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DX101-1建筑电气常用数据》主要用于一般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一般工业建筑的电气工程设计,也可用于建筑电气工程的监理、施工及验收。
编制说明
供配电系统
配变电所
低压配电
电缆、电线选择及线路敷设
常用电气设备
电气照明
建筑物防雷与接地安全
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安全防范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有线广播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
机房工程
附录
说实话,我原本对市面上大量的“工具书”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大多是老资料的简单拼凑,缺乏真正的创新和深度。但是,这本书在某些特定主题上的处理方式,确实展现了编者团队的专业功底。比如,它在深入探讨防火分区内消防电气系统的电源设计时,引用了多项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并将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这对于设计跨区域或高标准建筑项目时,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我特别欣赏它在图表制作上的用心,那些复杂的关系图,比如照度与光源功率密度的关系曲线,绘制得清晰明了,即便是第一次接触这些概念的人,也能通过图表迅速抓住重点。此外,书中对于一些新兴技术,如数据中心电源的冗余设计和节能措施的探讨,虽然篇幅不长,但也展现了编者与时俱进的理念。这表明该书不仅仅是基础知识的复述,更是在努力跟上建筑技术快速迭代的步伐,这一点非常值得肯定。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沉稳的深蓝色调搭配简洁的字体排版,透露出一种专业而可靠的气息。我是一个刚入行的电气工程师,手头上的参考资料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快速定位到所需数据的实用手册却少之又少。拿到这本书时,我最期待的是它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表现。我翻阅了一下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逻辑清晰,从基础的导线截面积计算到复杂的照明负荷估算,几乎涵盖了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高频需求。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似乎对一些标准规范的引用非常及时和准确,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查阅规范条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个人觉得,一本好的参考书,其价值不仅在于罗列数据,更在于如何将这些数据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套可以指导实践的知识体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每一个细节,但初步印象是,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将他多年积累的心得和数据整理成册,而非冰冷的数据堆砌。我希望它在处理一些非常规情况时的案例分析也能有所建树,毕竟理论联系实际才是硬道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质量颇为讲究,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有一种细腻的厚重感,想必是为了应对工程现场频繁翻阅的“磨损”。我主要关注的是这本书在处理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一些核心参数——比如不同材质电缆在不同敷设方式下的载流量修正系数。这部分内容在规范里往往描述得比较晦涩,需要反复对照各种表格才能确定。我拿出了我手上另一本老旧的参考资料对比了一下,发现这本书的数据更新似乎更贴合最新的行业标准,这对于避免设计错误至关重要。更让我感到亲切的是,书中对一些常用电气设备的技术参数描述得非常直观,比如不同类型断路器的分断能力、不同等级的过电压保护器的泄放能量等等。这种详尽到位的描述,极大地减少了初级设计师在选择设备时产生的犹豫和不确定性。我甚至在想,如果这本书能附带一些基于Excel的简易计算模板链接,那就更加完美了,毕竟现代设计工作越来越依赖数字化工具的辅助。总而言之,它在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层面上,交出了一份令人放心的答卷。
评分从一个资深结构工程师的角度来看,我们与电气工程师的配合往往围绕着预留孔洞、设备安装空间和荷载传递展开。因此,我更侧重于评估这本书中关于设备占地面积、管道排布空间预留的指导性内容是否足够详尽和保守。很多时候,电气工程师留下的空间过于紧张,导致后期安装困难重重。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内容似乎颇具前瞻性,它不仅给出了设备本身的尺寸,还标注了检修和维护所需的最小操作空间,这一点极其关键,是很多标准手册会忽略的“软性”需求。我对书中关于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计算模型进行了快速推演,发现其采用了较为成熟的等效电阻法,并考虑了土壤电阻率的非均匀性修正。这种注重实际场地条件的计算方法,比那些过于理想化的理论模型更具操作价值。如果这本书能够再增加一个关于不同建筑高度和地质条件下的接地网设计优化案例,那就更臻完善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严谨的语言风格和清晰的逻辑脉络。它避免了过多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精炼、最准确的工程术语来陈述事实和方法。我注意到书中对一些专业名词的首次出现都做了加粗或标注处理,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切换专业领域的工程师来说,起到了很好的导航作用。我特别感兴趣的是关于安全疏散照明的设计章节,它详细阐述了应急电源的持续时间要求,并结合了不同疏散距离的实际照度要求,给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流程图。我尝试根据图示的流程设计了一个小型的商业空间应急照明方案,发现其结果与我通过软件模拟得出的最优解非常接近,这极大地增强了我对这本书的信任度。我认为,一本好的工具书,应该在第一时间解决“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只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是一本真正能陪伴工程师走过项目周期的得力助手。
评分哦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很好很不错的一本书,以后还回来京东购买。
评分好!!!!!!???
评分是正版
评分书是正品内容丰富,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
评分公司购买,正品,到货也快
评分被骗,就是从其他文件搞一些数据,就几张纸而已,没用
评分也就是京东物流快…图书还可以
评分好顶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