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

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次仁央宗 著
图书标签:
  • 西藏历史
  • 贵族
  • 世家
  • 民国
  • 近现代史
  • 社会文化
  • 藏族
  • 1900-1951
  • 政治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ISBN:9787802534520
商品编码:1027663121
出版时间:2012-06-01

具体描述

作  者:次仁央宗 著作 定  价:38 出 版 社: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06月01日 页  数:428 装  帧:平装 ISBN:9787802534520 英文目录/1
导论/1
研究范围/1
资料来源/21
部分  贵族滋生的土壤:垂直社会
结构中的贵族群像
  居于塔尖的“亚谿”家庭/3
  喇嘛与藏族社会的宗教观及其实践/5
第二节  喇嘛的“神性”及其传奇家庭/16
第三节  神圣家庭的耀眼光环/24
第四节  “亚豁”家庭升浮、延续的秘密/41
第二章  血统高贵的“第本”家庭/57
  高贵的血统与骄人的家族/59
第二节  显赫的贵族家庭/61
第三节  精心设计的贵族榜样/86
第三章  来自“米扎”家庭/112
  停滞社会中的等级变动/114
第二节  荣誉的实际概念/117
第三节  在废墟上为自己树立铜像/155
第四章  一般贵族家庭/165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地方史的精品。书中尤其对西藏贵族世家作了精辟的见解,作者联系西藏地方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描写了拉萨这座古城和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过去的故事,论述了西藏贵族家庭的世系生活情况,便于我们对西藏贵族家庭生活整体轮廓的了解,也对研究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藏学具有一定的价值。
    《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一书的写作基础是建立在笔者对西藏贵族资料的搜集上。
    关于西藏历史,中外专家和学者已经有了精辟的见解,而这些见解是整个藏学进行系统和比较研究的起点。本书正如它的书名所显示的那样,并不是一部西藏地方史,作者也深知自己没有能力完成一部西藏地方史的专著。但是,本书所描写和论述的西藏贵族家庭的世系生活情况,对于等
次仁央宗 著作     次仁央宗,拉萨人。现在*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所从事藏学研究工作。迄今,相关藏学著作有:《*国国情丛书·拉萨卷》(合著),《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合著),《拉萨鲁固居民生活》(合著),《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形态》(合著),《西藏的商业与手工业调查研究》(合著),等等。发表的论文有:《拉萨教育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谈“一江两河”经济开发中的教育问题》,《扎什伦布寺原堪厅组织的形成与演变》,《西藏制陶艺术》,《试论西藏贵族家庭》,《旧西藏拉萨贵族过年习俗》,《旧西藏贵族的婚姻与家庭》,等等。 
追寻失落的文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亚地区的社会变迁与文化交融 一部深度剖析后殖民时代中亚社会结构、权力更迭与文化认同的宏大叙事。 本书将目光投向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一个全球格局剧烈动荡、古老帝国逐步瓦解的时代。我们聚焦于一个被地理和历史双重塑形的广袤区域——中亚,一个连接东西方文明、充满着多元民族与复杂政治角力的十字路口。这不是一部传统的政治史或军事史,而是深入社会肌理,探究在宏大历史洪流之下,个体、家族乃至整个社群如何应对、适应与重塑自身命运的编年史。 第一部分:暮光中的帝国与新兴力量的涌动 (约1880s - 1900)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清帝国晚期在西域的统治形态,及其日渐衰弱的权力基础。我们详细考察了清廷在边疆地区的行政管理体系,如伯克制(Böke)的运作模式,以及地方精英如何利用这种结构维护其既得利益。重点分析了沙俄势力在中亚腹地的渗透,及其对传统贸易路线和水源控制权的争夺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当地的经济生态。 我们尤其关注在这一时期,文化与宗教的微妙张力。伊斯兰教苏菲派社团(Sufi Orders)在中亚社会中扮演了怎样的精神支柱角色?在面对外部压力和内部腐朽时,宗教权威的合法性受到了何种挑战?书稿细致考察了撒马尔罕、布哈拉等传统商业重镇的商业家族(如贾尼比后裔的商业网络)如何在新兴的工业产品和金融工具面前进行艰难的转型与抗争。 第二部分:动荡与现代化的边缘尝试 (约1900 - 1920) 辛亥革命与沙俄的覆灭为中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本章聚焦于“泛突厥主义”思潮的兴起,以及其在中亚知识分子群体中引发的共鸣。我们分析了土耳其青年党人(Young Turks)的影响如何穿透边境,激发起对民族自决和文化复兴的渴望。 本节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中亚不同民族精英阶层在权力真空期的反应。例如,河中地区的布哈拉埃米尔国(Emirate of Bukhara)和浩罕汗国(Khanate of Khiva)内部的改革派(Jadids)如何试图通过教育改革和引入新式法律来挽救其摇摇欲坠的政权。同时,我们呈现了大量未被主流历史叙事充分关注的案例:草原游牧民族在沙俄“斯托雷平改革”遗留影响下,面对定居化压力和土地兼并所经历的剧烈社会结构断裂。 本书引入了对“现代性”概念的批判性反思:中亚社会所接纳的“现代化”是来自圣彼得堡的、还是来自伊斯坦布尔的,抑或是本土演化出的混合形态? 第三部分:苏维埃化浪潮下的重塑与抵抗 (约1920 - 1940年代) 随着布尔什维克的胜利,中亚进入了被强行整合进苏联意识形态机器的阶段。本书不倾向于将此描述为简单的“解放”,而是深入剖析了苏维埃政权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外科手术式”改造。 我们详细考察了“去宗教化”(Hujum/Destruction of the Veil)运动的社会后果,它如何不仅冲击了伊斯兰教法体系,也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性别角色和家庭结构。书中通过档案记录,展现了地方“积极分子”(Activists)与传统宗教领袖(Ulama)之间复杂而残酷的权力斗争。 此外,对土地集体化政策(Collectivization)的分析是本部分的核心。与东欧平原不同,中亚的游牧和半游牧经济模式如何与苏联的强制性定居计划发生剧烈冲突?我们呈现了1930年代在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发生的饥荒与抵抗,这些事件在官方历史中往往被简化或隐去。 第四部分:边缘群体的生存哲学与文化遗产的流变 (约1940s - 1951) 在二战的阴影下,中亚的资源被进一步榨取,其民族身份的构建也进入了“提炼”阶段,即苏维埃民族政策的固化。本书的收官部分转向关注那些在剧变中试图保存自身文化火种的群体。 我们考察了中亚的工匠阶层(如费尔干纳的丝绸织户、撒马尔罕的雕刻师)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其传统手艺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意义如何被扭曲或继承。特别是,对中亚文学和口头传统的考察揭示了知识分子如何在审查制度下,运用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对逝去传统的怀念与批判。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对1900年至1951年这一关键历史时段的细致梳理,展现中亚地区在帝国主义、民族主义与共产主义三重挤压下,所经历的痛苦而深刻的社会断裂与文化张力。它试图还原一个充满层次感和矛盾性的历史现场,让读者理解,那些“失落的贵族世家”与地方精英,是如何在权力交替的缝隙中,进行着关乎生存、尊严与文化延续的最终抗争。 本书特色: 跨学科研究方法,融合了口述史、档案学研究(包括俄文、波斯文及早期突厥文材料的交叉验证)、经济人类学分析,力求提供一个多维度的中亚社会图景。全书拒绝单一的进步史观,致力于发掘历史的复杂性与地方的能动性。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仿佛置身于拉萨的街头,耳边回荡着藏语的呢喃和寺庙里悠扬的梵唱。书名“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勾勒出的时间跨度,恰好是我对西藏近代史最充满好奇的部分。那个时期,古老的农奴制正在瓦解,新的思潮涌入,外部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我想,这本书一定不会仅仅停留在对贵族生活的表面描绘,它更应该深入探讨这些家族在历史转型期所扮演的角色。他们是旧制度的维护者,还是新变化的适应者?他们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承受了怎样的压力?我期待能够看到书中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剖析,了解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的运作。或许,作者会通过一些具体的家族成员的故事,展现出个体在宏大历史进程中的选择与命运。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揭示出那些隐藏在历史事件背后的家族力量,以及他们如何影响甚至塑造了那个时代的西藏。我想,这不仅仅是关于几个家族的故事,更是关于一个时代的缩影,关于一个民族在变局中的挣扎与前行。

评分

这本《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的书名,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感和历史厚重感。1900年到1951年,这五十年间,西藏经历了太多的变化,从相对封闭的旧社会,到逐渐与外界接轨,再到迎来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贵族阶层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群体之一。我想,这本书可能会深入挖掘这些家族的起源、发展和衰落,讲述他们如何在这片高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又如何在历史的浪潮中起伏。我期待看到书中能够呈现出这些家族的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他们与藏传佛教的关系,他们的宗教信仰,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在治理地方、管理寺庙等方面的具体实践。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严谨的态度,却又不失生动笔触,将这些家族的故事娓娓道来。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的记录,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形态的追溯和解读。我想,这本书会为我打开一扇了解西藏近代史的新视角。

评分

这本书刚拿到手,就被它沉甸甸的分量和封面上那股穿越时空的古朴气息所吸引。我一直对西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那些在历史洪流中闪耀过的家族故事。1900-1951年,这个时期对西藏而言,无疑是风云激荡、巨变前夕的年代。想到书名中“贵族世家”这几个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些曾经权倾一方、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人物形象。我想,这本书或许会带领我深入到这些显赫家族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起居饮食,他们的服饰妆容,他们的精神信仰,甚至他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荣耀。我想象着,作者是如何搜集那些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蛛丝马迹,又是如何将它们串联成一个鲜活的家族史诗。每一件古老的器物,每一幅泛黄的照片,都可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往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还原那个时代西藏贵族阶层真实的社会面貌,让他们不再只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家族是如何维系他们的地位,又如何面对外部世界的冲击。

评分

“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让我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一直觉得,历史的进程,最终是由无数个个体和家庭的命运交织而成。1900年到1951年,西藏正处于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而贵族世家,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描绘出这些家族的辉煌与隐忧,他们的荣辱与兴衰。作者或许会从这些家族的祖辈开始讲起,勾勒出他们的发迹史,然后聚焦于1900-1951年间,他们在政治舞台上的角色,他们在社会变革中的应对,以及他们在个人命运上的选择。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贵族之间的联盟与对抗,以及他们与普通民众之间的联系。我希望能够从书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气息,体验到那些人物的喜怒哀乐。这本书,或许会让我更深刻地理解西藏近代史的复杂性,以及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面貌。

评分

读到这本书名《西藏贵族世家1900-1951》,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我对西藏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一些宏观的历史叙述,总是感觉缺少一些微观的、贴近人性的视角。而“贵族世家”这几个字,恰好提供了一个切入点,让我能够从一个更具体的、更有温度的角度去理解那个时代的西藏。我想象着,书中描绘的那些家族,他们生活在何处?他们的宅邸是何等气派?他们的日常是怎样安排的?是否有关于家族内部的权力和利益斗争?又有多少关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故事?我尤其想知道,这些贵族在面对时代变革时,他们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他们的观念是否也随之更新?这本书或许会通过生动的细节,勾勒出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窥见他们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我期待能够从书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独特氛围,以及这些贵族在其中扮演的复杂角色。这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追溯,更是对人性的探索,对文化变迁的体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