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为叶嘉莹**本传记,由本人口述,张候萍撰写,讲述其自1924年出生起至近年的人生经历、诗词创作、学术研究和师友交游。全书共九章,前六章按时间顺序分阶段(家世、青少年、大学、台湾时期、北美时期、回国)追述叶氏一生经历,第七章是对其学术思想发展历程的回顾和总结,第八章记述前几章中未能提及的师友交游;*后“结束的话”是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并对此前很少提及的婚姻生活作了一些追述。
叶嘉莹一生经历并不复杂,并无太多“故事”可 说;但因着她对中国古典诗词之执着热爱,以及时代 、环境之机缘巧合,使其经历有了别样色彩。其以八 十多岁高龄,在“谈诗忆往”之间,对自己一生的诗 词创作、研究作了细致的梳理和深入的叙述,其一生 与古典诗词绵密交会:从幼年时代对古典诗词产生热 爱,到把终生都奉献给了古典诗词之研读与教学,她 不仅以古典诗词为业,*在古典诗词中所蕴涵的感发 生命与人生智慧的支撑下度过了种种忧患与挫折—— 当其遭遇少年丧母、白色恐怖、晚年丧女三次打击之 际,总以诗词之创作、研究来抒发和缓解心中悲苦, 藉此走出低谷;到晚年则*进一步以古典文化薪火之 传承为使命,而*终达成自我生命之完满。读者当可 从其经历中读出传统文化与当下个体生命之间的深层 互动——深厚的古典修养塑造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 并在某种程度上规划其人生轨迹,而个人在大时代中 的人生际遇又*终成就了古典文化的推进与传承。
张候萍撰写的《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 虽是叶氏个人经历之叙述,所述内容亦多囿于单纯的 诗词圈子;但其一生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 方面都发生裂变的时期,社会的裂变,必然会产生一 些“沟壑”,叶氏一生的诗词创作与教学研究活动, 在客观上为弥合某些“沟壑”——传统与现代之间、 中国与西方之间、大陆与台湾之间——搭建了沟通的 桥梁。故本书虽以“谈诗”为名,却亦是诗外之物, 可为上个世纪以来**兴衰,文化变迁、修正之脚注 。而因其性别身份,使得《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 忆往》还可看作是一部新旧时代冲突中的女性奋斗史 。此外,因常年穿梭于海峡两岸、香港、澳门、北美 等地讲学及参加学术活动,叶嘉莹的交游极广,与顾 随、台静农、戴君仁、许世瑛、夏志清、周汝昌、南 怀瑾、周策纵、缪钺、金启华、赵朴初、陈省身、杨 振宁、程千帆、邓广铭、冯其庸、饶宗颐等大量知名 学者、文人之间的唱和往来也大有看头。
张候萍,1954年生于天津。1979年至1983年就读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教师,现已退休。在南开就读期间,有幸聆听叶嘉莹先生授课。1999年末在南开园与先生重逢,再次跟随先生学习。2001年始随访先生,积十载,成《红蕖留梦》。
《红蕖留梦》解题
和一首诗相遇——《红蕖留梦》代序
读叶嘉莹先生《谈诗忆往》有感而作*句三章
心灵的飨宴——叶嘉莹先生的诗教
**章 回溯家世
第二章 少年读书
第三章 恩师顾随
第四章 长路漫漫
第五章 漂泊北美
第六章 结缘南开
第七章 研读治学
第八章 良师益友
结束的话
后记
参考书目
初读《红蕖留梦》,我便被那股温婉而深沉的气息所包裹。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的婉约,仿佛能看到秋日晚霞中,荷叶上的露珠晶莹剔透,又似有未尽的情思在梦中悄然流淌。叶嘉莹先生,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位热爱中国古典诗词的人来说,都是一座无法绕过的巍峨高峰。她的学养、她的风骨、她的洞见,早已深深地镌刻在无数读者的心中。因此,当我看到这本书时,内心充满了期待,既想再次聆听她对诗词的解读,更想借由她的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岁月痕迹。叶先生的文章,总是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她不是那种声嘶力竭的呼喊,而是如同涓涓细流,缓缓地渗入你的心田,让你在不知不觉中被她的智慧和情感所打动。她谈论诗词,绝不仅仅是停留于字句的赏析,更重要的是她将诗词融入了生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会诗人的悲欢离合,去感悟那些千古不灭的情怀。这种结合,使得她的解读充满了温度和厚度,也让我对那些熟悉的诗句有了全新的理解。我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诗词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情感、关于生命体悟的动人篇章。
评分《红蕖留梦》这本书,在我心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叶嘉莹先生的文字,总带着一种温润而坚韧的力量。她对古典诗词的解读,总能让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与诗人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尤其欣赏她将个人经历与诗词创作相联系的方式,这种方式让诗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贴近生活,充满人情味儿的表达。她讲述的那些往事,有欢笑,有泪水,有无奈,也有释然,这些真实的情感,让她笔下的诗词更加鲜活,也让我对这位伟大的学者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她不仅仅是在传承古典文化,更是在用她的生命,诠释着一种对美的执着追求,一种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优雅风骨的精神。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诗歌的魅力,也让我更加珍视生命中那些细微而美好的瞬间。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引领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地去探索和感悟。
评分每次翻开《红蕖留梦》,都会有一种被温柔唤醒的感觉。叶嘉莹先生的文字,如同一股清泉,涤荡着心灵的尘埃。她谈诗,从来都不是冷冰冰的学术分析,而是将自己的人生体验与诗词的意境完美地融为一体。我深深地被她对人生无常的通透理解所折服,也为她如何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对美的追求而感到震撼。她笔下的每一个故事,每一次回忆,都带着一种岁月的沉淀感,既有少女时代的纯真,也有历经风霜后的豁达。她对于古典诗词的解读,常常能够触及到我内心最深处的情感,让我对那些熟悉的诗句有了全新的体会。她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更是一位充满生命智慧的人生导师。阅读她的文字,就像是与一位慈祥的长辈进行着促膝长谈,她用她的人生智慧,为我指引着方向,让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诗词的礼赞,更是对人生旅途中的一种深刻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希望。
评分《红蕖留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甸甸的感动。叶嘉莹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穿透力,她能够轻易地拨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读她的书,总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那些古老的诗句,在她口中,仿佛有了新的生命,不再是尘封的典籍,而是鲜活的,带着诗人温度的倾诉。我惊喜于她对诗词意象的细致解读,更折服于她对诗人心境的体察入微。她不仅仅是在讲诗,更是在讲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在风雨飘摇中依然能够保持优雅与从容的生活哲学。她的语言,朴实却蕴含着深邃的哲理,总能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人生。我尤其被她对于“留”这个字的理解所打动,这种“留”不仅仅是停滞,更是一种积淀,一种在岁月中沉淀下来的智慧和情感。她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与传承,用她的声音,唤醒了无数人心中对美的渴望。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给予了我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评分拿到《红蕖留梦》的那一刻,我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叶嘉莹先生的书,总有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仿佛能将人从喧嚣的世界中抽离出来,沉浸在一片宁静而充满智慧的境地。书中的文字,一如既往地洗练而优美,没有丝毫的斧凿痕迹,却又字字珠玑,饱含深情。我尤其喜欢她对于人生境遇与诗词创作之间联系的探讨。她并非是站在象牙塔尖,高高在上地评论古人,而是以一位过来人的身份,用她那丰富而坎坷的人生阅历,去解读那些诗人笔下的悲凉、无奈、喜悦与超脱。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智者进行一场深入的灵魂对话。她的讲述,常常从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开始,却能引申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对情感的细腻描摹。我常常会因为她对某一位诗人的某一句诗的解读而潸然泪下,也会因为她对生活苦难的积极面对而深受鼓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女性在时代变迁和人生跌宕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坚韧与诗意的栖居,如何在困顿中寻觅到美的力量,并将其化为滋养生命的力量。这是一种超越年龄和性别的智慧,也是一种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人生哲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