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考古學,總是讓人想起神秘、古遠。但自從接觸一點考古學後,發現其實也挺有趣。前些年讀過一本《趣味考古》,感覺有點意思。比如,其中提到在白酒蒸餾工藝於元朝前後傳入中國後,大碗甚至大壇喝酒的場麵就漸漸消失瞭,代之齣現的是酒壺和酒盅,因為酒的濃度大幅提高。再比如,火鍋的曆史久遠,但現在流行的四川火鍋卻在四百年前是不辣的,因為辣椒是鄭和下西洋之後傳入中國的。而我是學農的,要詳細瞭解農業的曆史,農業考古學也是幫瞭不少的忙。現在拿到《<讀書>現場》,發現第一大輯竟然也是有關考古的。
評分我們過去將1912~1928年的中國說得那樣無趣,主要得力於孫中山、國民黨的敘事,孫中山、國民黨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們要建構一個三民主義的憲政國傢,而不是1906年以來一直行走的路。這兩種路徑的差彆非常簡單,孫中山的設計是軍政、訓政、憲政三步走,是全民政治;而1906年一直延續的憲政,是從君憲到沒有君主的憲政,說白瞭,其實就是精英政治,就是將各路豪傑請到國會開個大的聚會,而不是將他們逼上梁山。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重新認識1912~1928年的中國國會,看看那一代政治精英怎樣議政,怎樣參政,怎樣代錶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發聲,對於未來中國,應該具有某種啓示。
評分您的評價將是其他網友重要的購買參考,並影響商品評分
評分“要有勇氣麵對你自己的理智”。教室裏的教師不能代你去思考,街頭的報紙、民族或國傢也一樣不能代你去思考。因為,最終要由你自己來承擔思考及行動的責任。
評分《讀書》自1979年創辦,一路走來,已有三十個年頭瞭。她秉承中國知識人的淑世情懷和傳統,透過書的媒介,廣泛探討各種思想文化問題,以漢語寫作博雅的文章風範,展示各個知識領域問題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同時也映現齣讀書界憂戚喜樂的感情律動,成為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各種思潮起伏跌宕的見證者。思想的開放,議論的清新,文風的雋永,使她贏得瞭讀書界的青睞。
評分 評分過去的主流話語願意將1912~1928年的中國視為“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這個說法如果從革命黨人的立場上說並無大錯,但是將近一個世紀過去瞭,如果我們繼續延續革命黨人的話語這樣說,就不僅錯解瞭曆史,而且顯得對自己民族曆史的不尊重。
評分自歐風東漸,現代性以疾風暴雨之勢在中國登場,古老的東方社會發生瞭大變化。若自其變化而觀之,古代與現代之間誠然存在斷裂;而若自其不變而觀之,則“盈虛如彼,而卒莫消長”。或許,這就是現代悖論所在。從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化,到底層社會的萬傢優樂,宏觀如須彌山,微觀如芥子塵,現代性的悖論,也引發瞭思想界的一連串悖論……
評分讀書 不錯!!讀書 不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