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生物学概论

桉树生物学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豁然 著
图书标签:
  • 桉树
  • 植物学
  • 生物学
  • 林学
  • 生态学
  • 树木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分类学
  • 澳大利亚植物
  • 木材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283467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0904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8-01
页数:3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桉树生物学概论》是我国首部阐述桉树生物学的专著,共有5章和3个附录。第1章桉树分类学,介绍桉树分类学简史与研究现状、桉树分类框架和分类群名称的变化,有助于研究桉树遗传、育种和引种,便于国际交流。第2章桉树生物地理学,论述桉树的自然分布规律与其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桉树的地理发生和演化。第3章介绍桉树的形态特征、个体发育和生长习性。第4章阐述桉树繁殖生物学,重点是繁殖机制、亚属间的遗传隔离、自然杂种的产生和人工杂种在人工林中的具体应用。第5章叙述和讨论我国桉树引种驯化的具体问题,从我国人工林发展的需求和具体自然环境特点出发,依据桉树生物学特性和树种转移原则,选择具体树种。附录是桉树3个属的全部分类群列表,可以作为研究桉树分类和树种检索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桉树引种的简明指南。
《桉树生物学概论》适于从事桉树和植物生物学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大学教师和研究生,以及林学和相关专业的大学生阅读,可以作为常备参考书或工具书来使用。相关政策制定者和桉树爱好者,也能从《桉树生物学概论》的阅读中获得益处和乐趣。

作者简介

王豁然,男,生于1942年,吉林省伊通县人。毕业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1961~1965)、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森林系(1981~1984)。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森林基因资源专家组专家,国际林联(IUFRO)第二学部阔叶树育种与遗传资源学科组主席,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林业科学》和Forest Genetics(国际森林遗传学)等期刊编委。
从事桉树、松树和栎树与其他外来树种引种驯化和遗传改良研究30年。曾负责中澳国际合作研究项目“澳大利亚阔叶树种引种与栽培试验1985~1993”、国际科学基金会课题“细叶桉地理种源试验和桉树芳香油树种选择1988~1995”、国家林业局推广项目“桉树优良新品种与栽培技术2004~2007”、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国内外重要工业用材树种引种驯化研究1991~1995”、中英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加勒比松遗传改良与早期营建1993~1996”、林业部“948”项目“栎树种质资源与栽培技术的引进1997~2002”。
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主要著作为《中国桉树检索表》,译著为《桉树分类》、《桉树培育与利用》,并主编了《澳大利亚阔叶树研究》、《外来树种与生态环境》、《林木引种与森林可持续经营》、《格局在变化——树木引种与植物地理》等。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1章 桉树分类学
1.1 桉树分类学简史
1.2 普赖尔一约翰逊(Pryor&Johnson;)分类系统
1.3 希尔一约翰逊(Hill&Johnson;)分类系统
1.3.1 杯果木属
1.3.2 伞房属
1.3.3 桉属
1.3.3.1 纹蒴亚属
1.3.3.2 高伯亚属
1.3.3.3 昆士兰桉亚属
1.3.3.4 单蒴盖亚属
1.3.3.5 双蒴盖亚属
1.3.3.6 赤道桉亚属
1.3.3.7 小帽桉亚属
1.4 桉树的系统发生
1.5 要点归纳
参考文献

第2章 桉树生物地理学
2.1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
2.2 澳大利亚的气候
2.3 中国与澳大利亚气候比较
2.4 澳大利亚土壤的特点及其对桉树分布的影响
2.5 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外的分布
2.6 桉树在澳大利亚以内的分布
2.6.1 桉树的生态植物地理特点
2.6.2 桉树在澳大利亚不同行政区内的分布
2.7 桉树各属的地理分布
2.7.1 杯果木属(Angophora)
2.7.2 伞房属(Corymbia)
2.7.3 桉属(Eucalyptus)
2.7.3.1 纹蒴亚属(Eudesmia)
2.7.3.2 高伯亚属(Cuabaea)
2.7.3.3 昆士兰桉亚属(Idiogenes)
2.7.3.4 单蒴盖亚属(Monocalyptus)
2.7.3.5 双蒴盖亚属(Symphyomyrtus)
2.7.3.6 赤道桉亚属(Telocalyptus)
2.7.3.7 小帽桉亚属(Nothocalyptus)
2.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桉树的形态与习性
3.1 形体与习性
3.2 树皮
3.3 木质瘤
3.4 叶
3.5 腺点和气孔
3.6 花和花序
3.7 果实与种子
3.8 桉树的生长习性
3.9 种子萌发与根桩萌蘖
3.1 0流胶
3.1 1桉树的寿命
参考文献

第4章 桉树繁殖生物学
4.1 开花物候学
4.2 花粉行为与受精过程
4.3 种内交配与近交衰退
4.4 种间杂交的规避机制
4.4.1 普赖尔生态学规则
4.4.2 普赖尔遗传学规则
4.5 杂种模式
4.5.1 亚属间杂种
4.5.2 亚属内杂种
4.6 人工杂种
4.6.1 杂种产生的障碍
4.6.2 杂种生命力的弱势表现
4.6.3 杂种的生长袁现
4.7 杂种的重要意义与应用
4.8 结论
参考文献

第5章 桉树引种驯化
5.1 桉树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的外来树种
5.2 中国的桉树引种
5.3 桉树树种转移原则
5.3.1 树种生态适应幅度比其自然分布区宽
5.3.2 冬雨型地区桉树不能向夏雨型地区转移
5.3.3 低温是限制桉树引种的主要生态因子
5.3.4 单蒴盖亚属树种引种困难
5.4 中国桉树引种栽培的地理区划
5.4.1 我国限制桉树引种栽培的主要气候因子
5.4.2 中国适宜栽培桉树的地理区域大致呈“U”字形
5.4.3 以桉树耐寒性为基础的机会林业
5.5 桉树人工林的树种选择
5.5.1 浆纸材树种
5.5.2 锯材树种
5.5.3 芳香油与蜜源树种
5.5.4 立地恢复与防护树种
5.5.5 观赏树种
5.6 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
5.7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说明
附录1 杯果木属.Angophora Cay.分类群索引
附录2 伞房属CorymbiaK.D.Hill&L.A.S.Johnson;分类群索引
附录3 桉属EucalyptusLHeritier分类群索引

精彩书摘

5.5.4 立地恢复与防护树种
在世界上许多地区,自然植被遭受破坏以后,使用乡土树种恢复植被和立地困难而缓慢,常常选用适应环境和种间竞争能力更强的外来树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很多桉树人工林就是在自然植被消失以后建立起来的森林生态系统,例如,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我国雷州半岛建立起大面积窿缘桉(E.exserta)和柠檬桉人工林与剑麻(Agave spp.)。桉树可以作为外来树种用于集水区经营和水土保持的防护树种,在云南元谋的金沙江干热河谷和以色列干旱地区,赤桉被用于困难立地造林。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黑井古镇,历史上盐业曾经很发达,但是炼制井盐却耗光了当地的森林植被,现在,只有赤桉与麻风树可以在红土和岩石裸露立地造林。特别是,多种桉树耐盐碱能力很强,可以用做盐碱地造林,但却鲜为人知。
树种耐受盐害的程度取决于根系是否从盐化土壤中吸收盐分或者通过叶子吸收盐分,因此,生长在海滨、盐碱地或者道路附近的树木更容易遭受盐害。桉树耐受盐分影响的生理机制大致分成三种情况:①气孔快速关闭,避免吸收盐分,如赤桉;②气孔逐渐关闭,同时吸收盐分,如大叶桉(E.robusta);③气孔逐渐关闭,并不吸收盐分,如小套桉(E.microtheca)。
研究发现,巨桉吸收的钠和氯主要沉积在树皮、心材和根系,27年生林分沉积贮存的钠和氯分别为220kg·ha-1和470kg·ha-1。盐分贮存的差异在不同树种之间是很明显的,例如,钠的累积在辐射松(Pinus radiata)木材中比桉树低得多,在巨桉的所有器官中都比细叶桉高得多。

前言/序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树木。郑燮喜欢画竹,陶铸讴歌松树,茅盾赞美白杨,我热爱桉树。
  桉树自然分布于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形成了地球上独特的森林地理景观。澳大利亚人说“点燃桉树叶子,便嗅到家乡的气息”!在一定意义上,桉树已成为澳大利亚国家精神和文化象征。
  桉树具有重要的环境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自桉树发现以来的200多年间,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引种栽培桉树,在地球表面的45。N和45~S之间的地理区域内,桉树随处可见。2008年,全球95个国家引种栽培桉树,桉树人工林面积达2000多万公顷,其中印度和巴西都接近400万公顷,中国260万公顷。在中国,桉树人工林的面积虽然没有国外松、杨树和刺槐那么大,但是营建地区比较集中,主要在华南、东南沿海和西南环境条件适宜桉树生长的地区,而且,桉树工业人工林的栽培和经营更加集约。特别是最近10年以来,在市场经济和林权制度改革等政府政策指导下,在林浆纸一体化的企业发展带动下,遵循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势不可遏,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桉树具有许多优良的生物学特性,环境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病虫害很少,木材用途广。桉树的木材尤其适合造纸,我国的桉树人工林基本上都是以生产浆纸材为经营目标而建立的。桉树似凤凰涅粲,化身为纸,成为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或许可以说,没有桉树就没有中国浆纸工业的未来!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树种像桉树这样,如此广泛地引起政府部门、科学界、企业和社会团体的高度关注。种植桉树和研究桉树的人,对桉树无限深情,赞誉有加。相反,有些团体和个人,对桉树缺乏了解或认识片面,反对种植桉树,甚至诋毁桉树,间或有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我以为,对于桉树和桉树人工林的许多疑惑和诋毁,主要是因为对桉树生物学特性缺乏认识。我还以为,对于任何人或事物,即便是树木,只有在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说喜欢、不喜欢或者反对。我想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桉树,更深入地理解桉树生物学特性,这就是我写《桉树生物学概论》的初衷。
  在澳大利亚和其他国家,报道桉树研究成果的文献浩如烟海。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和可得性的限制,国内很多从事桉树研究和生产的人,阅读和了解这些研究成果有很多困难。因此,多年以来,我一直想努力寻找和创造机会,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相关文献集中起来,让国内读者,特别是那些从事桉树研究和对桉树饶有科学兴趣的人们,更容易阅读和研究有关桉树生物学的文献,为他们的深入研究和学习提供线索和信息。
《澳大利亚的绿色宝藏:桉树的生态、演化与人类利用》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生物学教科书,它是一次深入澳大利亚大陆心脏地带的探索,一次对塑造这片土地的生命奇迹——桉树——的深度解读。我们并非要为您呈现一份枯燥乏味的分类学列表或冗长的生理机制,而是要带领您一同揭示桉树在数百万年的演化长河中所展现出的惊人适应力、它们在澳大利亚独特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人类与这些“绿色宝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第一章:古老的呼唤——桉树的起源与早期演化 想象一下,在遥远的冈瓦纳大陆破裂之前,当澳大利亚还与南极洲相连的漫长岁月中,一种原始的植物已开始悄然萌发,并逐渐演化出后来的繁盛景象。本章将带您穿越亿万年的时光隧道,追溯桉树这一独特属的起源。我们将探讨它们最早的祖先可能是什么样子,以及在漫长地质年代中,随着大陆漂移、气候变迁,它们是如何逐渐适应了澳大利亚大陆从湿润到干旱,从森林到草原的剧烈环境变化。您将了解到,桉树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地球历史进程中一次深刻的生物适应性演化。我们会重点关注那些揭示桉树早期演化关键节点的化石证据,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重建的家族谱系,让您对桉树悠久的生命史有一个宏观而生动的认识。 第二章:火与土的交响曲——桉树与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 澳大利亚的自然景观,从陡峭的山脉到广袤的平原,从海岸线到内陆沙漠,无处不被桉树的身影所点缀。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背景,更是驱动澳大利亚生态系统运转的核心力量。本章将深入剖析桉树在澳大利亚各具特色的生态环境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您将了解到,桉树的油脂含量之高,不仅赋予了它们独特的芳香,更使其成为澳大利亚夏季干旱时期火灾的“引燃剂”,但与此同时,许多桉树物种也演化出了惊人的耐火和火后再生能力,这种“火与土的交响曲”成为了澳大利亚生态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探讨桉树如何影响土壤的形成与肥力,它们如何通过根系深入地下,汲取宝贵的水分,又如何通过落叶落枝为地表提供养分。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揭示桉树作为“生态工程师”的地位,它们为无数澳大利亚特有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食物来源和庇护所,构成了澳大利亚独一无二的生物多样性网络。从袋鼠在桉树林间跳跃,到考拉慵懒地依偎在枝头,再到各种鸟类在枝繁叶茂间歌唱,您将看到桉树如何维系着这片土地上生命的脉动。 第三章:生存的智慧——桉树的生理与生态适应策略 在澳大利亚极端多变的环境中生存,桉树并非“坐享其成”。它们演化出了一系列令人赞叹的生理和生态适应策略,这些策略是它们得以繁荣至今的根本原因。本章将以生动的方式,揭示这些“生存的智慧”。我们将深入探究桉树为何能够忍受漫长的干旱,它们拥有怎样的蒸腾调节机制,以及其深达地下的根系如何寻找水源。您将了解到,桉树叶片独特的化学成分,不仅能够抵御食草动物的侵扰,更能降低水分蒸发,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我们会特别关注桉树在应对火灾方面的“再生魔法”——例如,它们如何通过地下芽储存能量,如何在火灾后迅速萌发新芽,甚至如何利用火灾产生的热量来促进种子的释放和萌发。这些策略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奇迹,更是生命在极端环境下顽强不息的生动写照。 第四章:人类的赞歌与忧思——桉树的利用与保护 自古以来,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就与桉树建立了深厚的联系。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桉树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并被广泛应用于全球。本章将讲述人类与桉树之间漫长而复杂的故事。我们将回顾原住民如何利用桉树的树皮、叶片和木材,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工具制造到医药用途。接着,我们将聚焦于近代以来,桉树如何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引种、栽培,尤其是在造纸、木材生产、精油提取等领域所发挥的作用。然而,这种广泛的利用也并非没有代价。我们将讨论桉树的过度砍伐、单一栽培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在一些地区,外来物种入侵所带来的挑战。最后,本章将转向当下的保护议题,探讨科学家、环保组织和政府在保护珍贵的桉树林及其栖息地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我们每个人如何在享受桉树带来的益处的同时,肩负起守护这些澳大利亚“绿色宝藏”的责任。 第五章:跨越边界的芬芳——桉树精油的奥秘与应用 如果你曾经闻过清凉提神的桉叶香皂,或是在感冒时使用过含有桉树成分的药膏,那么你已经体验到了桉树精油的独特魅力。本章将聚焦于桉树最广为人知的产物之一——桉树精油。我们将深入解析桉树精油的化学组成,揭示其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以及重要的药理活性,例如其广谱的抗菌、抗病毒和驱风作用。您将了解到,不同的桉树物种所产生的精油成分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桉树精油的应用领域也随之更加丰富多样。从传统的医药用途,到现代香薰疗法、家居清洁产品,再到食品工业的调味剂,桉树精油以其天然、健康的特性,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我们将探讨精油的提取工艺,以及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桉树精油的品质差异,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种来自澳大利亚的“芬芳”。 第六章:诗与画的灵感——桉树在文化与艺术中的地位 桉树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更是澳大利亚国家认同的重要象征,深深地融入了澳大利亚的文化、艺术和文学之中。本章将带您领略桉树在澳大利亚人心中的独特地位。您将了解到,桉树如何频繁地出现在澳大利亚的国画、油画、摄影作品中,成为描绘这片大陆独特风貌的经典意象。在文学领域,桉树的形象如何在诗歌、小说中被赋予生命,它们坚韧不拔的精神、壮丽的姿态,以及与澳大利亚人共同面对的挑战,都成为了创作的灵感源泉。我们将探讨桉树在原住民的神话传说和口述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它们被视为神圣的植物,承载着古老的智慧和精神寄托。最后,本章将延伸至现代,桉树的形象如何被应用于澳大利亚的品牌标识、旅游宣传,以及各种创意设计之中,充分展现了其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的强大生命力。 结语:永恒的绿色之歌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希望您能对桉树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它们是古老而顽强的生命,是澳大利亚生态系统的基石,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更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曲永恒的绿色之歌。希望通过这次深入的探索,您能更加珍视这些来自澳大利亚的“绿色宝藏”,并从中获得关于生命、适应与和谐共处的深刻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的读者,我对书中关于桉树在工业应用中的角色分析给予高度评价。它平衡地探讨了桉树作为一种快速生长的树种在纸浆、木材和生物能源生产中的巨大潜力,同时也非常坦诚地指出了其在水资源消耗和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可能引发的争议。书中关于“生态足迹”的章节,通过严谨的量化模型,对比了不同地区的桉树种植对当地水文系统的影响,这种客观公正的立场非常难得。作者没有回避桉树种植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而是提出了基于科学证据的缓解策略,比如选择更耐旱的品种、优化种植密度和轮作制度等。这种基于科学事实的平衡论述,对于指导政策制定者和种植者做出负责任的决策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任何一种资源的利用都必须建立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面理解的基础之上。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有一种循序渐进的匠心,特别是它对桉树遗传多样性和育种学的介绍,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它清晰地划分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差异,解释了为什么一些桉树能在干旱地区繁茂生长,而另一些则偏爱湿润的环境。书中详细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桉树种质资源鉴定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来追踪优势性状的遗传路径。对于育种学家来说,关于杂交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在提高木材产量和品质方面的讨论,提供了非常前沿的视角。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这些高新技术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术语,而是通过清晰的流程图和对比实验结果来辅助说明,即便是初次接触分子生物学的读者也能大致把握其核心思想。这本书的深度使得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份指导未来研究方向的蓝图,激发了我对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林业挑战的浓厚兴趣。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在阐释桉树生态学方面做得极其出色,远远超出了我对一本“生物学概论”的预期。它不仅仅罗列了事实,更着重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景。比如,书中对火对其生命周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详细描述了适应火灾的生理结构,如厚实的树皮和地下的休眠芽,以及火如何促进种子的释放和更新。这种对相互作用的关注,使得桉树不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与土壤微生物、昆虫乃至气候变化紧密相连的复杂生命体。作者在论述土壤养分循环时,特别提到了桉树对磷和钙的吸收特性及其对当地土壤化学性质的长期影响,这对于理解人工林管理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阅读这些章节时,我仿佛置身于澳大利亚的灌木林中,亲眼见证了生命如何在严酷的自然选择压力下演化出如此精妙的生存策略。这本书成功地将硬核的生态学理论与生动的案例相结合,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对自然的鬼斧神工心生敬畏。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视觉呈现也值得称赞,它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专业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插图的选择非常到位,大量的微观结构图清晰地展示了叶片、导管的构造细节,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其生理功能至关重要。而全景照片则将读者带入了桉树林壮丽的自然环境之中。装帧质量也很高,纸张的质感很好,即便是反复翻阅查找特定信息,也显得十分耐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后附带的术语表和参考文献索引,组织得井井有条,这对于学术研究工作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可以快速定位专业名词的准确定义或追溯特定论点的原始出处。总的来说,这本教材的制作水准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标准,它不仅在内容上充实,在形式上亦赏心悦目,充分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和对知识传播的严肃态度。

评分

这本关于桉树生物学的书籍,简直是为那些想深入了解这种迷人植物的读者量身定做的。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扎实的学术基础和详尽的叙述深深吸引住了。书的结构安排得非常巧妙,首先从桉树的起源和演化历史讲起,带领读者追溯它们在地球上的漫长旅程。接着,内容深入到桉树的生理机制,包括光合作用的特殊适应性、水分利用的效率,以及它们如何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生存下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其次生代谢产物——精油的研究部分,作者不仅详细列举了不同桉树种类的精油成分,还探讨了这些化合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如抗病虫害和吸引授粉者等。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资料收集和整合上的巨大努力,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使得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变得清晰易懂。对于植物学家、林业工作者或是仅仅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它提供的知识深度足以满足专业需求,同时又不失科普的趣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