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 社会科学 书籍

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 社会科学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道格拉斯·莱尔 著,蔡承志 译
图书标签:
  • 法医科学
  • 犯罪现场
  • 警察工作
  • 社会科学
  • 犯罪心理学
  • 侦查技术
  • 案件分析
  • 法医学
  • 悬疑推理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蔚蓝书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
ISBN:9787513904872
商品编码:10293520861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4-12-0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不管是应剧情转折需要,还是老掉牙的安排,为什么好看的书,好看的戏,常常有人受伤、有人死?这次就以他们为主题好好研究,增进一些医学常识吧!
  那些让人不知所以的犯罪情节,许多你半信半疑却无法解答、稀奇古怪又似假似真的疑问,都交由参与《CSI犯罪现场》、《怪医豪斯》等知名影集编剧工作的莱尔医师来解答吧。
  道格拉斯·莱尔是位专业医师,也是小说家、编剧家。《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中除了分析案例外,作者也将他与知名影集(如《CSI犯罪现场:迈阿密》、《怪医豪斯》、《神经妙探》等片)编剧一同工作的经验纳入其中,分享创作时如何让不具医学背景的读者或观众,能快速融入剧情中。莱尔医师由衷希望这是本令人觉得有趣的书,并解答读者长久以来的疑问,增进医学常识。

作者简介

  道格拉斯·莱尔(D.P.Lyle),莱尔医师是位执业医师,出生成长于阿尔巴马州。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不忘持续创作。2005年,他凭藉着《法医鉴识和小说》(Forensics and Fiction)一书荣获麦卡维提奖(Macavity Award);入围爱伦坡奖(Edgar Award)非小说类提名作品则有《鉴识取证天才班》、《法医鉴识和小说》、《凶手与法医学》以及《谋杀和重伤》。除了非小说类外,他的多部惊悚推理小说也获得读者相当高的评价,像是《恶魔的游乐场》、《盲目测试》、《欲海医心》等书。他还写过一篇论文,题为〈惊悚片中出现的凡尔纳恐怖神祕岛:百年必读〉。他是个心脏病学家,于DeSales大学教授线上法医科学课程,并与知名影集编剧一同工作,例如《冷案》、《CSI犯罪现场:迈阿密》、《豪斯医师》、《神经妙探》、《法律与秩序》等片。目前住在加利福尼亚。
  
  蔡承志,国内知名科普书译者,政大心理学研究所硕士。译作有:《你要不要被复制?》、《重返人类演化现场》、《死亡翻译人:美国传奇刑事人类学家比尔·巴斯的人体实验室》、《3D人体大透视》等近六十册。

目录

第一篇:外伤、疾病、医师和医院
1.哪些车祸伤害会让人必须住院治疗至少三天?
2.护士有没有办法靠注射空气杀人?
3.最近才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会不会因为一个气栓诱发中风?
4. 严重酗酒人士会不会失去记忆,脑子一片空白?
5.当陷入昏迷的人醒来却得了失忆症,这时会有什么状况?
6.有没有人不容易被麻醉?
7.鼻子受创会不会让人丧失嗅觉?
8.一个人中风后有没有可能腰部以下瘫痪,想讲的话都讲不出来?
9.闭锁症候群(locked-in syndrome)在19世纪80年代如何治疗?
10.罹患成人呼吸窘迫的人会接受哪些治疗?
11.车子翻覆且手臂被压在车下的人被救出之后该如何治疗?
12.一个人心脏被箭射中会是什么样子,被害人会如何死亡?
13.不让气喘患者使用或暗中破坏吸入器会不会致命,以及法医能否判定死因?
14.被车子撞到有可能会受到哪些伤害?
15.若孕妇遭枪击身亡,医师有可能救活她肚子里的孩子吗?
16.车祸被害人有没有可能仅丧失视觉,其余毫发无伤?
17.要如何杀害一名最近才刚接受骨髓移植的住院病人?
18.灼热烙铁能不能用来杀人?
19.贫铀弹(depleted uranium bullets,DUBs)会对人造成什么伤害?
20.一个十二岁男孩有没有可能坐在一名较小的儿童身上把他闷死?
21.火烧车被害人在专业烧烫伤中心会接受何种治疗?
22.哪种癌症会致人于死却没有外显征候,也没有会引人注意的症状?
23.19世纪70年代会如何治疗卵巢癌和子宫颈癌?
24.头部受击会不会引发卡普拉斯症候群(Capgras syndrome)?
25.凶手以勒颈的方式杀人要多久才会致人于死?
26.阉割是如何进行的?
27.哪些因素决定一个孩子能否接受父母输血?
28.在第三世界条件下,什么样的分娩并发症会导致产妇死亡?
29.产妇有没有可能在分娩后昏迷六周,接着又苏醒过来?
30.16世纪是如何治疗昏迷的?
31.医师在什么情况下会诱导患者进入昏迷状态?
32.小产有什么症状和迹象?
33.若孕妇陷入昏迷一年,她跟她的孩子会接受什么样的治疗?
34.哪一种怀孕并发症有可能导致妇女往后再也无法生小孩?
35.1949年是如何施行心肺复苏术的?
36.医务人员在直升机上会怎么进行心肺复苏术?
37.如何谋杀一名重症肺气肿(emphysema)患者,让他看起来像是自杀或意外身亡?
38.哪种精神错乱会让人出现幻听,觉得有人要他去杀人?
39.哪种因素会让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定向力障碍?
40.曾接受骨髓移植的凶手在犯罪现场留下血迹,比对结果是和他还是和捐赠骨髓的人相符?
41.触碰通电围篱会发生什么事?
42.20世纪40年代是如何治疗癫痫(epilepsy)的?
43.眼睛受到哪种类型的伤害需要包扎绷带覆盖双眼并住院好几周?
44.火灾逃生时有可能受到哪些伤害?
45.被大提琴琴弦绞杀的女人会受到什么类型的伤害?
46.一个人腹部中弹有可能熬过十二到二十四小时,之后才接受治疗吗?
47.一个人股动脉中枪后能活多久?
48.一个人头部中枪后大量出血,真有可能不受重创存活下来吗?
49.一个人头部中枪后,真有可能完全没出现脑伤,却出现记忆受损的情况吗?
50.肝脏中枪会发生什么事,被害人会不会在三十分钟内死亡?
51.医护人员一般会如何处理枪伤,以及使用哪种镇定剂?
52.手部受到哪种伤害会妨碍双手的使用功能?
53.一个人被绞刑处死后心脏还能跳多久?
54.19世纪初的前卫女性有可能使用哪种反常的谋杀手法?
55.1975年是如何治疗体温过低(hypothermia)这种情况的?
56.协识脱离转化症(hysterical conversion disorder)患者能不能自理生活起居?
57.哪种创伤会让一名男性不能生育,但不是阳痿?
58.一个人长期被监禁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会发生什么事?
59.器官捐赠人和受赠者如何进行配对?
60.麻风病(leprosy)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不是个重大问题?
61.遭到致命性注射处死的人能不能捐赠器官?
62.年轻的白血病(leukemia)患者搭乘露营车长途旅行时,会出现什么症状以及遇上哪些问题?
63.红斑性狼疮(lupus)在1939年如何治疗?
64.假如摩托车骑士遭受核爆波及,他会受到哪些伤害?
65.器官在摘取后多久还能用来移植?
66.空服员有可能用花生杀死有过敏症的旅客吗?
67.女性会不会出现多指畸形(polydactylism)?
68.在刑事现场被骨头碎片戳伤,会接受什么样的治疗?
69.被人用铲子击打会受到哪些伤害?
70.镰刀形血球症(sickle-cell disease)在三十年前是如何诊断的?
71.吸入浓烟时会发生什么事,以及该如何治疗?
72.要是被锁进烟熏室里会怎个死法?
73.一个人在气密冷冻柜里可以活多久?
74.一个人的股动脉被刺穿会发生什么事?
75.在1932年,有没有可能把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polio)传染给另一个人?
76.1965年会使用吗啡滴注来止痛吗?
77.哪种伤害会让一位10世纪公爵在受伤后十年才丧命?

第二篇:毒物、毒素、药物和毒品
78.毒物还能作为有用的武器吗?
79.哪种药物可能会让失语症患者的病情恶化?
80.注射酒精能不能杀死已经喝醉的人?
81.从死亡两天的尸体能不能验出酒精和麻醉镇痛剂?
82.阿摩尼亚加上含氯漂白剂(chlorine bleach)足以致命吗?
83.哪种注射式镇定剂可供特种部队用来制伏敌人?
84.将蛇毒注入水果会不会造成死亡?
85.我能不能安排让人摄取毒物作为谋杀手段,这是不是很难被检验出来?
86.使用防冻剂杀人需要多少剂量才够?
87.乙二醇能不能作为有效的毒物,以及酒精会不会抵销它的作用?
88.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在有没有办法验出砷残留?
89.能不能利用砷来慢慢毒害一个人?
90.单看某人在食品杂货店买的东西,能不能判定他有蓄意下毒的嫌疑?
91.耳鸣的人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会不会让症状恶化?
92.吃下颠茄浆果毙命会让人误以为是心脏病发吗?
93.哪种心脏病药物会造成晕眩和昏厥?
94.患有严重心脏衰竭的五十多岁女性有可能被人利用她的处方药物给谋杀吗?
95.有没有哪种药物能快速诱导分娩?
96.樟脑会不会酿成流产?
97.用氯仿(Chloroform,又名哥罗仿)能不能把人迷昏,并让他不省人事一段时间?
98.一氧化碳能不能作为谋杀手段?
99.古罗马时代的杀手要如何确保某人死于一氧化碳?
100.若有个园丁蓄意杀人,使用秋水仙(autumn crocus)能不能取人性命?
101.箭毒能不能自制并用来杀人?
102.古埃及时代若有人蓄意杀人,拿氰化物添入化妆品中能不能取人性命?
103.在咖啡中添加镇定剂可以让一名壮硕的男子失去意识吗?
104."二战"医师有哪种注射药剂可以很快让人丧命?
105.使用哪些药物可以让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患者的病情加剧?
106.什么样的药物能够暗中让处于沮丧消沉的人服下,并慢慢走向自杀一途?
107.酒精戒断有可能致命吗?
108.哪种速效型致命气体可以用来杀人而且很难被侦测出来?
109.13世纪的凶手有可能使用哪种迷幻药物来导致被害人出现笨拙举止或鲁莽行为,最后死亡?
110.被迫喝下毒参(hemlock)的苏格拉底是安详还是痛苦的死去?
111.吸入涂抹水银的香烟会不会死?
112.哪种药物用在老妇人身上有可能隔几小时就让她丧命?
113.氯胺酮(K他命)中毒时,吸收进入血中的成分隔多久还验得出来?
114.1803年在船上动手术有可能会用上哪种止痛药?
115.哪种致命药物足以显示杀手可能是个医学系学生?
116.1579年有哪种毒物能够让人慢性中毒?
117.19世纪晚期有哪种毒物能用来杀人?
118.普萘洛尔(propranolol)能不能当成毒药使用?
119.蓖麻毒蛋白(ricin)中毒会出现哪些症状?
120.有没有哪种药物能模拟精神分裂症?
121.1977年有哪种药物可以用来迷昏十岁小孩?
122.1962年,法医有没有办法分辨死者是死于车祸或琥珀酰胆碱?
123.哪种家居用品可以让人用来注射自杀?
124.迷幻药对视觉障碍者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125.20世纪20年代,医师会不会用马钱子治疗吃了马铃薯绿皮中毒的患者?

第三篇:警察、犯罪现场和犯罪鉴识实验室
126.19世纪晚期有哪些法医鉴识技术?
127.1924年,英国有哪些血液检验和药毒物学检验法?
128.什么样的证据可以找出把尸体弃尸乡间的凶手?
129.海滩的沙子能不能用来连结杀手和他的罪行?
130.血液要多久才会干?
131.存血能不能用来布局装死?
132.1924年有哪种物质可以用来防止血液凝固?
133.医师检视枪击死者能看出哪些线索并用来推估谋杀时间?
134.在犯罪现场找到的血迹能不能拿来跟失踪者做比对?
135.非常细微的血斑够不够用来做DNA分析?
136.法医能不能分辨哪些伤痕是遇袭留下的,哪些是车祸受的伤?
137.能不能快速分辨万圣节服装上的血迹是真血还是假血?
138.覆被植物出现变化会不会泄漏埋尸地点?
139.犯罪现场通常会封锁多久?
140.粒线体DNA能不能协助一名女子辨别某人是她的妈妈还是亲阿姨?
141.单凭父亲的DNA能不能证明一双同父异母的手足具有血缘关系?
142.从胎儿身上能不能取得生父DNA?
143.移植器官所属DNA会不会沿纳受赠者的DNA模式?
144.从没入水中的枪支能不能采得DNA?
145.从吃了一半的培果采不采得到DNA?
146.从动物DNA能不能判别攻击命案与哪种动物有关?
147.根据犯罪现场找到的纤维能不能循线追出某一双鞋套?
148.犯案时戴的手套会不会留下指纹?
149.每种武器或弹药的射击残迹是否都独一无二,还有事隔一周还能不能在夹克上找到?
150.犯罪手法和犯行特征(signature)有什么不同?
151.调查人员如何分析恐吓信?
152.DNA检验问世之前,精液物证如何运用在性侵调查上?

第四篇:法医、尸体和尸体解剖
153.法医能否判定死者是生前触电身亡还是死后触电?
154.法医如何鉴定死因,能不能看出被害人生前曾跌落楼梯?
155.法医如何判定死者生前流过产?
156.法医如何判定谋杀案的十六岁死者有没有怀孕?
157.有没有可能单凭一两根手指判别出死者的年龄、性别和死因?
158.尸体腐败时会不会产生酒精?
159.开坟挖出胡迪尼(Harry Houdini)的遗体能否证实他是中毒身亡?
160.法医验尸报告会如何描述一宗头部受击致死的案件?
161.20世纪早期的验尸房是什么模样?
162.哪种死因很难在验尸时判定?
163.尸体被埋进矿中十五年会变成什么样子,还有该如何验明身份?
164.锯开死者胸膛,尸体会不会流血?
165.刀伤流出的血液会在死者皮肤上凝结还是干涸?
166.从喉咙割伤类型能不能看出凶手的惯用手?
167.有个男人惨遭割喉身亡,犯罪现场有哪种证据或许可以让他的女儿洗清嫌疑?
168.尸体沉入密西根州的一处湖泊,隔多久还能保持完整?
169.1935年,若有人头部受创后被抛入冰冷的高山湖泊,法医能不能判定死亡时间和死因?
170.尸体泡在滚烫的温泉水中十二个小时会变成什么样子?
171.单凭肉眼有没有办法分辨骨骸并不"新鲜",而且起码有一百年历史?
172.能不能从一百年前的骨头采得DNA,以及分辨出那是指骨或颅骨?
173.在埋尸地点添加什么东西可以加速尸体分解?
174.怎样做才能完全毁尸灭迹?
175.尸体藏进冰柜沉没水中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76.有没有可能拿别人尸体移花接木来假装自己遭遇不测?
177.1912年,一名年轻女孩死在一处纵火案现场,当时的法医能否判定她在火灾前就已死亡?
178.法医鉴识冷冻三十年的尸体能不能判定死因?
179.若尸体接连三天被摆放在有空调的商业办公大楼里,法医能不能判定死亡时间?
180.尸体泡在化粪池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81.尸体被埋在青贮饲料坑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82.尸体被摆在微型潜艇里六十年会变成什么样子?
183.哪种设备能够检测出尸体放置在汽车后行李厢所残留的气味?
184.孕妇溺毙海中经过十二个小时会变成什么样子?有没有可能确定她的死亡时间和方式?
185.听诊器发明之前,医师如何判定某人死了没有?
186.若有人遭谋杀丧命,后来只找到尸体残肢,法医要如何辨识死者身份?
187.法医能否判定死者溺水的地点?
188.尸体分解时会招来哪些虫子,以及它们的增长状况又是如何?
189.法医如何判定死尸伤痕是凿岩锤所造成的?
190.注射海洛因和马钱碱混合液丧命的人,尸体会是什么模样?
191.一个月大的小孩遭人拐走,事隔七年尸首被人发现,这时该如何确认他的身份?
192.调查人员如何辨认装了心律调节器的尸体身份?
193.1946年,法医能不能分辨死者是心脏病发或中风身亡,还是头部受击丧命?
194.法医如何在尸体上找出针痕?
195.尸体僵直之后,还能不能变换它的姿势?
196.在1906年会何让精液污斑现形?
197.法医人类学家能否从遗骸判定死者遭人切断颈动脉,还被挖走心脏?
198.一名美国内战士兵在130年后出土,他的尸体会变成什么样子?
199.人死后过了二十年,牙齿和填料是不是都还留在颅骨上?
200.法医能不能判定死者的刺青是在死后才被刺上去的?

第五篇:杂项,多半是稀奇古怪的问题
201.凶手杀人后能不能放光尸体血液,假装是吸血鬼干的?
202.一个人被链条锁在地底环境的墙上能存活多久?
203.一个人被活埋能撑多久?
204.铲雪刃叶会对冻尸造成什么样的损伤,法医有没有办法鉴定死因及死亡方式?
205.科学家会怎么分析采自不明生物体的组织?
206.从自体燃烧的吸血鬼采得的DNA能不能看出他们的年龄?
207.一种突变基因会引发杀人行为的说法可不可信?
208.海洋生物学家能不能用自己的名字为新发现的物种命名?
209.倘若有个年轻女孩本身既是吸血鬼又是个除魔者,且两种身份各具自有血型,这样会引发血液混杂的医学问题吗?
210.苍蝇会不会在活人的伤口产卵?
211.有可能把钥匙藏在自己皮下吗?
212.一个人脸部浸入熔融青铜会造成什么后果?
213.假设有种寄生虫会在人体里由内向外把宿主吃掉,结果会是如何?
214.吞下刮胡刀刀片会造成什么后果?
215.一个人变身成美洲豹时,他的身体会经历哪些变化,有什么感觉?
216.遭人活生生剥皮的被害人可以存活多久?
尾声

精彩书摘

  ◎第一篇:外伤、疾病、医师和医院
  ※1.哪些车祸伤害让人必须住院治疗至少三天?
  我设定书中的主人公遇上车祸。我要他住进医院至少三天,好让他的 伙伴独自陷入困境。我要的不是会危及生命的状况,而是必须持续医疗照 护的情形。有人建议可以安排在车祸后出现血凝块(blood clot,血栓), 这就必须用抗凝血剂(anticoagulant)治疗。这样可以吗?他会被投以何 种抗凝血剂来改善血管阻塞问题?会住院多久?
  派特·布朗(P.A. Brown)
  《洛城幻影》(L.A. Shadows )书系作者 加拿大安大略 www.pabrown.com
  车祸有可能造成多种不同的伤害,却不会产生血凝块。倒不是说不可 能出现,而是很少紧接着车祸之后发生。血凝块有可能在伤患住院卧床不 动一天或更久之后出现。这种现象尤其常见于双腿或骨盆受伤的情况,我 们称之为血栓性静脉炎(thrombophlebitis)或深层静脉血栓症(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若有血凝块脱落流过心脏右侧并进入肺脏,这种状况 称作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有可能立即致命。一般来说,深 层静脉血栓症和肺栓塞并不会在车祸过后的几天内出现,而且通常只有伤 患严重受创、必须卧床休息不能活动时才会发生。抗凝血剂疗法是先采肝 素(heparin)施用数日,接着再使用香豆素(coumarin)多月。
  既然你希望书中的主人公能够活下来,我建议设定成受到一些不算
  严重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发生一两根肋骨骨折。这种骨折极其痛 苦,而且很可能得住院治疗两三天。遭遇这种车祸时,肋骨骨折往往还会 伴随出现肺挫伤(淤血),有可能让状况更加复杂,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 全康复。
  两种情况的治疗方式都会限制活动,需要施用止痛药物并使用氧气面 罩或鼻插管来帮助呼吸。几天后他就可以出院了,不过接下来的两、三周 仍会有疼痛感。因为肋骨愈合很慢,伤者恐怕不会一时就回到工作岗位, 必须等到身体不靠止痛药也能正常运作才行。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除了需 要止痛药和时间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疗法。我想这种伤害很符合你的 剧情需要,而且读者很容易理解,不太需要科学解释来说明这种情况。
  ※2.护士有没有办法靠注射空气杀人?
  我设定故事里有个护士是一个连环杀手。我听说把空气注入静脉或动 脉,就能杀死目标对象,而且看起来就像是心脏病发作。如果这是真的, 该注入多少空气?注射在哪个部位才不会被看穿或让法医起疑,而判定是 自然死亡?被害人要多久才会断气?
  琳达·埃姆斯(Linda F. Ames) 乔治亚州哥伦布市(Columbus) http://thoughtsalongtheway-lizabeth.blogspot.com
  注入足够空气就能达到目的。单把一个气泡注入住院病患的静脉或静 脉注射管并不会造成问题出现。气泡只会通过心脏右侧,进入肺脏并在那 里滤除,完全不会引起被害人注意。不过若是注入的数量很大,那么情况 就不同了。
  这种情况称作空气栓塞(air embolism)。空气分量必需达到100至
  200毫升或更多才会致死。我们做个参照,一杯分量约240毫升。这个分 量的空气若迅速注入,很快会移至心脏右侧,阻滞灌输血功能(pumping action)。这是怎么办到的?血液是液体,并不能压缩。当右心室心肌收缩 时(挤压),液态血液就被迫出并进入肺脏。空气可以压缩。假使右心室 充满空气,空气团泡受挤压时并不会向前推进,而是留在原来的位置,只 是被压缩成较小体积。这有点像是气锁,会挡住血流,还可能导致心跳停 止,不到一两分钟就能造成死亡。
  空气得注入静脉,任何静脉都行,因为所有静脉最后都流入心脏右 侧;注入动脉没有用,因为动脉会引导血液远离心脏。你的护士杀手也可 以利用被害人身上原本就安置好的静脉注射管。
  这样的致死事例看来确实很像心脏病发(心肌梗塞)。不过若法医验 尸──这种突如其来的医院死亡事例通常都会验尸──他就会看到右心室 有一团空气,也会知道空气是人为注入的。由于住院病人身上通常都有针 痕和静脉注射管,他也许不会知道空气是从哪里注入的,同时这也什么提 示,可以让他知道是谁把空气注入,这是蓄意或是发生意外。这点得由你 的探员来负责调查清楚。
  ※3.最近才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会不会因为一个气 栓诱发中风?
  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脑中会跑进气栓?最近接受冠状动脉绕道手术或 受到病毒感染有没有可能诱发这种情况?
  AG
  栓塞是指在循环系统中穿行的任何异物或外来物质。多数栓塞都是
  血凝块,不过也可能是空气或其他异物,包括静脉注射用塑胶管、导管先
  端、静脉注射海洛因引进的污物和棉花,以及能经由注射进入的一切细小 物件。
  循环系统分为静脉系统和动脉系统。静脉系统聚集身体血液输回心脏 右侧,接着从那里通过肺脏进入左侧,也就是动脉侧。接着左心室(心脏 的主要泵血腔室)把血液灌输进动脉,朝外输向全身,包括脑部。
  循静脉进入体内的栓塞全都会通过心脏右侧流入肺脏。到这里便由肺 部的纤小微血管滤除,并不会抵达动脉侧。这表示,把任何东西注入正常 人右侧(或静脉侧),都不可能抵达动脉侧和脑部。
  想要让一块凝血或一团空气抵达脑部,就必须把它引进循环系统的动 脉侧。进行心导管插入、冠状动脉造影或血管再成形术时,都是以一根导 管穿过股动脉(两侧腿肢的主要动脉)并导入主动脉和心脏。倘若执行这 类步骤时有空气意外注入,就有可能上行通往颈动脉(脖子两侧各一)并 进入脑部。便会引发中风。进行心脏手术时,空气有可能经由心肺机进入 动脉循环,也可能采行比较直接的途径,在打开心脏进行瓣膜置换术时进 入循环。两种情况都有可能让空气进入,发展成气栓并导致中风。
  这两种状况都必然发生在治疗期间,不会出现在后续阶段。若患者在 手术期间接受麻醉,就得等到患者苏醒之后才会察觉。所以答案端视你所 说的最近是指多久而定。气栓和中风不会发生在后续阶段,不过中风有可 能到后来才察觉确认。接受绕道手术过后数日罹患中风的病人,脑动脉通 常都有动脉粥样硬化症(atherosclerotic)隐伏问题。
  至于病毒感染不会引发气栓。
  ※4.严重酗酒人士会不会失去记忆,脑子一片空白?
  我笔下有个严重酗酒的人物每次醉酒后都会失忆好几小时或好几天, 完全想不起来她自己做了什么事情,包括一起因突发盛怒犯下的谋杀案, 这种构想会不会让人难以信服?
  长期酗酒人士经常有记忆失误现象,起因有可能是酒精性记忆空白, 或者由多种酒精性脑病之一引发。脑病是个定义宽松的词汇,泛指脑伤或 脑机能异常。
  震颤性谵妄(Delirium tremens,DTs)就是种酒精性脑病,通常发生在 酒精戒断期间。她有可能变得糊里糊涂,或者忘了自己是谁、身在何方, 情况严重时还会胡言乱语,旁人对她说的话,她几乎都听不明白。她有可 能出现妄想,自以为是耶稣、拿破仑,甚至是比尔·盖茨。她也许会出现 幻觉。著名的"粉红色大象"(pink elephant)说法就是个好例子,意指见 到不存在的事物。这类幻觉往往属于触觉型,因为患者会觉得有东西在他 们的身上爬。这种和现实失去接触到这等程度的人,有可能危害自己和别 人。她有可能把另一个人看成意图对自己不利的怪物,于是动手杀害那个 "行凶者"来保护自己。她有可能什么都不记得。
  酒精性记忆空白的情况相仿。这时大脑并不登记事情经过。脑海中的 资料杂乱无章,根本不能用来重建她记忆空白期间发生了什么事。这类情 况最常发生在酒精中毒而非戒断期间。她有可能和别人讲话、开车、参加 派对,或者杀死某人,却完全不记得事情经过。
  此外,还有其他脑病也和酒精有关,不过那些病症都比较复杂,我想 震颤性谵妄或酒精性记忆空白就够你发挥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严重酗酒人士总是处于中毒或戒断期,介于 两者之间的状况并不常见。他们喝酒时越喝越醉,一旦醉到睡上一整天, 他们便进入戒断时期。所以许多人醒来时都很神经质,脾气很坏。这种人
  一醒来就会开始找酒喝以缓解戒断症状,接着他们又会开始活动。又是
  二十四小时狂饮。日子难过,治疗也难。
  ……
《罪与罚的真相:法医、刑警与重重迷雾》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罪恶的阴影从未真正消散,而与之搏斗的,是那些以科学为利器、以正义为旗帜的守护者。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法医科学与刑侦工作的奇妙世界,拨开笼罩在一个个离奇案件之上的迷雾,揭示隐藏在冰冷证据背后的生动故事。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的陈述,而是要探究那最深层的逻辑,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以及那些足以颠覆认知的惊人真相。 本书并非简单的案件罗列,更非故弄玄虚的悬疑堆砌。我们关注的,是那些构成“罪案现场”的每一个微小元素,以及它们在法医与刑警手中如何被转化为破解谜团的关键。从肉眼无法察觉的纤维、尘埃,到DNA的低语、骨骼的沉默,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段关于生与死的叙事。 第一章:法医的“望、闻、问、切”——解锁身体的语言 法医,是连接生者与死者的桥梁,他们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解读生命终止后的无声证词。在本书中,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尸表检查入手,详细剖析法医如何通过观察尸体表面的细微变化,如尸斑、尸僵、尸冷等,来推断死亡时间。这并非简单的估算,而是基于生理学和物理学原理的精确推演。我们会深入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衣着)如何影响这些变化,以及法医如何综合考虑这些变量,得出更可靠的时间范围。 更进一步,我们会探索法医在解剖台上的“望、闻、问、切”。“望”,是观察身体的外部形态,寻找外伤、病变、中毒迹象。我们会看到,一个小小的擦伤、瘀痕,甚至皮肤颜色的细微改变,都可能指向特定的作案工具、致伤方式,甚至是嫌疑人的体格特征。例如,不同类型的钝器伤,会在皮肤上留下截然不同的印记,而这些印记的深浅、形状,都能帮助法医构建出案发瞬间的动态画面。“闻”,是嗅觉的运用,尸体散发的特殊气味,如腐败味、化学品气味,甚至是某些药物的味道,都可能成为重要的线索。“问”,虽然死者无法回答,但法医会通过查阅病史、询问家属、了解死者生前生活习惯等间接信息,来“询问”尸体。“切”,则是触觉的运用,触摸病变部位、测量骨骼尺寸等,以获取更直接的体征信息。 我们将详细介绍法医病理学在确定死因中的核心作用。不仅仅是简单的“他杀了”或“病死了”,而是要深入到具体的死亡机制。是钝性损伤导致颅脑损伤?是锐器切割造成的失血过多?是窒息导致缺氧?还是某种毒物侵蚀了生命的关键器官?本书会一一解析各种常见和罕见的死亡原因,以及法医通过病理学检查,如何精确地描绘出死亡发生的过程。我们会看到,组织学检查如何揭示细胞层面的变化,从而确定慢性病变还是急性损伤。 第二章:微观世界的破案精灵——痕迹、DNA与毒物分析 一旦死亡原因确定,法医的工作重心便转向了寻找“凶手”。而这些“凶手”留下的痕迹,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本书将深入探讨痕迹检验学的奥秘。从指纹的独特性,到足迹的个体差异,再到工具痕迹的“指纹”,我们会了解各种痕迹如何被提取、比对,并最终指向特定的嫌疑人。我们会看到,一个模糊的鞋印,在专业人员手中,如何通过鞋底的磨损程度、花纹特征,甚至嵌入的泥土成分,来描绘出嫌疑人当时的状态和行动轨迹。 DNA,作为生命的“身份证”,在现代刑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DNA的结构、遗传规律,以及它如何在犯罪现场被提取和分析。我们会了解,一根头发、一滴血液、甚至一个唾液斑点,都可能包含足以锁定嫌疑人的DNA信息。我们会探讨DNA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以及DNA技术在排除无辜者、确认嫌疑人方面的巨大作用。我们会看到,即使是极其微量的DNA,也能在技术支持下被放大,从而提供关键证据。 毒物分析,是另一项至关重要的法医技术。本书将带领读者认识各种常见的、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毒物,了解它们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中毒症状,以及法医如何通过血液、尿液、毛囊等样本,检测出这些毒物的存在。我们会探讨,为什么有些毒物难以被检测,以及法医如何通过经验和最新的技术手段,来克服这些困难。我们会看到,在一些看似死于“意外”或“疾病”的案件中,正是毒物分析,揭露了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罪恶。 第三章:刑警的“侦探游戏”——现场勘查、审讯与心理博弈 法医的工作为刑警提供了科学的证据,而刑警的工作,则是将这些证据与犯罪事实串联起来,最终将罪犯绳之以法。本书将详细描绘刑警在犯罪现场勘查的全过程。从封锁现场、记录一切,到细致入微的搜集证据,刑警们需要在混乱中寻找秩序,在繁杂中抓住关键。我们会了解,现场勘查不仅是“捡证据”,更是对案发过程的“重建”。每一个被移动过的物品,每一处不寻常的痕迹,都可能蕴含着重要的信息。 审讯,是刑警工作中充满智慧与博弈的环节。本书将深入探讨审讯的技巧与艺术。这并非简单的“逼供”,而是基于心理学原理,通过循序渐进的提问,建立信任,发现矛盾,最终引导嫌疑人说出真相。我们会了解,不同的审讯策略如何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嫌疑人,以及如何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我们会看到,眼神的交流、语言的停顿、情绪的细微变化,都可能成为刑警破译嫌疑人心防的关键。 本书还将探讨心理画像在刑侦中的应用。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分析、对受害者特征的了解,心理学家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构建一个初步的“画像”,预测其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甚至性格特征。这种画像,可以极大地缩小侦查范围,为刑警提供重要的破案方向。 第四章:迷雾背后的真相——案件侦破的思维艺术 本书将通过一系列精心挑选的案例,展示法医与刑警如何协同作战,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揭开案件真相。这些案例涵盖了各种类型的犯罪,从简单的盗窃到复杂的连环杀人,从看似巧合的意外到精心策划的阴谋。我们将深入分析每一个案件的侦破过程,重点突出法医证据在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刑警的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如何将这些证据串联起来。 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案件的结果,更是破案的过程。我们会看到,当所有证据似乎都指向某个方向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可能彻底颠覆原有的判断。我们会学习到,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明智的判断;如何在压力之下,保持冷静与客观;以及如何在看似无解的局面中,发现破绽。 本书将强调,科学与人性的结合,是破解罪案的关键。法医提供的冰冷数据,需要刑警的热情与智慧去解读;而刑警的经验与直觉,也需要法医的科学验证来支撑。两者缺一不可,共同构筑起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第五章:未解之谜与前沿探索——法医与刑侦的未来 尽管科技日新月异,但总有一些案件,至今仍是未解之谜。本书将探讨那些令人费解的案件,以及我们目前在法医与刑侦领域存在的局限性。我们会展望未来,介绍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前沿技术,如更高精度的DNA测序技术、虚拟现实在现场重建中的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在数据分析中的潜力。 本书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对法医与刑侦工作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让读者了解,在每一个光鲜的社会背后,总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守护者,他们用科学与智慧,与黑暗的罪恶进行着一场永不停歇的斗争。他们是破案的精灵,是正义的捍卫者,他们的工作,比任何悬疑小说都更加扣人心弦,比任何侦探剧都更加真实而震撼。 《罪与罚的真相:法医、刑警与重重迷雾》,是一次关于理性、逻辑与坚持的深度探索,它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挑战与智慧的世界,让你看到,真相,往往就隐藏在最不经意的角落,等待着有心人去发现。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本声称是“社会科学”范畴的书籍而言,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批判性的视角,或者至少是基于数据的、能够引发辩论的论点。然而,这本书的“提问”形式,似乎有意避开了给出任何明确的立场或结论,倾向于维持一种安全、中立的描述状态。这种回避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轻松,但对于致力于理解法律、伦理与科学边界的社会科学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知识上的“留白”。例如,当涉及到一些有争议的侦查手段时,一个好的社会科学论述应该能够探讨其合法性、有效性和伦理后果,并引用相关案例或法理学观点。这本书则只是轻描淡写地描述了这些手段的存在,缺乏对它们所引发的社会张力的探讨。因此,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科普手册”的升级版,而非能够推动读者进行深度思考和批判性阅读的社会科学读物。它满足了表面的好奇心,却未能触及严肃研究的核心脉络。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一种“解密”的心态,希望能窥见那些不为公众所熟知的刑侦细节,比如那些教科书上不会写、只有经验丰富的老刑警才懂的“门道”。然而,书中的内容更多地是围绕着一些已经被大众媒体反复咀嚼过的信息进行重新排列组合。关于指纹识别、DNA比对这类基础知识,书中用了不少篇幅,但表述方式缺乏新意,甚至有些概念的引入显得有些滞后于当前技术的发展前沿。更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涉及“警察”角色的部分,叙述往往停留在程序层面,比如巡逻路线的规划或审讯技巧的基础框架,但对于警察在面对高度复杂或道德灰色地带案件时所经历的心理煎熬、职业倦怠,以及他们如何在高压环境下做出专业判断的“艺术性”挣扎,书中几乎没有着墨。社会科学的价值在于揭示复杂人性的互动,这本书在试图用大量提问来覆盖广度时,似乎牺牲了在深度上挖掘“人”的这一核心要素的努力,使得整体阅读体验变得有些“悬浮”,未能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之中。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坦白说,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相当朴素的。这本身倒不一定是缺点,毕竟内容才是王道,但当内容本身也无法提供强烈的吸引力时,这种平淡的外观就更难让人提起兴趣了。我本以为,既然主题涉及“法医”和“警察”这样充满戏剧张力的领域,文字应该会带有某种紧张感或专业性带来的权威感。但读起来,语言风格却显得有些过于口语化和松散,仿佛是在听一场非正式的研讨会,而不是阅读一本经过仔细校对和组织的社会科学著作。许多“问题”的设置,与其说是旨在引导读者思考深层次的社会现象,不如说更像是为了凑够那个“216个”的数量指标。例如,书中对某些犯罪动机的描述,往往简单地归咎于“人性之恶”,这种过于笼统的论断,在社会科学领域内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好的社会科学作品,应该能够将个案置于更宏大的社会结构、经济背景或文化思潮中去考察,但这本书似乎更偏向于对外部现象的快速点描,缺乏对内在驱动力的细致剖析。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冷知识”集锦,而不是一本能让人深入理解犯罪学或司法实践的严肃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让人好奇心大起,《法医.警察.与罪案现场:稀奇古怪的216个问题 社会科学 书籍》。作为一个对犯罪心理学和刑侦技术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原本期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深度解析或者案件还原的精彩内容。然而,当我翻开书页,迎接我的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预期的阅读体验。它更像是一本知识的“碎片集合”,而不是结构化的叙事或严谨的学术探讨。书中的许多提问,虽然冠以“稀奇古怪”的名号,却常常停留在表面,缺乏对背后复杂社会或科学原理的深挖。比如,关于某个特定物证的采集细节,书中可能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步骤,但对于这些步骤背后的科学依据、不同司法管辖区的操作差异,或者历史上这些方法是如何演变而来的,都没有给出令人满足的解释。这让我感觉好像在看一份非常详尽但缺乏解释的工具清单,而不是一本能够启发思考的读物。对于那些真正想了解现代刑侦学是如何运作,或者罪案现场分析的复杂性所在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密度可能略显单薄,更像是一份面向初学者的快速入门指南,而不是能满足资深爱好者求知欲的“干货”。我期待的深度互动和推理过程,在这本书中并未得到充分体现。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求知者角度来看,这本书未能有效地建立起“法医科学”与“警务实践”之间的有机联系。法医学工作者提供的证据链条,如何被检察官和辩方律师在法庭上解读和挑战,这个至关重要的交叉点,是社会科学研究中非常精彩的领域。这本书虽然把这两个职业并列提出来了,但在处理它们之间的互动时,显得有些生硬和并置,而非融合。比如,书中可能分别提到了法医如何进行毒理分析,以及警察如何进行现场勘查,但很少有章节能够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展示一个完整的、有说服力的案件是如何通过跨学科的合作而侦破的。这种“各自为政”的内容编排方式,使得我对整个犯罪调查系统的理解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对于希望看到证据如何一步步构建起定罪逻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结构显得松散,更像是对两个独立知识领域的初级概览,而不是一次有机的、整合性的学习体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