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作为法律专业本科阶段的必修课与考研、司法考试的核心课,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集核心教材同步配套辅导与应试(本科考试、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强化练习于一体;总结并综合分析各章节的要点/重难点,针对各章节内容,精选精讲优质习题以及全国法律相关专业知名院校的研究生、司法考试真题,帮助广大学子更好地更有效率地掌握该门课程。我们希望通过同步练习,帮助和促使同学们切实的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熟悉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并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有所了解。
《法理学同步辅导与案例集》以近年来各重点院校经典考研真题、司法考试中的考题,对法理学科目的结构和知识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适合初步学习法理学的本科生、准备司法考试的考生以及准备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生。
张德淼,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博导、教授、法学院副院长。编写过多部教材,如《法理学》中国政法大学1999年版、2002年修订版、2007年再修订版;《法治理念与实务》武汉出版社2000年版等,并发表过多部学术研究作品。
★八十高龄的马克昌先生
一直关注着法律学科的发展,一直关注着法律专业学子的需求。希望通过本丛书收录的大量试题,能给考研迷途 中的莘莘学子点一盏明灯·希望通过本丛书收录的大量的真实的法律纠纷案例,能给从事法律工作的读者提供帮助。
马克昌:河南西 华县人,法学家。195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后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师从前苏联刑法学家贝斯特洛娃教授专门从事刑法学研究。1952年返回武汉大学任教。曾于1977年受委托担任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的主犯吴
……
前言
第一编 法学导论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精析
案例分析
巩固练习
深度拓展
第二章 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章 法理学概述
第二编 法的本体
第五章 法的概念
第六章 法的渊源、形式和效力
第七章 法的要素
第八章 法律体系
第九章 权利和义务
第十章 法律行为
第十一章 法律关系
第十二章 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 法律程序
第三编 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四章 法的历史
第十五章 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
第四编 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第五编 法的价值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概述
第二十一章 法与秩序
第二十二章 法与自由
第二十三章 法与效率
第二十四章 法与正义
第二十五章 法与人权
第六编 法与社会
第二十六章 法与经济
第二十七章 法与政治
第二十八章 法与文化
第二十九章 法与法治国家
第三十章 法与和谐社会
参考答案
综合测试题
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第一编 法学导论
第一章 法学研究与法学教育
知识结构图(略)
知识点精析
一、 法学研究对象
教材观点:法学是以研究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科学活动及其认识成果的总称。法学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历时性研究与共时性研究;二是法学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三是法律要素研究和法律实效、价值、作用研究等。凡属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在法学研究的范围之内。
此观点将法学研究对象置于人世,认为只要与人世有关的,与法有关的问题和现象都应当纳入法学研究范围,这是一种最广义的看法。
课外观点:有关法学研究对象,诸多教材中均予以说明,只是具体表述上有所差异。
孙国华、朱景文主编的《法理学》认为:法学是一切专门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而法律现象包含法律意识,法律文化以及法的运行诸环节等一切有法律意义的行为和法律规范。法学研究对象又有不同层次的划分,最深的层次是法的规律性,次深的层次是法学原理、原则,最浅的层次是法的创制和适用法的方法和手段。
沈宗灵等认为: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的是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并不是静态概念而是动态概念,包括了法本身问题,也包括与之相关的法与其他社会现象问题等等。
法学研究对象认识已经基本取得一致,但是必须注意各个学者的不同表述,这些表述反映了学者所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
【难点辨析】法学研究对象
各种法理学教材都会对法学研究对象进行说明,学者的说明都是按照各自观察角度额学术分析进行的,这些对法学研究对象的描述基本上都是正确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对学法研究对象的列举是无法穷尽的,因为社会是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所以我们必须以理性对法学研究对象加以宏观把握。我们认为,可以将法学研究对象从宏观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可见的外在的法律现象,即为规范—制度型法律现象;另一类是不可见的内在的心理—观念型法律现象,此类法律现象以法律心理、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法律学说等为代表,此类法律现象一般体现在法律生活的内部,隐含在法律生活的背后。
……。
案例分析
【案例】“乡土中国”的法学问题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曾经提到这样一个案例:有个人因妻子偷汉子打伤了奸夫。在乡间这是理直气壮的,但是通奸没有罪,何况又没有证据,殴伤却有罪。那位县长(兼司法官)问我:他怎么判好呢?他更明白,如果是善良的乡下人,自己知道做了坏事决不会到衙门里来的,这些凭借一点法律知识的败类,却会在乡间为非作恶起来,法律还要去保护他。 案例来源:费孝通的《乡土中国》
【问题聚焦】
乡土中国自有其建构秩序的方式,与法治方式并不相同,在中国如何获得两者之间的有效协调,避免两者之间的相互消解?
【法律剖析】
现代中国所进行的法治建设,虽然在城市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间却发生了很特殊的副作用,它破坏了原有的礼治秩序,但并不能有效地建立起法治秩序。法治秩序的建立不能单靠制定若干法律条文和设立若干法庭,重要的还得看人民怎样去应用这些设备。更进一步,在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上还得先有一番改革。如果在这些方面不加以改革,单把法律和法庭推行下乡,结果法治秩序的好处未得,而破坏礼治秩序的弊病却也先发生了。
如何使得法治建设的成果能够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实现共享,实现同样的良好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巩固练习
一、 单选题
1.法学“是对神和人的事务的认识、关于正义和不正义的科学”,这一观念的提出者是( )。
A.乌尔比安 B.亚里士多德 C.伊壁鸠鲁 D.托马斯?安圭那
2.德国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曾明确宣布“法学是哲学的一个部门”,直到( )以后,法学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18世纪中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晚期 D.20世纪初期
……
二、 多选题
三、 简答题
四、 论述题
五、 案例分析题
深度拓展
【拓展一】法学是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
法学就其根本特质而言,属于经世致用的学问。所有的人文社会科学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都必须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影响的方式可以粗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影响社会生活,或是以直接影响为主,同时也兼有间接影响;二是间接影响社会生活,或是以间接影响为主,同时也兼有直接影响。法学和经济学、政治学之类的学科属于前者,而文学、哲学、史学之类属于后者。
法学是以直接以社会生活或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直接对社会生活进行设计或为社会生活提供服务,直接影响法治,直接影响立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以及其他种种法律制度,并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生活。
那么法学究竟是以怎样的方式来影响社会生活并成为一门经世致用的学问?这个问题正是当下法学人应当思考的核心问题。作为法学人的事业,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奉献的事业,法学人应当认真思考法学应对人士的有效方式。
。。。。。。。。。
法学教育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之中。
机遇是指当下中国的法治国家理想与法学教育是紧密联系的,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为法学教育创造了诸多机会和条件。挑战是指目前的法学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还远远无法满足法治所提出的实践需求。
法理学是法学之基石,法理学教育开启了法学教育之门,法理学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法学教育状况的好坏。但是当前法理学教育处于困境中,急需进行突破。为实现法理学教育的目的,帮助广大法科学生更好地掌握法理学知识体系,我们编写了这本法理学教材同步辅导与案例集书。
《法理学同步辅导与案例集》是“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辅系列”中的一本,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的配套辅导用书,通过这套丛书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科知识。本丛书针对高校法学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特点,并结合应试需要编写习题,习题系统全面,覆盖所有重要知识点。
帮助学生准备并通过考验。精选重点院校的考验真题,帮助学生了解及自测。
帮助学生准备并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选择有代表性的司法考试真题穿插到每本书的各章的每个版块中,帮助学生了解司法考试的难度和形式,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
另外,本书收录了大量研究生入学考试和司法考试的真题,帮助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德把握知识点的考察方式和角度。为了便于同学们及时地对知识进行巩固和自我检测本书还设置了“综合测试题”,并随书附赠多套重点院校考研真题。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学习法理学的本科生,以及准备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司法考试的考生,也可以作为相关人员研究法律的参考书。
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名已经工作多年的法律从业者,我时常感到,虽然日常工作中接触大量的法律条文和案件,但对法理学的根基却有些模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常常让我感到力不从心。当我偶然看到这本书时,我被它“同步辅导与案例集”的定位所吸引。我希望它能帮助我重新梳理法理学的脉络,并从中获得新的启发。翻开这本书,我的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对概念的简单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同法学流派的观点,并对它们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精选的案例,都是现实中极具代表性的案件,这些案例的选取,以及作者对它们进行的法理分析,都让我耳目一新。通过对案例的解读,我看到了那些抽象的法理原则是如何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又是如何在现实的冲突与博弈中被塑造和演变的。这本书不仅让我回顾了法理学的核心内容,更让我认识到,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解释和指导实践的能力。它是一本真正能够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任何希望深化对法律理解的人来说,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评分第一段评价: 作为一名法学新生,初入这门抽象而又深邃的学科,我曾一度感到迷茫。条条框框的法律概念,深奥难懂的理论流派,如同迷雾笼罩着我的学习之路。就在我焦灼不安之际,偶然翻阅到了这本书。从第一个字开始,我就被深深吸引。作者用一种极其清晰、流畅的语言,将法理学那看似遥不可及的理论,一层层剥茧抽丝般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书中不仅对核心概念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更巧妙地将它们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结合。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抽象的法律概念并非高高在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书中关于“法律渊源”的讲解,我过去总觉得晦涩难懂,但通过书中对具体司法解释和地方法规的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法律的生命力源于何处。每一章节的结尾,都配有精心挑选的案例,这些案例并非简单的罗列,而是经过作者的提炼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相关法理的精髓。这种“即学即练”的方式,极大地巩固了我对知识的掌握,也培养了我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辅导材料,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一步步走进法理学的殿堂,让我从最初的畏惧变成了如今的兴趣盎然。
评分第三段评价: 老实说,我当初买这本书纯粹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一直觉得法理学是一门非常理论化的学科,想要真正理解它,除了死记硬背,似乎没有其他捷径。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采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将枯燥的法理概念与生动鲜活的案例巧妙地融为一体。每一章节的理论讲解都非常凝练,但又不失深度,作者总能抓住最核心的要点,用最精炼的语言加以阐述。而当理论遇到案例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至今难忘。书中的案例,无论是经典的还是现实的,都经过了作者的精心挑选和深入剖析,它们不仅仅是印证理论的工具,更是激发思考的火花。我曾反复研读关于“法律的解释”这一部分,书中的案例让我明白了,同一个法律条文,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又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让我对法律的理解不再是单一的、刻板的,而是变得更加立体和 nuanced。这本书的排版也很清晰,重点突出,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劲。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点拨,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评分第二段评价: 这本书绝对是法理学复习的“神器”!我之前考研的时候,光是啃那些厚厚的原著,简直是要了半条命。概念一大堆,理论互相打架,感觉自己像在迷宫里打转。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才发现原来法理学可以这么“接地气”。它没有故弄玄虚,而是用一种非常实在的方式,把那些复杂的理论掰开了、揉碎了讲。最让我惊喜的是它的案例集部分,那些案例的选择简直是神来之笔!每一个案例都精准地对应了书中的理论,而且分析得非常到位,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结果,而是告诉你为什么会是这个结果,背后蕴含了怎样的法理。我记得有一次复习关于“法律的价值”那一章,读了几遍书本上的理论还是云里雾里。但当我看到书中那个关于“程序正义”的案例时,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法律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结果的公平,更在于实现公平的过程。这本书的逻辑性非常强,章节之间的衔接也很自然,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而且,它的语言风格也很朴实,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舒服。对于那些和我一样,想要快速掌握法理学精髓,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
评分第五段评价: 我一直认为,法理学是一门需要“悟”的学科,很多时候,看再多的书,做再多的题,如果没有一种“顿悟”的感觉,都难以真正掌握。这本书,恰恰为我带来了这种“顿悟”。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只是堆砌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方式,将法理学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作者的语言非常生动,仿佛在和朋友聊天一样,将那些原本枯燥的概念,变得有趣起来。更重要的是,书中的案例集,简直就是“点睛之笔”。这些案例,都不是那种“书本上的例子”,而是真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或者是历史上那些影响深远的案件。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才真正理解了,法律不仅仅是规则,它背后还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追求。例如,书中关于“法律的公正性”的讨论,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让我看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公正的理解是如何差异的,而法律又如何在这些差异中寻求平衡。这种将理论融入具体情境的解读方式,让我对法理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不再是被动地记忆,而是开始主动地思考,开始尝试用法律的视角去看待和分析问题。这本书,绝对是我学习法理学过程中,最值得拥有的“秘密武器”。
评分适合准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的人阅读,可以很好的帮助复习法理学
评分工作需要,打算自学法律知识,准备从法理学开始,可是与这本书配套的教材还没有拿到手。
评分我就得这本书和张文显编的教材并不是完全配套
评分配送速度一贯那么快书也很好
评分[BJTJ],阅读了一下,写得很好,[NRJJ],[QY],[SZ]。
评分恩我都没看到书,不过比市面上便宜,质量当然很好~
评分教程详细清楚,值得购买。。。
评分编书的逻辑十分清晰,很多以表格形式罗列,综合的不同教材的观点,十分有助于法理学课后的复习工作。列举了很多的案例和习题,拓宽了初学者的知识面。京东的物流速度快而且书也比较便宜 性价比很高。
评分配送速度一贯那么快书也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