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全套1-9 共9册 增补版 当年明月 历史书

明朝那些事儿 全套1-9 共9册 增补版 当年明月 历史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当年明月 著,当年明月 编
图书标签:
  • 明朝史
  • 历史
  • 历史小说
  • 当月
  • 增补版
  • 九册全套
  • 通俗历史
  • 历史故事
  • 明朝
  • 历史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库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
ISBN:9787550203297
商品编码:1026953465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1-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管理信息系统

原价:29.00元

作者:秦秋莉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030261083

字数:

页码:29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22kg

编辑推荐


《管理信息系统》:系统论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开发方法
详细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类型与模式
推行“基于问题、强调自主、突出实践”的教学思想
提供具有代表性的前沿知识拓展和形式多样的练习题
配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内容提要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既具有较宽深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因此《管理信息系统》在编写过程中,始终贯穿“基于问题、强调自主、突出实践”这一主导思想,分别从管理层面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对管理的影响、管理信息系统的战略性地位及其对组织变革的作用;从应用层面阐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和主要应用,指出了用户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责任和作用;从开发层面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和管理。目的是使学生领会管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和企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从信息系统的视角思考组织的问题,应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全书共分10章,各章之问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可根据专业与学时的不同有选择地进行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可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应用专业以及财经类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使用,也可作为各类企业管理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管理信息系统

目录


前言
第1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概念
1.1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2 管理的概念
1.3 信息的概念
1.4 系统的概念
知识拓展:信息时代与信息化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2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2.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2 计算机网络技术
2.3 数据库技术
知识拓展:当今社会的IT新技术——云计算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3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
3.1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布结构
3.3 管理信息系统的类型
知识拓展:面向需求的管理信息系统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4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4.1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
4.2 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
4.3 供应链管理(SCM)系统
4.4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知识拓展:地理信息系统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5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5.1 系统开发的条件与原则
5.2 系统开发的方式
5.3 系统开发的方法
5.4 系统开发的过程管理
知识拓展: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6章 系统规划
6.1 系统规划概述
6.2 当前系统的初步调查
6.3 新系统目标与新系统方案
6.4 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6.5 可行性报告的组成
知识拓展:企业建模方法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7章 系统分析
7.1 系统分析概述
7.2 组织结构与管理功能的调查
7.3 业务流程的调查与优化
7.4 数据流程的调查与分析
7.5 新系统逻辑模型
7.6 系统分析报告
知识拓展:企业流程再造(BPR)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8章 系统设计
8.1 系统设计概述
8.2 总体结构设计
8.3 详细设计
8.4 系统设计报告
知识拓展:统一建模语言(UML)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9章 系统实施
9.1 系统实施概述
9.2 程序设计
9.3 系统测试
9.4 系统转换
9.5 系统说明文件
知识拓展:系统测试的支持工具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第10章 系统维护、评价与管理
10.1 系统维护
10.2 系统评价
10.3 系统的运行管理
10.4系统的安全管理
知识拓展:信息资源管理(IRM)
思考题
上机作业题
小组讨论题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插图:



无论何种系统,当把它分解成子系统时,会减少我们分析问题的难度,但必须明确各个子系统的边界和接口,这样才能将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2.系统分解的原则
系统的分解过程事实上就是确定子系统边界的过程。每个人根据对系统理解的方式与角度的不同,对于系统的划分将出现不同的结果。为了保证系统分解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一般来说,需要考虑如下几个原则。
1)可控制性原则
系统内部的元素一般是可控制的,而系统外部的元素则不可控制,因而在把系统中的若干元素划分为同一子系统时,该子系统应能管理和控制所属的所有元素。例如,一个企业中销售部门经理的聘用由上级人事部门管理,销售人员的聘用由本部门自行管理,销售子系统中只有销售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块。
2)功能聚合性原则
系统内部的元素通常按功能聚集原则来进行子系统的划分,软件系统通常是由若干模块构成的,而模块具有各自的功能。若干模块聚集构成子系统,子系统按功能构成,如材料采购子系统、生产计划子系统、销售子系统、财务子系统、设备和库存子系统等。
3)接口标准化原则
系统在分解的过程中,需要定义大量的接口。接口是子系统之间的连接点,即子系统输入、输出的界面。在信息系统中,接口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接口,系统可完成过滤(即去掉不需要的输入或输出元素)、编码和解码(即将一种数据格式转换成另一种数据格式)、纠错(输入或输出错误的检测和修正)、缓冲(让两个子系统通过缓部区耦合,取得同步)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标准化接口有助于提高系统之间信息交换的效率,增强系统的扩充能力。

序言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将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科学、行为科学、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它既具有较宽深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为体现这一特征,本书遵循讲清方法、原理,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基于“信息”的视角、“管理”的角度、“系统”的思维方法,目的是使学生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初步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方法,领会管理信息系统在社会发展和企业运作中的重要作用。
全书共分10章,分别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概念、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类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以及系统维护、评价与管理。读者既可全面、系统地阅读全书,也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其中几章学习参考,各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对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各章均应学习参考;对于工商管理、财经类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重点学习第1、2、3、4、5章,大致了解第6、7、8、9、10章的内容,就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系统开发方法和工具。除上述几类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由于学时限制,可以只学第5、6、7、8章,侧重学习系统开发的理论和方法。如此,本书可以满足不同专业对管理信息系统学习的不同要求。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本课程“基于问题、强调自主、突出实践”的研究性教学思想,各章节配套了相应的思考题、讨论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重点,而知识拓展部分紧跟学科的发展前沿,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好的,这是一份针对“明朝那些事儿 全套1-9册 增补版”之外的其他历史图书的详细介绍。 --- 《大汉风云:帝国崛起与盛衰的千年史诗》 作者: 史学大家 萧鸿飞 著 出版社: 华夏文库出版社 开本/装帧: 16开,精装典藏版(共五卷) 内容提要: 《大汉风云》并非仅仅是一部关于汉朝兴衰的流水账记录,它是一部深入骨髓、充满洞察力的宏大叙事。本书聚焦于中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朝代——汉朝(西汉与东汉)的全部历史进程。作者萧鸿飞以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带领读者穿越两千年的时空,直面那个英雄辈出、文化定型的关键时代。 全书五卷,结构严谨,层层递进: 第一卷:楚河汉界与帝国的奠基(前202年—前141年) 本卷详细梳理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火种如何燎原,重点剖析了刘邦与项羽之间那场决定天下命运的“楚汉争霸”。作者不仅细致描绘了垓下之围的战略布局,更着墨于刘邦如何平衡各方势力,尤其是对异姓王的处理,体现了其作为开国之君的政治智慧与冷酷。重点章节深入探讨了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对社会经济的恢复所起到的关键作用,以及文景之治的内涵与局限性。对于初期的郡国并行制这一“定时炸弹”,本书进行了细致的结构分析。 第二卷:帝国的中枢与革新(前141年—前87年) 本卷的主角无疑是汉武帝刘彻。本书没有将他简单塑造成一个“穷兵黩武”的皇帝,而是将其放置于汉朝发展遇到瓶颈的时代背景下进行考察。如何解决匈奴的长期威胁?如何平衡地方势力与中央集权?作者详尽分析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中国文化核心的重塑意义,以及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经济政策的深远影响。在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的战略转折点被描绘得波澜壮阔,展现了汉军的战术执行力与帝国强大的后勤支撑。 第三卷:权力的迷雾与黄昏的序曲(前87年—25年) 从武帝晚年的“轮台罪己诏”开始,本卷进入了汉朝由盛转衰的复杂阶段。权力中枢开始被外戚和宦官集团渗透,如霍光专权、昭宣中兴的昙花一现,以及王莽这位“摄政者”的激进改革。萧鸿飞对王莽的评价极富争议性,他既看到了王莽推行改革的进步思想(如土地国有化的尝试),也深入剖析了其脱离时代、过于急躁的性格缺陷,最终导致了新朝的覆灭和赤眉绿林的爆发。本卷细致描绘了光武帝刘秀如何在乱局中整合资源,重建帝国的艰难历程。 第四卷:光武中兴与士族势力的崛起(25年—145年) 东汉的建立标志着以颍川为核心的士族门阀政治的成熟。本书详细阐述了光武帝如何“礼遇”豪强,以换取政权的稳定,但这为东汉中后期的地方势力坐大埋下了伏笔。本卷着重分析了“察举制”的异化过程——名士如何通过声望而非实际才能进入官僚体系,以及地方豪强对土地兼并的加剧。同时,作者并未忽视东汉在文化上的辉煌,如班固的《汉书》、张衡的科技成就,以及太学教育的繁荣。 第五卷:外戚、宦官与帝国的分裂(145年—220年) 本书的收官部分,集中展现了东汉末年的政治生态如何从内部腐朽走向无可挽回的崩溃。从汉灵帝的“卖官鬻爵”到外戚与宦官长达数十年的残酷权力斗争,朝廷的治理能力被掏空。黄巾起义的爆发不再是简单的农民反抗,而是积压已久社会矛盾的总爆发。董卓乱政、群雄并起,最终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形成鼎足之势,汉朝气数已尽。作者对三国鼎立的开端进行了精彩的铺垫,为读者提供了理解后世三国历史的坚实基础。 本书特色与价值: 1. 史料的整合与辨析: 作者广泛采撷《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核心史料,辅以出土简牍、碑刻等一手资料,对传统叙事中的模糊地带进行了严谨的考证与补充。 2. 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不仅关注帝王将相的重大决策,更深入到社会结构、经济基础、文化思潮的变迁,展现了一个立体、丰满的汉代社会图景。 3. 人物群像的深度刻画: 对韩信的悲剧性、晁错的改革困境、霍光、曹操等复杂人物的政治手腕,均有独到且深刻的分析,避免了脸谱化的描写。 4. 思想史的纵深挖掘: 清晰梳理了道家、法家、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导地位的转换,揭示了汉朝政治理念的演化轨迹。 《大汉风云》是一部能让专业历史爱好者感到满足,也足以让普通读者领略史诗魅力的鸿篇巨制。它不仅是在讲述“汉朝”的故事,更是在探讨“帝国如何建立、如何维持、以及最终如何衰亡”这一永恒的命题。阅读此书,如同置身于那金戈铁马、文治武功的千年风云之中,感受那个时代磅礴的力量与深刻的教训。 ---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得承认,我对历史一直是个半吊子,兴趣主要集中在唐宋那段风流倜傥的时期。但朋友强烈推荐这套书,说它“颠覆性”地改变了人们对明朝的看法,我才勉强翻开了第一卷。一开始,我还担心是那种过度娱乐化的“段子集”,毕竟名字听起来有点轻佻。结果呢?大跌眼镜。它的叙事节奏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流畅。它不像我们以前读的那种,每隔几页就要查个注释,或者被一堆专有名词绕晕。作者的文字功底极其扎实,他能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制度和政治斗争梳理得井井有条,逻辑清晰到让人拍案叫绝。他特别擅长制造悬念,让你忍不住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种阅读体验,对我这种对历史抱有敬畏心又怕被枯燥劝退的人来说,简直是救赎。读起来一点都不累,甚至可以说是“上瘾”。而且,我发现作者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很少采取绝对的褒贬,而是努力还原他们所处环境下的选择与挣扎,这种平衡的视角,让我这个读者在评判古人时,也变得更加审慎和包容了。

评分

这本书,说实话,刚拿到手的时候,我有点儿犹豫。毕竟市面上讲明朝的书太多了,而且大多都是那种严肃得让人打瞌睡的史书。但《明朝那些事儿》这名字,就带着一股子“不正经”的劲儿,让人好奇。我记得我一口气读完了前三本,那种感觉就像是突然发现了一个宝藏。作者当年明月,他真是个讲故事的高手。他不是那种只会堆砌史料的学者,他更像是一个坐在你对面,端着茶,笑眯眯地给你掰扯当年那些朝堂上的恩怨情仇、宫闱里的风云变幻。他把那些遥远的、陌生的帝王将相,写得活生生的,就像是你邻居家的故事一样。比如朱元璋的草根逆袭,写得跌宕起伏,让人热血沸腾;写到那些文臣武将的权谋斗争,又让人拍案叫绝,感觉到人性的复杂和无奈。最让我喜欢的是,他总能在历史的宏大叙事中,找到那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让你真切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脉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明朝的理解,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时间线和人名,而是变成了一部有血有肉的、充满戏剧张力的长篇小说。那种深入骨髓的代入感,是很多正经史书给不了的。

评分

这本书的增补版,我特意留意了,感觉作者在后续的修订中,确实加入了一些新的理解和更细致的考证。整体阅读下来,感觉就像是看了一部非常精彩的连续剧,而且是那种制作精良、卡司强大的大制作。它对我理解中国传统官僚体系运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我以前总觉得朝堂斗争很虚无缥缈,但通过作者对内阁制度、六部职能,以及宦官权力上升过程的详细阐述,我才明白,权力是如何被一点点蚕食和转移的。这种对“体制”的剖析,比单纯讲帝王更具现实意义。而且,作者在描述商业发展、社会变迁这些“软性”内容时,也做得非常到位,让明朝不仅仅是战争和腐败的代名词,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社会。总而言之,这套书已经超越了“历史读物”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关于智慧、勇气、妥协与失败的人性百科全书,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会把历史书反复重读的人,但我这套《明朝那些事儿》却成了一个例外。它的文字风格非常具有辨识度,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絮叨家常,但聊的却是江山社稷的大事。我喜欢它那种时不时冒出来的现代思维和幽默感,但它绝不是在胡闹。那种幽默,是用历史的荒谬性来反衬人性的可笑与可悲。举个例子,对付那些党争中的小伎俩,作者的描述常常让人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又会感到一丝凉意——原来权力的游戏自古以来就这么复杂。每次读到重要转折点,比如土木堡之变,或者戚继光的抗倭,我都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笔力上的爆发,那种紧凑和激昂,简直让人屏住呼吸。它成功地把“史学”和“文学”做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你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真正吸收了历史知识,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硬塞。

评分

这套书的魅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它对“人”的刻画,而非单纯的“事”的罗列。很多历史作品,总喜欢把人物塑造成高大全的符号,要么是千古一帝,要么是奸佞小人,脸谱化得厉害。但在这套书里,你看不到绝对的完美,也看不到彻底的堕落。比如崇祯皇帝,作者没有把他简单地描绘成一个亡国之君,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在重重压力下的焦虑、多疑和最后的悲壮。那些朝臣之间的互相倾轧,那些为了一个不公的判决而进行的漫长辩论,都写得让人感同身受。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名将、谋士时,那种对他们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怀。他们可能功高震主,可能壮志未酬,但作者总能抓住他们性格中的闪光点和致命弱点。看完之后,我常常会陷入沉思:如果是我处在那个位置,我能做得更好吗?这种反思性的阅读体验,是任何其他历史普及读物都难以提供的深度。

评分

发票信息说不明白,如果想要开发票的小伙伴要注意,东西来了还需要打电话要发票,需要继续等,商家不会一次发出,你即使注明也不给你发,很麻烦。并且说什么公告里说明,不太喜欢这个商家处理问题的方式。

评分

很不错,基本没有磕碰到,纸质可以,墨色可以,书香有一点,有图有表,不错。满意

评分

这套书给孩子看,详细的说明了明朝的兴起和衰败的整个过程,还原历史,了解历史。纸质很好,印刷清晰,没有异味。物流很快。

评分

包装的很不好,书角有褶皱,主要便宜啊!

评分

印刷还是很不错的,清晰,纸张很好,物流及时

评分

感觉不错,经典内容,送人佳品

评分

太喜欢这本书了,纸张好。

评分

不开发票,联系不到客服,欺骗消费者信誉,浪费消费者时间。垃圾书店

评分

评价给40个京豆,咋没有呢。塑料包装破裂,物流太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