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一位苏格兰长老会的传教医师在中国东北行医,后来将自己的见闻感受写成一部回忆录《奉天三十年》,在这部书中作者大为感叹导致中国人自杀的原因与西方截然不同,他见过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因为地界纠纷打官司,富人用钱收买了官员,所以胜诉。但第二天穷人家的一个儿子就在富人家门口自杀了,富人处境非常狼狈,只好付给穷人家一笔可观的赔偿金。没想到这件事刚过,穷人的又一个儿子在富人家门口自杀,并在死前请来很多证人向他们说明自己自杀是因为富人恃强霸占了自己家的土地,这次穷人要求更重的赔偿,富人只能照办。付钱过后一个月,穷人的第三个儿子又照此行事,结果第三次付赔偿金让富人破了产,变得比他的对手还要穷。经过这件事,这家穷人获得了全村人的尊敬,家族威望陡增,再也没有人敢欺侮他们。作者杜格尔•克里斯蒂(Dugald Christie)写道:“在中国,人们自杀不是因为厌倦生活,也不是因为想从耻辱或悲伤中解脱的怯懦想法,而是因为不可遏制的愤怒,或者他知道他的死会陷对手于不义。”这种想法出于一位西方人旅居中国的经验,却和一位研究者的结论不谋而合,在玛格丽•沃尔夫(Margery Wolf)关于中国女性自杀的论文中,她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自杀行为和中国人的许多其他行为一样,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行动、自身绝望的表示,更是一种指向他人的行为。……西方人对自杀通常的设问方式是‘为什么’,但在中国,人们可能更关注‘谁?谁逼她自杀的?谁应该对此负责?’”所以对于女性,造成自杀的强烈动机可能是复仇,“死亡并不仅仅是苦难的结束,还带来权力,这是一种方法,使折磨她的人受到惩罚”。
评分在现代理性的考量下,“死”相对于“生”没有任何优先价值可言,自杀只能是一种“短见”,而历史中的人们却曾面临“死亡”易、“自杀”难的处境。生死成为话题,经常在混乱年代或鼎革之际出现。本书探讨清末到五四时代知识群体对暗杀、自杀、好杀等时代问题的讨论以及就生死、自我、爱情、伦理等生命基本问题形成的意见与想象。对问题的论述围绕激烈行为、死亡事件和人物个案展开,尽力追溯事件、舆论和人物思想所关联的时代信息,从中观察自我价值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的生成和消解过程,这也是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形态和路径选择的一种解说。
评分非常专业的研究,心态史
评分在一定程度上,死亡直接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人们的日常抉择和生存态度产生影响,正是革命年代的重要特色。
评分非常好的作品,内容自然不用多说。只说京东这一商家的服务甚是不错,且不说他速度很快,就是包装也是一流,对物品保护极好,完全未有损伤。买家甚是满意。
评分自杀时代的来临,研究视角很新颖,很有启发
评分中国的知识群体在行为上和思想上都属于偏执狂一类,要么激进地要死要活,要么妥协地集体沉默。我猛然想到柯庆施曾经说过的一句很糙的箴言:知识分子就像男人的阳具,三天不打就硬起来了。
评分非常专业的研究,心态史
评分在现代理性的考量下,“死”相对于“生”没有任何优先价值可言,自杀只能是一种“短见”,而历史中的人们却曾面临“死亡”易、“自杀”难的处境。生死成为话题,经常在混乱年代或鼎革之际出现。本书探讨清末到五四时代知识群体对暗杀、自杀、好杀等时代问题的讨论以及就生死、自我、爱情、伦理等生命基本问题形成的意见与想象。对问题的论述围绕激烈行为、死亡事件和人物个案展开,尽力追溯事件、舆论和人物思想所关联的时代信息,从中观察自我价值在中国现代革命进程中的生成和消解过程,这也是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形态和路径选择的一种解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