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辉格解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历史的辉格解释/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赫伯特巴特菲尔德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学
  • 辉格史观
  • 历史解释学
  • 西方史学
  • 学术著作
  • 翻译作品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历史理论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093972
商品编码:1027751444
出版时间:2012-12-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会计信息系统理论与实务:基于金蝶KIS案例教程(高等会计通用)

原价:32.00元

作者:甄阜铭

出版社: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01

ISBN:9787565401442

字数:291000

页码:23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介绍的理论并不很深,只是会计信息系统的一般性的理论、概念、规则和原理,通过实践案例设计,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第一章会计信息系统概述,介绍了会计信息系统的概念,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构成和功能,最后通过介绍金蝶KIS和金蝶KIS安装实践,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二章主要讲述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包括如何规划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原则,如何选择商品化的会计应用软件,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各个阶段的问题处理,最后介绍金蝶KIS的初始实施过程;第三章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重点介绍我国关于会计电算化的一些法律、法规和使用规范,这些是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指南,同时在本章的最后完成第二章未完成的金蝶KIS初始化设置工作;第四、五、六章的重点在于会计应用软件操作,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将会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本书附了大量的习题,有些习题在教材正文找不到答案,必须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解答,学习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练习。

目录


第1章 会计信息化概述
学习目标
1.1 会计信息化概述
1.2 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
1.3 金蝶KIS介绍及实验指导
小结
关键术语
实验一 系统安装
习题与案例
第2章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
学习目标
2.1 会计信息系统的规划
2.2 会计信息系统实施的基础工作
2.3 会计信息系统的选型
2.4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
2.5 系统上线的具体工作
2.6 金蝶KIS的账套管理模块及实验指导
小结
关键术语
实验二 企业建账
习题与案例
第3章 会计信息系统运行和管理
学习目标
3.1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3.2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3.3 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
3.4 KIS初始化及实验指导
小结
关键术语
实验三 基础资料设置
习题与案例
第4章 会计信息系统日常账务处理(一)
学习目标
4.1 账务处理概述
4.2 凭证录入
4.3 凭证审核
4.4 凭证过账
4.5 期末处理
小结
关键术语
实验四 金蝶KIS凭证处理
习题与案例
第5章 会计信息系统日常账务处理(二)
学习目标
5.1 出纳业务
实验五 出纳管理初始设置和凭证处理
5.2 工资核算业务
实验六工资核算和凭证处理
5.3 固定资产管理
实验七 固定资产核算和凭证处理
5.4 往来管理
实验八 自动转账和凭证处理
实验九 银行对账和往来业务核销
小结
关键术语
习题与案例
第6章 报表与财务分析
学习目标
6.1 会计报表系统概述
6.2 金蝶KIS报表与分析
小结
关键术语
实验十 自定义报表和财务分析
习题与案例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跨越时空的思想交响:文艺复兴、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的宏伟叙事 一、导论:现代世界的奠基石 本书旨在深入剖析西方思想史上三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折时期——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它们如何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所认知的现代世界。这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历史编年,而是一场关于知识、权力、信仰与理性之间复杂博弈的深刻考察。我们将追溯思想的源头,审视其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爆发与演变,并评估其对政治结构、社会观念乃至人类心智的持久影响。 二、文艺复兴:古典的重生与人性的觉醒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并非简单的复古,而是人类对自身价值和潜能的重新发现。本书将首先聚焦于14世纪至16世纪的意大利,探讨“人文主义”(Humanism)的兴起如何挑战了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宇宙观。 2.1 文本与语境:古典文献的再发现 我们详细梳理彼特拉克、薄伽丘等早期人文主义者对希腊罗马经典的重新发掘与翻译工作。重点分析马基雅维利在《君主论》中对政治现实的冷峻剖析,这标志着政治哲学开始脱离道德神学的束缚,转向对“人”作为政治行为主体的关注。对柏拉图学园的复兴,尤其是在佛罗伦萨,如何激发了对美学、伦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全新思考,这一点将被详尽阐述。 2.2 艺术中的人:从神圣到世俗的视角转换 艺术史的转向是文艺复兴最直观的体现。我们将分析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作品中,透视法、解剖学知识的应用如何赋予了人物前所未有的真实感和情感深度。文艺复兴的艺术不仅描绘了上帝的荣耀,更颂扬了人类的创造力和肉体的完美——这本身就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有力宣言。 2.3 印刷术的革命性影响 虽然印刷术的发明早于文艺复兴盛期,但其在这一时期的普及,极大地加速了新思想的传播,打破了教会和修道院对知识的垄断,为后续的宗教改革和科学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科学革命:新世界的观测与思维方式的重构 科学革命(Scientific Revolution),通常指16世纪中叶至18世纪初的这段时期,它彻底颠覆了亚里士多德主导的宇宙图景,并确立了以实验和数学为基础的现代科学方法论。 3.1 天文学的颠覆:从地心说到日心说 本书将详细叙述哥白尼(Copernicus)的日心说如何成为科学革命的“第一声号角”。随后,我们将重点分析第谷·布拉赫(Tycho Brahe)的精确观测数据,以及开普勒(Kepler)基于这些数据推导出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如何为牛顿的综合奠定了轨道基础。伽利略(Galileo)通过望远镜获得的证据,以及他为捍卫新天文学所付出的努力,是理解科学与权威冲突的关键案例。 3.2 机械论世界观的崛起 笛卡尔(Descartes)的“我思故我在”不仅是认识论的基石,其将世界视为一台可以被数学精确描述的巨大机器(机械论),也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本体论基础。我们将探讨笛卡尔的方法论(普遍怀疑)如何与培根(Bacon)倡导的归纳法和实验主义相结合,共同构建了现代科学探究的范式。 3.3 牛顿的综合:自然哲学的顶峰 牛顿(Newton)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科学革命的高潮。我们将解析万有引力定律如何以简洁的数学形式统一了天上和地上的物理学。牛顿的工作不仅是科学上的胜利,它还为启蒙思想家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模型——即宇宙是遵循理性、可被理解的自然法则运行的。 四、启蒙运动:理性的光芒与社会的重塑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主要在18世纪的法国、英国和德意志地区蓬勃发展,它将科学革命的精神——理性、怀疑和进步——应用于人类社会、政治和道德领域。 4.1 政治哲学的转向:主权与契约 洛克(Locke)的经验主义和自然权利理论是启蒙政治思想的基石。我们将对比霍布斯(Hobbes)与洛克在社会契约论上的差异,并深入分析孟德斯鸠(Montesquieu)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的三权分立学说,及其对美国宪法的深远影响。 4.2 卢梭的复杂性与人民主权 卢梭(Rousseau)的“公意”(General Will)概念是启蒙思想中一个充满张力的部分。本书将探讨他如何批判私有制和文明的腐败,并将其理论与后来的激进政治运动联系起来,分析其内在的矛盾性。 4.3 自由、宽容与百科全书精神 伏尔泰(Voltaire)对宗教宽容和言论自由的坚定捍卫,构成了启蒙运动的伦理核心。我们将探讨狄德罗(Diderot)主编的《百科全书》在系统化人类知识、挑战传统权威方面的巨大作用。启蒙思想家们坚信,通过教育和理性的传播,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迈向进步与幸福。 4.4 经济思想的萌芽 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我们将审视他提出的“看不见的手”如何将个人追求私利的行为纳入一个更宏大的、自我调节的社会秩序框架中,这为自由市场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 五、历史的回响:现代性的挑战与继承 本书的结论部分将探讨这三大运动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现代性的核心特征:相信进步、推崇科学、强调个人自主性。同时,我们也将批判性地审视这些思想遗产带来的局限性——例如,过度依赖理性可能导致的非理性后果(如极权主义的理论基础),以及“进步史观”中可能被忽略的文化和群体经验。通过对这些历史脉络的梳理,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当代世界秩序的根源与挑战。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进步”这一概念的颠覆性解读。在许多流行的历史叙事中,“进步”往往被描绘成一条直线,向上、向前。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条充满悖论与反讽的螺旋上升之路。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了那些被光荣历史所遮蔽的阴影,那些为了达成某种“宏大目标”而付出的隐秘代价。文字的力量在于,它能让你在理解某些历史成就的伟大时,同时也对随之而来的牺牲保持清醒的认识。我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历史剧院的后台穿行,看到了那些幕后调度和灯光布置,而不是仅仅欣赏台前的华丽表演。这种“去魅化”的过程是痛苦的,但却是通往真正理解历史的必经之路。它迫使我们重新审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定论”,并开始用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我们自己的时代。

评分

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并非坦途,它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和对复杂理论的接受度。但正是这种挑战性,造就了它无与伦比的价值。作者的行文风格充满了古典的严谨和现代的锐利,逻辑链条紧密得如同瑞士钟表的设计,稍有不慎便可能跟不上其思绪的跳跃。我尤其为它在处理跨文化对比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超然的、近乎冷峻的客观性所折服。它没有被单一的意识形态所裹挟,而是努力在不同文明的轨迹中寻找那些普适的模式,同时又敏锐地捕捉到那些决定性的差异点。这种对复杂性的拥抱,使得全书读起来有一种宏大的史诗感,但这种史诗感并非建立在浪漫主义的渲染上,而是源于对结构性力量的深刻洞察。每次当我感觉自己要迷失在繁复的论证中时,作者总能适时地抛出一个振聋发聩的总结,将我重新拉回主线上方,这种节奏的把控,极具功力。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上看,这本书就散发出一种庄重而沉静的气息,这与它所承载的深厚内容是相得益彰的。阅读时,我发现自己不自觉地放慢了速度,如同品尝一坛陈年的佳酿,每一口都需要细细咂摸其中的味道。作者在阐述复杂的历史动力学时,所采用的类比和隐喻非常高明,它们往往来源于自然科学或社会学的前沿理论,但被巧妙地嫁接到历史分析的土壤中,使得抽象的概念瞬间变得生动可感。这种跨学科的融汇,极大地拓展了我对历史研究范畴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主题宏大,作者却从未失去对个体经验的关注。在分析那些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总有那么一两处笔墨,精准地捕捉到了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迷惘、希望与挣扎,这种微观层面的共鸣,让冰冷的理论获得了人性的温度。

评分

这部书的笔触极为细腻,它仿佛是一面巨大的棱镜,将历史的洪流折射出无数令人惊叹的光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的那种近乎哲学的沉思,那种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反复叩问。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带入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亲身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去感受那些决定性瞬间的重量。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编年史,而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辩论,每一个论点都建立在扎实的史料之上,却又不断超越史料本身,直抵人类文明演进的核心驱动力。书中对于某些关键历史转折点的剖析,简直可以用“手术刀般精准”来形容,它揭示了隐藏在宏大叙事之下的微观机制,那些被主流史学常常忽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惯性,在这里被赋予了应有的地位。那种对时间维度深邃的理解,让人读完后,看待当下的眼光都变得更加审慎和开阔。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框架,去理解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这对于任何一个对人类命运抱有好奇心的人来说,都是一场智识上的盛宴。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彻底的思维重塑。它不是那种读完后合上书本就束之高阁的消遣读物,而是会长期在你的脑海中回响,不断地催生新的联想和疑问。我发现自己开始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寻找那些潜藏在表象之下的结构性力量的影子,开始用更长远的视角去审视眼下的政治气候和文化风尚。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精准,每一个词汇的选择都似乎经过了千锤百炼,没有一个冗余的形容词,没有一句多余的论述,一切都为了支撑其核心论点服务。这种极端的效率和密度,使得本书的价值密度极高,需要反复咀嚼才能完全消化。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历史的“操作系统”,一旦安装成功,你对所有历史事件的解读都会被永久地改变,这是一种极其深刻的智识馈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