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施肥技术问答(修订版)

蔬菜施肥技术问答(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宜生 著
图书标签:
  • 蔬菜
  • 施肥
  • 技术
  • 农业
  • 园艺
  • 种植
  • 肥料
  • 土壤
  • 问答
  • 修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ISBN:9787508237428
版次:1
商品编码:103313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蔬菜施肥技术问答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页数:141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蔬菜施肥技术问答(修订版)》第一版自1991年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已印刷14次共印34万册。作者根据10余年来对蔬菜施肥认识的深化以及施肥技术的发展,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除增加蔬菜无公害施肥、配方施肥等内容外,各种蔬菜施肥方法更科学,更具体,可操作性更强。内容包括茄果类、瓜类、豆类、豆类、白菜类等12类蔬菜的生育特点与合理施肥,番茄、黄瓜、菜豆、大白菜等26种主要蔬菜的施肥技术。《蔬菜施肥技术问答(修订版)》以问答的形式介绍,文字通俗易懂,适合广大农户和基层单位农业技术人员阅读。

目录

1.无公害蔬菜生产与施肥有何关系
2.采用哪些施肥措施才能获得优质、高产、卫生、安全的蔬菜产品
3.当前蔬菜施肥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4.为什么要培养菜园土的地力
5.菜园土有什么特性
6.菜园土对蔬菜有什么影响
7.提高菜园土的地力有哪些措施
8.露地蔬菜施肥有何特点
9.保护地蔬菜施肥有何特点
10.土壤温度与施肥有什么关系
11.土壤水分对施肥有什么影响
12.土壤空气是如何影响施肥效果的
13.施肥为什么要考虑土壤的酸碱度
14.土壤中的溶液浓度对施肥有何影响
15.施肥对蔬菜产量有什么影响
16.施肥能改善蔬菜的品质吗
17.施肥对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有什么影响
18.施肥与蔬菜的贮藏性有关吗
19.蔬菜吸收养分有规律吗
20.怎样确定蔬菜的施肥量
21.常用的有机肥有哪些种类
22.施用有机肥需注意什么问题
23.施用化学肥料有哪些特点
24.常用的化学肥料有哪些种类
25.什么叫复混肥料
26.菜农对施肥有哪些好经验
27.如何根据茄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28.如何根据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29.如何根据豆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0.如何根据白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1.如何根据甘蓝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2.如何根据绿叶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3.如何根据根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4.如何根据芥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5.如何根据葱蒜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6.如何根据薯芋类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7.如何根据多年生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8.如何根据水生蔬菜的生育特点施肥
39.如何掌握番茄的施肥技术
40.如何掌握茄子的施肥技术
41.如何掌握甜椒的施肥技术
42.如何掌握黄瓜的施肥技术
43.如何掌握冬瓜的施肥技术
44.如何掌握南瓜的施肥技术
45.如何掌握西瓜的施肥技术
46.如何掌握菜豆的施肥技术
47.如何掌握豇豆的施肥技术
48.如何掌握大白菜的施肥技术
49.如何掌握结球甘蓝的施肥技术
50.如何掌握花椰菜的施肥技术
51.如何掌握芹菜的施肥技术
52.如何掌握萝卜的施肥技术
53.如何掌握胡萝卜的施肥技术
54.如何掌握茎用芥菜的施肥技术
55.如何掌握大蒜的施肥技术
56.如何掌握韭菜的施肥技术
57.如何掌握洋葱的施肥技术
58.如何掌握大葱的施肥技术
59.如何掌握草莓的施肥技术
60.如何掌握马铃薯的施肥技术
61.如何掌握生姜的施肥技术
62.如何掌握芦笋的施肥技术
63.如何掌握山药的施肥技术
64.如何掌握黄花菜的施肥技术
主要参考书目

前言/序言


《农事经验集锦》 一、 篇首语 千百年来,农耕文明薪火相传,养育了中华民族。农事,关乎稼穑,关乎民生,更关乎中华文化的根脉。无数经验,无数智慧,凝结在代代相传的农人心中,化为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朴素哲理。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的农耕方式也在悄然改变。新的技术、新的理念不断涌现,给传统的农事实践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书,并非一部详尽的农技手册,更非冰冷的理论说教。它是一部承载着深厚农事经验的集锦,是一份来自田间地头的真实声音,是对那些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智慧劳作的农人们的敬意与传承。我们试图从繁杂的农事流程中,提炼出那些最实用、最经典、最能体现劳动人民智慧的经验片段,以问答的形式呈现,力求贴近实际,通俗易懂,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启迪,有所收获。 本书所收录的内容,涵盖了从播种育苗到病虫害防治,从土壤改良到农具使用等多个方面,虽不及百科全书般全面,但每一问一答,都力求精炼,直击要害。我们相信,那些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任何精深理论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它们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智慧结晶,是应对实际问题的最有效武器。 希望本书能成为您手中一份得力的参考,也能成为您与土地对话的桥梁,让您在感受丰收喜悦的同时,更能体会到耕耘的乐趣,以及那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沉情感。 二、 目录概览 第一篇:耕地与播种的智慧 关于土壤的那些事儿: 如何判断土壤的肥力高低? 不同季节耕地有什么讲究? 石块、杂草如何有效清除? 老菜地还能继续种吗?需要怎么处理? 沟渠的修建有何学问? 播种前的准备: 如何选择合适的种子? 种子拌种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拌? 不同作物的播种深度有何区别? 条播、穴播、撒播,如何选择? 育苗床的搭建和管理有哪些技巧? 如何让种子更快地发芽? 第二篇:田间管理的关键 灌溉与排水的艺术: 什么时候浇水最合适? “大水漫灌”和“勤浇小水”各有什么优缺点? 如何判断作物缺水或水过多? 雨季如何做好排水工作? 滴灌、喷灌等新型灌溉方式是否适合所有情况? 除草的策略: 为何要除草? 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各有利弊? 什么时候除草效果最好? 覆盖作物(绿肥)如何帮助抑制杂草? 间苗与补苗的要点: 为何要进行间苗? 如何掌握间苗的力度和时机? 补苗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何提高补苗的成活率? 搭架与支撑的技巧: 哪些作物需要搭架? 如何选择合适的支架材料? 搭架的时机和方法有什么讲究? 如何防止作物倒伏? 第三篇:作物生长与健康 关于“催苗”的学问: 什么是“催苗”,何时需要? 如何通过水肥管理来促进幼苗生长? “蹲苗”的目的是什么?如何操作? 壮苗的秘诀: 如何判断作物是否壮苗? 促进作物生长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如何通过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来优化生长? 病虫害防治的经验之谈: 常见的作物病虫害有哪些? 如何通过观察来早期发现病虫害? 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传统草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农药的使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如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第四篇:收获与储存的智慧 适时采摘的判断: 如何判断蔬菜的最佳采摘时机? 不同蔬菜的采摘方式有何不同? 采摘对后续产量有何影响? 收获后的处理: 如何清洗和整理收获的蔬菜? 不同蔬菜的包装方式有什么区别? 如何减少采摘和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简易储存的技巧: 哪些蔬菜适合长期储存,哪些不适合? 家庭如何简易储存蔬菜? 冷藏、风干、腌制等方法的运用。 如何避免蔬菜在储存过程中腐烂变质? 第五篇:农事杂谈与经验分享 农具的选择与使用: 不同农具的用途和选择。 如何保养农具? 简易农具的制作与改造。 关于“看天吃饭”的智慧: 如何通过观察天气来调整农事活动? 如何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 农事的传承与创新: 如何将传统农事经验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新农人应具备哪些特质? 农耕生活中的乐趣与哲思。 三、 正文内容示例(摘选) 第一篇:耕地与播种的智慧 关于土壤的那些事儿: 问:如何判断土壤的肥力高低? 答:土壤肥力的高低,是作物能否获得充足养分、健康生长的基础。判断土壤肥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既有直观的观察,也有一些经验性的判断方法。 首先,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地。一般来说,颜色偏黑、质地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土壤,肥力较高。这样的土壤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作物根系容易伸展。相反,颜色发白、发黄,或者质地过于粘重(像胶泥一样难以耕作)或过于沙化(一捏就散,抓不住水)的土壤,肥力相对较低,需要改良。 其次,观察土壤的保水能力。下雨过后,如果土壤能够保持湿润但不会积水,说明其保水保肥性能不错。如果雨水很快就渗透不见,或者土壤表面很快就干裂,则说明土壤保水能力差,可能是沙土或者土壤结构不良。 第三,观察土壤中的小生物。如果土壤中蚯蚓、蚂蚁等小生物比较多,且活动频繁,这通常是土壤健康、肥沃的标志。这些小生物在土壤中穿梭,有助于土壤的疏松和养分的转化。 第四,通过“尝”来判断(慎重)。在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那里,他们会用舌尖蘸一点泥土来品尝。有经验的人能通过土壤的微甜(通常是腐殖质分解产生的)或发苦来判断肥力。但这种方法需要极高的经验积累,且不建议随意模仿,因为土壤中可能存在有害物质。 第五,参考过往的种植经验。如果一块土地,过去种植的作物生长旺盛,产量高,那么这块土地的肥力往往较高。反之,如果作物生长缓慢,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则说明土壤可能存在肥力不足或结构性问题。 第六,通过“闻”来判断。健康的土壤通常会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泥土特有的清香味。如果土壤闻起来有发酸、发臭的味道,则可能是有机物分解不充分,或者存在病菌。 对于新手来说,最直观的方式还是结合土壤的颜色、质地以及过往的种植情况来综合判断。如果怀疑土壤肥力不足,最稳妥的办法还是通过施用有机肥、绿肥等方式进行改良,逐渐提升土壤的整体肥力。 --- 第一篇:耕地与播种的智慧 播种前的准备: 问:种子拌种的目的是什么?用什么拌? 答:种子拌种,是播种前一项非常重要的预处理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抗性。经过拌种处理的种子,能够为即将萌发的生命提供一个更安全、更有利的起点。 首先,拌种能够提高发芽率。有些种子外壳较硬,或者含有抑制发芽的物质,通过拌种,可以软化种皮,打破休眠,促进种子更快、更整齐地萌发。例如,一些豆类种子,可以通过温水浸泡后,再进行拌种,效果更佳。 其次,拌种能够防治病虫害。这是拌种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很多种子在储存过程中,或者在土壤中,容易受到病菌和虫害的侵袭,导致种子腐烂或幼苗受到侵害。选择具有杀菌、杀虫功能的拌种剂,能够有效保护种子,使其在萌发初期免受病虫害的侵扰,大大降低出苗率低、幼苗死亡的风险。 再次,拌种能够为幼苗提供初期的营养。有些拌种剂中含有促进生长的微量元素或生长调节剂,可以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初期,为幼苗提供一定的营养支持,帮助幼苗更快地扎根生长,形成壮苗。 那么,用什么来拌种呢? 拌种的材料种类繁多,选择哪种,需要根据具体的种子、土壤环境以及希望达到的目的来决定。 传统的农家经验: 草木灰: 晒干的草木灰,具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且含有钾、磷等矿物质,用草木灰拌种,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和促长作用。将种子与适量的草木灰充分混合即可。 陈年土: 选择健康、肥沃的园土或菜园土,过筛后与种子混合。这些土壤中可能含有一些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为种子提供养分。 豆类发酵液: 将黄豆等豆类煮熟后,放凉,让其自然发酵一段时间(注意控制发酵程度,避免过度腐败),取其发酵液,晾至半干,与种子混合。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一些需要补充氮肥的作物。 现代的拌种方法: 杀菌剂和杀虫剂: 这是目前最常用、效果也最显著的拌种方式。市面上有很多专门的种子处理剂,如多菌灵、福美双(杀菌剂),吡虫啉、噻虫嗪(杀虫剂)等。选择时,要根据种子类型和易发的病虫害来选择对应的药剂。通常需要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将药剂与少量清水混合成悬浮液或干粉,再与种子充分混合,确保每粒种子都能均匀沾上药剂。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化学农药拌种,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注意农药的毒性,操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 植物生长调节剂: 如赤霉素、生根剂等,可以添加到拌种剂中,或者单独使用,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微量元素肥料: 有些拌种剂中也添加了锌、硼、锰等微量元素,能够弥补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缺乏,为幼苗生长提供更全面的营养。 拌种的原则是: 拌种剂的量要适中,过多容易药害,过少则效果不佳。混合时要确保种子均匀沾上拌种剂,然后将种子晾干(避免阳光直射),再进行播种。对于一些需要催芽的种子,可以在拌种后,再进行温水浸泡或催芽处理。 选择何种拌种方式,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经验来决定。对于家庭种植者而言,如果条件允许,使用经过科学配方的拌种剂,通常能带来更稳定、更好的播种效果。 --- (以上为示例内容,实际书籍内容将根据目录展开,每个问题都会有详细、贴合实际的解答,力求语言自然,避免生硬和AI痕迹。) 四、 结语 《农事经验集锦》所呈现的,并非某种绝世秘籍,而是一份份来自土地的呼唤,是无数农人智慧的积淀。我们期望,本书能成为您在田间地头最贴心的伙伴,陪伴您在耕耘中体会劳动的价值,在收获中感受自然的馈赠。愿这份来自泥土的智慧,能点亮您前行的道路,让您的农事之路,更加顺遂,更加丰饶。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园艺爱好者的救星!我一直在为我的小菜园里那些长势不佳的番茄和辣椒头疼,试过各种网上的偏方和零散的建议,结果总是收效甚微。直到我偶然翻到这本“蔬菜施肥技术问答(修订版)”,我的种植生活算是迎来了转折点。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它不像那些枯燥的教科书,而是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非常贴合普通种植者的实际困惑。比如,我一直搞不清楚叶面肥和底肥的区别,更别提氮磷钾均衡的问题了。这本书里有专门的章节详细解释了这些,用词通俗易懂,甚至配有一些简单的图示,让我立刻就能明白“为什么”和“怎么做”。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了不同季节、不同蔬菜的特定需求。上周我按照书里的指导,给我的黄瓜追施了一种特定的钾肥,仅仅三天时间,我肉眼可见地看到黄瓜藤蔓变得更健壮了,产量似乎也有了质的飞跃。这种即时可见的成效,极大地增强了我继续研究和实践的信心。这本书简直是把我从“盲目施肥”的泥潭里彻底解救了出来,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让自家菜园大丰收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体现在它的“前瞻性”和“纠错性”上。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网上的施肥建议往往过时或者相互矛盾。这本书的“修订版”字样,让我确信其中包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行业标准。我注意到书中对新型肥料,比如生物刺激素、螯合态微量元素等,都有比较深入的介绍和使用建议,这远超出了普通园艺入门书籍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避免“好心办坏事”。比如,我过去常常因为害怕植物缺肥,就过度施肥导致烧根,这本书里用非常直观的图表展示了不同施肥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曲线,明确指出了“肥害”的临界点。这种风险提示非常重要,它让我们在追求产量的同时,懂得克制和精准。对于那些经历过失败、渴望提升专业度的种植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你能够跳出经验主义的怪圈,迈向科学决策的阶段。它不是一本简单的操作手册,而更像是一份经过时间检验的农业“规范指南”。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技术问答”的书籍抱有怀疑态度,总觉得它们要么内容太肤浅,要么就是东拼西凑的。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是一个对有机种植比较执着的人,总想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但又担心养分跟不上影响收成。这本书里有一大块内容专门讨论了有机肥(比如堆肥、绿肥)的使用时机、发酵程度以及如何计算其有效养分含量,这部分内容写得非常扎实,引用了很多实践数据。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疑难杂症”时的思路——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施什么肥,更引导你去分析土壤本身的状况和蔬菜出现的症状。例如,当出现缺素症时,书中会列出多种可能性,并给出相应的诊断步骤,而不是简单地推荐某种万能肥料。这种科学严谨又不失操作性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操作者,而是一个能够理解作物生理需求的“小农学家”。我已经把这本书当成了我农作季节的“活字典”,遇到任何不确定的问题,翻开它总能找到最可靠的答案和最合乎逻辑的解释。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购买这本书之前,对“测土配方施肥”这个概念感到无比复杂和遥不可及。我总觉得那是有钱的大农场主才玩得起的东西。然而,这本书的撰写者显然深谙如何将复杂的科学概念“翻译”给普通大众。书中对土壤质地、pH值与养分吸收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极其生动的阐述,让我这个文科生也能迅速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它不是直接丢给你一个复杂的配方公式,而是先让你理解土壤为什么会“锁住”某些养分,然后才提供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比如,它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酸性土壤需要施用石灰质材料来调节碱度,以及这种调节对磷肥吸收的重要性。这种由“因”导“果”的叙述逻辑,极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知道该施什么肥,更重要的是,我开始理解土壤的“脾气秉性”,这让我对未来种植的掌控感大大增强。这是一本真正能提升农民/园艺师“思维层级”的好书。

评分

作为一名城市里的阳台种植爱好者,空间和环境的限制总是让我头疼。我种的菜种类繁多,从香草到根茎类,每种植物对养分的需求简直是天差地别,而且我的花盆土壤很快就会板结和肥力耗尽。这本书的修订版在针对“小规模、高密度种植环境”的施肥策略上,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它专门开辟了章节讨论盆栽作物如何控制肥力释放,如何利用缓释肥(在传统大田农业中似乎更常见)来适应有限的土壤空间。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书中对于自制营养液和简易测土方法的介绍,完全不需要购买昂贵的专业仪器,仅用家里的常见材料就能进行初步判断。这对我这种预算有限又追求精细化管理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按照书里推荐的配方调整了对薄荷和罗勒的营养液比例,结果它们的香气比以前浓郁了好几倍,这绝对是施肥调整带来的直接结果。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大田农业的科学原理,转化为适用于家庭园艺的实用技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