2008 年,选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评选的“改革 30 年,经济 30人”;2011年,因对双轨制价格改革的开创性研究荣获第四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2013年,获得网易财经“年度zui有影响力经济学家奖”。




内容简介


     

《理念的力量:什么决定中国的未来》

本书涵盖了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近年来所主张、研究主要观念,书中论点涉及市场、法治、改革、未来发展等重要领域,列出了作者长期思考的影响社会的二十四个重大理念。本书没有专业的经济学术语,而是用简单形象的类比说明经济现象,解决实际问题,是中国改革zui前沿的一流经济学家为普通读者撰写的经济学读物,也是获取正确的经济观念、理解中国经济和世界格局的第一手资料。

张维迎教授在八十年代即提出价格双轨制并长期坚持自由市场理论,对中国社会改革和社会观念的影响有目共睹,他的许多观点和预言已被事实所证明,他在本书中所提出的极具预见性的理念,相信也会为我们如何改变现实、面对未来提供重要的参考。

理念是重要的,人的行为不仅受利益的支配,也受理念的支配。

社会的变革和人类的进步阳基本上都是在新的理念推动下出现的,没有理念的变化就没有制度和政策的改变。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所取得的成就是理念变化的结果,中国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走出一些错误的理念陷阱,而没有思想市场,就很难有新的理念的出现和传播,从而整个社会就会失去变革的源泉。


《市场与政府:中国改革的核心博弈》

   

《市场与政府》收录了张维迎三十余年来的重要文章和演讲33篇,从改革开放之初到2008年金融危机,张维迎一直活跃在中国改革的zui前沿,他的许多观点后来被证明具有极强的预见性,本书精选的文章,几乎囊括了张维迎教授所有对中国改革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观点,他对市场经济的坚持、对主流经济学的思考和对中国资本市场及金融稳定的建议,都在书中得到了完整的论述,本书是了解张维迎学术思想、理解宏观经济脉络、认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quan威文本。

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市场要有效地运行,不能没有政府;但政府力量的扩展,可能导致市场本身的毁灭。因此,如何在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地节制政府对市场的破坏, 是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难题。


《博弈与社会》


    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但基于个体理性的决策常常与集体理性相冲突,导致所谓“囚徒困境”的出现,不利于所有人的幸福。人类如何走出“囚徒困境”,走向合作共赢?本书用博弈论的视角给出了答案。
    本书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并应用这些方法和结论深入分析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包括文化)。本书特别关注的是人们为什么有不合作行为,什么样的制度和文化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在作者笔下,博弈论不再是个高深的抽象理论,而是变成了一件剖析社会问题及制度的利器,一门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的学问。
阅读本书,有助于深入理解张维迎教授在产权制度、市场机制、法律、社会规范、政府行为、大学治理等诸多社会问题上的独到观点;也有助于提高读者的合作精神,使读者生活得更幸福、更从容。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理念的力量+市场与政府+博弈与社会【套装共3册】经济学家张维迎著”之外的其他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力求详实、自然,避免模板化痕迹。 --- 书籍套装简介:洞悉人类社会运行的底层逻辑与未来图景 本套装精选了三部横跨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与哲学领域的重量级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的框架,用以理解当代世界的复杂性、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以及社会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这三本书并非孤立的理论探讨,而是相互呼应、层层递进的知识矩阵,共同构建起一个关于“秩序、选择与演化”的宏大叙事。 第一册:文明的逻辑:从个体选择到宏大叙事 核心主题:制度演化的非预期后果与人类社会的长程发展 本书聚焦于宏观的历史进程,而非单一的经济模型。它探讨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为什么有些社会能够实现持续的繁荣和制度的优化,而另一些则陷入停滞甚至衰退? 作者没有将成功的文明简单归结为某种特定的资源禀赋或单一的政治决策,而是深入挖掘了文化、信任机制和制度设计之间的微妙互动。 重点内容解析: 1. 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消解: 详细分析了“信任”这一无形资产如何在商业交易、政治协作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关键作用。书中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商业契约实践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制度的有效性往往取决于其在实践中能否内化为社会共识和行为规范。它考察了非正式约束(如声誉、道德)如何与正式法律体系共同作用,构成了社会运行的“润滑剂”。 2. 路径依赖与制度僵化: 阐述了早期看似合理的制度选择,如何随着时间推移演变成阻碍后续创新的“陷阱”。例如,某种有利于早期工业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在面对信息技术革命时,可能成为结构性改革的巨大障碍。本书对此类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强调了自我修正能力对于文明存续的重要性。 3. 知识的扩散与分散决策: 区别于将知识视为集中管理的资源,本书强调了知识的碎片化、分散性和试错性。成功的社会结构往往是那些能够最大化允许个体进行试错、并快速反馈的结构。书中引入了复杂适应系统(CAS)的视角,来解释如何在缺乏中央蓝图的情况下,实现全局性的有序演化。 阅读价值: 本书提供了超越短期政策讨论的视角,帮助读者理解当前面临的社会挑战,其根源往往深植于数百年来形成的制度惯性之中。它教会我们用“长镜头”来审视历史,认识到渐进式的、基于试错的改进,远比激进的、自上而下的设计更为可靠。 第二册:风险、不确定性与企业家精神的再定义 核心主题: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决策艺术与创新驱动力 如果说第一册描绘了宏观的制度背景,那么第二册则将焦点聚焦于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个体行动者——企业家和创新者。本书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学中对“理性人”的静态假设,转而探讨决策者在面对“未知”时的真实行为模式。 重点内容解析: 1. 不确定性与预见性: 严格区分了“风险”(可量化的概率分布)与“不确定性”(不可量化的未知)。书中指出,真正的经济进步往往源于对“不确定性”的把握,而非对已知风险的规避。作者通过对工业革命时期关键发明的案例分析,展示了企业家如何运用直觉、经验和“情境感知”能力,在普遍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发现机会。 2. 竞争的本质: 竞争并非静态的市场份额争夺,而是一种动态的、关于“发现”的博弈。本书强调了“过程中的发现”,即市场竞争的价值在于它迫使参与者不断探索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组织结构。任何试图通过管制来“稳定”竞争环境的做法,最终都会扼杀创新的活力。 3. 信息不对称的结构性影响: 深入探讨了信息如何被持有者利用或隐藏,以及这种不对称如何塑造市场结构和监管的必要性(或过度干预的危害)。书中详细分析了信号发送(Signaling)和筛选(Screening)机制在劳动市场和金融市场中的应用,揭示了透明度和可验证性在降低交易成本中的核心地位。 阅读价值: 对于关注创新政策、产业发展和个体职业规划的读者而言,本书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分析。它提醒决策者,最优的激励结构不是去“选择”赢家,而是去建立一个允许失败、鼓励探索、并能迅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的生态系统。 第三册:沟通的困境:社会共识的脆弱性与代际冲突的结构分析 核心主题:价值冲突、意识形态的粘性与信息时代的认知鸿沟 本书将视角转向了当代社会最为棘手的难题之一:如何在一个多元化、观点极化的社会中达成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它融合了社会心理学、传播学和政治哲学的洞察,探讨了信念体系的形成、维护及其对集体行动的阻碍。 重点内容解析: 1. 认知闭环与确认偏误的系统性: 阐述了现代信息传播机制如何加剧了个体对现有信念的固守。书中分析了“算法推荐”在无意中如何强化了已有的认知滤镜,使得跨越意识形态鸿沟的理解变得愈发困难。这不仅仅是个体选择,更是技术结构设计导致的“社会粘性”。 2. 道德基础的差异与语言的失效: 探讨了不同群体在面对同一社会事件时,其判断背后的道德权重(如公正、自由、忠诚、权威等)的根本差异。当双方的基础价值取向不同时,即使使用相同的语言,信息也无法有效传递,因为接收者用自己的“价值编码器”对信息进行了重塑。 3. “共享现实”的瓦解: 深入分析了在缺乏公认事实和共同叙事基础时,社会信任如何被侵蚀。本书认为,有效的公共领域讨论,需要一个“可验证的经验基础”。当这个基础动摇时,所有的政策辩论都退化成了基于情感和身份认同的立场表达。 阅读价值: 这是一部关于“如何倾听”和“如何重建对话”的指南。它超越了简单的对立指责,而是从结构和心理学层面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听不进去”以及“为什么观点会如此固化”。对于希望在日益碎片化的公共讨论中寻求有效连接的读者,本书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和深刻的反思。 --- 总结: 本套装构筑了一个从制度基石(文明的逻辑)到个体驱动力(风险与企业家精神)再到社会互动障碍(沟通的困境)的完整分析体系。它要求读者跳出单一学科的藩篱,以系统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复杂、充满变数的世界。三册书相互补充,共同引导读者形成一种更具批判性、更深层次的思维模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认知升级。张维迎教授的写作风格,始终保持着一种理性、深刻、且充满批判性思维的特质。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抽丝剥茧,将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逻辑一一呈现。读这套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思想的“大扫除”,将那些陈旧、模糊、甚至错误的认知清理出去,然后用更清晰、更牢固的理论框架取而代之。尤其是对“契约”的强调,让我看到了一个社会赖以运转的基石。他论证了,在一个有效的市场经济中,清晰的产权界定和严格的契约执行是多么的关键。当我看到他对不同国家制度演变差异的分析时,更加坚信了理念和制度设计对于国家命运的深远影响。这套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开启了一扇通往经济学智慧殿堂的大门,让我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博弈”这个词,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冷冰冰的数学模型和尔虞我诈的商业竞争。然而,张维迎教授在《博弈与社会》中,将博弈论的精髓,巧妙地融入到对社会现象的解读之中。他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论是在家庭、职场,还是在更广阔的社会舞台,都充满了博弈的色彩。理解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比如纳什均衡、重复博弈等,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人们会做出某些看似不理性的选择,为什么合作与冲突会交替出现,以及社会规范和信任是如何在这种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书中对拍卖、谈判、合作行为的分析,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拓宽了我的思维方式,更让我学会以一种更具分析性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人际交往,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理解日常生活的有力工具。

评分

《市场与政府》这部分的内容,无疑是整个套装中最具现实冲击力的。张维迎教授以其犀利的笔触,深入探讨了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界限。他并没有简单地将政府视为问题的制造者,也没有盲目赞美市场的万能。相反,他以大量的案例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政府在某些特定领域,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上,确实需要扮演一定的角色。然而,他更强调的是政府干预的边界和风险,指出过度或不当的干预,往往会带来比市场失灵更糟糕的后果,扭曲激励机制,滋生寻租行为,甚至扼杀创新活力。这本书让我对“大政府”和“小政府”的争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到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需要政府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而非“全能的家长”。读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垄断治理等章节时,我更是深有感触,很多现实中的困境,在这本书的论述中找到了清晰的脉络。

评分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张维迎教授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他对“理念”的剖析,远不止于抽象的理论,而是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探究其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行为模式和价值判断。第一本《理念的力量》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并非天然存在,而是历史进程中特定力量作用的结果。他梳理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种经济思想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社会制度的建立与变革。这种宏观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解了许多看似难以解释的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深层的思想根源。尤其是一些关于产权、契约精神的讨论,让我意识到这些基础性理念对于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也反思了我们在实践中存在的不足。这本书的语言虽然严谨,但逻辑清晰,引人入胜,仿佛在与一位智慧的长者对话,从历史的纵深处洞察当下。

评分

总而言之,这三本书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共同展现了张维迎教授对于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哲学层面的深刻洞察。从“理念”的源头,到“市场与政府”的运作,再到个体和社会互动的“博弈”,作者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跨越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精彩旅程。我尤其欣赏他那种不回避争议、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在《市场与政府》中,他对于政府干预的审慎态度,以及在《博弈与社会》中对合作困境的精辟分析,都让我看到了他独立思考的光辉。这套书并非易读之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和思考,但一旦你真正沉浸其中,你将会获得巨大的启发,仿佛掌握了一副解读世界的新眼镜。它不仅是一套经济学著作,更是一份关于如何理解我们所处时代、如何理性思考的宝贵财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