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机械设计

精密机械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庞振基,黄其圣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设计
  • 精密工程
  • 机械工程
  • 制造技术
  • 设计原理
  • 机械原理
  • 工程技术
  • 工业设计
  • 机械制图
  • 自动化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0790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29940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4-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14
字数:64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精密机械设计》对精密机械及仪器仪表中常用机构和零部件的工作原理、适用范围、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以及工程材料、零件几何精度的基础知识等诸方面均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内容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工程材料和热处理,零件的几何精度,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摩擦轮和带轮传动,齿轮传动,轴、联轴器、离合器,支承,直线运动导轨,弹性元件,联接,仪器常用装置和机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十六章,其中包括: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工程材料和热处理,零件的几何精度,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磨擦轮传动和带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轴、联轴器、离合器,支承,直线运动导轨,弹性元件,联接,仪器常用装置和机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精密机械设计》是高等学校仪器仪表类专业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教材,亦可供有关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前言
基本物理量符号表
绪论
第一章 精密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零件的工作能力及其计算
第三节 零件与机构的误差估算和精度
第四节 工艺性
第五节 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
第六节 零件的设计方法及其发展
思考题及习题
第二章 工程材料和热处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第三节 常用的工程材料
第四节 钢的热处理
第五节 表面精饰
第六节 材料的选用原则
思考题及习题
第三章 零件的几何精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第三节 光滑圆柱件的极限与配合及其选择
第四节 形状与位置公差及其选择
第五节 表面粗糙度及其选择
思考题及习题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运动副及其分类
第三节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第四节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第五节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思考题及习题
第五章 平面连杆机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型式及其演化
第三节 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
第四节 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
思考题及习题
第六章 凸轮机构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第三节 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
第四节 解析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
第五节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思考题及习题
第七章 摩擦轮传动和带传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磨擦轮传动
第三节 磨擦无级变速器
第四节 带传动
第五节 同步带传动
第六节 其它带传动简介
思考题及习题
第八章 齿轮传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第三节 渐开线齿廓曲线
第四节 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几何尺寸的计算
第五节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六节 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少齿数
第七节 变位齿轮
第八节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
第九节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
第十节 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第十一节 圆锥齿轮传动
第十二节 蜗杆传动
第十三节 轮系
第十四节 齿轮传动精度
第十五节 齿轮传动的空回
第十六节 齿轮传动链的设计
思考题及习题
第九章 螺旋传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滑动螺旋传动
第三节 滚珠螺旋传动
第四节 静压螺旋传动简介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章 轴、联轴器、离合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轴
第三节 联轴器
第四节 离合器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一章 支承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滑动摩擦支承
第三节 滚动摩擦支承
第四节 弹性摩擦支承
第五节 流体摩擦支承及其它形式支承
第六节 精密轴承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二章 直线运动导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滑动摩擦导轨
第三节 滚动摩擦导轨
第四节 弹性摩擦导轨
第五节 静压导轨简介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三章 弹性元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第三节 螺旋弹簧
第四节 游丝
第五节 片簧
第六节 热双金属弹簧
第七节 其它弹性元件简介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四章 联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机械零件的联接
第三节 机械零件与光学零件的联接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五章 仪器常用装置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微动装置
第三节 锁紧装置
第四节 示数装置
第五节 隔振器
思考题及习题
第十六章 机械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原理与构成
第三节 表格和线图的处理
第四节 机械优化设计
第五节 设计举例
思考题及习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现代材料科学与工程应用 本书聚焦于21世纪以来材料科学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深度融合与应用。 它不仅系统梳理了传统材料学的基本原理,更以前瞻性的视角,详细剖析了功能材料、智能材料以及先进复合材料等前沿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制备工艺及其面临的挑战。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详实,旨在为材料工程师、科研人员以及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极具参考价值的专业著作。 第一部分:材料科学基础的深化与拓展 本部分旨在巩固读者对材料结构、性能、加工与性能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并引入当代材料研究的新的分析视角。 第一章:晶体结构与缺陷工程的再认识 本章深入探讨了完美晶体结构在现实工程中的局限性,重点分析了点缺陷、线缺陷(位错)和面缺陷(晶界)对材料宏观性能的决定性影响。内容涵盖了从理论建模到实验表征(如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的最新技术。特别强调了如何通过精确控制缺陷密度和空间分布(即“缺陷工程”)来调控材料的强度、导电性或光学特性。例如,在半导体材料中,掺杂原子作为一种可控的点缺陷,其浓度梯度如何影响PN结的形成和器件性能。 第二章:热力学与动力学在相变中的前沿研究 超越经典的吉布斯相律,本章深入探讨了非平衡态热力学在快速凝固、薄膜沉积等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详细阐述了扩散控制相变与无扩散相变(如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模型,并引入了相场方法(Phase Field Method)在模拟复杂多相区演化中的应用。对于高熵合金(HEA)等新型材料体系,本章着重分析了其复杂的相分离和稳定化机制。 第三章:材料的本征性能与尺度效应 本章关注材料性能在微观和纳米尺度上的显著变化。探讨了表面能、表面张力对纳米颗粒稳定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尺度效应在材料疲劳和断裂中的体现,例如,相比于大块材料,纳米晶材料的Hall-Petch关系失效现象及其背后的机理。同时,本章也涵盖了如何利用表面改性技术(如等离子体喷涂、化学气相沉积CVD)来显著提升材料的耐磨损和抗腐蚀性能。 第二部分:先进功能材料的系统集成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集中介绍当前工程应用中最具潜力的几大类功能材料及其制造、表征与集成技术。 第四章:先进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 本章详细剖析了氧化物、非氧化物陶瓷(如SiC, Si3N4)在高温、高应力环境下的力学行为。重点放在了如何通过引入纤维增强(如碳纤维、氮化硼纳米管)或第二相颗粒来提升陶瓷的韧性——即“增韧”技术。内容包括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制造工艺(如反应烧结、热压工艺),以及它们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五章:磁性材料与电磁兼容性(EMC) 本章聚焦于铁氧体、稀土永磁材料(如NdFeB)以及软磁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磁性能的关联。深入讨论了磁畴壁运动、磁滞回线优化等核心概念。在应用方面,重点介绍了如何设计和应用新型坡莫合金(Permalloy)或铁基纳米晶材料来制造高频变压器和电磁屏蔽结构,以满足日益严苛的电磁兼容性要求。 第六章:光电与热电转换材料 本章阐述了半导体材料(如III-V族化合物、钙钛矿)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原理。详细介绍了LED、激光二极管(LD)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异质结界面来优化载流子注入和复合效率。在热电材料方面,着重介绍了ZT值(塞贝克系数、电导率和热导率的综合指标)的提升策略,包括通过引入纳米结构或引入点缺陷来有效“声子玻璃-电子晶体”的特性。 第三部分:智能材料与可持续发展工程 本部分面向未来技术,探讨了能够响应外部刺激的材料体系以及材料回收与环境友好型材料的开发。 第七章:形状记忆合金(SMA)与压电/介电材料 本章系统梳理了镍钛(NiTi)等SMA的马氏体-奥氏体相变引起的宏观形变能力。深入分析了超弹性行为的本构模型,并探讨了SMA在微机电系统(MEMS)和自适应结构中的应用。此外,本章还详细讲解了压电陶瓷(如PZT)的本征压电效应,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设计高灵敏度的传感器和执行器。 第八章:生物医用与可降解材料 本章关注材料科学如何服务于生命健康领域。讨论了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可降解性材料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生物活性陶瓷(如羟基磷灰石)和用于药物缓释的高分子载体。对于可降解高分子(如PLA、PGA),本章重点分析了其在体内的水解降解机理及降解速率的调控方法。 第九章:材料的先进表征技术与计算模拟 本章是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它介绍了新一代的材料表征工具,例如同步辐射光源(Synchrotron Radiation)在结构分析中的应用,高分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的亚埃级成像能力。同时,详细介绍了第一性原理计算(DFT)和分子动力学模拟(MD)在预测新材料性能、加速材料发现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如何利用计算结果指导实验设计。 --- 本书的特点在于其高度的交叉性和工程实用性。它避免了冗余的教科书式描述,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利用材料的微观特性去实现特定的宏观功能”这一核心工程问题上。全书配有大量真实的工程案例和最新的研究数据图表,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掌握分析和设计当代复杂工程材料体系所必需的理论基础和先进技术手段。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拿到它之前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会是那种侧重于基础公式推导和案例堆砌的教科书模式,但事实证明我错了。作者在处理材料疲劳和蠕变这些核心难题时,引入了大量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方法,并且清晰地阐述了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机理变化,这对于我们解决实际工程中遇到的非标问题,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维框架。特别是关于多体系统耦合振动抑制的部分,作者没有停留在经典的拉格朗日方程应用上,而是深入探讨了主动控制策略的实时算法优化,这部分内容在当前快速迭代的自动化设备设计中,显得尤为前沿和实用。我花了整整一个周末来消化其中关于“摩擦副的自适应润滑模型”那一章,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传统的设计缺陷,让我对如何优化高精度运动平台的设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深度研究报告的集合,而非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引导你思考“为什么”和“如何更优”,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什么”。

评分

我对比了过去十年间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的机械设计参考书,这本书在处理“新材料与新工艺”的融合度上,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它没有固步自封于传统的钢材和铸铁,而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探讨增材制造(3D打印)的拓扑优化结构在承受交变载荷时的失效模式,并详细对比了不同打印参数对最终材料性能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关键,因为我们行业正在加速向轻量化和定制化转型,如何将这些前沿制造技术的设计规范融入到可靠性设计流程中,是当前许多企业面临的挑战。书中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的界面剪切强度分析,也采用了最新的多尺度建模技术,而非停留在简单的经典层合板理论。这表明作者群体的研究视角是紧跟国际最新科研动态的,这本书无疑是为面向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程设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结构编排逻辑性极强,章节之间的过渡非常自然流畅,使得知识点的串联性极高。作者似乎非常清楚读者的学习路径,从最基本的几何公差和配合理论开始,逐步引入到复杂的有限元分析在复杂曲面应力集中点上的应用。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在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附带了“设计陷阱警示”和“高级优化建议”两个小节。这些内容不是硬性的知识点总结,而是基于作者多年实践经验的提炼,非常接地气。比如,在讲到轴承选型时,它会特别指出在特定温度和负载组合下,标准选型表可能被忽略的润滑油膜破裂风险,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判别准则。这种“过来人”的经验分享,是任何冷冰冰的公式和图表都无法替代的,它极大地缩短了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转化的距离,让初级工程师也能快速掌握老手的关键判断点,体现了极高的实用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采用了哑光处理,手感温润细腻,中央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低调地闪烁着专业的光泽,没有那种浮夸的工业感,反而透着一股沉稳和匠心。我特地去书店对比了好几本同类型的专业书籍,就这本的纸张质量最为上乘,页边留白恰到好处,既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又没有让信息显得过于拥挤。装订处也非常扎实,即便是频繁翻阅查找特定公式或图表,也不会出现散页的担忧,这对于我们这种需要经常查阅工具书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更值得称赞的是,书的内页印刷色彩还原度极高,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机械结构剖面图和材料微观组织照片,即便是最细微的纹理和渐变都清晰可见,这一点对于理解设计的细节至关重要。要知道,很多技术书籍在印刷上偷工减料,导致图文信息模糊不清,严重影响学习效率,但这本书显然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体现了出版方对专业读者的尊重。我甚至觉得,光是这本书摆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工作室的专业氛围。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术语一致性管理达到了近乎苛刻的水平,这对于需要进行跨部门沟通和编写技术文档的专业人士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品质。我发现全书对关键符号和变量的定义从头至尾保持了绝对的统一,没有出现那种今天用$T$表示温度,明天又用$ heta$来表示的混乱现象,这种严谨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和引用时的认知负担。此外,图注的规范化也做得非常出色,所有工程图纸的尺寸标注、投影方式都严格遵循了最新的国际标准(ISO/ASME),这使得我可以直接将书中的示例图作为内部培训材料的参考蓝本,无需自己重新绘制或进行标准修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充分展示了作者团队对工程标准化的深刻理解和高度重视,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知识读物,更是一本高质量的技术规范手册,对提高我们团队的标准化工作水平助益良多。

评分

教材很正版,字迹清晰,讲解详细。

评分

书记不错,要仔细地看看,能看出些东西

评分

第五节 表面精饰

评分

总得来说书还不错,对实际工作应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吧

评分

第一节 概述

评分

第五节 隔振器

评分

有助于学习和工作,很不错

评分

帮同事买的,我没看,不清楚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