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金融蓝皮书2018经济学理论书

2018中国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金融蓝皮书2018经济学理论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国经济
  • 蓝皮书
  • 2018
  • 经济形势分析
  • 经济预测
  • 金融
  • 经济学理论
  • 宏观经济
  • 政策研究
  • 学术著作
  • 报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蓉政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20118873
商品编码:23167680232
丛书名: 经济蓝皮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定价 89.00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12月
开本 16开
作者 李杨
装帧 平装-胶订
页数 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520118873


内容介绍
《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研究成果是中国经济前沿预测分析。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具有重要价值,对中国近段时间经济形势预测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见成效,《经济蓝皮书》对各种经济政策进行前瞻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从宏观经济走势、农业、工业、财政、税收、金融、对外贸易、商品市场等方面,研究中国的宏观形势进行前景预测。通过将相关的数据、信息、模型、方法工具、知识与专家群体知识和经验有机地连接成整体系统,提出当年及下一年度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数据,为政府、行业企业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根据历年中国经济主要指标,基于复杂前沿的系统分析模型,分析预测中国经济形势,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当前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复杂问题,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为国家应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及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或可能发生的重大经济风险。其成果发布社会各界,新闻媒体均详细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介绍

李扬 中国社会科学院前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一批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副理事长。第三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2011年被评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城市金融学会副会长。中国海洋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技术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和学科带头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关联推荐
《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17年度重大成果,预测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紧跟大会报告看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国家应对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及突发事件提供决策支持。《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目录

努力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代前言)——学习19大报告关于建设现代金融的论述 李扬 / 001

Ⅰ总报告 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年秋季报告“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 001 2“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7年秋季座谈会”综述彭战 / 024 Ⅱ经济增长与经济预测篇 3中国经济增长与货币供给机制转变 张平 / 030 4 2017年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和2018年展望 赵琨 王宝林 / 048 5 经济增长新基础初步形成,新特点日益明显——2017~2018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张立群 / 054 6 2017年前三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及趋势预测 黄群慧 江飞涛 张航燕 / 063 7 2017年前三季度工业运行情况分析及全年工业增速预测 解三明 / 081 8 2017~2018年经济景气形势分析与预测 陈磊 孟勇刚 孙晨童 / 090 Ⅲ宏观政策与供给侧改革篇 9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取向 祝宝良 / 114 10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选择 李泊溪 / 124 11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17~2018年 郑超愚 / 130 12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分析与展望师博 任保平 / 142 Ⅳ财政与金融篇 13中国财政再分配效应测算 娄峰 / 157 14稳健中性取向下的货币金融运行 闫先东 刘西 苗大林 / 180 15中国金融状况分析与展望(2017~2018) 陈守东 孙彦林 / 195 Ⅴ消费、投资与进出口形势分析篇 16当前投资形势分析与对策 张涛 / 208 17中国消费结构变化及政策取向:2017~2018年 宣烨 余泳泽 陈启斐 张莉 / 218 18中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获重大进展——2017年形势分析与2018年展望 金柏松 刘建颖 / 240 Ⅵ市场价格与收入分配篇 19 PMI显示:供给体系创新新消费时代来临——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前瞻 于颖 / 259 20 2017年大宗商品市场分析及2018年展望 陈克新 / 270 21 2017年中国税收形势分析预测及2018年初步展望 付广军 / 281 22 2017年中国股票市场回顾与2018年展望 李世奇 朱平芳 / 292 Ⅶ新经济、新动能篇 23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2016~2017年) 叶秀敏 姜奇平 / 309 24积极推进现代供应链创新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蔡进 武威 / 331 25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前景对未来能源需求的影响分析 李平 刘强 王洽 / 340 26中国的就业奇迹与后续行动 杨宜勇 黄燕东 / 352 Ⅷ附录 27统计资料 / 363

2019中国经济发展报告:结构转型与全球化新格局 导语: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与持续深化的国内改革交织作用下,2019年的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十字路口。本书聚焦于这一年度的经济脉络,深入剖析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面临的结构性挑战,以及在全球化逆流中中国所采取的应对策略。我们力求提供一个全面、审慎且具有前瞻性的分析框架,以理解和把握“后增速换挡期”中国经济的韧性与潜力。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走势与风险评估 本报告首先对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数据进行详尽的回顾与修正性分析。我们评估了GDP增长的驱动力——消费、投资、净出口的结构性变化及其对整体经济稳定性的贡献。 1. 经济增长的新常态解析: 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传统“三驾马车”的替代效应。重点分析了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持续提升背后的质量变化,并对投资效率,特别是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的边际产出变化进行了量化研究。我们认为,“高质量发展”不再仅仅是政策口号,而是内生于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塑过程。 2. 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 详述了2019年中央政府为应对外部不确定性所实施的宏观审慎政策组合。货币政策方面,分析了定向降准、MLF操作的实际效果,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影响。财政政策上,侧重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对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撑作用,以及减税降费政策对中小微企业生存能力的提振效果。 3. 关键风险点的穿透性审查: 报告对年度内暴露出的主要风险领域进行了深入的压力测试。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变: 详细梳理了隐性债务的化解进展,并评估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风险敞口。 房地产市场的结构性调整: 区别于以往的周期性分析,本书侧重于“房住不炒”政策下,城市间房价分化、租赁市场发展滞后以及土地财政依赖度下降对地方财政稳定性的长期影响。 外部不确定性与供应链重构: 评估了国际贸易摩擦对特定出口行业的冲击程度,并考察了企业为规避风险而启动的“去中心化”供应链调整布局。 第二部分:产业升级与创新驱动力的培育 2019年是中国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的关键一年,科技进步成为支撑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核心动力。 1.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本部分详细分析了“中国制造2025”后续政策的落地情况,特别是对新一代信息技术(5G、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效果。我们通过专利申请量、研发投入强度和产业集群效应,对这些领域的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估。 2. 消费升级与内需潜力释放: 深入研究了居民收入增长与消费结构升级的关系。重点关注了“银发经济”的崛起、绿色消费的兴起,以及数字经济对消费场景的重塑(如直播电商、社区团购的快速渗透)。报告提出,服务消费的弹性远高于商品消费,是拉动内需未来增长的主要潜力所在。 3. 营商环境的优化与民营经济的再定位: 报告评估了中央及地方在打破“玻璃门”“旋转门”方面取得的进展。通过对企业满意度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法治化、市场化的改革,切实增强民营企业长期投资的信心。特别关注了民营企业在重大科技项目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变化。 第三部分:深化改革与制度性开放 经济结构调整的根本在于制度的配套改革。本报告将制度改革置于分析的核心位置。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下半篇文章”: 考察了“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后续效应。重点关注了“补短板”——即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的投入和公平性问题,并分析了这些投入对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促进消费的间接贡献。 2. 土地、户籍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瓶颈: 讨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源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土地)在区域间和城乡间配置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了户籍制度松动对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3.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双循环”雏形: 详细解读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战略的进展,及其对区域产业分工和要素流动的引导作用。同时,报告的前瞻性地探讨了在外部环境复杂化背景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结论与展望: 2019年的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的阵痛中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尽管面临外部需求的波动和内部结构转型的压力,但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升级步伐并未放缓。本书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将更多地依赖于制度红利的释放和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而非传统的投资拉动。理解并有效管理转型期的风险,同时抓住结构性改革带来的新机遇,是中国经济保持中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 本书特色: 数据驱动: 大量运用国家统计局、央行、社保部门等权威机构的最新年度及季度数据,进行深度量化建模。 政策追踪: 紧密结合年度重大政策文件,分析政策意图与实际落地效果的差距。 跨学科视角: 结合经济地理学、行为金融学等工具,对传统宏观经济模型进行补充和修正。 前瞻性预测: 基于2019年的结构性变化,对2020年及“十四五”开局年的经济趋势进行审慎的区间预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工作需要,我所在的行业在2018年受到了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少影响,我需要更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这本书的标题“2018中国经济蓝皮书: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直接点明了主题,让我觉得它应该能提供我所需要的信息。我看了序言,作者强调了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并表示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经济进行深度剖析。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最怕的就是那些空洞的理论和缺乏实证的论断。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并通过严谨的逻辑分析,呈现出2018年中国经济的真实面貌,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给出有价值的预判。尤其是在一些关键性的经济指标,比如GDP增长、通货膨胀、就业情况等方面,我希望能看到详细的数据解读和趋势预测,以便我能够更好地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

评分

这本书是我作为一名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推荐下购买的。我一直认为,要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必须从宏观层面入手,而“蓝皮书”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系统性。2018年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无疑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这本书的出现,正好能够帮助我们这些学生全面了解当年的经济全貌。我更看重的是它在案例分析和数据呈现方面的严谨性。我希望书中能够引用大量的实际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而不仅仅是罗列。同时,我也希望它能通过一些生动的案例,将复杂的经济理论和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帮助我们这些初学者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另外,书中的“预测”部分,我也会抱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看看它的预测方法是否科学,预测结果是否能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

评分

这本书,我是在书店偶然翻到的,当时就被它厚重的封面和“蓝皮书”这个名字吸引了。我一直对宏观经济的走向比较关注,尤其是在2018年这个节点,国内外的经济形势都充满了变化和不确定性。拿到书后,我首先浏览了一下目录,发现涵盖了从宏观经济运行、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到金融市场等多个方面,这让我对它能够提供全面分析的期待值又高了不少。我尤其对其中关于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章节很感兴趣,想了解作者是如何分析当前面临的挑战,以及提出了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再者,书中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测部分,我也打算仔细研究,看看它提出的预测逻辑是否严谨,是否有数据支撑。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有一定兴趣的读者,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启发性的思考,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

评分

我是一位对中国经济发展保持高度关注的普通读者。2018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些重要的调整和变化,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了解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它们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对书中关于民生经济、消费市场以及就业形势的分析特别感兴趣。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具体的数据,说明2018年中国的居民收入、消费水平、就业状况等是怎样的,并且分析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此外,书中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展望,我也会认真阅读,了解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战略规划,以及这些规划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更倾向于阅读那些语言通俗易懂,但又能够提供深刻见解的书籍,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到这一点,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从中受益。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有点冲动消费的成分。当时在书店看到“金融蓝皮书2018经济学理论书”这个标题,觉得挺有吸引力的。我平时对经济学理论比较感兴趣,也关注一些前沿的经济学研究。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当年经济形势的简单回顾和预测,更能在理论层面有所建树,比如是否对某些经济学模型进行了创新性的应用,或者对现有的理论提出了新的见解。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从目录上看,它似乎涉及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国际贸易等多个经济学领域,这让我对它能否在理论深度上有所突破抱有期待。我尤其希望它能探讨一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理论难题,并尝试给出一些基于经济学原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本“理论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