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大律师教你打官司10:保险关系纠纷案例
原价:28.00元
作者:车新业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5-01
ISBN:9787513618939
字数:300000
页码:388
版次:2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保险纠纷第一书。真实案例 律师点评为你提供最专业打官司法律指南!
投保人误告被保险人年龄,出险后受益人能否得到赔偿?
保险代哩人代被保险人签名,会不会影响受益人得到赔偿?
投保人误告健康状况,出险后是否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无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是否有效?
投保人未在“客户保障声明书”上签名,出险后能否得到赔偿?
投保团体人身保险时故意隐瞒病史,保险事故发生后,是否可以得到赔偿?
逾期补缴保费,保险合同是否可以生效?……
阅读本书,了解有关如何处理保险关系纠纷的法律知识。
《大律师教你打官司》丛书为《法官说案》丛书的再版图书,自2009年出版以来,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肯定,遂用时两年将《法官说案》丛书重新策划、编写、修改完善,将《大律师教你打官司》系列丛书推出市场,与广大读者见面,希望此套图书能够帮助广大法律工作者和一般读者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处理法律纠纷、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内容提要
《大律师教你打官司10:保险关系纠纷案例》的目的就是比较全面地介绍有关保险方面的法律知识,使人们认识有关保险法律纠纷的来龙去脉,以便于在日常生活中预防类似情况的出现;本书深入剖析借贷、担保重点疑难问题,全面收录有关保险的最新法律政策。
《大律师》在形式安排上简洁、明了。通过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枯燥的法律基本理论进行全面阐释;通过案例分析,帮助您理解法条并对相关案件的处理触类旁通;通过大律师和专家的评析,给您带来权威的案件处理意见,保证您在维权过程中有据可凭。
目录
人身保险纠纷案例
1.投保人误告被保险人年龄,出险后受益人能否得到赔偿?
2.保险代理人代被保险人签名,会不会影响受益人得到赔偿?
3.投保人误告健康状况,出险后是否适用“不可抗辩条款”.
4.投保人对被保险人无保险利益,保险合同是否有效?
5.投保人未在“客户保障声明书”上签名,出险后能否得到赔偿?
6.投保团体人身保险时故意隐瞒病史,保险事故发生后,是否可以得到赔偿?
7.逾期补缴保费,保险合同是否可以生效?
8.是疾病还是意外伤害导致死亡,保险事故到底如何定性?
9.保险条款约定不明的,出险后如何进行赔付?
10.保险宣传单与保险单内容不一致,保险事故发生后应据何判赔.
11.违法犯罪行为是否属于保险责任的免除范围?
12.旅客心脏病突发身亡,是否属于航空旅客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赔偿的范围.
13.被保险人出险后情绪不稳而自杀,受益人能否得到赔偿.
14.保险公司赔付保险金后,受益人还可以向侵权人索赔吗.
15.夫妻离异是否会影响人身保险合同的效力?
16.保险赔偿金能否被用于偿还被保险人生前的债务.
17.被保险人因药物过敏而死亡,受益人能否向保险公司索赔人身意外伤亡保险金.
18.受益人指定不明确,被保险人出险后谁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19.被保险人未按内部规定进行体检,保险合同是否成立?
20.多险种复合下的人身保险如何给付赔偿.
财产保险纠纷案例
21.适用诚实信用原则面临困难时,如何解决财产保险纠纷?
22.保险标的受损,其实际损失数额难以确定,该如何解决争议?
23.约定理赔条件为“企业破产”,保险公司对企业被兼并的情况是否可以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24.对保险合同的成立要素存在不同理解时,保险责任应该如何划分?
25.保险单漏填投保单上的内容,出险后争议如何解决纠纷.
26.擅自转移投保标的物,出险后保险公司能否拒绝赔偿.
27.未依照承诺办理财产保险手续,出险后如何解决纠纷.
28.保险公司能否以购房人具有偿还能力为由拒绝承担房贷保险责任.
29.受益人能否依照两份合法有效的保险合同获得双份赔偿.
30.银行能否要求购房人购买保险来担保债权.
31.车门被撬导致运输的香蕉冻坏,是否可以确定为盗窃损失进行理赔.
32.异地分支机构的雇员携款潜逃,投保人能否得到赔偿.
33.违规生产引发火灾事故,保险责任应当如何划分?
34.因保险经办人员疏忽致使保险单上未附投保明细表,保险之外的项目出险后,投保人能否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
35.防灾转移保险财产的费用应该由谁承担?
36.保险公司已做出承诺,但未出具保险单,出险后是否应该承担保险责任?
37.施救保险财产而造成未保险财产受到损失,投保人是否可以要求保险公司赔偿?
38.合同没有明确规定投保的财产的放置地点,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拒绝赔偿?
39.在保险期限内,投保人雇用路边装修队装修房屋,出险后能否得到赔偿?
40.精神病人纵火烧房导致家庭财产受损,投保人能否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
机动车辆保险纠纷案例
41.投保人的儿子造成保险事故,保险公司是否可以行使代为追偿权.
42.投保人及车辆同时失踪,其家属要求保险公司履行机动车盗抢及司机意外险赔偿责任能否得到法院支持.
43.乘客下车后被车辆撞伤,能否按第三者责任险予以赔偿.
44.车辆转让后,原机动车辆保险合同中的约定还有效吗.
45.转让车辆未办理过户手续发生事故,原车主是否有权向保险公司索赔.
46.投保人自愿超额承担责任的,保险公司是否有权拒绝给付超额部分的金额?
47.车辆部件之间的碰撞,是否属于“碰撞险”的范围.
48.保险公司承保车主未按约定办理行驶证和车牌的车子,出险后车主能否得到赔偿?
49.保险公司未向投保人明确说明车辆保险合同附件中的免责条款,发生免责事故后保险公司是否还能免责.
50.车主无法按保险公司要求提供非法定索赔资料,保险公司能否扣减赔付金额.
51.车主的老友当面把车开走失踪,是诈骗还是抢夺?
52.投保人持未审验的驾驶证驾车,出险后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拒赔.
53.承担车辆保险责任,应该依据保险标的的保险金额,还是出险时的实际价值.
54.车主持临时行驶证驾车,出险后保险公司能否拒绝赔偿.
55.保险条款约定“经侦查未获者”,应理解为“未获知下落”还是“未追回车辆”?
56.车主在保险事故发生后补交保险费的,能否从保险公司得到赔偿?
57.窃贼驾车造成他人损失,是否构成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险.
58.车辆与路面乱石发生碰撞后继续行驶,保险公司可否拒赔?
59.肇事司机故意抛弃伤者致人死亡的,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60.对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失,车主能否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工伤保险纠纷案例
61.雇主看在朋友面上勉强使用的雇工在工作时负伤,雇主是否可以免责.
62.职工在午休时间外出途中发生交通事故,企业能否拒绝承担保险责任?
63.环卫工人在工作时间内清扫工作区域外的地点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64.下班无证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65.职工因工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后用人单位能否终止.
66.非法用工发生工伤的,如何处理.
67.非法使用童工发生工伤事故,如何确定赔偿责任.
68.以个人名义承揽业务组织劳动,发生工伤事故后如何赔偿.
69.建筑单位将工程转包给无资质的个人,与其聘请的雇工是否形成劳动关系?
70.实行内部承包后发生工伤的,责任由谁承担.
71.高校学生在某企业实习期间因工受伤,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72.劳动者为多拿工资同意不参加社会保险的发生工伤由谁负责.
73.第三人给予赔偿后,劳动者能否再要求工伤待遇.
74.事业单位正式编制内职工能否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75.在工伤认定的诉讼中,举证责任应该如何分配.
76.能否以用人单位出具的虚假劳动关系证明,来认定工伤.
77.虽未签订劳动合同,但在从事单位负责人指派的工作中被烧伤,能否享受工伤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纠纷
78.公司为员工办理了商业医疗保险,离职时员工要求单位补缴社会医疗保险,能否得到支持?
79.借调期间的社会医疗保险费应该由谁来负担.
80.未经公司同意自行缴纳社会医疗保险费,公司是否可以拒绝承担费用?
81.外地劳务公司派遣农民工进城在某单位打工,谁应该为农民工承担缴纳社会医疗保险的费用?
82.职工竞聘时主动放弃医疗保险,患病后是否可以要求建筑公司承担医疗费用?
养老保险纠纷
83.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养老金给付纠纷,人民法院应否受理.
84.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退休后却无处领取养老金,问题出在哪?
失业保险纠纷
85.企业裁员职工领取一次性生活安置费后,能否再要求失业保险金.
86.失业保险缴费时间如何计算?
87.失业保险金能否代替经济补偿金,失业人在领取了失业保险金后是否可以再领取经济补偿金?
88.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处罚决定是否合法.生育保险纠纷
89.某女工产假期间因意外事故流产,能否要求按合同规定给予生育待遇?
90.以企业女职工多,不能负担太多的生育费用为由,采用生育费用包干的办法是否得当?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后记
作者介绍
北京某知名师事务所主任,在读博士,高级经济师、保险公估师、保险经纪人。北京市著名人身损害、保险律师。长期担任近百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常年法律顾问,在保险、税收、劳动、人身损害等领域经验丰富,成功地代理了一大批民商案件,其中多起被央视栏目以及法制日报、新闻晨报、青年报等众多媒体采访报道。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叙事手法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作者仿佛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娓娓道来,将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巧妙地编织进了生动的个人故事里。读起来完全没有那种枯燥的说教感,更像是与一位博学的友人对坐,听他剖析那些秦汉风云变幻背后的深层逻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那些关于服饰、礼仪乃至当时人日常饮食起居的描摹,都极为细腻考究,让人仿佛能穿越时空,亲临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那些重要的战役、制度的更迭,在这样的叙述下,不再是冰冷的年月日和人名,而是充满了张力和情感的戏剧。这种叙事上的创新,极大地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门槛,让即便是初次接触秦汉史的读者,也能迅速沉浸其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独特的魅力与复杂性。它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阅读乐趣完美地结合,使得阅读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这本书带来的最直接感受是“鲜活”。它没有将历史人物塑造成高高在上的神像或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而是将他们还原成了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比如,对某位开国君主的复杂心理描写,既肯定了其雄才大略,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其性格中的刚愎自用与局限性。这种去魅化的处理,让历史人物变得可理解、可亲近,也更真实可信。书中对汉代文官集团形成过程的梳理尤为精彩,展示了权力中心如何从军事强人手中逐步转移到更具制度化操作能力的士人阶层手中。这不仅仅是历史的叙述,更是对权力结构变迁规律的深刻洞察。读完后,感觉自己对权力、制度以及人性的相互作用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种跨越时空的启示,是任何纯粹的纪实作品都难以给予的深度体验。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带着一种强烈的个人色彩,却又不失学者的审慎。文笔流畅,节奏感把握得非常好,该快则快,描绘宏大场面时气势磅礴;该慢则慢,剖析细微处又极为审慎周到。特别是作者对于史料的引用和解读,展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底。他不仅仅是引用,更是在对话,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古人的决策,同时又保持着对历史情境的尊重。这种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我们既能带着批判性的思维去审视历史人物的功过,又不会陷入过度“后世化”的偏颇。整本书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历史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再满足于表层的事件记录,而是开始探究事件背后的“为什么”和“怎么样”。这种求知欲的激发,才是好历史书最宝贵的作用。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匠心独运,它似乎遵循着一种螺旋上升的逻辑,层层递进,不断深化对主题的探讨。一开始的基础铺垫扎实而清晰,为后续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部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章节的推进,叙述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但作者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脉络,有效地避免了读者在信息洪流中迷失方向。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处理跨越不同时间段的连续性问题时,展现了非凡的组织能力。例如,对郡县制与封国制优劣的比较分析,不是简单地并列阐述,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帝国稳定与否的大背景下进行动态考察,这种“穿透性”的分析方式,让人对制度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本死板的断代史教材,更像是一部围绕“如何构建一个持久的帝国”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的深度研究报告。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对历史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教科书的框架内,对于秦汉时期的认识相对片面和刻板。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既有认知。它不仅仅罗列了史实,更深入地探讨了思想文化的交融与冲突。比如,书中对于“百家争鸣”的余波在秦汉帝国构建中的持续影响,分析得入木三分。作者没有简单地将法家思想视为秦朝灭亡的唯一“罪魁祸首”,而是更全面地展现了它与儒家、道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相互渗透、取舍与适应。这种多维度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古代政治哲学如何影响国家形态的认识。它让我意识到,历史的演变从来都不是单一因果链条的结果,而是各种复杂思想力量相互角力的动态过程。对于任何想要深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根源的读者来说,这部分的论述无疑是极具启发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