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

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侯兆新 著
图书标签:
  • 高强度螺栓
  • 螺栓连接
  • 结构设计
  • 结构工程
  • 施工技术
  • 连接技术
  • 钢结构
  • 建筑工程
  • 机械工程
  • 规范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2143191
商品编码:1027763664
出版时间:2012-11-01

具体描述

作  者:侯兆新 著作 定  价:65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01日 页  数:445 装  帧:平装 ISBN:9787112143191 第1章高强度螺拴连接及其分类1
11高强度螺栓连接机理及其特点1
12高强度螺栓连接分类1
13高强度螺栓连接副及其分类3
第2章高强度螺栓预拉力值确定及其紧固原理10
21高强度螺栓预拉力(紧固轴力)的确定10
22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扭矩紧固原理11
23大六角头高强度螺栓螺母转角法紧固原理14
24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紧固原理16
第3章受剪作用的摩擦型连接接头19
31连接板摩擦面处理及抗滑移系数19
32涂层摩擦面抗滑移系数21
33螺栓孔距对抗滑移系数的影响28
34螺栓孔型系数29
35连接接头设计37
第4章受拉剪组合作用的摩擦型连接接头40
41试验情况40
42双剪摩擦面接头抗滑移试验41
43单剪摩擦面接头抗滑移试验43
44拉剪组合作用下连接接头抗滑移试验45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侯兆新编著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共分10章,分别是:高强度螺栓连接及其分类、高强度螺栓预拉力值确定及紧固原理、受剪作用的摩擦型连接接头、受拉剪组合作用的摩擦型连接接头、承压型高强度螺栓连接、摩擦-承压型受剪连接接头变形准则、高强度螺栓受拉连接接头、高强度螺栓与焊缝并用连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对高强度螺栓连接理论、设计、施工进行了全面和系统地论述,展示靠前在高强度螺栓连接领域的*新研究成果,介绍国外*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标准,可作为从事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人员使用《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时配套宣贯资料,也可作为高校钢结构专业教学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相关人员的培训用书。
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 概述 高强度螺栓连接作为一种重要的连接方式,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凭借其优异的承载能力、可靠的连接性能以及相对便捷的施工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建筑、重型机械、压力容器等各类工程结构中。本书旨在系统、深入地探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理论、计算方法、构造要求以及实际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与质量控制,为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份详实、实用的技术参考。 第一部分: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基础 本部分将为读者构建扎实的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理论基础。首先,我们将从螺栓的材料特性出发,详细阐述不同类型高强度螺栓(如普通高强度螺栓、扭剪型高强度螺栓等)的材质、性能指标、等级划分以及它们在力学行为上的差异。这有助于读者理解不同螺栓类型适用于何种工程场景,并为后续的设计选型奠定基础。 随后,我们将深入探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受力机理。重点分析在不同荷载作用下,连接的剪切、拉伸、弯曲以及组合受力情况。我们将详细介绍承压型连接和摩擦型连接的工作原理,阐明其承载能力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对于承压型连接,我们将剖析螺栓孔边缘的应力集中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设计螺栓孔尺寸和间距来控制连接的承载能力。对于摩擦型连接,我们将详细解释其依靠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荷载的机制,并重点介绍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如接触面处理、夹紧力大小等)以及如何在设计中考虑其可靠性。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详细介绍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规范与标准。我们将引用国内外权威的设计规范,如中国《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美国AISC《钢结构设计规范》等,并对其关键条款进行解读和分析。重点讲解如何根据工程结构类型、使用荷载、环境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高强度螺栓型号、等级,并确定连接的构造形式。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连接形式的设计要点,包括梁柱连接、支撑连接、桁架节点连接、板件连接等,并提供相应的计算公式和设计图例。 拉伸连接的设计将是另一个重点。我们将详细分析螺栓在拉伸作用下的受力情况,包括螺栓本体的拉伸强度、螺母的挤压破坏、垫圈的压溃以及连接板的拉伸撕裂等。我们将介绍如何计算螺栓的轴向承载能力,并强调保证足够的夹紧力对摩擦型连接的重要性。 摩擦型连接的设计将是本书的另一大亮点。我们将深入探讨影响摩擦系数的关键因素,包括表面处理(如喷砂、抛丸、除锈等)、表面涂层、表面清洁度以及夹紧力的大小。我们将详细介绍确保连接达到设计摩擦力的不同方法,如施加预拉力、采用扭矩扳手、扭剪型螺栓等,并提供相应的施工验收标准。 第二部分: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与施工技术 本部分将聚焦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实际应用,重点阐述其构造要求、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要点。 首先,我们将详细介绍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构造要求。这包括对连接板厚度、宽度、形状的要求,螺栓孔的尺寸、精度、位置要求,以及连接板边缘的构造要求。我们将强调避免应力集中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构造措施,如圆角过渡、增加过渡板等。 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高强度螺栓的施工技术。我们将从螺栓的安装顺序、螺栓孔的清洗、连接件的对口与临时固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对于摩擦型连接,我们将重点介绍夹紧力的施加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扭矩扳手和电动扳手来控制螺栓的预紧力,以及扭剪型螺栓的施工方法,包括核对螺栓的标记、使用专用套筒以及确保剪切销的断裂。 连接面处理是摩擦型连接施工的关键环节,我们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我们将阐述不同表面处理方法的优缺点,如喷砂、抛丸、钢丝刷除锈等,并提供相应的表面质量标准。同时,我们将强调在施工过程中保持连接面的清洁和干燥,避免油污、泥土等杂质的污染。 螺栓的安装顺序和拧紧方法将直接影响连接的承载能力和可靠性。我们将详细介绍合理的螺栓安装顺序,以及分步拧紧的原则,确保连接件的均匀受力。对于摩擦型连接,我们将强调确保达到设计夹紧力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通过检测手段(如扭矩扳手、百分表等)来验证夹紧力的施加效果。 第三部分: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质量控制与检测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技术,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工程安全。 我们将详细介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这包括对进场螺栓、螺母、垫圈的材质、规格、性能进行检查,对连接板的加工精度、表面处理质量进行验收,以及对施工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进行监督。 检测技术是保证高强度螺栓连接质量的关键。我们将详细介绍各种检测方法,包括: 外观检查: 对螺栓、螺母、垫圈是否有损伤,连接件是否变形,连接面是否清洁等进行目视检查。 尺寸检查: 测量螺栓长度、螺母高度、垫圈厚度等,以及连接件的孔位、孔距等。 夹紧力检测: 对于摩擦型连接,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扭矩扳手、百分表、拉力计等工具来检测螺栓的夹紧力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扭矩检查: 对于采用扭矩控制的螺栓,我们将介绍如何使用扭矩扳手对螺栓施加的扭矩进行检测。 声波检测: 介绍利用超声波的方法检测螺栓的拧紧状态和可能存在的缺陷。 无损检测: 简单介绍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方法在检测连接件裂纹等方面的应用。 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检测方法的操作规程、适用范围以及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通过对这些检测技术的掌握,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能够有效地识别和解决连接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 第四部分: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本部分将针对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高强度螺栓连接常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我们将列举并分析诸如: 螺栓滑移(承压型连接): 分析可能导致滑移的原因,如连接面处理不当、夹紧力不足、超过承载能力等,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螺栓拉伸破坏: 探讨螺栓本体拉伸断裂的原因,如材料强度不足、过载、疲劳等,并提出设计和施工上的应对策略。 连接板撕裂: 分析连接板边缘撕裂的可能原因,如应力集中、连接板厚度不足等,并提供构造上的改进建议。 螺栓孔扩大或变形: 讨论导致孔洞变形的原因,如安装不当、过载等,以及如何进行修复或加固。 连接面污染: 强调连接面清洁的重要性,并提供清理和修复受污染连接面的方法。 施工过程中螺栓损坏: 探讨螺栓在安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损坏情况,如螺纹损伤、螺栓头断裂等,以及如何进行更换或处理。 对于每种常见问题,我们将从设计、材料、施工、检测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解决对策,帮助读者避免和处理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难题。 第五部分:案例分析与工程应用 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与施工理论,本部分将选取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如桥梁、高层建筑、工业厂房等,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 我们将选取典型的工程节点,如钢梁与钢柱的连接、钢桁架的节点连接、框架结构的梁梁连接等,详细介绍其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理念、构造形式、计算过程以及施工细节。通过对真实工程案例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学习成功的设计和施工经验,并从中获得启发。 结论 本书力求以系统、全面、深入的视角,为读者呈现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的全貌。我们希望通过对理论的严谨阐述、对技术的详实讲解、对质量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实际问题的有效分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份宝贵的参考资料,助力其在工程实践中创造出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钢结构连接。

用户评价

评分

总的来说,《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是一本兼具深度、广度和实用性的技术专著。它不仅为我提供了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我对工程结构的认知水平。我强烈推荐给所有从事结构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老兵,还是初出茅庐的新人,都能从中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一本可靠的工具书,我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反复翻阅和参考。

评分

这本《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我是一口气读下来的,虽然我对结构力学和工程计算并非全然陌生,但本书在处理高强度螺栓连接这一细分领域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感到惊艳。从一开始,作者就构建了一个清晰的逻辑框架,将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性内容,通过案例分析和图文并茂的方式,变得生动易懂。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预紧力控制的章节,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深入剖析了预紧力对连接性能的影响,包括疲劳强度、抗滑移能力等关键指标。书中详细介绍了不同预紧力施加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在实际施工中如何进行精确控制,例如利用扭矩扳手、拉伸测量仪等工具,并对这些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客观的分析,这对于指导一线工程师进行现场操作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远不止于提供一套技术规范。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在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交流。书中充满了作者在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单纯的学习教材难以给予的。比如,在章节中,作者分享了在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高强度螺栓连接施工的注意事项,包括对温度变化、湿度影响的考量,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曾经参与过的一个项目,当时就因为对这些细节考虑不周,导致了一些小麻烦。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次“预演”,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挑战有了更充分的心理准备。

评分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本书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设计与施工紧密结合。作者很清楚,再精妙的设计,如果施工不到位,最终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性能。因此,在设计部分,他会反复强调设计参数的选取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而在施工部分,他则会反过来,从施工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解释某些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例如,在章节中关于螺栓孔的加工精度要求,作者详细阐述了不同精度等级对连接承载能力的影响,并给出了具体的验收标准。这让我这种习惯了从宏观视角审视问题的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细节之处的重要性,也为我日后在现场监督检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前瞻性。在当前建筑行业追求更高效率、更高安全标准的大背景下,高强度螺栓连接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书不仅涵盖了现有成熟的技术和规范,还对一些新兴的连接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我特别关注了关于智能化监控和连接状态评估的部分,虽然目前可能还处于发展阶段,但作者对其发展趋势的分析,以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判,让我看到了这项技术的光明前景,也为我了解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评分

对于非专业人士,尤其是对结构工程不太熟悉的读者来说,《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可能一开始会显得有些“硬核”。但是,请不要被初期的技术术语所吓倒。作者非常善于循序渐进,他会先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然后逐步深入。我尤其赞赏他在章节中引入的类比和图示,它们将抽象的力学原理和连接机制,转化为了更加具象化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螺栓的受力状态时,他会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拉伸、剪切、摩擦等力,这让我在脑海中能够形成清晰的图像,从而更好地理解后面的设计计算。

评分

我是一名工程项目的管理者,需要审批和监督各类技术方案。阅读《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这本书,极大地提升了我对连接方案的理解和评估能力。我能够更清晰地判断一个连接方案是否在设计上合理、在施工上可行。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质量控制的章节,为我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论,让我能够更有效地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从而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批准者”转变为一个更懂技术的“指导者”。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非常出色。文字清晰,图表规范,页面的留白也恰到好处,阅读体验非常舒适。我喜欢它将重要的公式、术语用醒目的方式标出,方便我查找和复习。在章节中,作者还引用了大量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并且清晰地标注了出处,这对于需要查阅原始规范的读者来说,无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本书的内容更加信服。

评分

这本书对于提升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曾将本书的部分章节推荐给我的技术团队,他们反馈说,这本书让他们对高强度螺栓连接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操作,而是理解了操作背后的原理。这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工作质量。书中关于细节工艺的要求,例如螺栓的涂层、垫圈的选择、拧紧顺序等,虽然看似微小,但对于保证连接的长期可靠性至关重要,而这些正是本书着重强调的。

评分

我曾有一段时间对钢结构连接件的选择感到困惑,不同的连接方式,不同的螺栓等级,到底哪种更适合我的项目?《高强度螺栓连接设计与施工》这本书,用非常系统化的方式,解答了我多年的疑问。它提供了一个决策框架,帮助我在考虑荷载、环境、经济等多种因素后,做出最优化的连接选择。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不同连接形式在不同受力条件下的对比分析,这让我对各种连接方式的适用范围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避免了盲目选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