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 E. Clark) 著
图书标签:
  • 莫扎特
  • 单簧管
  • 协奏曲
  • 古典音乐
  • K622
  • A大调
  • 音乐会
  • 器乐
  • 古典
  • 音乐
  • 艺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40084
版次:1
商品编码:1028821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1-01
页数:8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收录了选自巴洛克、古典和浪漫作品中的乐队经典作品。50卷中的每一卷均包括印制精美的总谱、详细介绍作曲家生平和作品创作背景的前言,以及包含该作品完整录音的一张Naxos公司CD。奥伊伦堡的“CD+总谱”是聆听、阅读和理解音乐的全新途径。

目录

前言
Ⅰ.Allegro
Ⅱ.Adagio
Ⅲ.Rondo.Allegro
伟大的和声织体:巴洛克晚期至古典主义早期键盘音乐的演变 图书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巴洛克晚期鼎盛时期(约1720年左右)至古典主义早期(约1770年左右)这半个世纪中,欧洲键盘音乐(主要指大键琴与早期钢琴)在风格、结构、技术与情感表达上的深刻变革。我们着重探讨的并非某位特定的作曲家或某一特定作品,而是这一关键转型期内,音乐语言如何从严谨的复调对位逻辑,逐步转向清晰、平衡与歌唱性的奏鸣曲式。 第一章:巴洛克的回响与终结:从“风格间断”到“普世风格” 本章首先确立了研究的时代背景——即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 Bach)与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G.F. Handel)所代表的复调巅峰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我们不着眼于他们具体的作品,而是关注他们所确立的对位技法和情感图式(Affektenlehre)在键盘音乐中的体现。 1.1 键盘技术的成熟与局限: 探讨大键琴(Harpsichord)和维尔京琴(Virginal)在音色控制上的内在限制。巴洛克晚期键盘作品的力度变化主要依赖于机械结构(如换音栓)或织体的增减,而非触键的力度,这为下一阶段对力度变化(Dynamics)的追求埋下了伏笔。 1.2 弗朗索瓦·库普兰与法国键盘学派的精雕细琢: 库普兰(François Couperin)的音乐被视为巴洛克晚期精致主义的典范。本章分析其“固定性格小品”(Pièces de caractère)中对音色微差的极致追求,以及其作品中体现的对歌唱性旋律线条的早期探索,这为后来的旋律化发展提供了先导。 1.3 风格间断(Style Galant)的兴起: 随着巴赫时代传统的逐渐式微,一种更轻快、更注重旋律线条而非复杂对位的风格开始在欧洲宫廷间流行。我们分析了这种风格如何通过简化和声色彩、采用更规律的节奏型,来迎合贵族听众对“自然”与“优雅”的审美偏好。 第二章:从对位到和声:结构逻辑的转变 键盘音乐的根本性转变体现在其内部的组织逻辑上。本章聚焦于结构语言如何从“连续性”转向“对比性”。 2.1 奏鸣曲原则的萌芽: 这一时期,奏鸣曲(Sonata)的结构概念开始渗透到键盘独奏作品中。我们详细考察了奏鸣曲早期形式中,主题呈示部(Exposition)如何开始体现“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在调性与情感上的初步对比。这种对比是取代巴洛克时期单一体裁(如赋格或托卡塔)核心驱动力的关键。 2.2 和声语言的简化与清晰化: 巴洛克晚期繁复的、有时近乎于“色彩性”的和声进行开始被更明确的、功能性更强的和声推进所取代。半终止与完全终止的精确运用,以及调性中心周围的和声稳定结构,成为音乐形式得以清晰构建的基石。 2.3 早期钢琴(Fortepiano)的引入与技术革新: 随着克里斯托福里(Cristofori)发明的乐器——“能轻能重弹奏的钢琴”——的出现,键盘技术迎来了革命。本章探讨了这种新乐器如何使得“力度”从外部修饰语转变为音乐表达的核心要素。技术的革新直接促成了作曲家们对力度对比(如渐强和渐弱)的依赖性增强。 第三章:中欧的熔炉:曼海姆学派与维也纳前奏曲 本章将目光投向对真正古典主义风格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地理中心,特别是以曼海姆乐团为核心的作曲家群体,以及新兴的维也纳音乐圈。 3.1 曼海姆的“火箭”与“波浪”: 我们分析了曼海姆学派(Mannheim School)对管弦乐织体(尤其是弦乐群)的创新,这些创新很快被键盘作曲家吸收,体现在他们对快速琶音(“火箭”)和统一的、渐强的动态织体(“波浪”)的偏爱上。这些效果在键盘上被转化为快速的音阶跑动和精心设计的力度标记。 3.2 歌唱性的旋律线: 区别于巴洛克时期装饰性极强的旋律,古典主义早期的旋律追求一种清晰、易于记忆且富有歌唱性的线条,深受歌剧咏叹调的影响。本章分析了这种“歌唱性”如何在键盘作品中通过清晰的乐句划分(Phrase structure)和对呼吸感的模仿来实现。 3.3 早期奏鸣曲的技法分析: 聚焦于该时期一些关键的键盘奏鸣曲原型,如C.P.E.巴赫、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C. Bach)等人的作品。分析他们在呈示部中如何平衡主部与副部之间的调性冲突,以及在发展部(Development)中对材料的早期片段化处理手法。 第四章:技巧的平衡与情感的表达 键盘演奏技术在这一时期也经历了一次重塑,以适应新的音乐语言。 4.1 触键哲学的转变: 大键琴所需的“抓”与“拉”的触键方式,逐渐被适应早期钢琴的“落下”与“支撑”的触键哲学所取代。这不仅影响了音色,也影响了作品中对持续音(Sustain)的运用。 4.2 装饰音的“减负”: 巴洛克音乐中繁复的、具有结构意义的装饰音(如连锁颤音、复杂的回音)开始被简化。装饰音的目的是服务于旋律的流畅性和情感的强调,而非炫技本身。本章对比了同一主题在巴洛克和古典主义早期处理上的差异。 4.3 情绪的“多重情感”理论: 相比于巴洛克时期单一的情感(Affekt)表达,本章探讨了古典主义早期作品如何开始在同一乐章内(甚至同一乐句内)体现情绪的快速转换和对比,这反映了更复杂的社会心理图景。 结论:迈向维也纳的黄金时代 本书的总结部分将梳理这些演变如何为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所代表的古典主义盛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键盘音乐在这一转型期内,完成了从复调织体的精妙构建者到清晰旋律、明确结构与细腻力度表现的载体这一历史性跨越。我们看到的不是风格的断裂,而是一场从复杂到清晰、从内敛到外放的、充满张力的审美自觉过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哇,这本《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真是太棒了!作为一位古典音乐爱好者,我一直对莫扎特的音乐情有独钟,尤其是他的协奏曲。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封面上的图案色彩柔和,透露出一种古典而优雅的气息,让人一看就心生喜爱。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排版也非常舒适,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阅读起来一点也不费眼。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K622协奏曲的介绍,简直就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乐章、速度,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以及莫扎特在其中注入的情感和艺术追求。读着读着,我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单簧管旋律在耳边回荡,感受到莫扎特天才的灵感如何在这位他最钟爱的乐器上得以完美展现。书中的一些乐句分析尤其精彩,将抽象的音乐语言变得生动形象,让我对这首协奏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伟大的莫扎特进行心灵的交流。对于那些想要深入了解K622,或者刚刚接触古典音乐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能带你领略到莫扎特音乐的独特魅力。

评分

老实说,我是一个比较挑剔的读者,但《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这本书,真的让我刮目相看。首先,它的外观设计就非常吸引人,那种复古又带有现代感的风格,让人一眼难忘。翻开之后,书中的内容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我一直觉得K622是一首非常“聪明”的曲子,而这本书恰恰点出了这种“聪明”之处。它没有简单地介绍乐曲,而是深入剖析了莫扎特是如何巧妙地运用单簧管的音色和技巧,与管弦乐队进行对话的。书中关于乐曲发展中的“转折点”的分析,真的让我茅塞顿开,原来那些听起来如此自然流畅的旋律,背后蕴含着如此精妙的构思。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版本演奏的比较,虽然不是直接播放音乐,但通过文字的描述,我仿佛能听到那些细微的差别,感受到不同演奏家对这首曲子的理解。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韵味,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音乐向导,引领我一步步地探索K622的音乐世界。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K622这首协奏曲有着特别的情感,每次听到那第一乐章的开场,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动。翻开《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这本书,我立刻被它所营造的氛围所吸引。纸张的质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一种庄重感,仿佛捧着的是一件艺术品。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每一个乐章的细节解读,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而是着重于音乐的情感表达和结构上的巧妙之处。书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的旋律动机,通过文字的描绘,让我更能体会到它们在不同乐章中是如何被发展和变化的。还有关于单簧管这件乐器在K622中的角色,书中给出了非常详尽的论述,让我对这件乐器的表现力和音色有了全新的认识。我甚至觉得,通过这本书,我对莫扎特这位作曲家本人也有了更深的了解,他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状态,似乎都在这首乐曲中留下了印记。这本书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即使是对于音乐理论不太精通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并且能从中获得极大的启发。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在阅读完这本书后,再重新聆听一遍K622,相信我的感受会截然不同。

评分

这本《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真的是一本令人惊喜的书。我之前对K622的了解更多是停留在旋律的美感上,但这本书却带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从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开始,就透露着一种精致与用心,色彩搭配和谐,图案寓意深远。当我翻阅内页时,那种对细节的追求更是让我赞叹不已。书中对于K622的分析,跳出了枯燥的音乐术语堆砌,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音乐的精髓呈现出来。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乐曲的“故事性”的探讨,仿佛莫扎特在用音乐讲述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情感的故事。它不仅仅是一部协奏曲,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关于情感的诗篇。书中对每一个乐章的结构分析也十分到位,让我能够清晰地把握住整首乐曲的脉络。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K622的理解不再是表面的欣赏,而是能够感受到其中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莫扎特非凡的创作智慧。这本书的排版清晰,插图虽然不多,但都恰到好处,能够有效地辅助理解。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所有热爱古典音乐,特别是对莫扎特K622感兴趣的朋友,它绝对会刷新你对这首经典之作的认知。

评分

这本《莫扎特: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绝对是我近来读到的最令人满意的一本书籍之一。从收到包裹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精致的包装所吸引,简约而又不失格调,充满了艺术气息。展开阅读后,我更是惊喜连连。这本书对K622协奏曲的解读,可以说是我读过的最全面、最深入的一次。它不仅仅停留在对音乐本身的技术分析,更是从历史、文化、情感等多个角度,去揭示这首乐曲的魅力所在。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莫扎特创作这首协奏曲时心境的描绘,那种对人生、对艺术的深刻思考,都凝聚在这悠扬的旋律之中。书中对乐曲中一些“意想不到”的和声变化和旋律走向的阐释,让我对莫扎特的天才之处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它不是那种生硬的理论书籍,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书中的文字流畅而富有感染力,读起来仿佛能感受到莫扎特创作时的灵感火花。这本书让我对K622这首乐曲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一首好听的曲子,而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丰富情感的艺术杰作。

评分

Ernst Ottensamer,Clarinet

评分

Vienna Mozart Academy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第一乐章:快板,A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评分

Johannes Wildner,Conductor

评分

很满意,不但价格便宜还送货上门。方便

评分

Johannes Wildner,Conductor

评分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

很满意,不但价格便宜还送货上门。方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