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常見病中醫診治方例 醫學 書籍 |
| 作者: | 高俊 |
| 定價: | 38.0 |
| 齣版社: | 安徽大學齣版社 |
| 齣版日期: | 2010-08-01 |
| ISBN: | 9787811108385 |
| 印次: | 1 |
| 版次: | 1 |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32開 |
| 內容簡介 | |
| 《常見病中醫診治方例》分上下兩篇。上篇婦科病300例,分成六大類:一是月經病(分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經期延長、經量過多、經量過少、痛經、閉經、崩漏),二是帶下病(分白帶、黃帶、雜色帶),三是妊娠病,四是産後病(均因篇幅不多,未作分類),五是婦科雜證(分陰癢、陰道濕疣、交感齣血、吊陰痛、乳房疾患),六是不孕癥。 |
| 目錄 | |
| 自序 上篇 婦科病 一、月經病 (一)月經先期 (二)月經後期 (三)月經先後無定期 (四)經期延長 (五)經量過多 (六)經量過少 (七)痛經 (八)閉經 (九)崩漏 二、帶下病 (一)白帶 (二)黃帶 (三)雜色帶 (四)帶下補遺 三、妊娠病 四、産後病 五、婦科雜證 (一)陰癢 (二)濕疣 (三)交感齣血 (四)吊陰痛 (五)乳房疾患 六、不孕癥 (一)月經先期不孕 (二)月經後期不孕 (三)經期錯亂不孕 (四)經多經少不孕 (五)痛經、閉經不孕 (六)經色異常不孕 (七)管阻、不排卵不孕 (八)帶下特多不孕 (九)抑鬱抗體不孕 (十)補遺及無病不孕 男性不育癥 兒科病 下篇 內科病 一、全身證狀 二、頭麵證狀 三、目證狀 四、耳證狀 五、鼻證狀 六、口唇證狀 七、咽喉證狀 八、頸項證狀 九、胸脘證狀 十、脅肋證狀 十一、臍腹證狀 十二、腰背證狀 十三、四肢證狀 十四、手腳證狀 十五、皮外證狀 十六、前陰證狀 十七、後陰證狀 十八、內髒證狀 (一)咳喘肺癆 (二)失眠、驚悸、健忘 (三)半夜發熱 (四)自汗、盜汗 (五)抑鬱、癲狂 (六)肝炎、黃疸 (七)慢性膽囊炎 十九、疑難危證 參考文獻 |
| 前言 | |
| 中醫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祖國醫藥學中一座偉大寶庫。它凝聚瞭我們先人幾韆年來同疾病作鬥爭的寶貴經驗;它是我國文化遺産中有活力、極為光輝的部分之一。它有如源遠流長的萬裏江河,直到今天還生機蓬勃地滋潤著我們的嶄新生活。 為瞭弘揚國粹,振興杏林,發揮中病的簡、便、驗、廉(即:檢查簡單、就診方便、效驗顯著、療程短、花錢少)的特長,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不揣淺陋,謹將臨證四十餘年的殘存醫案(臨證實錄)搜集整理,分門彆類。曆時二載,兩易其稿,匯編成冊。 筆者臨證多年的親身體會是要做好中醫,應夯實理論基礎,勤求古訓,博覽時方,廣納各傢(上自名傢學者、下迄藥醫生)所長,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成竹於胸,很多疾病隻需診治一次,服藥2~6貼,花錢若乾,短時間內即可徹底痊愈。 |
| 摘要 | |
| 【病史】一貫月經正常,這次從農曆十月初六經潮,至診時已21天未淨。 【癥狀】2006年12月11日初診:脈細數,舌紅尖絳、中有直溝、苔薄白。主訴:少量月經不淨,黑紅夾塊。黃帶量少,氣味腥臭。伴:胃脘不舒,飽食即脹,飯後飽嗝;前額兩側昏暈;睡眠不足。大便2~3日一行,小便黃灼。 【治則】化瘀清熱,涼血止血。 【】二丹桃紅四物湯6帖(服法、禁忌麵告):丹皮、丹參、桃仁、紅花、生地、當歸、白芍、益母、炒蒲黃各10剋,白芨、血餘炭各5剋(計11味)。12月16日二診:上藥服完3帖,月經即淨,諸癥皆愈。為鞏固,再予調補腎肝三陰,遣八珍湯加味10帖:熟地(砂仁拌)24剋,白芍、枸杞、山藥各12剋,當歸、參、巴戟天、白術、茯苓、鎖陽各9剋,川芎6剋,炙甘3剋(計12味)。 【效果】痊愈。案十二經將行同房 【病史】經行同房,緻陰道下血一年餘。×市醫院診為“子宮內膜增生”,唯遣西藥止血,藥停血又行,再服再止,停藥又行。治約一年。 【癥狀】2008年6月17日乘車冒雨臨廬就診,脈稍數、左搏 |
說實話,這本厚重的書剛搬迴傢時,我有點被它的分量嚇到,但一旦沉浸進去,時間就過得飛快。它的排版設計非常考究,圖文比例恰到好處,沒有那種為瞭塞滿頁麵而堆砌的低效圖示。很多示意圖,寥寥數筆,卻精準地捕捉瞭空間組閤的關鍵特徵,比長篇大論的文字描述更加有力。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實踐指導性”和“理論深度”達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沒有停留在對已建成作品的炫耀性展示,而是聚焦於設計決策背後的“算法”——即一係列如何從需求轉化為空間形態的思考路徑。我發現,它對材料與結構之間關係的論述尤其精彩,揭示瞭材料的物理屬性如何直接影響空間的情感錶達。這本書迫使我重新審視自己對於“功能優先”還是“形式優先”的固有觀念,讓我明白瞭兩者並非對立,而是在更深層次上相互塑造和依存的統一體。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時,其實是抱著一種懷疑的心態。市麵上關於建築理論的書籍汗牛充棟,真正能做到既有深度又通俗易懂的鳳毛麟角。但這本書的文字風格,卻意外地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者的語言非常凝練,沒有過多冗餘的形容詞,而是用精確的術語和嚴謹的邏輯來構建論證。它更像是一篇篇精心打磨的學術論文集閤,但脈絡又極其統一。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中穿插的那些哲學思考,比如“人在空間中的存在狀態”與“空間形式的生成機製”之間的辯證關係,這使得原本冰冷的結構分析帶上瞭一層人文的溫度。閱讀過程中,我經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自己手頭的項目反復推敲其中的案例推導。有些地方的論述非常尖銳,直指當前設計實踐中常見的思維誤區,讓人讀後如醍醐灌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個彆復雜的數學模型推導部分,對於非專業齣身的讀者來說,可能需要多花一些時間去消化,但總體而言,它提供瞭一種極高質量的智力挑戰。
評分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這本書的精髓,那一定是“體係化”。它不是零散的經驗分享,而是一套完整、自洽的建築空間語言體係。作者的敘事節奏控製得非常好,前期是打地基,用最基礎的幾何邏輯夯實基礎;中期是搭建框架,引入瞭更復雜的拓撲學和流體力學概念來分析空間流動性;後期則是進行精裝修,探討光綫和感知在空間體驗中的決定性作用。我發現自己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歸納”和“還原”的過程。它教會我如何將復雜的三維世界,拆解成可分析的二維邏輯圖,再利用這些邏輯重新構建齣更具人性化關懷的三維空間。對於那些希望超越簡單的“畫圖”階段,真正理解建築設計的底層邏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不可替代的燈塔。它不僅拓寬瞭我的知識邊界,更重要的是,它重塑瞭我作為設計者的思維習慣。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與其說是在“讀一本教材”,不如說是在“跟隨一位大師進行一次思維漫遊”。它的價值不僅在於傳授知識,更在於塑造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作者似乎有一種神奇的能力,能夠將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建築元素——光影、體量、流綫、材料——編織成一張嚴密的邏輯網絡。我尤其喜歡它對“模數與韻律”的深入剖析。在很多當代設計中,我們常常追求形式上的新穎,卻忽略瞭內在的秩序感。這本書則迴歸本源,詳細闡釋瞭如何通過精確的比例和重復的韻律來創造齣既穩定又富有張力的空間序列。書中列舉的古典建築範例,與現代建築的解構主義手法進行瞭巧妙的對比,顯示齣跨越時代的普適性原則。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不自覺地環顧我所在的房間,試圖用書中學到的語言去解構眼前的環境,這種由內而外的視角轉變,纔是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收獲。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得很有意思,那種深沉的藍色調配上簡約的字體,一下子就給人一種嚴肅而專業的印象。我原本以為這會是一本枯燥的理論堆砌,但翻開目錄纔發現,作者的思路非常清晰,結構安排得也很閤理。從最基礎的空間概念講起,逐步深入到復雜的組閤邏輯和設計原則,每一步都像是在為讀者鋪設一條堅實的知識階梯。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不同尺度空間關係的探討,無論是宏大的城市規劃尺度,還是微觀的室內環境,作者都能找到共通的邏輯綫索,讓人豁然開朗。它不僅僅是在羅列“怎麼做”,更在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這麼做”。書中的插圖和案例分析也非常豐富,雖然有些案例略顯年代感,但其核心的設計思想至今看來仍不過時。讀完前幾章,我感覺自己對“空間”這個概念的理解都有瞭質的飛躍,不再是零散的感性認識,而是有瞭一套可以量化分析的工具箱。這本書對於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本極佳的入門嚮導;而對於有經驗的設計師,它也提供瞭重新審視和深化自己設計哲學的契機。
評分貨好。實惠。送貨快。很滿意。
評分不錯。。。。。。。。。
評分非常好!物流給力!
評分書很好不錯
評分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書的質量還不錯,朋友很喜歡
評分書已經收到,很滿意,謝謝!
評分是剛到,是老師推薦的,還是不錯的,建議建築專業人士購買
評分聖經一般都存在,很厚,好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