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小楷書道德經/傳世碑帖精選

趙孟頫小楷書道德經/傳世碑帖精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墨點字帖 編
圖書標籤:
  • 趙孟頫
  • 小楷
  • 道德經
  • 書法
  • 碑帖
  • 臨摹
  • 傳統文化
  • 藝術
  • 文學
  • 宋代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博庫網旗艦店
齣版社: 湖北美術
ISBN:9787539442723
商品編碼:1026932763
開本:16
齣版時間:2011-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稱:趙孟頫小楷書道德經/傳世碑帖精選
  • 作者:墨點字帖
  • 定價:9
  • 齣版社:湖北美術
  • ISBN號:9787539442723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齣版時間:2011-11-01
  • 印刷時間:2015-01-01
  • 版次:1
  • 印次:4
  • 開本:16開
  • 包裝:平裝
  • 頁數:44

《曆代書法名傢真跡賞析:魏晉風骨與唐宋氣韻》 本書簡介 《曆代書法名傢真跡賞析:魏晉風骨與唐宋氣韻》是一部深度聚焦中國書法發展史上幾個關鍵時期的藝術精品選集與學術研究閤集。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近距離接觸和體會自魏晉至宋代,那些奠定後世書法審美基調的偉大藝術傢的創作精髓與時代精神。我們精選瞭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碑帖拓本與墨跡摹本,力求展現不同時代書傢獨特的氣韻與技巧的演變脈絡。 全書結構嚴謹,內容涵蓋麵廣,不僅有對具體作品的細緻入微的解析,更有對書法風格流變背後文化土壤的深入挖掘。我們避開瞭對單一作者或特定文本的過度集中,而是著眼於整個書法史的宏大敘事與精微之處的對比研究。 第一部分:魏晉風流與草書的解放 本部分重點闡述瞭東漢末年至魏晉時期,書法藝術如何從實用性、法度森嚴的狀態,逐步走嚮個體精神的自由錶達。 1. 漢隸的終結與楷書的萌芽: 我們將從漢代的成熟隸書,如《乙瑛碑》、《曹全碑》的風格特徵入手,探討其結體上的端莊、筆畫上的蠶頭燕尾如何為後續楷書的形成提供基礎。隨後,我們深入分析鍾繇(“楷書之祖”)在這一轉型期的關鍵貢獻。通過對傳世“度尚帖”、“長風帖”等墨跡的對比分析,揭示筆法中蘊含的古拙與秀逸並存的特點。 2. 王羲之的書法革命: 本章將集中探討“書聖”王羲之如何集前人之大成,融匯隸草,確立瞭後世沿用的楷、行、草、隸的標準。我們不隻關注其“盡善盡美”的楷書(如《樂毅論》、《黃庭經》的法度),更側重於其行草書的“自然天成”——例如對《蘭亭集序》(著重分析其不同拓本間的差異性)的結構章法、用筆的提按頓挫進行瞭詳盡的圖解分析。重點解析王羲之筆下“遒媚勁健”與“溫潤內含”的辯證統一。 3. 王獻之與魏晉風度的延伸: 對比王羲之父子的風格,本部分將著墨於王獻之(“小聖”)如何將父風推嚮更加奔放、欹側的境地。通過對其草書《九帖》、《鴨頭丸帖》的筆法解讀,闡述魏晉士人如何在書法中寄托傲岸不羈的士人風骨。 第二部分:隋唐氣象與法度的確立 隋唐時期,隨著國傢統一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書法藝術進入瞭一個新的高峰期,楷書的“法度”被推嚮極緻。 1. 初唐的承襲與創新: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等初唐大傢如何繼承並發展瞭魏晉遺風。歐陽詢的“險勁瘦硬”體(以《九成宮醴泉銘》為例),展現瞭對結構平衡的極緻控製;而褚遂良則在歐體堅硬的基礎上融入瞭柔和婉轉的筆意,開創瞭妍美秀逸的風格。 2. 唐楷的鼎盛——顔真卿與柳公權: 顔真卿的書法被譽為“雄渾博大,氣勢磅礴”。我們將從《多寶塔碑》、《顔氏傢廟碑》中,詳細解析“顔體”如何通過方筆和渾厚的墨法,體現盛唐氣象與忠義精神。隨後,對比柳公權的“顔筋柳骨”中的“骨”——即其楷書結體的瘦勁、結構的嚴謹,分析其如何滿足瞭晚唐對清峻工整的審美需求。 3. 盛唐的浪漫——張旭與懷素的狂草: 在楷書法度森嚴的同時,草書也迎來瞭極端的解放。本章將深入探討張旭“顛張”的渾厚大氣與懷素“醉素”的飄逸靈動。通過對比他們的代錶作,解析他們如何將內在的情感爆發融入到連綿起伏的筆觸之中,實現情感與綫條的完美融閤。 第三部分:宋代書風的轉嚮與文人書寫 宋代是書法史上一次重要的轉型期,從追求法度和外在的“美”,轉嚮強調內在的“意”和書傢的“性情”。 1. 宋四傢的並峙與個性解放: 本部分重點分析瞭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這四位大傢對書法審美的革新。 蘇軾: 強調“意在筆先”,追求平淡天真,以拙勝巧的審美取嚮。 黃庭堅: 發展瞭長槍大戟的行草體,注重筆勢的連帶和結構上的欹側,開啓瞭“意臨”之風。 米芾: 他的“刷字”風格,強調速度感和墨色的變化,其“八麵齣鋒”的技術對後世影響深遠。 2. 宋代碑學與帖學的交融初探: 雖然碑學的高潮在清代,但宋人對金石的關注已初露端倪。本章將簡要分析宋人對古碑拓本的搜集與研究,為後續碑學復興埋下的伏筆,展示齣書寫材料和審美視野的拓寬。 結語: 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景式的書法藝術鑒賞平颱,通過對曆代大傢在楷、行、草不同書體中的風格特徵和筆法奧秘的剖析,幫助學習者建立紮實的審美基礎和開闊的藝術視野,從而更好地理解中國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與綿延不絕的生命力。本書的選材和解析力求學術性與可讀性的平衡,是書法愛好者、專業學習者及藝術史研究人員的珍貴參考資料。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是一本專注於魏碑的精品集——《北魏墓誌精品選》。我本來對楷書的偏愛多集中於唐楷,但這本書徹底扭轉瞭我的審美傾嚮。北魏時期的墓誌,那種渾厚古樸、質樸雄強的氣息,簡直有種直擊人心的力量。這本書收錄的碑刻拓片質量極高,很多細節的蠶食痕跡都清晰可見,這對於研究筆畫的“刀法”非常有幫助。書裏特彆挑選瞭一些著名的墓誌,比如《鄭文公碑》和《張猛龍碑》的局部,並配有詳細的釋文和碑文背景介紹。我發現,魏碑的用筆雖然不如唐楷那般規範圓潤,但其險峻的側鋒和飽滿的結字,反而賦予瞭書法一種獨特的“金石氣”。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尋求楷書突破,想要在傳統規範中尋找創新力量的書法學習者。

評分

這本《宋拓淳化閣帖》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它收錄的那些曆代名傢墨跡,簡直是書法學習者和愛好者的一座寶庫。拿到手的時候,我就被它那厚重的裝幀和清晰的影印件所震撼。作為一本流傳韆年的珍貴法帖,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展示瞭古人的筆法精妙,更在於它所承載的曆史厚重感。我尤其喜歡其中王羲之和顔真卿的一些段落,他們的筆觸變化多端,既有“飄逸靈動”的韻味,又不失“端莊穩健”的風骨。我花瞭好些時間去臨摹其中的一小部分,發現僅僅是辨認那些細微的提按頓挫,就足以讓人領悟到書法之道的博大精深。對於那些想深入瞭解中國書法源流的人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極佳的入門或進階讀物,它提供瞭一個直觀、可靠的平颱去感受真跡的風貌。

評分

《顔真卿多寶塔碑”精講與臨習指南》這本書可以說是為顔體學習者量身定做的一本“秘籍”。市麵上關於顔體的書很多,但這本書的獨到之處在於它不隻是簡單的拓本羅列,而是加入瞭非常細緻的“筆法解析”。它用圖示的方式,將顔真卿標誌性的“蠶頭燕尾”和“方圓兼備”的特點,拆解到每一個起筆、行筆和收筆之中。我跟著書中的指導練習瞭“寜”字數日,明顯感覺到瞭以前那種“寫不進去”的僵硬感有所緩解,筆畫開始有瞭力度和厚度。書中的一些技法總結,比如如何處理轉摺處的提按,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這本書的紙張質量也很好,方便用毛筆直接練習,真是兼顧瞭學術性和實用性。

評分

不得不提一下我最近讀的這本關於“草書演變史”的專著,它完全顛覆瞭我過去對草書的片麵理解。這本書的學術性很強,它從章草的隸意濃厚,一步步追溯到今草的奔放自由,清晰地勾勒齣瞭從漢代到唐代的字體變遷軌跡。作者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瞭大量的齣土文物和傳世名帖作為佐證,使得整個論述邏輯嚴密,令人信服。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連帶”與“斷開”的辯證關係的探討,讓我明白瞭草書的節奏感是多麼的關鍵。對於那些不滿足於單純模仿字形,而希望探究書法藝術背後哲學思想的資深愛好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極佳的理論深度。讀完之後,再看張旭或懷素的作品,仿佛能聽見他們筆下那激昂的“心聲”。

評分

我最近購入的《蘭亭序神龍本摹本集覽》讓我對書法中的“行書”有瞭全新的認識。這本書的編排非常精妙,它將不同時期、不同角度臨摹的《蘭亭序》匯集一堂,使得讀者可以清晰地對比齣每一位臨摹者在“神韻”上的細微差異。起初我還覺得行書無非就是比楷書快一些、鬆動一些,但閱讀這本書後,我纔明白,行書的“意”遠比“形”更重要。每一個字的點畫呼應、氣息連貫,都體現瞭書寫者當時的情感波動。書中對每一個摹本的背景介紹也相當詳盡,這極大地豐富瞭我對魏晉風度的理解。我個人認為,這本書非常適閤那些已經掌握瞭基本楷書技巧,正準備嚮更自由、更具錶現力的書體邁進的書友們。

評分

習字靜心,買來練練字。

評分

印刷不錯,字跡清晰,心儀很久的書籍,不足的是有摺痕,有點遺憾。

評分

好書 好帖 此貼為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歲的趙孟頫為進之高士書寫瞭這捲小楷道德經。捲首,趙氏繪瞭一幅老子畫像,其後便是洋洋灑灑的整捲小楷書道德經。這捲墨跡為紙本,縱二百四十五毫米,橫六韆一百八十八毫米,現藏於故宮博物院。趙氏一生曾多次書寫小楷道德經。據方傢評介,其晚年書寫的這捲長達五韆言的小楷,書法結體嚴謹,筆畫精到,精工中透靜穆之氮,穩健中露靈動之神,前後風韻一緻,堪稱其小楷書之精品。本捲墨跡引首為明代著名書傢姚綬書寫的“鬆雪書道德經”六個大字,老子畫像前有當代著名畫傢張大韆二題。 隻是印刷一般 唉 價格便宜嗎,

評分

書法練習書法練習書法練習

評分

白底黑字 不太行 看著不爽

評分

很喜歡

評分

老人傢用來練字的,不錯

評分

到貨快,書質量也不錯。

評分

很喜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