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混凝土
  • 拌合物
  • 试验方法
  • 标准
  • GB/T50080-2002
  • 建筑材料
  • 工程质量
  • 施工规范
  • 水泥混凝土
  • 物理性能
  • 测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ISBN:1511214644
版次:1
商品编码:1032181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04-01
页数:5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根据建设部《根据1998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8)94号)的要求,标准组在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国外先进标准、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J80-85进行了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有:1 总则,2 拌合物取样及试样的制备,3 稠度试验,4 凝结时间试验,5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6 拌合物表观密度试验,7 拌合物含气量试验,8 配合比分析试验,附录A 增实因数法。

目录

1 总则
2 取样及试样的制备
2.1 取样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验记录
3 稠度试验
3.1 坍落度与坍落扩展度法
3.2 维勃稠度法
4 凝结时间试验
5 泌水与压力泌水试验
5.1 泌水试验
5.2 压力泌水试验
6 静观密度试验
7 含气量试验
8 配合比分析试验
附录A 增实因数法
本标准用词、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300-2013) 一、 标准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300-2013)是我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领域的综合性基本标准,它规定了各类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通用要求、基本原则、程序和内容。本标准旨在规范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满足工程使用功能的要求,并为工程各方提供明确的质量验收依据。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二、 标准的适用范围与基本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类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其基本原则包括: 以法律、法规为依据: 质量验收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以合同为准绳: 质量验收应以工程合同、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为主要依据。 以实体质量为根本: 质量验收的最终目的是评价工程实体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分阶段、分部位验收: 工程质量的验收应按照工程的施工进度,分阶段、分部位进行,不得以偏概全。 多方参与、共同确认: 质量验收应由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并按规定签字确认。 科学、公正、准确: 质量验收应采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保证验收结果的客观、公正和准确。 三、 标准的主要内容与结构 本标准共分为十二章,详细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个环节和具体要求。 第一章 总则: 阐述了标准的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术语定义以及质量验收的责任划分等内容。 第二章 质量验收的基本规定: 详细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程序(如首件验收、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工程预验收、竣工验收等)、质量控制的环节(如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检验、施工过程控制、隐蔽工程验收等)以及验收文件和记录的要求。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重点规定了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方法。 钢筋工程: 包括钢筋的材质、规格、性能要求,钢筋的加工、绑扎(或焊接)的质量要求,钢筋保护层的控制,钢筋的接头等。 模板工程: 包括模板的材料、设计、安装、支撑、拆除等各环节的质量要求,模板的位移、变形、缝隙等控制指标。 混凝土工程: 包括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检验、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强度、耐久性、抗渗性等性能指标的检测要求。 第四章 砌体结构工程: 规定了砖、砌块、砂浆等材料的质量要求,砌体砌筑的工艺要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墙体垂直度、平整度等砌体工程的质量控制和验收方法。 第五章 钢结构工程: 涵盖了钢构件的制作、安装,连接(焊接、螺栓连接)的质量要求,防腐、防火涂装等内容。 第六章 组合结构工程: 规定了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砌体组合结构等各类组合结构的连接、整体性等方面的质量要求。 第七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工程: 涉及预应力筋的材料、张拉、锚固、灌浆等工艺的质量要求和验收方法。 第八章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详细规定了抹灰、饰面、吊顶、门窗、楼地面、防水等各类装饰装修工程的材料要求、施工工艺和外观质量验收标准。 第九章 屋面工程: 规定了各类屋面(如卷材屋面、涂膜屋面、瓦屋面、金属屋面等)的材料、构造层次、施工工艺、排水系统及防水性能的验收要求。 第十章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涵盖了管道材料、连接、强度、严密性、坡度、卫生器具安装等方面的质量要求。 第十一章 建筑电气工程: 规定了线路敷设、设备安装、接地保护、绝缘电阻、灯具安装等电气工程的质量标准。 第十二章 建筑节能工程: 重点强调了保温材料的性能、施工工艺、节能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相关的检测和验收要求。 四、 质量验收的关键环节 本标准在多个环节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和验收: 1. 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检验: 所有用于工程的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在进场使用前,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并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验收。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 首件验收: 对于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或易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在大面积施工前,应对首件工程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大面积推广。 3.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和控制点进行重点监控,确保施工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4. 隐蔽工程验收: 凡是被后续工序覆盖、将来无法进行检查的工程项目,称为隐蔽工程。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必须经过有关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验收时应有详细的记录。 5. 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工程的各个分部分项工程,在施工完成后,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或建设单位)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并签署验收意见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的验收。 6. 单位工程验收: 当一个完整的单位工程的所有分部分项工程均已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单位工程的验收。 7. 竣工验收: 工程全部完成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相关部门进行工程的最终验收。竣工验收是判断工程是否合格、是否能投入使用的重要依据。 五、 标准的意义与作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300-2013)作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国家标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保障工程安全与质量: 标准为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了明确的评价尺度,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缺陷,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工程的产生,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功能。 规范行业行为: 标准统一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尺度和要求,规范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的主体责任,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维护各方权益: 标准的实施为工程合同的履行提供了依据,保障了建设单位的投资效益,维护了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推动技术进步: 标准的更新和修订也体现了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鼓励施工单位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不断提升工程质量。 便于工程管理与协调: 标准化的验收流程和要求,使得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便于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300-2013)是一部指导性强、操作性高的国家标准,是确保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石,为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建筑工程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带着一丝期待和一丝挑剔的。期待它能解决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那些灰色地带,挑剔它是否能跟上现代技术发展的步伐。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奠定了混凝土性能测试的“基石”。虽然是2002年的标准,但其核心思想和基本操作原理至今仍是不可动摇的。我个人尤其欣赏它在描述“如何避免误差”这一块的处理方式。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会深入探讨“不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这种预防性的指导,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对工程质量负责的人来说,是极其宝贵的。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在做抗压强度试验时,试块的制作出现了偏差,正是参照书中的细节要求,才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这本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你迷茫时,用平实的语言告诉你正确的方向,它不卖弄深奥的理论,只专注实实在在的“怎么干”。

评分

这本关于《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其严谨的结构和详尽的规范。作为一名常年与建筑材料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深知标准的重要性。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复杂的试验流程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取样、拌合到各种性能测试的具体步骤,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入行的新人,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教科书,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晦涩难懂,而是直接指向实践操作的每一个细节。书中对各种仪器设备的精度要求、环境条件的控制,都有着非常具体的描述,这对于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至关重要。比如,在测定坍落度时,对于振捣次数的细微差异,都会影响最终的数据,而标准中对这些“边角料”的规定,恰恰体现了其专业深度。翻阅此书,总能让人感到一种可靠和权威,仿佛手中握着一份经过无数次验证的“真理之书”,让人在面对具体工程问题时,心中有底。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不是那种适合在咖啡馆里悠闲阅读的休闲读物。它需要你全神贯注,甚至需要准备好笔和纸,随时记录下那些需要注意的陷阱。我印象最深的是它对“设备校准”和“人员培训”的强调,这往往是被施工现场最容易忽略的环节。书中明确指出,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操作人员,也必须严格遵守标准流程,否则结果便失去了参照意义。这种对“人的因素”的考量,显示出标准制定者超越纯技术层面的智慧。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关于“如何专业地对待混凝土科学”的职业道德指南。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到一丝对待工程的敬畏之心,提醒我们,对待基础材料的每一个微小参数,都关乎最终建筑的百年大计。

评分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这本书可能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充满了各种技术术语和数据表格。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依赖数据说话的行业从业者而言,这正是其魅力所在。它的语言风格极其简洁、克制,每一个词语的选择都精确无误,没有丝毫的感情色彩,这正是标准文件的本质要求。我特别关注其中关于“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的章节,那部分的描述,让我对如何通过调整配合比来优化工作性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书中对不同级配骨料对拌合物流动性的影响分析得十分透彻,这种基于长期实践总结出的经验,是任何快速入门指南都无法替代的。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混凝土这种材料的“脾气秉性”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不再是盲目地进行配比调整,而是有了一套科学的、可溯源的判断依据。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逻辑组织,虽然符合国家标准的格式要求,但在实用性上,我个人觉得如果能增加一些经典案例的图解分析,效果会更佳。尽管如此,它在流程规范性上的执行力是毋庸置疑的。我注意到,书中对于试验报告的撰写格式和数据记录的要求非常严格,这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某些关键的测量点,比如温度、湿度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书中给出的修正系数和处理建议,体现了其深厚的工程背景。每当需要复核一个陈旧的试验记录时,我总会翻出这本书,对照其当年的要求进行比对,就像拿着一把“度尺”来衡量过去的工作质量。它提供了一个时间坐标,让我们可以准确地定位工程质量的水平线。

评分

有人发表状态说:昨天中午买了一张大四学姐的席子,晚上我躺在上面,失

评分

19.

评分

8.

评分

13.

评分

次外婆从乡下来看她们,

评分

前面的树林你去试试看,看你一分钟能锯几棵树?

评分

你们有完没完!

评分

“是,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