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樹生物學概論

桉樹生物學概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豁然 著
圖書標籤:
  • 桉樹
  • 植物學
  • 生物學
  • 林學
  • 生態學
  • 樹木
  • 植物生理學
  • 植物分類學
  • 澳大利亞植物
  • 木材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283467
版次:1
商品編碼:10320904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0-08-01
頁數:3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桉樹生物學概論》是我國首部闡述桉樹生物學的專著,共有5章和3個附錄。第1章桉樹分類學,介紹桉樹分類學簡史與研究現狀、桉樹分類框架和分類群名稱的變化,有助於研究桉樹遺傳、育種和引種,便於國際交流。第2章桉樹生物地理學,論述桉樹的自然分布規律與其生長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桉樹的地理發生和演化。第3章介紹桉樹的形態特徵、個體發育和生長習性。第4章闡述桉樹繁殖生物學,重點是繁殖機製、亞屬間的遺傳隔離、自然雜種的産生和人工雜種在人工林中的具體應用。第5章敘述和討論我國桉樹引種馴化的具體問題,從我國人工林發展的需求和具體自然環境特點齣發,依據桉樹生物學特性和樹種轉移原則,選擇具體樹種。附錄是桉樹3個屬的全部分類群列錶,可以作為研究桉樹分類和樹種檢索的工具,也可以作為桉樹引種的簡明指南。
《桉樹生物學概論》適於從事桉樹和植物生物學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大學教師和研究生,以及林學和相關專業的大學生閱讀,可以作為常備參考書或工具書來使用。相關政策製定者和桉樹愛好者,也能從《桉樹生物學概論》的閱讀中獲得益處和樂趣。

作者簡介

王豁然,男,生於1942年,吉林省伊通縣人。畢業於東北林學院林學係(1961~1965)、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森林係(1981~1984)。曾任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聯閤國糧農組織(FAO)森林基因資源專傢組專傢,國際林聯(IUFRO)第二學部闊葉樹育種與遺傳資源學科組主席,中國林學會樹木引種馴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業科學》和Forest Genetics(國際森林遺傳學)等期刊編委。
從事桉樹、鬆樹和櫟樹與其他外來樹種引種馴化和遺傳改良研究30年。曾負責中澳國際閤作研究項目“澳大利亞闊葉樹種引種與栽培試驗1985~1993”、國際科學基金會課題“細葉桉地理種源試驗和桉樹芳香油樹種選擇1988~1995”、國傢林業局推廣項目“桉樹優良新品種與栽培技術2004~2007”、國傢科技攻關專題“國內外重要工業用材樹種引種馴化研究1991~1995”、中英國際閤作研究項目“加勒比鬆遺傳改良與早期營建1993~1996”、林業部“948”項目“櫟樹種質資源與栽培技術的引進1997~2002”。
在國內外期刊上發錶研究論文100多篇,主要著作為《中國桉樹檢索錶》,譯著為《桉樹分類》、《桉樹培育與利用》,並主編瞭《澳大利亞闊葉樹研究》、《外來樹種與生態環境》、《林木引種與森林可持續經營》、《格局在變化——樹木引種與植物地理》等。

目錄

緻謝
前言
第1章 桉樹分類學
1.1 桉樹分類學簡史
1.2 普賴爾一約翰遜(Pryor&Johnson;)分類係統
1.3 希爾一約翰遜(Hill&Johnson;)分類係統
1.3.1 杯果木屬
1.3.2 傘房屬
1.3.3 桉屬
1.3.3.1 紋蒴亞屬
1.3.3.2 高伯亞屬
1.3.3.3 昆士蘭桉亞屬
1.3.3.4 單蒴蓋亞屬
1.3.3.5 雙蒴蓋亞屬
1.3.3.6 赤道桉亞屬
1.3.3.7 小帽桉亞屬
1.4 桉樹的係統發生
1.5 要點歸納
參考文獻

第2章 桉樹生物地理學
2.1 澳大利亞的自然環境
2.2 澳大利亞的氣候
2.3 中國與澳大利亞氣候比較
2.4 澳大利亞土壤的特點及其對桉樹分布的影響
2.5 桉樹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分布
2.6 桉樹在澳大利亞以內的分布
2.6.1 桉樹的生態植物地理特點
2.6.2 桉樹在澳大利亞不同行政區內的分布
2.7 桉樹各屬的地理分布
2.7.1 杯果木屬(Angophora)
2.7.2 傘房屬(Corymbia)
2.7.3 桉屬(Eucalyptus)
2.7.3.1 紋蒴亞屬(Eudesmia)
2.7.3.2 高伯亞屬(Cuabaea)
2.7.3.3 昆士蘭桉亞屬(Idiogenes)
2.7.3.4 單蒴蓋亞屬(Monocalyptus)
2.7.3.5 雙蒴蓋亞屬(Symphyomyrtus)
2.7.3.6 赤道桉亞屬(Telocalyptus)
2.7.3.7 小帽桉亞屬(Nothocalyptus)
2.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3章 桉樹的形態與習性
3.1 形體與習性
3.2 樹皮
3.3 木質瘤
3.4 葉
3.5 腺點和氣孔
3.6 花和花序
3.7 果實與種子
3.8 桉樹的生長習性
3.9 種子萌發與根樁萌蘖
3.1 0流膠
3.1 1桉樹的壽命
參考文獻

第4章 桉樹繁殖生物學
4.1 開花物候學
4.2 花粉行為與受精過程
4.3 種內交配與近交衰退
4.4 種間雜交的規避機製
4.4.1 普賴爾生態學規則
4.4.2 普賴爾遺傳學規則
4.5 雜種模式
4.5.1 亞屬間雜種
4.5.2 亞屬內雜種
4.6 人工雜種
4.6.1 雜種産生的障礙
4.6.2 雜種生命力的弱勢錶現
4.6.3 雜種的生長袁現
4.7 雜種的重要意義與應用
4.8 結論
參考文獻

第5章 桉樹引種馴化
5.1 桉樹已經成為全世界範圍內廣泛栽培的外來樹種
5.2 中國的桉樹引種
5.3 桉樹樹種轉移原則
5.3.1 樹種生態適應幅度比其自然分布區寬
5.3.2 鼕雨型地區桉樹不能嚮夏雨型地區轉移
5.3.3 低溫是限製桉樹引種的主要生態因子
5.3.4 單蒴蓋亞屬樹種引種睏難
5.4 中國桉樹引種栽培的地理區劃
5.4.1 我國限製桉樹引種栽培的主要氣候因子
5.4.2 中國適宜栽培桉樹的地理區域大緻呈“U”字形
5.4.3 以桉樹耐寒性為基礎的機會林業
5.5 桉樹人工林的樹種選擇
5.5.1 漿紙材樹種
5.5.2 鋸材樹種
5.5.3 芳香油與蜜源樹種
5.5.4 立地恢復與防護樹種
5.5.5 觀賞樹種
5.6 遺傳資源的保存與利用
5.7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說明
附錄1 杯果木屬.Angophora Cay.分類群索引
附錄2 傘房屬CorymbiaK.D.Hill&L.A.S.Johnson;分類群索引
附錄3 桉屬EucalyptusLHeritier分類群索引

精彩書摘

5.5.4 立地恢復與防護樹種
在世界上許多地區,自然植被遭受破壞以後,使用鄉土樹種恢復植被和立地睏難而緩慢,常常選用適應環境和種間競爭能力更強的外來樹種。在熱帶亞熱帶地區,很多桉樹人工林就是在自然植被消失以後建立起來的森林生態係統,例如,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我國雷州半島建立起大麵積窿緣桉(E.exserta)和檸檬桉人工林與劍麻(Agave spp.)。桉樹可以作為外來樹種用於集水區經營和水土保持的防護樹種,在雲南元謀的金沙江乾熱河榖和以色列乾旱地區,赤桉被用於睏難立地造林。在楚雄彝族自治州黑井古鎮,曆史上鹽業曾經很發達,但是煉製井鹽卻耗光瞭當地的森林植被,現在,隻有赤桉與麻風樹可以在紅土和岩石裸露立地造林。特彆是,多種桉樹耐鹽堿能力很強,可以用做鹽堿地造林,但卻鮮為人知。
樹種耐受鹽害的程度取決於根係是否從鹽化土壤中吸收鹽分或者通過葉子吸收鹽分,因此,生長在海濱、鹽堿地或者道路附近的樹木更容易遭受鹽害。桉樹耐受鹽分影響的生理機製大緻分成三種情況:①氣孔快速關閉,避免吸收鹽分,如赤桉;②氣孔逐漸關閉,同時吸收鹽分,如大葉桉(E.robusta);③氣孔逐漸關閉,並不吸收鹽分,如小套桉(E.microtheca)。
研究發現,巨桉吸收的鈉和氯主要沉積在樹皮、心材和根係,27年生林分沉積貯存的鈉和氯分彆為220kg·ha-1和470kg·ha-1。鹽分貯存的差異在不同樹種之間是很明顯的,例如,鈉的纍積在輻射鬆(Pinus radiata)木材中比桉樹低得多,在巨桉的所有器官中都比細葉桉高得多。

前言/序言

  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的樹木。鄭燮喜歡畫竹,陶鑄謳歌鬆樹,茅盾贊美白楊,我熱愛桉樹。
  桉樹自然分布於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形成瞭地球上獨特的森林地理景觀。澳大利亞人說“點燃桉樹葉子,便嗅到傢鄉的氣息”!在一定意義上,桉樹已成為澳大利亞國傢精神和文化象徵。
  桉樹具有重要的環境價值、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自桉樹發現以來的200多年間,世界上許多國傢和地區廣泛引種栽培桉樹,在地球錶麵的45。N和45~S之間的地理區域內,桉樹隨處可見。2008年,全球95個國傢引種栽培桉樹,桉樹人工林麵積達2000多萬公頃,其中印度和巴西都接近400萬公頃,中國260萬公頃。在中國,桉樹人工林的麵積雖然沒有國外鬆、楊樹和刺槐那麼大,但是營建地區比較集中,主要在華南、東南沿海和西南環境條件適宜桉樹生長的地區,而且,桉樹工業人工林的栽培和經營更加集約。特彆是最近10年以來,在市場經濟和林權製度改革等政府政策指導下,在林漿紙一體化的企業發展帶動下,遵循森林可持續經營原則,桉樹人工林的發展勢不可遏,對於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
  桉樹具有許多優良的生物學特性,環境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病蟲害很少,木材用途廣。桉樹的木材尤其適閤造紙,我國的桉樹人工林基本上都是以生産漿紙材為經營目標而建立的。桉樹似鳳凰涅粲,化身為紙,成為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或許可以說,沒有桉樹就沒有中國漿紙工業的未來!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樹種像桉樹這樣,如此廣泛地引起政府部門、科學界、企業和社會團體的高度關注。種植桉樹和研究桉樹的人,對桉樹無限深情,贊譽有加。相反,有些團體和個人,對桉樹缺乏瞭解或認識片麵,反對種植桉樹,甚至詆毀桉樹,間或有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以為,對於桉樹和桉樹人工林的許多疑惑和詆毀,主要是因為對桉樹生物學特性缺乏認識。我還以為,對於任何人或事物,即便是樹木,隻有在認識和瞭解的基礎之上,纔能說喜歡、不喜歡或者反對。我想讓人們更全麵地認識桉樹,更深入地理解桉樹生物學特性,這就是我寫《桉樹生物學概論》的初衷。
  在澳大利亞和其他國傢,報道桉樹研究成果的文獻浩如煙海。但是,由於語言障礙和可得性的限製,國內很多從事桉樹研究和生産的人,閱讀和瞭解這些研究成果有很多睏難。因此,多年以來,我一直想努力尋找和創造機會,把國內外的研究成果和相關文獻集中起來,讓國內讀者,特彆是那些從事桉樹研究和對桉樹饒有科學興趣的人們,更容易閱讀和研究有關桉樹生物學的文獻,為他們的深入研究和學習提供綫索和信息。
《澳大利亞的綠色寶藏:桉樹的生態、演化與人類利用》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生物學教科書,它是一次深入澳大利亞大陸心髒地帶的探索,一次對塑造這片土地的生命奇跡——桉樹——的深度解讀。我們並非要為您呈現一份枯燥乏味的分類學列錶或冗長的生理機製,而是要帶領您一同揭示桉樹在數百萬年的演化長河中所展現齣的驚人適應力、它們在澳大利亞獨特生態係統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人類與這些“綠色寶藏”之間韆絲萬縷的聯係。 第一章:古老的呼喚——桉樹的起源與早期演化 想象一下,在遙遠的岡瓦納大陸破裂之前,當澳大利亞還與南極洲相連的漫長歲月中,一種原始的植物已開始悄然萌發,並逐漸演化齣後來的繁盛景象。本章將帶您穿越億萬年的時光隧道,追溯桉樹這一獨特屬的起源。我們將探討它們最早的祖先可能是什麼樣子,以及在漫長地質年代中,隨著大陸漂移、氣候變遷,它們是如何逐漸適應瞭澳大利亞大陸從濕潤到乾旱,從森林到草原的劇烈環境變化。您將瞭解到,桉樹的齣現並非偶然,而是地球曆史進程中一次深刻的生物適應性演化。我們會重點關注那些揭示桉樹早期演化關鍵節點的化石證據,以及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重建的傢族譜係,讓您對桉樹悠久的生命史有一個宏觀而生動的認識。 第二章:火與土的交響麯——桉樹與澳大利亞的生態係統 澳大利亞的自然景觀,從陡峭的山脈到廣袤的平原,從海岸綫到內陸沙漠,無處不被桉樹的身影所點綴。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背景,更是驅動澳大利亞生態係統運轉的核心力量。本章將深入剖析桉樹在澳大利亞各具特色的生態環境中扮演的多重角色。您將瞭解到,桉樹的油脂含量之高,不僅賦予瞭它們獨特的芳香,更使其成為澳大利亞夏季乾旱時期火災的“引燃劑”,但與此同時,許多桉樹物種也演化齣瞭驚人的耐火和火後再生能力,這種“火與土的交響麯”成為瞭澳大利亞生態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探討桉樹如何影響土壤的形成與肥力,它們如何通過根係深入地下,汲取寶貴的水分,又如何通過落葉落枝為地錶提供養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揭示桉樹作為“生態工程師”的地位,它們為無數澳大利亞特有的動植物提供瞭棲息地、食物來源和庇護所,構成瞭澳大利亞獨一無二的生物多樣性網絡。從袋鼠在桉樹林間跳躍,到考拉慵懶地依偎在枝頭,再到各種鳥類在枝繁葉茂間歌唱,您將看到桉樹如何維係著這片土地上生命的脈動。 第三章:生存的智慧——桉樹的生理與生態適應策略 在澳大利亞極端多變的環境中生存,桉樹並非“坐享其成”。它們演化齣瞭一係列令人贊嘆的生理和生態適應策略,這些策略是它們得以繁榮至今的根本原因。本章將以生動的方式,揭示這些“生存的智慧”。我們將深入探究桉樹為何能夠忍受漫長的乾旱,它們擁有怎樣的蒸騰調節機製,以及其深達地下的根係如何尋找水源。您將瞭解到,桉樹葉片獨特的化學成分,不僅能夠抵禦食草動物的侵擾,更能降低水分蒸發,並對土壤微生物産生影響。我們會特彆關注桉樹在應對火災方麵的“再生魔法”——例如,它們如何通過地下芽儲存能量,如何在火災後迅速萌發新芽,甚至如何利用火災産生的熱量來促進種子的釋放和萌發。這些策略不僅僅是生物學上的奇跡,更是生命在極端環境下頑強不息的生動寫照。 第四章:人類的贊歌與憂思——桉樹的利用與保護 自古以來,澳大利亞的原住民就與桉樹建立瞭深厚的聯係。而隨著歐洲殖民者的到來,桉樹的價值被重新發現,並被廣泛應用於全球。本章將講述人類與桉樹之間漫長而復雜的故事。我們將迴顧原住民如何利用桉樹的樹皮、葉片和木材,將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從工具製造到醫藥用途。接著,我們將聚焦於近代以來,桉樹如何作為重要的經濟作物,在全球範圍內被引種、栽培,尤其是在造紙、木材生産、精油提取等領域所發揮的作用。然而,這種廣泛的利用也並非沒有代價。我們將討論桉樹的過度砍伐、單一栽培模式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在一些地區,外來物種入侵所帶來的挑戰。最後,本章將轉嚮當下的保護議題,探討科學傢、環保組織和政府在保護珍貴的桉樹林及其棲息地方麵所做的努力,以及我們每個人如何在享受桉樹帶來的益處的同時,肩負起守護這些澳大利亞“綠色寶藏”的責任。 第五章:跨越邊界的芬芳——桉樹精油的奧秘與應用 如果你曾經聞過清涼提神的桉葉香皂,或是在感冒時使用過含有桉樹成分的藥膏,那麼你已經體驗到瞭桉樹精油的獨特魅力。本章將聚焦於桉樹最廣為人知的産物之一——桉樹精油。我們將深入解析桉樹精油的化學組成,揭示其令人心曠神怡的香氣以及重要的藥理活性,例如其廣譜的抗菌、抗病毒和驅風作用。您將瞭解到,不同的桉樹物種所産生的精油成分存在顯著差異,這使得桉樹精油的應用領域也隨之更加豐富多樣。從傳統的醫藥用途,到現代香薰療法、傢居清潔産品,再到食品工業的調味劑,桉樹精油以其天然、健康的特性,贏得瞭全球消費者的青睞。我們將探討精油的提取工藝,以及不同産地、不同品種桉樹精油的品質差異,幫助您更深入地理解這種來自澳大利亞的“芬芳”。 第六章:詩與畫的靈感——桉樹在文化與藝術中的地位 桉樹不僅僅是一種植物,它更是澳大利亞國傢認同的重要象徵,深深地融入瞭澳大利亞的文化、藝術和文學之中。本章將帶您領略桉樹在澳大利亞人心中的獨特地位。您將瞭解到,桉樹如何頻繁地齣現在澳大利亞的國畫、油畫、攝影作品中,成為描繪這片大陸獨特風貌的經典意象。在文學領域,桉樹的形象如何在詩歌、小說中被賦予生命,它們堅韌不拔的精神、壯麗的姿態,以及與澳大利亞人共同麵對的挑戰,都成為瞭創作的靈感源泉。我們將探討桉樹在原住民的神話傳說和口述曆史中扮演的角色,它們被視為神聖的植物,承載著古老的智慧和精神寄托。最後,本章將延伸至現代,桉樹的形象如何被應用於澳大利亞的品牌標識、旅遊宣傳,以及各種創意設計之中,充分展現瞭其作為一種文化符號的強大生命力。 結語:永恒的綠色之歌 在本書的結尾,我們希望您能對桉樹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它們是古老而頑強的生命,是澳大利亞生態係統的基石,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資源,更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麯永恒的綠色之歌。希望通過這次深入的探索,您能更加珍視這些來自澳大利亞的“綠色寶藏”,並從中獲得關於生命、適應與和諧共處的深刻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關於桉樹生物學的書籍,簡直是為那些想深入瞭解這種迷人植物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紮實的學術基礎和詳盡的敘述深深吸引住瞭。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巧妙,首先從桉樹的起源和演化曆史講起,帶領讀者追溯它們在地球上的漫長旅程。接著,內容深入到桉樹的生理機製,包括光閤作用的特殊適應性、水分利用的效率,以及它們如何在各種極端環境下生存下來。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其次生代謝産物——精油的研究部分,作者不僅詳細列舉瞭不同桉樹種類的精油成分,還探討瞭這些化閤物在生態係統中的作用,比如抗病蟲害和吸引授粉者等。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在資料收集和整閤上的巨大努力,大量的圖錶和數據分析使得復雜的生物學概念變得清晰易懂。對於植物學傢、林業工作者或是僅僅對自然科學感興趣的愛好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座寶庫,它提供的知識深度足以滿足專業需求,同時又不失科普的趣味性。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可持續發展和資源利用的讀者,我對書中關於桉樹在工業應用中的角色分析給予高度評價。它平衡地探討瞭桉樹作為一種快速生長的樹種在紙漿、木材和生物能源生産中的巨大潛力,同時也非常坦誠地指齣瞭其在水資源消耗和生物多樣性影響方麵可能引發的爭議。書中關於“生態足跡”的章節,通過嚴謹的量化模型,對比瞭不同地區的桉樹種植對當地水文係統的影響,這種客觀公正的立場非常難得。作者沒有迴避桉樹種植可能帶來的負麵效應,而是提齣瞭基於科學證據的緩解策略,比如選擇更耐旱的品種、優化種植密度和輪作製度等。這種基於科學事實的平衡論述,對於指導政策製定者和種植者做齣負責任的決策至關重要。它提醒我們,任何一種資源的利用都必須建立在對生態係統服務功能全麵理解的基礎之上。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視覺呈現也值得稱贊,它極大地提升瞭閱讀體驗,使得原本可能略顯枯燥的專業內容變得生動起來。插圖的選擇非常到位,大量的微觀結構圖清晰地展示瞭葉片、導管的構造細節,這些細節對於理解其生理功能至關重要。而全景照片則將讀者帶入瞭桉樹林壯麗的自然環境之中。裝幀質量也很高,紙張的質感很好,即便是反復翻閱查找特定信息,也顯得十分耐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後附帶的術語錶和參考文獻索引,組織得井井有條,這對於學術研究工作者來說是極大的便利,可以快速定位專業名詞的準確定義或追溯特定論點的原始齣處。總的來說,這本教材的製作水準達到瞭一個非常高的標準,它不僅在內容上充實,在形式上亦賞心悅目,充分體現瞭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知識傳播的嚴肅態度。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有一種循序漸進的匠心,特彆是它對桉樹遺傳多樣性和育種學的介紹,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範本。它清晰地劃分瞭不同地理種群間的遺傳差異,解釋瞭為什麼一些桉樹能在乾旱地區繁茂生長,而另一些則偏愛濕潤的環境。書中詳細介紹瞭分子標記技術在桉樹種質資源鑒定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這些工具來追蹤優勢性狀的遺傳路徑。對於育種學傢來說,關於雜交育種和基因編輯技術在提高木材産量和品質方麵的討論,提供瞭非常前沿的視角。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這些高新技術時,沒有使用過於晦澀的術語,而是通過清晰的流程圖和對比實驗結果來輔助說明,即便是初次接觸分子生物學的讀者也能大緻把握其核心思想。這本書的深度使得它不僅是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份指導未來研究方嚮的藍圖,激發瞭我對運用現代生物技術解決林業挑戰的濃厚興趣。

評分

我必須說,這本書在闡釋桉樹生態學方麵做得極其齣色,遠遠超齣瞭我對一本“生物學概論”的預期。它不僅僅羅列瞭事實,更著重於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係統圖景。比如,書中對火對其生命周期的影響進行瞭深入的剖析,詳細描述瞭適應火災的生理結構,如厚實的樹皮和地下的休眠芽,以及火如何促進種子的釋放和更新。這種對相互作用的關注,使得桉樹不再是孤立的個體,而是與土壤微生物、昆蟲乃至氣候變化緊密相連的復雜生命體。作者在論述土壤養分循環時,特彆提到瞭桉樹對磷和鈣的吸收特性及其對當地土壤化學性質的長期影響,這對於理解人工林管理的可持續性至關重要。閱讀這些章節時,我仿佛置身於澳大利亞的灌木林中,親眼見證瞭生命如何在嚴酷的自然選擇壓力下演化齣如此精妙的生存策略。這本書成功地將硬核的生態學理論與生動的案例相結閤,讓人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對自然的鬼斧神工心生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