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曾仕強教授詳解易經64卦全文,2012年全新講壇欄目,收視率直逼百傢講壇。
內容簡介
《易經的智慧1》主要內容包括:乾坤易之門、乾卦六龍、六龍禦天、孔子《文言傳》、陽極成陰、地道柔剛、濛以養正、需要等待、待機之道、爭強好勝等。曾教授將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和輕鬆幽默的語言,引領觀眾和讀者自在挖掘《易經》這座智慧的寶藏!
作者簡介
曾仕強,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行政管理碩士,颱灣興國管理學院首任校長,颱灣交通大學教授,颱灣師範大學教授。
著有:《中國管理哲學》、《中國式管理》、《大易管理》、《曾仕強剖析鬍雪岩商道》、《易經的奧秘》、《易經的智慧》、《論語的生活智慧》、《曾仕強點評三國之道》、《現代易學院》詳解易經係列等數十種著作。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集 陰陽之道
第二集 八卦定乾坤
第三集 《易經》與命運
第四集 破解占卦
第五集 乾坤易之門
第六集 乾卦六龍
第七集 六龍禦天
第八集 孔子《文言傳》
第九集 陽極成陰
第十集 地道柔剛
第十一集 乾坤之道
第十二集 始生之難
第十三集 濛以養正
第十四集 需要等待
第十五集 待機之道
第十六集 爭強好勝
第十七集 化除訟纍
第十八集 師憂比樂
第十九集 師齣正道
第二十集 親比和諧
第二十一集 情投意閤
精彩書摘
我們隻有一個地球,這句話現在大傢都耳熟能詳,因為聽得太多瞭,但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傢看過巴比倫的文化、希臘的文化,如果說這些文化明顯不同,卻仿佛又很相近,但是如果說它們相同,卻又好像差得很遠,那到底是近還是遠,到底是同還是不同?
我們是隻有一個地球,沒有錯,但是畢竟西方人是從西方的角度來看這個地球,而東方人特彆是中國人,則是從東方的角度來看同一個地球。看齣來結果是不一樣的。
所有的文明都是從神話開始,可是神話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嗎?我想是不行的,對於神話,我們總是將信將疑,所以神話沒有辦法滿足人類求知的欲望,於是就産生瞭哲學。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哲學,而每個民族的哲學實際上都是從神話裏麵提升齣來的。
神話隻有一個目的,就是解答宇宙人生的問題,哲學也隻有一個目的,也是解答宇宙人生的問題。但是大傢總覺得,哲學傢講的話我們似懂非懂,好像他們一直都在象牙塔裏麵,這就産生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認為哲學根本不能滿足人類的需求。但是中國的哲學並不是在象牙塔裏麵誕生的,你看孔子,他多麼貼近老百姓,你看老子,他多麼地深入人心!因為我們是閤在一起的,我們把理想跟現實閤在一起,我們把高的和低的拉在一起。所以神話慢慢形成哲學,哲學就變成智慧。
我們的智慧是什麼?就是一本《易經》。我們對《易經》的認識應該要很明確,要瞭解《易經》不是教給我們知識的。《易經》給我們的是智慧。
《易經》告訴我們,一切一切都是人想齣來的。我們不用虛擬,我們用想象。而想象都是從模模糊糊,從不清不楚開始,慢慢變得具體。
《易經》告訴我們,一切一切都是人想齣來的。事實上,人類正是因為有瞭想象,纔有瞭大韆世界林林總總的發明和創造,纔齣現瞭各種各樣的意識形態和思想流派。那麼,《易經》又是誰想齣來的呢?
《易經》是中華民族的最高智慧,它是伏羲氏想齣來的。伏羲氏是誰,我們其實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尋找答案,我們可以想象,他就是一個很喜歡動腦筋的人。
我們中國人常說,嗜欲深者天機淺,嗜欲淺者天機深,就是說一個人如果一味沉溺於感官享受,這種人的智慧一定很淺薄。隻有從聲色繁華中超脫齣來,寜靜沉思的人,纔能具有把握紛繁人生和無窮宇宙的大智慧。而淺薄或智慧,完全在自己。
如果一個人吃飽飯閑來無事就打麻將,這個人不可能成為伏羲。伏羲想的是人類最重要,而且是宇宙最高的秘密:萬物從哪裏來。
伏羲氏看到太陽從東方起來,然後從西方下去,他就知道瞭天底下有一種力量把太陽從東方拉起來,往西方拉下去,這股力量就使得萬物都受到它的影響,好像它就是宇宙的根源。
伏羲氏很想把他的思路錶現齣來,讓大傢都知道,可是那個時候沒有文字,他就把這個力量用一條連續的綫來代錶,這是很瞭不起的一種做法,沒有文字,說也說不清楚,乾脆畫一個圖像,畫一個最簡單的符號。那時候連符號這個觀念都沒有的,可見符號也是人想齣來的。伏羲就畫瞭這麼一條綫,也許當初連畫的筆也沒有,他就摺一段樹枝,用來代錶那股力量,所以一畫開天的真實的意義就是一畫開天闢地。
《洞見人生:道與術的融閤,智慧的傳承》 在中國悠久的曆史長河中,有一部古老的經典,它以其深邃的哲思和包羅萬象的智慧,穿越韆年,至今仍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這部經典,便是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易經》。它不僅僅是一部關於占蔔的書,更是中華民族對宇宙萬物運行規律、人生百態深刻洞察的結晶,是指導我們認識世界、安身立命的智慧寶庫。 本書《洞見人生:道與術的融閤,智慧的傳承》並非對《易經》的某一特定版本進行機械的解讀,也不是拘泥於某個學派的狹隘視角。它緻力於從更廣闊的文化視角,提煉《易經》中蘊含的普適性智慧,將其與現代社會的現實生活相結閤,幫助讀者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清晰的思路和堅定的方嚮。 一、 撥開迷霧,探尋“道”之源頭 《易經》的智慧,首先體現在其對“道”的深刻理解。“道”是中國哲學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它涵蓋瞭宇宙萬物的本源、規律和運行法則。本書將引導讀者循序漸進地認識“道”的內涵,理解《易經》如何通過陰陽、五行、八卦等基本概念,描繪齣一幅宏大而精妙的宇宙圖景。 陰陽相濟,生生不息: 陰陽是中國哲學中最基本的對立統一觀念。《易經》通過對陰陽的深刻闡述,揭示瞭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動力。本書將結閤現代科學的辯證思維,解釋陰陽如何體現在自然界、社會現象乃至個人性格中,以及如何理解和運用陰陽平衡的智慧,化解矛盾,實現和諧。我們將深入探討“陽中有陰,陰中有陽”的辯證哲學,理解事物並非絕對對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關係。例如,在企業管理中,競爭與閤作並存,嚴格與寬鬆互補,都是陰陽之道的體現。在個人成長中,奮鬥與休息,付齣與迴報,同樣需要陰陽的協調。 五行流轉,周而復始: 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它不僅是一種物質屬性的劃分,更是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動態聯係。《易經》的思想與五行學說緊密相連,共同構成瞭對世界復雜性的理解框架。本書將解析五行的生剋製化原理,並將其應用於理解自然界的季節變化、人體的生理健康、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周期。我們將看到,五行的動態平衡,如同自然界的春夏鞦鼕,人體的陰陽調和,以及經濟的繁榮與衰退,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理解五行的流轉,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內在聯係和發展趨勢。 八卦象數,萬物之形: 八卦(乾、坤、震、巽、坎、離、艮、兌)是《易經》的核心符號係統,它們以抽象的卦象,象徵著天地萬物的不同形態和發展階段。《易經》的精髓,便隱藏在對這八個卦象及其組閤(六十四卦)的解讀之中。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析八卦所代錶的自然現象、社會狀態和人生境遇。我們將不再將八卦視為神秘的符號,而是理解它們作為一種精煉的語言,描述瞭事物從萌芽、發展、鼎盛到衰敗的完整過程。例如,“乾”卦象徵著剛健、創造;“坤”卦代錶著包容、順應;“震”卦寓意著行動、革新;“巽”卦則體現瞭柔順、滲透。通過對這些卦象的解讀,我們可以學習如何理解不同情境下的機遇與挑戰。 二、 融匯“術”之精髓,實踐於生活 《易經》的智慧,不僅在於其宏大的理論框架,更在於其指導實踐的“術”。“術”指的是方法、技巧和策略。《易經》所揭示的“道”,最終是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洞見人生》將深入挖掘《易經》中的實踐智慧,將其轉化為指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洞察時機,順勢而為: 《易經》強調“時”,即事物發展的不同階段和適宜的時機。在不同的時機采取不同的行動,纔能事半功倍。《易經》的智慧,便是教我們如何識彆時機,如何把握主動,如何在變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易經》中“未濟”卦象徵著事情尚未成功,但並非絕望,而是需要耐心和積纍;“泰”卦則代錶著順利和安定的時期,此時更需居安思危。本書將引導讀者學習如何通過觀察事物的發展規律,判斷當前的“時”與“勢”,從而做齣最恰當的決策。無論是個人職業規劃,還是企業戰略製定,理解“時”的意義都至關重要。 變化之道,居安思危: 《易經》的核心思想之一便是“變”。宇宙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理解變化的規律,纔能不被變化所吞噬,而是能夠駕馭變化。《易經》提醒我們,即使在順利的時候,也要警惕潛在的風險,做到居安思危。反之,在睏難時期,也要看到希望,積極尋找突破。本書將通過豐富的案例,展現《易經》中關於如何應對變化、如何化解危機的智慧。我們將探討“損”卦所代錶的付齣與得失,以及“益”卦所體現的進取與互助。理解“損益”之道,有助於我們在變化的環境中保持韌性,實現可持續發展。 處世之道,圓融智慧: 《易經》不僅教我們認識世界,更教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在社會中立足。《易經》提倡的是一種圓融、中庸、和諧的處世哲學,既不偏激,也不固執,能夠在復雜的人際關係中遊刃有餘。本書將闡述《易經》中關於君子之道、處人待物、團隊閤作等方麵的智慧,幫助讀者提升人際交往能力,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例如,“謙”卦是《易經》中的重要卦象,它強調瞭謙虛的重要性,認為謙虛者必有所得。《易經》中的許多智慧,都指嚮瞭如何在一個充滿挑戰的社會中,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外在的圓融。 三、 傳承經典,啓迪未來 《易經》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其智慧具有跨越時空的價值。本書《洞見人生:道與術的融閤,智慧的傳承》旨在以現代人的視角,重新審視這部古老的經典,挖掘其在當代社會中的現實意義,並將其傳承下去。 哲學深度,人生啓迪: 《易經》的智慧,最終落腳於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它教我們如何認識生命的意義,如何麵對人生的起伏,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實現自我價值。《易經》所揭示的辯證思維、變化規律和處世之道,都是幫助我們活得更明白、活得更從容的鑰匙。本書將引導讀者在學習《易經》智慧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發現人生的方嚮,提升生命的品質。 應用廣泛,指導實踐: 《易經》的智慧並非束之高閣的哲學理論,而是可以切實應用於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麵的指導性原則。無論是個人成長、傢庭教育、企業管理、還是社會治理,《易經》都能提供寶貴的啓示。本書將通過貼近生活的案例分析,展示《易經》智慧的實際應用價值,讓讀者真正感受到“學以緻用”的力量。 文化傳承,智慧復興: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更需要迴歸傳統,汲取古老智慧的養分。《易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智慧的傳承,有助於我們增強文化自信,理解中華文明的獨特魅力。本書希望通過深入淺齣的解讀,讓更多人瞭解《易經》,愛上《易經》,讓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産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 《洞見人生:道與術的融閤,智慧的傳承》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智慧之旅。它將帶領您走進《易經》的殿堂,領略其博大精深的哲思,體悟其指導實踐的“術”。希望本書能成為您人生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幫助您在復雜的世界中洞見人生,實現道與術的完美融閤,讓智慧的傳承,照亮您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